誰都沒想到,元祐十年的除夕夜會如此的精彩。
皇帝第一次在滿朝文武面前,將他的真正底牌展現了出來。
那一萬多的百姓怒吼的要衝進皇宮保護他們的皇帝時,城樓上的百官是震驚的、畏懼的,是不能理解的。
或許他們也曾在某地任職父母官時,曾在離任時得到過百姓十里相送,收到過一兩柄「萬民傘」。
但跟皇帝一呼萬應立得大軍的景象比起來,他們的那個根本就不值一提。
什麼時候,天子竟有了如此民心?
群臣很不理解,也很不習慣。
天子垂拱而治,遣百官而牧黎民。皇帝就該神秘而又高高在上,豈能輕易讓百姓見天顏,還如此的……
宮門緩緩打開,在大漢將軍的護衛下,皇帝不顧群臣的阻攔,走出了紫禁城,來到了百姓面前。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賈琮在趕到大夏門時,正好看到令他無比震驚的場景。
大夏皇帝站在金水橋上,背對著紫禁城和文武百官。
他的面前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百姓,正如一排排的跪了下去,萬歲之聲不絕於耳,震天動地!
皇帝的左右只有二十餘大漢將軍,身著赤紅色龍袍的皇帝,在除夕夜成了京城百姓最為崇敬的人間仙神。
沒有想像中的混亂刺殺,那些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為由,勸說過皇帝的臣子紛紛閉上了嘴。
這是他們無法理解的場景,皇帝為何會冒著被刺殺的風險,去近距離接觸那些泥腿子?
賈琮默默的站在了金水橋後,算是護衛在皇帝左近。
別人可能不理解,但賈琮卻很清楚皇帝此舉並不是冒險。
相比於面前黑壓壓看不到頭的百姓,身後的那些文武百官中,有不少人恐怕更得不到皇帝的信任。
「平身!」
「陛下有旨,平身!」
大漢將軍們齊聲傳達了皇帝的旨意,人群如同波浪,紛紛起身,狂熱的目光聚集於金水橋邊赤紅色身影上。
皇帝突然轉身,朝著已經聚集在大夏門門口的百官呵呵一笑。
「諸卿,看到了嗎?」
皇帝一指身後呈扇形拱衛於他身後的人群,自豪的說道:「這就是朕的底氣,是朕的力量源泉。有他們在,朕就不會屈從於任何威脅,朕就有底氣去做歷代皇帝所不敢做的事。比如……」
「朕的子民們,朕的兒郎們,朕欲革新官制,施行新法,強國富民……可有人不願意啊,他們覺得朕這麼做是奪了他們的權勢,奪了他們的利益,竟然勾結倭寇,在今夜派了賊人入宮要殺了朕,更是蠱惑禁軍欲行兵諫事……」
「刀山火海,劫難重重,然新法不可停!」
「皇室宗親、文武百官、士紳豪商皆有人反對朕之國策,甚至欲行不軌逼朕放棄新法。」
「朕不願,你們願意嗎?」
咚咚咚~
站在人群最前面的,是一位頭髮花白,面容消瘦,手持胡木杖的老者。
他用木杖敲擊著腳下的青石板,咚咚的聲音在安靜的環境中分外的響亮。
「陛下,草民也不願!」
「草民不願!」
「不願!」
隨著老者的話,人群又一次沸騰了。哪怕後面的人根本聽不到皇帝說了什麼,但在人口相傳之下,所有人都在奮力的呼喊著兩個字,不願!
不願什麼?
那些明里暗裡反對新法國策的官員,額頭上都冒出了冷汗。
這就是民意嗎?真正的民意!
民者,天下萬民爾,非士大夫也!
此時的賈琮已經摸清了皇帝的心思,這位爺竟然有了前世某位落榜美術生的手段……
「來人,將那些不知忠義為何物的亂臣賊人帶過來!」
大漢將軍拖著二十餘人走來到了御前,在周圍明亮的火把下,這二十餘人完全暴露在人前。
「就是他們,在勾結串聯,行篡逆之舉。大家說,朕該怎麼辦?」
「殺!殺!殺!」
「好,那就殺!」
皇帝遵從了民意,震天的殺聲響徹雲霄,哪怕知道這些人中有的人的罪行並沒有到要被砍頭的程度,但此時的文武百官竟無一人敢上前阻止。
開玩笑,眼前黑壓壓一萬餘百姓,正如同憤怒的猛虎,死死盯著那二十來個人。
或許誰要是敢站出去求情,就會被百姓看成是奸佞小人,從此被徹底釘在恥辱柱上。
皇帝是真的想將這群人全部砍了一勞永逸,百官們幾乎沒有人敢上前勸說。
唯有禮部侍郎海剛峰張嘴說了一句,未經三司審判就處以極刑,不合規矩。不過老大人的聲音很快就被百姓的呼喊給壓了下去。
正當大漢將軍準備行刑時,賈琮不得不站了出來。
他走到了皇帝與百姓之間的空地上,朝著皇帝躬身拜下:「臣請陛下三思,此案還未經有司審問就將人犯處以極刑,不合國朝的規矩!」
「賈琮,你放肆!」
「非臣放肆,陛下可還記得臣幾年前就說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
皇帝也沒想到眼看自己的打算就要順利完成,卻被自己的愛將寵臣給攔了下來。
他真的生氣了,不僅僅是因為賈琮攔住了行刑,更多是擔心賈琮違逆了民意,會被京城的百姓唾棄。
民意如刀,而且雙刃的刀。
用起來挺方便,但也夠危險,極有可能會傷了自己。
原本高呼喝彩的人群慢慢平息下來,皇帝掃視了一圈,懸著的心放下了不少。
還好還好,百姓看向賈琮的眼神沒有厭惡,更多的只是不解與疑惑。
「侯爺為何要替這群亂臣賊子說話?」
身後傳來了一名老者的聲音,賈琮回身望去,正是那個手持胡木杖的老人。
賈琮見皇帝點頭示意,他便抱拳解釋道:「國有國法,族有族規。老丈,這些人有沒有罪?有什麼罪?該如何判決懲治?是不是應該以國法來辦?」
國有國法、族有族規,這八個字可以說是老百姓最為樸素的價值觀。
老者無法反駁賈琮的話,卻在看了一眼遠處看不清面目的文武百官後,嘀咕似的說道:「這……可……官官相扌……」
「原來如此……」
賈琮笑了笑,轉身向皇帝拜了拜,又朝城樓上那道明黃龍袍的身影一拜,這才跟老者笑說:「官官相護,那也要看這個官是誰?有聖人、陛下在,誰敢官官相護?老丈若是還信不過,我給老丈說個人……海剛峰海青天,您老覺得讓海青天主審此案,可還信得過?」
啊?
海剛峰沒想到賈琮會突然提起了他,那些聽清賈琮之言的百姓們紛紛議論起來,很快就匯聚成了一個意思。
「海青天海老爺,他們信得過!」
賈琮暗道果然還得是國朝第一大噴子得人心,估計換個人,今夜這金水橋畔都得拿血洗地。
他正要回頭跟皇帝老爺交差,卻聽那老者突然又來了一句。
「不過海青天一個人能打得過那些貪官污吏嗎?老朽覺得一個好漢三個幫,御貓大人與寶二爺一同去協助海青天,這樣最好不過……」
「對,對,海老爺是青天,御貓大人也是青天,還有榮國府的寶二爺,他亦是赤誠君子,我們信得過!」
人群中不斷有人舉薦著他所認為的青天大老爺,其中以海剛峰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御貓賈琮,就連常常在報紙上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寶二爺的大名,都被不少人喊了出來。
支持寶玉的人數,甚至超過了京城兩大老紈絝劉恪與賈赦。
皇帝雖然沒能藉機一勞永逸,可也在冷靜下來後想通了賈琮站出來阻攔他的目的。
好險,差點就釀成了大禍~
若司法被「民意」所裹挾,那才是後患無窮。
畢竟百姓們聽到的、看到的,往往不一定是真的。
今日是他這個皇帝在調動民意,那明日有別人也調動了民意呢?
「如此……」
皇帝揮手制止了人群的呼喊舉薦,待安靜下來後宣道:「禮部侍郎海剛峰為主審、永豐侯賈琮、翰林待詔賈珏為副審,全權處理此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全力輔佐,此案公審,朕之子民可觀審監督,若有異義,敲登聞鼓告知朕,朕會親自過問……」
「陛下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歲!萬歲!」
……
一場煙火秀,讓文武百官見識到了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元祐十一年的正旦大朝,因為除夕夜的「精彩」變得枯燥無趣。
那些還想著裹挾「民意」,在正旦大朝聯手逼迫皇帝停罷革新官制的人,根本不敢在皇帝面前說什麼民意了。
整個大夏,誰能比得上皇帝老爺所擁有的民心之強?
就像昨夜,可能皇帝老爺只需一指他們,跟那些百姓說他們是亂臣賊子,那些瘋狂的、憤怒的百姓就會將他們當場打死。
太可怕了!
原本在正旦大朝上「開炮噴人」的寶玉,左右環顧竟然沒能找到對手。
之前定下的人,要麼已經被抓去了詔獄,要麼此時一個個跟鵪鶉一樣,縮著脖子不敢吱聲,這讓寶玉一口氣憋著胸腔好生難受。
好在他被皇帝老爺委任為副審,等下朝後就去找海老爺一趟,跟海老爺商量商量如何審案吧,到時候再好好跟那群國賊祿蠹論一論什麼是忠義之臣!
……
賈琮打著哈欠,跟在戴權的身後來到了龍首宮。
昨夜風波對於龍首宮的破壞微乎其微,從戴權的口中,賈琮得知了昨夜宮中最後的情況。
鍾粹宮被毀,鳳藻宮被燒了大半,元春母子暫住於皇貴妃娘娘的翊坤宮。
紫禁城昨夜共計斬殺賊子一百二十七人,其中黑衣賊子四十六,余者皆是與之勾結的內侍女官……
賈琮的嘴角抽了抽,這話他最多信半個字。
看來各府安插在宮中的人手被拔除不少,就是不知道皇帝有沒有牽連過甚,他們賈家在宮裡也有不少暗子呢。
不過想來以皇帝老爺的智慧,明白擺在明處的暗子才是好暗子,只要不懷異心,這些人的小命還是安全的。
龍首宮還是那個龍首宮,原本掛在樹上的倭女已經不見了蹤跡。
「麗太……島津久美已經拉去化人場了,聖人說,既然她已經沒用了,那就不必再留。」
島津久美漂亮嗎?漂亮!
但對於太上皇來說,好看的皮囊重要嗎?不過一個女子而已,敢動他乖孫的注意,洛神在世也得去化人場走上一遭。
賈琮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一路跟著戴權來到了皇極殿中。
依舊是聖人與皇帝二人,不用說,苦逼的太子殿下又被拉了壯丁,這個時候應該在太廟主持皇家祭祀呢。
「昨夜多虧了你,朕差點就犯下大錯了!」
賈琮還未拜見行禮,就聽皇帝先一步開口說了這麼一句。
老爺子撇撇嘴:「伱不是很行麼?還手一揮就是血肉組成的鋼鐵長城!」
好吧,聖人老爺子這是吃了檸檬,賈琮還是覺得自己裝啞巴比較好。
可惜,二聖喊他過來是有要事,不可能讓他真當了啞巴。
皇帝被老爹酸了一句也不氣惱,嘿嘿一笑就轉移了話題說起了正事。
「昨夜的案子,你雖然只是副審,但這個案子主要還是要靠你,朕需要你做什麼,你應該清楚……」
賈琮連忙搖頭:「不,臣不清楚,臣也不想清楚!」
這就是賈琮最擔心的一件事,同時也是他與皇帝最大的分歧。
君權,要不要限制?
至少在司法層面,必須有一定的限制,要不然那就太可怕了!
皇帝的臉冷了下來,這是賈琮自昨夜起,第二次跟他說了不字。
呵~
老爺子在一旁偷笑,在這一點上,他是站賈琮這一邊的。
老四的心太急了,有個人懟懟他挺好的。
賈琮見皇帝遲遲不語,只好躬身道:「陛下,那二十餘人中,罪該萬死之人有多少?又有多少人罪不至死?龍禁衛今日又抓了十餘人,真的都參與了串聯勾結,參與了昨夜的謀逆之事嗎?」
實際上朝中有不少人看出來了,皇帝這是故意的「株連」,他是要藉此徹底剷除反對新法之人,哪怕被人戴上嗜殺之君的帽子也在所不惜。
這是一位一心想干實事的聖明之君,但賈琮並不認為必須犧牲一部分無辜之人的性命,才能完成新法的實施。
「臣以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今日株連無辜,只會讓國朝之法制再難開展。陛下乃千年難遇之聖君,不該因此落下罵名……而且,真按陛下之意,草草結案砍了這些人,豈不是給後世之君開了個不好的頭?法祖,這可是咱們漢人的老傳統啊!」
月票推薦票
今晚就先更到這裡,明日繼續,晚安!
(本章完)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5s 3.716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