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遼東都司。
王廷臣總兵怒道:「誰能告訴我是什麼情況?遼海衛為什麼一夜之間就淪陷了?」
下方有將軍回道:「據傳回來的消息,遼海衛中有女真間諜,趁女真攻城時裡應外合,一舉攻破了遼海衛。遼海衛參將率兵死戰不退,已經殉國了。」
王廷臣道:「現在敵軍到了什麼位置?」
將軍答道:「鑲藍旗騎兵早上已經攻占了開原,現在可能已經臨近鐵嶺衛的中固城了。」
王廷臣問道:「之前圍攻鐵嶺衛的鑲黃旗戰況如何?」
將軍回答:「柴河堡和撫安堡已經被拿下了,鑲黃旗騎兵直逼鐵嶺衛衛城。」
王廷臣嘆道:「鑲藍旗加鑲黃旗圍攻,鐵嶺衛危矣。遼海衛和鐵嶺衛一失,整個遼東北部盡失,瀋陽衛也危險了。」
王廷臣又問:「清河堡和定遼右衛的情況怎麼樣了?」
將軍答道:「定遼右衛和鑲紅旗在寬甸區域拉扯,只是小範圍摩擦。清河堡區域倒是傳來了好消息,賈珠在孤山堡又全殲了鑲白旗的兩個牛錄。清河堡外駐紮的鑲白旗一直沒什麼異動,清河堡守備正在嚴密防守。」
王廷臣道:「我知道了,他們是要用鑲藍旗和鑲黃旗吃掉瀋陽中衛,然後鑲白旗和隱藏的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快速攻破清河堡,然後合兵進攻遼陽,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王廷臣嘆道:「我遼東官兵就這麼不堪嗎?同等數量的官兵,守城都守不住?」
將軍答道:「大人,雙方情況不一樣。邊軍長期缺糧缺餉,哪裡還有正常兵士的樣子?而敵人執行的是,凡有繳獲,都歸士兵個人,全體將士盡皆戰不惜命。如何能夠不敗?」
王廷臣嘆道:「嗚呼哀哉,此戰之敗,乃天命也。天命不改,人何言勝?」
何為天命?說小點,就是皇帝的意志;說大點,就是朝廷的意志;再說大一點,就是全體人民的意志。
個人的意志微不足道,但全體人民的意志合在一起就是鋼鐵洪流。當人民不再信賴朝廷,不再安居樂業,從微觀上可能看不出太大的變化,但是從宏觀上,就可能表現為,做啥都做不成,打誰都打不贏。
將軍提醒王廷臣道:「總兵大人,慎言。戰事失敗,自然是將士們的責任,也是我們指揮者的責任。」
王廷臣道:「罷了罷了,身為人臣,唯以身殉國而已。將前線戰報八百里加急送往神京城,請陛下及時派兵支援。」
------------------------
次日早朝。
隆正帝勃然大怒,斥問道:「何尚書,前幾天你不還在朝堂上言之鑿鑿說攻擊不足,守城有餘嗎?這就是你眼中的守城有餘?」
兵部尚書何陳新跪拜道:「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屬實啊,依兵書而論,就算攻城士兵是守城士兵的三倍,也是可以成功守住的。」
隆正帝怒笑道:「那兵書有沒有告訴你,如何守住瀋陽中衛?」
兵部尚書何陳新道:「遼東官兵還有約八萬人,不可能守不住女真的六萬八旗軍,陛下不必擔憂。」
隆正帝笑道:「何陳新啊,何陳新,身為兵部尚書,你卻無知若此,蠢笨如豬。遼海衛的失陷就不能給你任何警醒嗎?數千官兵的生命就不能引起你的反思嗎?」
何陳新叩頭道:「陛下息怒,微臣一定好好反思。」
其實,這也不怪何陳新,他二十幾歲就中了進士,從翰林院到六部郎官,他就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甚至都沒怎麼在地方任過職。
兵部尚書,乃至整個兵部官員,都是文官,他們又如何能知道戰場的情況,又如何能知道怎麼守城?他們所知的都是一些軍事常識,是兵書里寫的各種金科玉律,是誇誇其談的典型案例。
同樣的,兵部並不掌握任何的兵權,他們只是後勤部門,掌管除戰鬥以外的其他軍事事務。是非常典型的外行管內行的部門。
隆正帝對著眾大臣道:「諸位臣公,當下可還有什麼良策?」
兵部左侍郎李慶出列道:「王總兵請求神京出兵支援,微臣建議可以派出京營人馬。」
隆正帝道:「京營節度使王子騰,朕命你下朝後立刻整軍,隨時準備出兵支援遼東。」
這時,大殿正門走進一個太監。喊道:「太上皇有旨,請陛下和諸位大臣接旨吧。」
隆正帝向大明宮方向微微躬身,諸大臣則跪向大明宮接旨。
太監喊道:「傳太上皇口諭:議和。」
上一秒群臣還在討論要怎麼打,下一秒卻說要議和,方向轉變太快。
隆正帝道:「兒臣接旨。」
送走了太上皇的傳旨太監。
隆正帝問道:「韓尚書,戶部還有多少白銀?」
戶部尚書韓文答道:「各省今年的稅銀正在陸續送往神京,現已收到一千七百多萬兩,明年官員俸祿支出總額為四百五十萬兩,軍費支出為一千萬兩,皇室消費預計七百萬兩,此外還有後金和韃靼的歲貢、以及賑濟災害等資金沒有計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隆正帝怒道:「你的意思是,堂堂大乾朝廷的戶部,不僅沒有結餘,還有巨額虧空麼?」
戶部尚書韓文道:「陛下息怒,微臣並無此意,只是列舉一年的收支罷了。」
隆正帝又問道:「揚州、兩浙、長蘆、山東、福建、河東六個都轉運鹽使司今年的鹽稅交了嗎?」
韓文道:「鹽稅一年兩收,六月已收到四百萬兩,十二月待收四百萬兩。」
隆正帝道:「如此國庫一年總收入約兩千五百萬兩,官員俸祿、軍費、皇室支出兩千一百五十萬兩,韃靼和後金歲貢二百五十萬兩,還尚有盈餘一百多萬兩才對。」
韓文道:「陛下因明,但甘肅、貴州等地常有旱災,河南、山東等地水患不止,遼東也時有雪災,整個天下,一年一百萬兩怎麼夠?」
隆正帝道:「明年鹽稅增加一成,就多了八十萬兩;軍費減少一成,又多出一百萬兩。如此可湊出後金要求增加的歲貢一百五十萬兩。」
兵部左侍郎李慶道:「陛下,不可。目前邊軍都多有欠餉,再降低軍餉,軍隊如何能戰?」
隆正帝反問道:「不然,就降低官員的俸祿?」
這時,百官不淡定了,雖然俸祿本來就不多,再降就真的只能喝西北風了。勛貴的收入不靠俸祿,主要是別人的孝敬和莊子的收入。清流官員的收入中俸祿占了大半,地方官員的孝敬不多,貪官除外。
吏部尚書耿裕出列道:「陛下不可,如今官員俸祿本就不高,再降俸祿,恐降低官員素質,滋生腐敗。」
隆正帝笑道:「官員俸祿不能降,軍費不能少,合著你們都認為國庫的錢是被朕奢侈浪費了。朕登基以來,何曾建過一樓一閣、一宇一廟,衣食住行又何曾鋪張浪費?」
眾大臣跪道:「陛下明鑑,微臣絕無此意。」
隆正帝道:「反正我是省不出錢來了,你們看著辦吧。」
皇室消費甚多,這是事實;但是隆正帝非常節儉,這也是事實。但是,皇帝吃的一碗飯和百姓吃的一碗飯,價格能一樣麼?價格一樣,都對不起中間經手的幾十個中間商。何況,皇宮裡還有兩個「皇帝」,消費至少翻一倍。
錢的事暫時討論不明白,最終肯定還是只能按皇帝的意思辦。
隆正帝又道:「吩咐在大金出使的何宗彥,告訴他,努爾哈赤的條件,朕准了,儘快和談。吩咐遼東總兵王廷臣,和談結束之前,全力守城,不許再丟一城一池。」
-------------------------------
兩天後,大乾和大金握手言和。
大乾付出了以下代價:
一、大乾每年給大金的歲貢由一百五十萬兩增加至三百萬兩。
二、將隆正帝的六公主嫁給努爾哈赤的二皇子。
三、努爾哈赤提出六公主是上國天朝的公主,理應有豐厚的嫁妝,提議將遼東作為公主的嫁妝割讓給大金。大乾自然不會同意,經雙方拉扯,本次大金已經攻下的遼海衛和鐵嶺衛歸大金所有,名義上算作是公主的陪嫁。
經過一個多月,戰鬥莫名其妙的開始,又不知所謂的結束了。
喜歡紅樓:穿越賈珠,李紈直呼受不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s 3.789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