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府仙錄 《清靜經》註解(作者個人觀點)

    《清靜經》原文: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淺譯:

    老君說:大道沒有形狀可見,但是它卻化生孕育出天地,大道沒有感情意識,但是它卻有日月輪轉往來,大道沒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卻生長出有名類的萬物,我不知道那個無名的它,只是勉強的叫它為道。

    這個道啊,有輕清,有重濁,上天是輕清的,大地是重濁的,輕清的上天是運動的,重濁的大地是安靜的;男子秉承輕清之氣相,女子秉承重濁之氣相,男子因為秉承天清之氣,所以偏向於靈動,女子因為大地重濁之氣而偏向於安靜;從道的根本之處漸漸衍生出細枝末梢,就化生出天地萬物。

    輕清的天氣是重濁地氣的源頭,靈動是安靜的生機根本,人能夠常常清靈安靜,天地之氣都會各歸其本然狀態。

    人的神,是偏向於輕清靈動的,但是人的心識會驚擾靈動的神,人的心識本來狀態是偏向安靜的,但是人的欲能夠牽纏心識的安靜。

    常常能夠遠離欲的牽纏,心識心思自然就會安然而靜,清洗心識的牽纏,神就會自然的輕清靈動,這樣的人自然不會生出六欲,貪嗔痴這三種心識的毒素也會自然消失無蹤。

    之所以不能達到如此狀態的人,是因為心識沒有清洗乾淨,心識之所以不乾淨,就是因為沒有離開欲望的糾纏。

    能夠離開欲望的人,內觀他的心識,他的心澄淨清澈,因此內心是清澈透明而無礙的,外看形體,看到的是形體的本源,所以無礙於形體,遠觀他處,一切萬物都不留礙,因為內心通明透徹,見證了這個內外清澈,所以於心、於身、於物皆無留礙,如此無礙,這就是空靈。

    如此證見的人,剛剛見證的時候,還會處在這種空靈的狀態中,他還沒有超脫自己的空靈狀態,繼續深入見證,連這個空靈的狀態也明澈無留礙,空靈的狀態也不會再有。

    所處的空靈狀態也不再成為狀態了,那就是連空靈也無礙了,如果無礙於一切,明澈於一切,就會明白清澈至極,這種至極的清明,就是寂然,寂然之中的人,是無所障礙留礙的,所以他不會有欲的牽纏。

    既然欲已經不再生成,那就是真的安靜了,以這個真正安靜的心靈應對事物,就不會留礙於事物,明白通達,心性就會被溫養孕育,經常應對事物而能夠常常安然寂靜,那就是恆常的清淨。

    這樣的清靜狀態生活,就會漸漸的融入大道,既然融入了大道,就稱為得道,雖然叫做得道,但是實際沒有得到任何東西,為了引導眾生,才叫做得道,能夠領悟明白它的人,可以傳承這個聖道。

    老君說:上乘根性的人,不好爭於世,下乘根性的人,偏好於世上爭;上乘德行的人,不計較德行,下乘德行的人,偏執於德行,執著於這些的人,不能明白大道的德行。

    眾生之所以不能融入真道的原因是,心識、心思有欲、妄,因為有欲妄之心思,他的清靈之神就會受驚,若他的清靈之神受驚,他就不會有清明透徹的心境,他就會留礙執著於外物,既然執著於外物,就會生出貪得求取之心。

    生出貪得求取的心思,那就是煩惱的根源,這些煩惱妄想的心思,會讓人的身體受苦痛,會讓他的心神憂慮煎熬,因為如此身心不安,所以就會遭受污濁和侮辱,會在生死的苦海之中流浪漂流,這樣的生死苦楚的人,就是離道的人。

    真正恆常的大道,明悟它的人,自然會融入大道,融入大道的人,才是永恆清靈安靜的人。

    淺解:

    大道無形,比如說虛空,不可見,然而虛空中有空氣,空氣不動的時候,人不覺得有空氣存在。太空中沒有空氣,猶如大道無形,空氣猶如人的神,而空氣中的海市蜃樓猶如人的心識,而人的欲則猶如夏天的熱度和冬天的寒冷。

    再說生育天地,《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大道如太空無物,連空氣也沒有,太道之初,大道生一,這個一在兩千年前就是道氣的表示,那時候的賢人都會說這個『一』。

    所謂無極生太極,太極就是這個一,這個一就是現在修道者所說的虛無一氣,所謂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就是無極化生太極之氣。

    這一氣沒有陰陽之說,這一氣也沒有誰做主導,大道的狀態,本來就是無生無滅,所以不可計算年歲,在這無量量的年歲之中,大道自然中化生出虛無一氣,也是正常的,說是偶然也可以,說是必然也可以。

    這虛無一氣,就是天地陰陽之氣的根本,而一氣之中,先有天氣化出,因為虛無一氣是所有一切生機之根本,是天地之根。

    地氣因為天氣而化生,天氣輕清靈動,因為天氣的運轉,所以大地之氣漸漸下落凝聚,漸漸化出形體,然而因為大地凝聚,所以天氣的靈動也與地氣相互往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形體。

    天地之氣,就是陰陽二氣,虛無一氣為太極、太一之氣,太一之氣因為是在大道之中化生,所以是一團正圓的氣團,這就是虛空祖氣之界(祖氣:生命本源氣)。

    這氣團就這麼存在著,存在必然會有變化,時間久了自然有動,何況虛無一氣是一切萬物之本源生氣,所謂得之者生,失之者死,就是這個生機之氣。

    一氣之中有陰陽二氣流轉,陽氣清靈上浮,陰氣受激盪而漸漸下聚,下聚的時間長了,自然就有形體,天地陰陽之氣激盪,化生出風氣、火氣、水氣,這就是二生三。

    然而天氣無形靈動,所以主要以風火二氣運轉,地氣重濁,水氣隨地氣下沉,這就是四象: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四種氣相相互滲透融合,就是一個生命體。

    這就是大道生育天地,而虛空天氣之中,有風氣化為空氣,有火氣化為日月明星,這裡用『有』字,就是說最初本源之氣,最為玄妙,可以化生最為清淨的萬物,不是全部都化為某一類的形體。

    而天地之氣是相互交融運轉的,不然大地就不會有生機,一部分火氣滲入大地,被大地凝聚,一部分風氣滲入大地,也被凝聚,水氣在大地上。

    此時天地俱全,天上也有地氣和水氣,虛空界中,就完全擁有了地火水風四種生命元素,但是這些只是生命機體的形成因素,眾生為什麼有靈呢?

    先說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天氣是地氣的源頭,所以說濁來自清,而天氣的靈動卻不是隨意的,它還是依靠大地之氣而運轉的,所以這就是天地有序,所以後邊才會告誡人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這裡說的人清靜而天地歸自然,是說人氣,《道德經》云: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氣是與天氣、地氣相互存在,才成為三才和合,這才是修行之道,以人氣合天地氣,返歸本源祖氣,以祖氣而長存,漸漸融入大道清淨境界。

    現在就得說,為什麼有人,人沒有靈識,跟天地萬物也沒有區別,那麼靈識就是一切有靈眾生的根本,也是佛家說的有情眾生,其實佛經也是翻譯過來的,這個有情,在中國早已有之,這裡說這個,是不想眾人有教派爭論。

    這裡不再論述人最初的靈識從何而來,具體的可以看《紫府仙錄·第三卷》,這裡只做《清淨經》的淺解,敬請見諒。

    人有男女,男陽女陰,所以可以說男人好動而女人好靜,所以自古以來都只說女子文靜的;所謂男清女濁,就是清靈和重濁,這是說的陰陽之氣;陰氣重濁,所以女子身體無力,男子身體具備陽氣,所以生有好的筋骨之力。

    而男女又是如何來的呢?略提一下,任何人都是具備地火水風這四氣的,而人最初在母親胎中的狀態,也跟無極生太極是一樣的。

    丹家修煉者說的清楚,父精母血和合,就是父母元陽元陰和合,但是這樣只是具備陰陽二元氣,這是最初的生命機體,如此的機體,是沒有靈識的。

    而自古以來,都有入胎一說,道家說元靈入體,佛家說中陰身(並非是陰魂,也可以勉強的說不僅僅是陰魂),父母精血和合,此時如果沒有元靈入胎,那女子是不能懷孕的,所以男女想要懷孕成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只有元陰、元陽和元靈,三元合一,才會成為一個胞胎,不但是人,凡是胎生的生物,都是如此。至於這胎中的十個月會怎樣的發育,敬請閱覽《佛說入胎經》,如果不願意看而還想了解,那就敬請閱覽《紫府仙錄·第三卷和第四卷》,其中各有略提。

    再接著說男女是如何形成的,現代人說成精、卵(物質形體),道家說是元陽和元陰(物質性質),在和合成為胞胎的時候,就等於是陰陽和合為太極胞胎。

    而後,太極運轉陰陽、四象之氣,漸漸的化生出人的身體,所有器官和肢體的形成次序,經典中都有描述,科普知識中也有講說。

    丹家說這個胞胎以元陽包裹元陰而形成的身體,就是男子,元陰包裹元陽而形成的身體,就是女子;所以說男子元氣外陽而內陰,女子元氣外陰而內陽。

    所以說男子之氣屬陽、屬清、屬動,女子之氣屬陰、屬濁、屬靜。

    而人的元靈就是元神,《道德經》云:穀神不死,是為玄牝,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

    元神就是穀神,玄牝之門,就是虛無一氣,所以是天地之根源。

    穀神就是山谷的中空,扣之有聲的山谷之空,穀神就是虛靈之神,無形而不可捉摸的神,這就是人的元靈,永遠不滅,因為神是與道一樣的存在,可以說神就是道。

    或許有人不理解,那就打個比方,丹經修煉者說有神光下照,一般理解為目光的神光,其實目光只是神光的一種用處,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的用途,都是神的分用。

    比如說你看到萬物景色,你的眼光是無形無色的,就算萬萬個人一起看某個地方,這萬萬個人的神光也都不會相互干擾,就跟沒有一樣;但是大家都看見了,那就是神光妙用。

    再打個比方,你的耳朵聽見萬物的聲音,這就是神的妙用,就算一萬個人同時聽某個聲音,這一萬個人的聽,也不會相互干擾,這種聽的妙用,就是神的用途。

    再打個比方,就算一萬個人同時聞到臭味或者香味,這麼多人同時聞到,他們的鼻子聞的妙用不會干擾。

    有的人說得道的人那麼多,就不會覺得擠得慌嗎?得道者的本來境界就是這種神的自然境界,這樣的境界,就算有再多的神,也不會擠得慌。

    還有人疑惑的話,那就再打個比方,全地球的人都可以感覺到冷熱,大家感覺冷熱的這個妙用就是神的妙用,人人具備這個神,動物也有。

    所有眾生的這個神是沒有區別的,只會因為眾生的身體表現不同,才會有不同的感觸,這種感觸,就是心識、心思,丹家又叫做思慮。

    眾生的思慮觀點,也就是心中所以為的標準不一樣,這是依據他的見識而決定的,好比狗喜歡吃屎,而人卻不喜歡去吃。


    而狗也會啃骨頭,人也會啃,這就是因為身體觸覺不同而產生了一定的思維觀念,這種觀念有相交的一部分,也有不一樣的部分,好比有的人喜歡紅色,有的人喜歡綠色。

    這些都是因為心識的標尺決定,所以對錯由心,可以這麼說;人們因為這個標尺不同,見識的不同,認知的不同,就會有矛盾產生。

    這個矛盾的根源就是人執著於自己的見識,好比,你以人的要求對待狗,你就會罵狗吃屎,但那就是它的世界觀和狗生觀,而人因為執著自己的標尺,所以就會不理解,就算理解也未必不會生氣,那麼這個就是欲、就是煩惱。

    如果你能理解這隻狗,那麼這就是心識的純淨,並不是心識不知道噁心,而是這個噁心不妨礙於你,你不會因為這種感覺而產生厭惡、憎惡,這就是心思清淨。

    再打個比方,你考試沒有及格,你老爹怒氣無比,這就是煩惱;如果你沒有及格,你老爹知道你的狀況而不生氣,那就是他的心識清淨,清淨並不是白痴,反而是明淨。

    有人把心識清淨的人比作日月,這裡只取日月光的說法,這些心識清淨的人,內心如日月照耀大地虛空一樣,一切都明明白白。

    那麼為什麼很多家長因為孩子不及格而生氣呢?因為心有所求嘛,望子成龍的想法在心中糾纏著呢,求之不得,他還不能純淨,自然會因為自己的欲而惱怒了。

    他因為惱怒,自然就會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心思就會亂,他的神自然就不會清,心也不靜,他被欲所牽纏,當然有榮辱糾纏。

    心不安靜,心氣就不會平,心氣不平靜,身體中的五氣就不會安寧,五氣不安寧,自然就會有病症發作,這樣的人,身心都不能完好,怎麼能長壽呢?

    那麼這裡已經說過神、心、欲,如果不能理解,接著看,或許能再明白點:

    剛才有一句叫做: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這也可以用內修來解釋,首先從人體的構成來說,最初以元陰、元陽和元靈成就一個靈胎,經歷母胎十月化為嬰兒出世。

    天地最初化生的時候,也是陰陽化三氣,化萬物而出,那麼人的身體呢?以最初的太極胞胎,胞胎之中陰陽二氣交合,也有地火水風化生,但因為有父母的遺傳,所以生成的形狀是人的形狀。

    那麼人從地火水風和合凝聚成胎兒,漸漸才以這四氣化出五行之氣,然後才有身體的五臟,然後才有骨骼經絡,才有毛髮等等。

    這也是道生一(元靈比為道,一是元陰元陽之胞胎),一生二(二就是元陰、元陽),二生三(元陰元陽運轉化出風水火合地氣成為人身),三生萬物(四元素和合化生出人體的臟腑、骨骼比為萬物)。

    如果以此來看,人體就是一個小天地,而外在的大天地在虛無一氣中運轉,而虛無一氣因道而生,道為自然最恆常的存在,不生不滅。

    那麼人的元靈(元神)是如道一般的存在,也是不生不滅的,人的心識在元靈中的狀態,好比就是日月星辰在太空的狀態一樣。

    而心識畢竟不是星辰,元靈卻是大道,這是個比喻,心識在這個虛靈中生出,虛靈不滅,心識也不會滅,但是這個心識的形成,也是因為有身體才有。

    如果人沒有了這個身體的感官,那麼就會失去這種心識的立足點,這個心識就不能自己做主了,也就是身體死後沒有『我』了,這個『我』只是眾生當世所以為的『我』,並不是那個不死的穀神。

    而這個『我』的心識不會消滅,會在哪?好比星辰散布在太空中,心識也會散布在元靈之中,而元靈因為這個心識的前世行為,因為心識迷亂,所以死後不由自主,轉生別的身體之中。

    這個新的身體形成之後,他的前世心識就會被今生心識所代替,如果非要比喻的話,那就勉強比喻為,從一個星球上,到達另一個星球,而他生生世世都沒有跳出這個『星球』,也就是心識,那麼他今生的心識,在來世的時候,還會被來世的心識所代替。

    這裡再打個比喻,達到一個星球,就會執著於這個星球,說這個星球是他的母星,那麼他的元靈心識被困在現在的身體之中,那麼就是執著現在這個身體。

    人們就會忘記過去,以為這個是本身,生生世世這樣認為,就會生生世世的流轉,那麼這樣的生活,再打個比方,就好比是流浪在生死之中,而生生世世都被這榮辱生死所拘束,那這就是苦海,所以《清淨經》最後說: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有的人以為這個永失真道是以後沒有出期了,其實不能這麼理解,你若明悟了,自然出離,若不明白,那就在這個『永』中,如果明悟了,那就破了這個『永』。

    所以說輕易不要殺生是有因由的,所有元靈都會生死,那麼生死最初從何而來?第一意識從哪來?第一世界如何成立?

    我們現在的心識輪迴的時候,為什麼有六道的區別?這些業緣(善業、惡業)又是如何判斷?又怎麼影響人的輪轉呢?

    這裡再說一下清淨經中所說的修煉理論,那就是遣其欲、澄其心,以此來達到悟道的程度,但是悟道還不夠,還要入道,合道。

    那麼心識如何能夠合道而存的呢?

    首先說欲,有人常常以為欲就是自己的心思,好比說食慾,貪吃和想吃是有區別的,想吃和吃也是有區別的。

    欲就是無明煩惱,這個無明煩惱怎麼判斷呢?打個比方,心識就是星球,那麼欲就是星球的冷和熱,為什麼不說暖呢?因為沒有人覺得暖會難受,而熱和冷就會有人難受。

    打個比方,這個心識染了欲,比如說吃的心識念頭,現在染了欲,就是貪吃,就是貪慾;這就好比地球上的夏熱和冬冷一樣。

    人的心識本來都是清淨的,不熱也不冷,現在染欲之後,就有了冷熱,就有了難受,如果是四季如春,隨順自在的心境,那就清淨人。

    我想這世上還是有溫和的人吧!想來大家應該見過,而這些溫和的人,帶給人的感覺,就是溫暖!我想這樣的人,大家都願意去接近,因為他不傷人,他不傷那夏天的熱,也不傷冬天的冷,這就是暖。

    我想這世上的人,應該都希望自己的心情平和的,之所以不能平和,大家不妨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染了這些欲,欲的表現就是這樣,如果仔細分說,那就很多,最大的欲就是貪慾。

    所以很多人都把無欲的狀態理解錯了,無欲的人溫暖如春,散發著的是無盡的生機和正面的因素,因為他已經漸漸的融合於天地本源的虛無祖氣,他就會長生,就會開朗。

    這樣已經入道的,會慢慢的合道,這種心境,就算他今生沒有合道成功,死了之後,心識因為沒有牽纏,所以心境自然就是明朗的,來世從初生的時候,他的心識就是前世入道之時的那種心境,修行證悟起來,當然會很快,這就跟正常人穿衣吃飯一樣正常簡單。

    那麼這算是解說了無欲的狀態,無欲的人不是說他不知道欲,他明明朗朗,就算他自己沒有,但是他眼中染欲的世人一大把,他會比染欲的人更加清楚他們的人生。

    所以這就是得道者可以指引世人的原因,那是因為他知道人的本源是什麼樣子,所以他知道人應該怎樣才是幸福的,所以才有點化眾生的說法。

    然而得道人所用的心識,難道不是心識嗎?也是心識,只是這些得道人的心識,是那種清明無欲,皎潔純淨的心識,這就是純淨、清淨的心。

    而這個心識因為是元靈之精,也是元靈之魂,不能分離的,所以得道的人會見證到很多世的心識,但是得道人不會被糾纏,如果被糾纏了,那就是心境不足,修證不夠。

    所以得道人不會以為今生就是真自我,也不會以為前世就是真自我,而來世自然也如前生、今世,心識比喻為一個個星球,那麼得道人的心境猶如太空,涵容前生的心識。

    這些心識對得道人來說,好比是前一天、昨天、上一個小時、上一秒,是一樣的感覺,因為得道人的心境是合神的狀態,所以心識已經不是關鍵了,而是心緒。

    得道人也是有心緒的,佛還會笑呢,更不用普通的眾生了,只能說融入道的境界越深,他就越清明,而他存在世間的根本是什麼呢?

    存在哪個世界上,就是隨著哪一個世界中自己的身體,因為這個身體而應該具備的心識為應世的心識,別的心識好比昨日一樣。

    得道人不會跟你說別的世界中你不能理解的東西,你能不能理解,得道人比你自己還要清楚,所以佛是不異語者,就是佛是不會說奇怪話的,不會說讓你覺得奇異難以理解的話。

    那麼得道的境界,就是如斯,先無欲而入道,後融入大道,至於合多少,這就是得道人自己的事了,沒有得道的人也不能去猜測的。

    這就是遣其欲、澄其心,無欲之後,心自然明朗,這樣的人,行事做事就是真常應物,真常得性,這就是得道;常應常靜,常清靜矣,這就是合道。

    《六祖壇經》裡有一句:心皈依性。就是這個意思。

    最後一段說,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這個妄心就是因為那個欲而產生的心思,只要離了欲,得道是自然之事,這是道家最上乘的說法,與佛家的《心經》、《金剛經》一樣的,而佛涅槃的時候說的《涅槃經》更是這個意思。

    但是丹家的修行法門各異,所以各有各的講究,大體都是丹道,而丹道也可以修入這最上乘的法門,當然了,這裡是闡述《清淨經》,不牽扯過多的別的東西。

    最後一句,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可傳聖道。

    這就是表面意思,只有悟道者才可以傳道,想想也是,你沒有悟怎麼傳?而這裡卻要解釋前邊一句話:得悟道者,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綜上所述,得悟大道的人,得到了什麼嗎?得道者不過是回歸自己本來的狀態而已,沒有什麼另外所得的。那麼世人如何呢?得道者沒有得道前也是迷途世人,也可以說迷途世人都是未得道的人,而得道者,都是已得道的迷途人而已。

    2014-11-5夜.小神仙

    補註:

    人生苦短,歲月易老,光陰流逝愛難拋,

    誠心於學,自得逍遙,追求太過生煩惱,

    靜以修身,雜念漸消,思慮純淨塵不擾,

    心意開朗,禪意正好,神仙也是這個道。

    2015-7-7日.小神仙

    補註:

    已經兩個月沒有更新了,前幾天一直在看前邊的內容,也簡略修整了一下,但是還有些許錯別字以及紕漏。今天又重新看了一下去年關於《清靜經》的註解,本來我是想改一改內容的,因為其中有很多註解在現在看來也是錯的。

    但是後來一想,什麼時間說的話就是那時候的見解心境,既然是那時候的見識,就留著吧。所以我沒有修改,但是必須出來補註一下其中是有很大錯誤的;但是其中的錯誤對於普通修行者而言是無妨的,所以我才沒有修改。

    而時今日,我從寫這本書已經有十個月時間了,其實中間只用了四個月時間是在寫的;其餘時間四個月相當於遊歷,現在兩個月調整了下心緒。今天剛好過去寫的內容看完一遍,最後看了下這個註解,現在發現當時的理解也是有很大錯誤的,雖然我寫過這個註解之後就突破了當時的見解,但是一直也沒有修改,連個補註說明也沒有。

    今天重新看了下,覺得如果不補註實在是過意不去,其中關於元神即元靈的說法是錯誤的,但是也只有修證超越那個地步才知道;關於神即是道也是錯誤的,至於其餘紕漏不再一一贅述,總之覺得有必要補充說明而已。

    其實大多人都不必在意那個詞彙解釋,因為在一定境界之中的見識,就是會自以為元神即元靈,元靈即道體,眼界不看破,心識總會那麼認為。這個補充是給那些見識超越那個眼界的人而寫,也算是給我自己的補充,希望看的人不要認錯了,因為凡自以為的,都是生滅的。



《清靜經》註解(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  洞玄指略    近戰狂兵  天降鬼才  生生不滅  女神的超級贅婿  網遊之九轉輪迴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紫府仙錄《清靜經》註解(作者個人觀點)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紫府仙錄"
360搜"紫府仙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1s 3.63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