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玄的內丹經過功德的修補已經堅固了不少,真元更是渾厚無比。
所以,他猶豫了一下,就決定這麼做了。
在呼嘯的狂風中,張玄引動真元,開始詠頌經文。
「諸天日月星宿,璇璣玉衡,一時停輪。神風靜默,山海藏雲。天無浮翳,四氣朗清……」
「這……這是《無量度人經》……師弟,你不請神,念這個做什麼……」
張璇璣仰頭看著沐浴在月光中的師弟,心中升起了一陣難堪。
張玄沒有理他,而是依然對著東西兩城的方向膜拜獻禮,引靈歸土。
「為國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鎮國祚,保天長存。世世不絕,常為人君。安鎮其方,民稱太平……」
「師弟……師弟……逝者已逝,你有大功德,理應用來……」
張璇璣住了口。沒有再說。
大功德理應用來做什麼,道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此刻他的師弟決定拿來做什麼,絕不是她能夠置喙的。
張璇璣生下來就被拋棄,得蒙龍虎山護庇,才得以長大。只是她雖眼生異狀,無父無母,但一直都認為上天生她是有大用,要降大功德的。
若是不這麼想,眼生異狀的她早就被別人的眼光活活逼死了。
果不其然,她在「星象」一學的道路上遠超所有同門,即使是她師父也有所不及。此種天賦更奠定了她「上天所授」的想法,一心一意的要為天下做出一番大事來。
她雖因重瞳被拋棄,但絕不會因為重瞳而自苦。
她終身未嫁,潛修星象之學,替山門消災解厄,看乾坤分而又合,漸漸的,便有了一種參透事實之感。
而這次斷定「帝命」之事,狠狠給了她一個巴掌。
天道之莫測,非人力可以堪破。
邱老太君能夠堪破,不過是因為她乃天君,非此界可轄之人罷了。
而她的這位師弟,也是自幼入山,卻從小心思澄明,悟性又奇高。在龍虎山上,所有的道課他都去學,除了「天文曆法」,更涉獵堪輿、道藏、醫術、星象、金丹之學,可謂全真。若非他是張衡之後,家學所致,所有心思花在天文上最多,想來假以時日,怕是最適合繼承龍虎山道統之人。
如今他得築金丹,更是成為道門年輕一輩第一人。
張璇璣原想著,若能得這位師弟出手,必能完整的將擁有法身的「天君」請下界來。天君一個虛魂尚且能夠改變諸多氣運,若是法身下界,必定能使陰陽歸合,眾星歸位。
只是她卻沒想到,即使有京城那麼多苦難之人在面前,她這位師弟依舊沒有這麼去做。
他在淨化滿城的戾氣。
他在使所有的枉死之靈不變成孤魂野鬼,得以重歸陰陽。
他在做一件比「請神」更費真元之事。
但在張玄的法事中,張璇璣的內心漸漸得到了平靜。張玄的「度人經」不但度了逝者,也度了活人。
她的不忿,終究是淡去了。
「夫天地運度,亦有否終。日月五星,亦有虧盈。至聖神人,亦有休否。末學之夫,亦有疾傷。凡有此災,同氣皆當……」
張玄站在京城中最高的觀星之台上,以自身為引,行安撫之事。
道門不似佛門,沒有超度之法,卻有安撫性靈之力。大道之下,萬物皆為芻狗,不分善惡上下之別,《度人經》便是以此為基礎,消除戾氣之經。
張玄法事一畢,頓時真元頓時,跌坐於地,無法動彈。
龐大的功德從四面八方湧入,在張璇璣的天眼之下,張玄猶如金光鑄成的小人。雖然張玄如今真元受損,想來將來還是有更大的造化。
張璇璣苦笑一聲,不知道該如何評價自己的這位師弟。
他竟將自己泄露天機的報應也一併背了,徒損無數功德修行。
跌坐在地上的張玄卻沒想這麼多。
他自江南一行,便知道人力雖不可逆天,卻可以逆命的道理。他並不認為依靠「天君」是天君下界的原意,就如天君此前下凡兩次,都是出現在自己託身的親生身邊一般。
即使是天人,也有她自己好惡的一面,不會把天下當做自己的使命。
反正他是絕對不會承認是因為天君那句「我在那邊生了病,不回去會很麻煩」,所以他才堅持不請神下凡的。
他可以回山請道門干預,道兵出世匡扶正統,施醫贈藥安撫民心,卻不準備請神。
張玄想通了一切,張開了眼。
張璇璣看了看他,搖了搖頭,伸出手去。
「火已經過來了,我們走吧。」
誰也沒有想到,京都洛陽會毀於一場大火。
就如誰也沒有想到,北方的反賊竟然從汾州草原而入,一路勢如破竹,直指長安。
洛陽曾被認為是「天下之中」,又是漕運的中心,從魏晉起到前朝、胡族都立都於此,各大世族林立,皆以洛陽為正統。大楚初年民生凋敝,根本沒錢再修新的都城和皇宮,便還是以洛陽為都,一時繁華無二。
但大楚是以晉、荊兩州起家,長安又有關中重要關隘所守,便作為陪都,一直存在。
京都的皇宮被尹天翊和項城王帶來的人燒殺搶掠一空,最後更是四處放火,直接燒了這座屹立了數百年的宮殿群。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無數大臣百姓救火也沒有撲滅,宮人紛紛逃竄出宮,一時間,竟有太監宮女沿街乞討之事。
位於京城外城的西市和東市損失最大,商戶十不存一,居住區因為有百姓居住,搶救及時,雖房子有損,人員傷亡卻沒有想像的大。
但家財房屋盡失,京城的百姓又不如鄉野,還有田可種,京中大火,又起了宮變,根本顧不上賑災之事,百姓露宿街頭,屍身暴於市井之中,簡直是慘不忍睹。
皇帝楚睿死於宮中的那場□□,據說因為叛賊沒有搜出傳國玉璽,也沒有得到皇帝的詔書,所以虐殺了皇帝。
但究竟是哪一方殺了皇帝,到現在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情形。
逃出宮的宮人都說是太子帶人逼宮,而後陛下的翊衛和宿衛與項城王帶來的人一起「勤王」,結果太子被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二皇子殺了,二皇子也在皇帝命令下被翊衛剁成了肉泥。
如今說太子逼宮殺了皇帝,和皇帝兩敗俱傷死了的有之;
說二皇子和太子一起逼宮,結果想要一石二鳥卻被反擊而死的有之;
還有人說是項城王謀奪王位,結果引逆賊入宮的。
真相撲朔迷離,內憂外患不斷,大楚岌岌可危。
更可笑的事,洛陽遭劫以後,冒出三支「正統」來。
項城王雖自稱勤王有失,沒有成功救出皇帝,卻救出了唯一的皇子三皇子楚承烈。
楚承烈的母親是個嬪妃,而且還是得子後提升的分位,性格懦弱,才學也是平平,一直得不到楚睿的歡心。楚承烈如今已有十三歲,據說是被皇帝藏於密室之中所以得以活命,而後被奉旨進宮勤王的項城王從密室中迎出。
項城王以及宗室皆以「楚承烈」為正統,二皇子的部下也承認三皇子的正統地位,這些人「擁護」了三皇子,護送他出了京,直奔楚氏的老家荊南。
尹天翊希望藉此「換殼上市」,等三皇子坐穩皇位,再來禪位於他。可笑宗室以為選擇了正確的對象,卻不知這位「天將軍」並非天子留下的暗中軍隊,而是真正的逆賊反臣。
李茂手持著遺詔和玉璽,在京郊迎回了小皇子楚承平,更帶回了近十萬大軍,進了洛陽,開始整備民生。
洛陽城內幾盡成瓦礫,皇宮更是根本無法住人。內城信國公府毀於大火,西府也被夷為平地,洛陽若是要重建,怕是要消耗完所有國力。
所以李茂只好建議帶著留下的文武大臣和百姓,一起遷都長安,洛陽等穩定以後再來重建。
此事原本也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可就在此時,本應該被困在北方的十餘萬反賊部隊進行了一次最大的反攻,胡人占八成的逆賊隊伍從幽州與汾州相連的草原而入,破汾州下函關直奔長安。
在此之前,各府軍隊都被抽調了不少兵馬,在朝廷的規劃下與定北軍一起在北方進行最後一次「北伐」。於是打著「尹」字旗號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沿路被燒殺搶掠,「不投降者城破一律屠城」的舉動更是讓人膽喪心驚,不得不降。
反賊的隊伍越來越強大,大楚的百姓紛紛南逃。草原中四散而居的羯人在都亭驛的令丞李鈞親入草原,以「重金酬謝」的僱傭下進入中原救援百姓,護送逃亡的大楚百姓一路往關中而去。
小皇子在一片反對聲中以死相逼,帶著洛陽所有的文武百官和洛陽的百姓毅然進入長安,打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旗號,起用勛貴派宿將老臣,用李茂掌握的十萬中軍守御關中,攔住了南下的反賊。
他又號令大楚四地率兵「勤王」,將「正統之爭」放下,一致對外,以免異族鐵蹄南下,□□百姓,只要守衛關中有功,無論是何陣營,都會受到朝廷的封賞。小皇子被百官們奉為「少帝」,先為皇帝和太子舉行了國葬,然後開始招兵買馬,磨刀霍霍向反賊。
這一舉實在漂亮,既得了民心,又得了軍中支持,西軍第一個支持了小皇子的「正統」,率領五萬定西軍下關中「護國門」。
李鈞請來的羯人也承認了小皇子的正統地位。對他們來說,過去數年裡不停互市幫助他們度過草原大旱的漢人才是正統,而李茂和李鈞是一家,李茂支持的皇帝就是他們也支持的皇帝。
羯人數量雖然不過兩萬,但騎兵機動力強,如今正是大楚最需要的一支武裝。
另一邊,被四方稱作逼宮而亡的太子身隕,東宮卻奇蹟般的沒有收到什麼損失,江氏和張家的人更是將太子妃江清靈和一干東宮官員全部救了出來,逃出宮外。
神策將軍秦鋒與驍騎營、晉國公張諾、吳州江氏一起「救」回了皇后,以皇帝的虎符為號令,扯起了「正統」的大旗。這一派認為太子乃是儲君,江清靈腹中的孩兒若是男丁,才是大楚真正的正統。
張搖光被當成一面旗幟,以「未亡人」的身份被世族高門和東宮舊吏封為「太后」,被迎去了錢塘地區,放棄了洛陽城。
只是南方地區支持的「正統」不確定因素太大,所以世族的態度曖昧,一直搖擺,想來只要江清靈生下的是女兒,馬上這群人又會尊奉小皇子為正統,護送「太后」北上了。
可憐張搖光和皇帝都信任晉國公張諾,所以才帶著虎符準備召集將領勤王。
結果秦鋒沒有救回皇帝和太子,張諾身後的闖宮勢力和東宮舊屬大都又不願意屈尊於李茂一派之下,加上江氏許諾的兵馬糧草支持,一大堆因素推動著世族做了「投機派」,挾制著張搖光帶著虎符,一起南下去更加安穩的江南地區。
世族私兵眾多,這些人糾結起來,也是一方可怕的豪強勢力。
戶部官員和禮部官員大半跟著世族們南下了,這是世族子弟任職最多的兩個衙門。
好在京郊的戶部糧倉和大楚各地的皇莊還未受損。離京城最近的通州乃是富庶之地,也最先支持長安的小皇子,又有眾多擔心關中失守的富商豪強紛紛捐錢捐糧捐人,竟然一時撐住沒有敗績。
北面的軍隊被誘入險地遭遇雪崩封山,又被反賊藉助地利圍了數月。張致丟了糧道,無法補給大軍,便另闢蹊徑,從水路征船出航,繞行半月,愣是靠護糧的軍隊和剩餘的散兵游勇打退了留守幽州圍困袁羲的胡人,又成功將補給送入北伐軍中。
張致奇兵救出袁羲的北軍時,據說連戰馬都已經被吃了大半了。
定北軍和各地援軍組成的「北伐軍」經此一役損失慘重,後方又有失,根本無法補給這麼龐大的軍隊繼續北征。
等洛陽被毀,引他們深入幽州北面,卻離奇失蹤的反賊部隊從草原南下直奔長安的消息傳來,他們才發現他們是中了尹朝餘孽的一場驚天騙局。
軍隊疲乏,無力補給,大量戰馬失去,人員傷亡慘重,洛陽被毀,皇帝駕崩……
一大堆不利因素結合在一起,使得這支本來就是各地拼湊而起的軍隊一下子四分五裂。
袁羲的舊部故將堅持繼續收復幽州,以幽燕之地為根據地往南殲滅胡人;張致和諸多不願在幽州多盤桓,幽州原本就地廣人稀,再被反賊一□□,根本就沒什麼據守的價值,連城池都被燒毀拆除了個乾淨,他們有的要回居庸關整備,有的要去各自來的軍中待命,於是一群人四分五裂紛紛離去,各自去找各自新的前程去了。
張致自然是帶著跟隨他的部隊南下去居庸關找他兄長,而其他軍隊將會何去何從,便成了大楚新格局最重要的砝碼。
先皇花費幾十年才建立起來的太平局面,只是短短几年內就徹底翻轉,幾近分崩離析。
李茂以國公兼兵部尚書之身攝領國事,他手中握有遺詔和玉璽,卻並不弄權專政,除了勛貴派,投奔的世族也好,寒門也好,只要能用,都是人盡其用,更是請了諸多大儒朝臣悉心教導小皇帝,毫無將他立為傀儡之意。
李銳奉皇帝的遺命為小皇子建立新的禁衛軍,成了軍中新一代的將星。
他心裡憋著一股勁,總想著帶著禁衛軍南下,迎回自己的妻子。
李銳洛陽大火那晚擔心家中有失,將妻子送回了晉國公府的娘家,結果岳丈和江道奇帶著皇后和太子妃南下,把他妻子張素衣也帶走了。
他在馬上只憑一桿長槍連挑了十二人壓服群將的事跡,也成功的堵住了李茂「任人唯親」的悠悠之口。
因為李家的《三國演義》,年輕人對李銳都有一種好奇感,什麼「李銳隻身救小皇子,大火中七進七出」,什麼「李銳神勇無敵,單臂舉鼎」幾乎成了新一輪的熱議潮流,更是越傳越玄乎,甚至傳出小皇子在馬上用玩具小弓連射五人,與逆賊隊伍中成功突圍的傳聞。
而後年僅八歲,穿著連身盔甲的小皇子用木刀打敗了數位報名禁衛軍的武將之後的消息,更是插著翅膀鼓舞了無數人的士氣。
在這場公開的比武中,帶著頭盔的小皇子還沒對陣的年輕人高,卻用木刀打斷了好幾個青年的腿,成功贏得了勝利。這些自詡武力不俗,想要投奔小皇子的「禁衛軍」謀個前程的年輕人們,甚至連小皇子的面甲都沒碰到。
從此之後,小皇子的武勇也成了他「正統」的某種證明,這般天生武力驚人的皇子簡直就是為了平定這個亂世而生的。甚至小皇子也跟著新徵召的禁衛軍一起進行訓練,雖強度沒有禁衛軍們那麼大,但也從未懈怠過。
至於小皇子的龍盔帶面甲,是曾兼領武備的李茂的主意。他認為儲君的顏面不能在訓練中受損,而軍中和皇子比武不願直視君顏也難免有刻意相讓的嫌疑,此外,有面甲的頭盔更能顯現君主的威嚴。
所以小皇子出現在貼身禁衛軍面前一起受訓的時候,都是穿著帶面甲的盔甲的。
這一日,小皇子在練兵場射箭五十下完畢,在心腹的保護下去營地的大帳歇息。
帳中有一少年正倚在柱邊看書,見穿戴整齊的「小皇子」進賬,連忙放下書,殷勤的上去迎接。
「親親,又練完了?辛苦了辛苦了……」
帶著面甲的少年嘭通一下丟下頭盔,接過楚承平手中的帕子擦汗。
「天啊,這個天帶面甲射箭簡直就跟在蒸籠里沒兩樣!我說什麼時候才能到頭啊!這批禁衛軍訓練完了是不是就不用幹了!」
濃眉大眼,英姿颯爽,正是李茂的小女兒親親。
「……齊太傅說這麼做有利於加強禁衛軍的忠誠,在外面也會贏得民心和士氣,所以……」
「那偶爾咱們也要換換啊!不要一到練武的時候就是我出去,一到說話的時候就你出去哇!總要有幾天我在裡面看書,你去射射箭吧……」
「術業有專攻,你也不想我倒在所有人面前吧……」楚承平露出泫然欲泣的表情,「你是想要我被人笑話死嗎?」
「呃?什麼累贅?什麼不幹了?」
兩個孩子的頭上傳來了一個熟悉的女聲。
李湄和楚承平吃了一驚,李湄更是拔出腰間的佩劍,直指上方。
這一年,他們經受的刺殺和襲擊也不知道有多少次,早已經警惕無比。門外守著的都是李家最善戰忠心的家將,又有暗衛值守,怎麼會讓人跑進來!
「來人啊……」
「別喊!」小皇子出聲喝止。「是狸貓仙。」
「咦?是奶奶?!」
「啊……沒錯,是我,我又來了。」
穿著一身水藍色套裙的顧卿害怕的扶著鐵架。
誰能告訴她,為什麼這次穿越,她被丟在大帳的火柱上了?
到底怎麼下去啊?!
作者有話要說:小皇子沒有那麼大義凌然英明神武,是齊邵和李茂等大臣「包裝」成功啊。國策什么小皇子是插不上手的。
小劇場:
劇情大揭秘!
誰能告訴她,為什麼這次穿越,她被丟在大帳的火柱上了?
劇情回放,一,二,三!
帳中有一少年正倚在柱邊看書,見穿戴整齊的「小皇子」進賬,連忙放下書,殷勤的上去迎接。
第四次傳送開始,一,二,三!
投放位置:小皇子!
楚承平(離開柱子迎出去):親親啊……
顧卿著陸完畢。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3.769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