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貞觀 第兩百零三章 滄州的計劃書

    測試廣告1    是的,李泰到底小看了呂才的能力。燃字閣http://m.wenzigu.com

    對呂才來說,讓他自己創造出一個方案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有一個方案作為對照,甚至是提綱挈領,讓呂才以此為基礎去處類似的事,那都有種得心應手的感覺。

    一件件事在呂才安排下,不論是突發的,還是心裡有數的,都能有序處理。

    這一件件事在呂才的節奏下有序推進,就仿佛是呂才天生的能力。

    就好像修建這洛陽津口,雖然呂才沒經歷過,但有著馬周建設渭水津口的經驗,有著幹活積極的高陵徭役,有著絕對能信任的學府學子,以及孔雀調度出來的布匹與糧食。

    呂才發現修建這津口好像也不是很難,按部就班的推進也就是了。

    而就是這種按部就班的推進,一件件事情的有序安排,卻給所有人一種呂才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能力,但回過頭來,洛陽津口卻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建設。

    計劃書上說要幾天,呂才那就真的能做到幾天,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就算偶爾出現什麼意外遭遇,像誰因為大熱天熱暈了,像本地地痞過來鬧事,呂才也都一件件踏實的去解決。

    真沒見到呂才有什麼匪夷所思的操作,但就這麼按部就班的把事情做好了。

    該怎麼說呢……李泰看到了呂才的回信時,那真的是愣愣的。

    雖然一直以來李泰都清楚,呂才不簡單,畢竟自己手下明確覺醒類精神天賦就呂才而已!

    馬周當初把所有事交給呂才來干,呂才也全部幹得井井有條,自己給呂才的命令,呂才也都有序完成。

    但即使如此,看著呂才兩個月的時間,便把洛陽津口給建設了出來,把算科與墨科的學子安排在了這洛陽的津口,李泰還是感覺到了驚訝。

    畢竟杜如晦帶著馬周,到了六月份末時才算完成了已經準備良久的滄州段運河事宜。

    不得不說,這種才幹還是驚訝到了李泰。

    另外,杜如晦在永濟渠這段水道上並沒阻止農業學府與幽州分校的學子就任倉管。

    不過津令,一般上都是渭河水道上的管事與倉管,通過行政命令直接把他們調度過來讓他們在地方上就任,不過最少也要到達津令的程度,算是從九品的小官。

    在幽州與滄州這兩處,因為李泰多少有幾分行政之權,所以一定程度上能輔助他們。

    但再後來的州縣,因為已經出了李泰的權利範圍內,更多的要他們自行處理了。

    事實上,李泰也沒擔心,畢竟最終限制杜如晦的只是基層管理度量衡的人員。

    只要他們開口,數量多自己不敢保證,但數量少的話,十幾二十人,還是調度得出來的。

    退一萬步來說,李泰讓呂才把精通算學與墨科的學子留在洛陽津口打磨,多少也是給馬周準備好了相應的人才。

    若馬周跟杜如晦缺人了,也能直接從洛陽津口調度人才。

    在這樣的情況下,調度的算朝廷人才,而不是燕王府的人才。

    雖然多少有幾分掩耳盜鈴,但卻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畢竟朝廷在基層的人才真沒多少,現在有一批人隨時能夠頂上,他們自然將就著用了。

    而有關大運河的事,在呂才重新回高陵後,李泰倒沒有再怎麼的關心。

    因為李泰的注意力重新被那批運輸物資的農業學府學子們所吸引。

    這些人都是從農業學府畢業的高質量農業人才,李泰有什麼好說的,馬上從王玄策手上調度來大量的耕牛,開始開墾天津周邊的土地。

    爭取在秋末前完成土地開墾,把小麥不說幽州,至少在天津先全普及開來。

    這時候,清淤完成的運河,的確帶給了李泰相當大便利,至少耕牛不需要走陸路慢悠悠的趕路,而是能全部運輸上運河乘船順流而下,一日便到達天津。

    讓牛好好休息一天,很快就能讓這些黃牛與耕牛開始幹活了,這運轉效率直接拔升起來。

    李泰感覺,隨著今年農耕開墾,明後年小麥收割,自己以後就不需要擔心糧食問題了。

    就在李泰專心致志發展天津甚至整個幽州的農業,讓自己徹底擺脫對糧食不安感時,滄州刺史薛大鼎派人前來,希望能藉助天津徭役修建滄州境內的水渠。

    「薛大鼎成為滄州刺史了嗎?」李泰抓了抓腦袋,倒有幾分發蒙。

    「燕王,您認識這位滄州刺史?」李淳風看著李泰驚疑的樣子好奇道。

    「嗯,當初在高陵共事過!」李泰點頭。

    畢竟自己總不能說就是你沒機會修建的鄭國渠,這位滄州刺史參與了。

    怎麼樣,你羨慕不羨慕,高興不高興……李泰怕被打!

    「既然燕王與其相識,不如便是讓其使者,前來說說也就是了!」李淳風道,

    「畢竟燕王您有滄州的行政之權,薛刺史前來向您借人,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好!」李泰點點頭,很快便把這使者叫進來。

    薛大鼎的使者開口道,「在下滄州錄事王有方,奉滄州薛刺史之命向燕王求助,在下有一封薛刺史手書,請燕王過目!」

    白鶴過去從使者手中接過手書,打開後送到李泰手上。

    李泰看著薛大鼎手上的這一份手書,到底明白了薛大鼎的意思。

    因為薛大鼎是跟著李泰一起建設過鄭國渠的,見過鄭國渠的工作效率。

    自己到了地方,組織下徭役,無論如何都到達不了修鄭國渠時,高陵徭役的效率。

    尤其杜如晦與馬周兩人帶著天津徭役一路幹活過來,基本上都按照著杜如晦與馬周兩人的規劃,把大運河說清理也就清理了開來,讓薛大鼎看得更羨慕了。

    所以,在杜如晦與馬周兩人繼續去下個州修繕時,薛大鼎派人送著書信過來了。

    正常來說,一個州縣的刺史與刺史之間是不能私下裡往來的。


    薛大鼎甚至不能派遣人手去幽州地界,但誰讓李泰有幽州周邊數州城市的內政管理權呢!

    薛大鼎制定了一個水渠修繕計劃,然後讓派人送給李泰修改一下,這很合乎清理吧。

    當然,真實目的是想從李泰手裡借用天津徭役,甚至薛大鼎表態了,只要燕王願意調度這批人過來修繕水渠,那滄州百姓定然對燕王感激不盡云云……

    好吧,這傢伙就是想空手套白狼,看看能不能白嫖一下,反正也就損失一份手書而已。

    李泰看看薛大鼎的整個計劃書,說實話,薛大鼎的整個計劃書製作得挺詳盡的。

    畢竟大家都有製作水利設施的經驗,知道怎麼樣從李泰這裡騙錢(劃掉),求取投資。

    不過薛大鼎居然主動給李泰上交計劃書,這是李泰所沒有想到的。

    自己來大唐了,這麼主動找自己要投資的這是開天闢地第一個。

    平常都是李泰想著要怎麼樣把資金給別人,然後才把這一個工程給修建起來。

    現在李泰看了看,這時代居然有人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更跟自己一樣都重視基礎設施。

    真是人才啊!

    所以,面對薛大鼎過來拉投資,自己說什麼都要擠出一點資源來給他。

    但真正問題是,自己給他資源簡單,自己要怎麼樣把錢糧回收回來。

    莫說大唐,就算整個華夏歷史上都沒有州縣投資州縣的事,這操作起來就比較難了。

    如果僅只是徭役調度,對整個行政層面來說倒是沒什麼難事。

    但自己所要得可不僅只這麼一點而已,自己想要的是整個滄州的發展方向。

    說實話,自己來到了幽州,對幽州周圍各個區縣多少有幾分自己的認識。

    滄州這地方,地處冀中平原東部,地勢低平,起伏不大,境內河流眾多,素有「九河下稍」之稱。

    上游有三大水系匯入滄州,貫穿東南西北,交叉縱橫,有20多條河流匯聚9處入海。

    可以說不論地勢,還是水紋,甚至漫長的海岸線,都能把天津城的發展在滄州上進行複製,完全能夠成為北方的重要糧倉。

    最重要得是滄州全境都在大運河上,這樣的大糧倉更能把糧食運輸到北方絕大多數地點。

    如果滄州真無關緊要,那李泰說把徭役借給也就借給了。

    但正因為滄州重要,這就讓李泰不得不考慮,是不是要藉助這機會掌控滄州的發展方向。

    說到底,現在的大唐還是以農耕文明為主的封建社會,像滄州這地方真的很有潛力。

    正如此,如果只從縫縫補補的角度,在滄州這地方修建這些水渠也就足夠了。

    但如果說想讓滄州更進一步發展,甚至成為幽州糧倉,那這樣的規劃就不夠全面了。

    王有方很疑惑的看著李泰看了看手上的書信後就愣了下來。

    自己頗焦急李泰的回話,但自己人微言輕,一個從九品的錄事哪裡敢多說什麼,只能焦急的等待著。

    李泰沉默了片刻,對王有方道,「我寫一封信,你交給薛刺史,並告知薛刺史,今年我對天津徭役有所安排,並沒多餘徭役抽調出來。

    但若是薛刺史願意等待的話,明年倒願意把幽州修路的一部分徭役借給薛刺史。」

    王有方聽到李泰的話,馬上恭敬的從李泰手中接過李泰當場寫好的信件便匆匆離去,去跟滄州的薛刺史進行匯報了。

    說實話,李泰不覺得薛大鼎會認為自己匆匆派遣一個人過來,自己就肯定會借徭役給他。

    薛大鼎更多只是秉承著能借來最好,不能借來拉倒的想法,派個人過來試試而已。

    與之相比,倒是自己多少有幾分圖謀滄州的想法,只不過現在自己連幽州都還沒完全發展起來,卻要出手發展滄州,多少有幾分蛇吞象的感覺。

    「不論怎麼說,若想讓滄州複製整個天津的模式,並讓滄州未來的發展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按部就班的發展……這需要朝廷方面的同意才行!」

    李泰思索了一下,到底還是寫了一封信件,開始通過六百里加急向李世民送過去。

    畢竟自己雖然有管理滄州的行政之權,但權利歸權利,能不能動用這一份權利,還是要朝廷同意的。

    這第一步,自己就要在滄州推廣小麥,如果這步都不能順利執行進行下去,那其他的也都不用多說了,還是經營好幽州這一畝三分地比較的好。

    李泰的這份有關滄規劃,第一步正式在滄州地區推廣小麥的想法,很快便送入到李世民所在的兩儀殿中。

    李世民的目光略過全部的內容,李泰的整個計劃書,更是做得一覽無餘。

    簡單的說,第一步推廣小麥種植,第二步推廣棉花,第三步,依託海洋發展漁業,把滄州打造成北方的魚米之鄉。

    從此以後,北方地區就算出現災荒,通過京杭大運河,滄州地區的糧食,也能源源不斷的向北方各地運輸過去救急。

    面對李泰給出的發展計劃,李世民倒沒第一時間答應批覆,而是把這份計劃交給房玄齡,道,「玄齡,青雀從幽州送來了一份有關滄州的計劃,你來參詳參詳?」

    房玄齡聽到李世民的話,眉頭卻也微微皺眉,很久沒有聽到這個名字了,沒想到這高麗使者才剛離開不久,燕王便是來事情了。

    不過轉念一想,以燕王的性格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所以,房玄齡從李世民手中接過這份計劃書,看了一會兒後,道,

    「燕王的意思是,先讓幽州把運河與港口的收益拿出來,用來給滄州進行全面建設。

    等到將來滄州有了收成,滄州再分成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通過生產糧食、棉花或者海產品進行還債。

    這件事需要朝廷蓋印作為擔保,以避免將來出現人走款息,不再還債的情況。」

    「玄齡,你覺得怎麼樣?」李世民看著房玄齡說道。

    「朝廷的稅賦為先!」房玄齡道,「只要不需要朝廷出錢,讓燕王把錢糧拿出來在河北道上折騰,總歸對大唐有利!」

    李世民也感嘆:「青雀有無中生有的陶朱之才,在一處地方便能富庶一處地方,真好啊!」

    測試廣告2



第兩百零三章 滄州的計劃書  
相關:  一世仙朝  精靈之從頭再來  兵道爭鋒  精靈之神奧之主  寵使  夢境廝殺  晉末的卯金刀    我在尊魂幡里當主魂  團寵小奶包,我是全皇朝最橫的崽  大玄印  我怎麼還活着?  奧術征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耕耘貞觀第兩百零三章 滄州的計劃書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耕耘貞觀"
360搜"耕耘貞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7s 3.69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