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有一則新聞,說是號稱「玉雕一條街」的十全街也再次上演上百家玉雕商家年前集體歇業。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而在新聞鏡頭裡拍攝出來的畫面中有許多玉雕店鋪的白色捲簾門上都張貼著「店面轉讓」或「招租」等小廣告。可我明明記得就在幾年前,這玉生意可謂火爆,並且玉價一路飆高,甚至每克竟然也要達到幾萬。而這個玉器市場的火熱勁,現在終於冷下來了。但人們對於玉的喜愛卻未減。
記得以前有位同事,對玉喜歡到玩物溺志。有次,他拿著一塊和田籽料把件,還與我講述這塊玉石是何等的美妙時,在我眼裡那不過是塊通透一些的石頭罷了。可他對著這個籽料在不斷地把玩時,卻浮想聯翩,竟然在其玉石上面構思起了一個故事,為了圓他這個創作出來的夢想,還真找了個蘇州玉雕工匠給刻了出來。等我再次看到他手中把件時,這玉石渾然成為了另一件傑作。他說:「這是仿子岡牌款。」
為什麼玉能讓人痴迷?也許就在於它來自於天地,但又能按照擁有者對一些美好事物的想像,從而能達到自身對於玉石,這塊石頭進行理想化的刻畫,可以說這也是很多藏玉人的共同特點。「愛玉者貴玉之價,敬玉者修玉之德。」玉石內斂柔韌的質地中又透顯剛性,散發出剛柔相濟的寶石光感。那油脂光澤的暖白色調,自然而然地給人一種內在蘊美之感,讓人憧憬嚮往這香醇的溫度。如果在喧囂的城市中,靜靜地坐在時光照不到的地方,任思想遠航,那玉石就成為了人們的精神神器。
「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在古代,人們佩戴玉器,不是對財富的炫耀,也不僅是作為裝飾,而是另有深意。明代後,蘇雕玉器就以「精、細、靈、巧」聞名於世,蘇州玉雕藝人將文人氣息與江南情調融入雕刻之中,使玉雕作品兼具了詩、書、畫之意境。記得前年太倉博物館舉辦了一期「陸子岡杯」精品展,這可謂是一場「美玉盛宴」。那精美絕倫的碧玉荷葉筆洗、優雅溫潤的和田玉龍鳳梳,曾讓看客的我驚嘆。
而我同事所稱的「子岡牌」,也就是陸子岡所創的詩文玉牌。其選用裁料規整厚重的玉料,正面邊緣有極其簡單的裝飾紋,主題圖案不論花草樹木人物等,比例嚴格按黃金比例布局,陰刻線條走刀幹練清秀,陽刻線條能細如髮絲,內容多為選節名家詩句。這種符合主流審美的創新玉雕,深受文人喜愛。徐渭就在《詠水仙簪》中用詩文稱道:「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鋒盡終難似,愁煞蘇州陸子岡。」其作品纖秀玲瓏,脫盡人間煙火而不凡,對陸子岡治玉高度讚揚,可見陸子岡聲名之盛,其高超絕倫、巧奪天工的琢玉技藝可見一斑。
陸子岡是太倉人,他自幼在蘇州學藝,終成一代玉雕巨匠。心靈手巧的他,小時就喜愛雕刻,從太倉到蘇州落戶後,就在城外橫塘鎮一家玉器作坊拜師學藝。由於他天賦過人加上勤學苦練,雕刻技藝不斷提高。他改傳統「沙碾法」為「刀刻法」,並擅長平面減地的線刻技法,也就是淺浮雕。其所制玉器作品多數形制仿漢,頗具古意,形成空、飄、細的藝術特色。
陸子岡玉雕技藝享稱吳中絕技,且位列吳中絕技之首的玉行代表人物,制牌非常講究,有「玉色不美不治,玉質不佳不治,玉性不好不治」之說。他製作玉器時把主要功夫放在巧作鑲嵌上。如一茶晶花插,選用茶、白兩色玉料,茶色琢樹幹,白色琢梅花,兩色鑲嵌而成。老乾白梅,如陣陣清氣襲人,其構思之巧妙令人拍案叫絕。
《太倉州志》曾有記載:「雕玉器,凡玉器類砂碾,五十年前州人陸子岡者,用刀雕刻,遂擅絕今。所遺的玉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髮,一枚價值五六十金。」當時的江南有「八府一州」之稱,而其中的一州就是太倉,其屬江南的核心地帶。
(本章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4s 3.657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