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皇帝要御駕親征,不少文臣武將心氣極高,願意隨駕出征,這大將軍關羽便忍不住了,捋了捋自己花白的長須,出列拱手道:「陛下,今曹丕已死,名將凋零,曹睿小兒登基,不足為慮,何勞陛下親征?臣身為大將軍,願為陛下效勞,擒曹睿小兒,獻於闋下。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封舟看著關羽,見他發須雪白一片,臉上皺紋猶如溝壑,搖了搖頭道:「二叔另有重任,朕東征洛陽,北方的步度根和軻比能、去卑不會罷休,朕需要二叔這等重臣坐鎮北疆,以防萬一。」
「這個……」關羽一聽陛下給了他一個更重大的任務,不由得一怔,接下來慷慨激昂的話說不下去了。
他本來以為皇帝會拒絕,便可以拿出黃漢升七十歲斬殺夏侯淵,廉頗八十吃米吃肉的典故拿出來,讓皇帝答應他出征。
但皇帝卻給了他一個鎮守北疆的任務,這就不好拒絕了。
自古以來,外患大於內患,與外敵征戰取勝的榮耀,也遠大於內戰的榮耀,他關羽若是在此拒絕,就有點顯得不知好歹。
但實際上,封舟卻是不看好關羽率軍東征。
年輕時候的關羽張飛,當然是萬人敵,一代軍神,威震華夏。
但他們現在都已經六十多歲了,在荊州數年,始終攻不下司馬懿鎮守的宛城,說明他們的軍事能力,已經到了一定的瓶頸,難以突破了。
封舟將他們召回長安,就是想讓他們一世英名得以保存。
不過也不能讓他倆閒著。
畢竟一個是大將軍,一個是車騎將軍,對於朝廷大事有著足夠的發言權。
但大漢朝的政事,卻是以諸葛亮為首的丞相府來處置的。
雖說以諸葛亮的才能,能夠輕易降服關羽張飛,但封舟可不願意讓諸葛亮限於爭權奪利的局面當中。
所以自己御駕出征,關羽張飛也不能在長安城待著,省的在政事上和諸葛亮相悖。
所以封舟道:「二叔率我軍兩萬,鎮守蒲坂津,三叔率軍一萬,鎮守高陵,互為倚角之勢,防止鮮卑和匈奴趁機南下,必要時可以北上,先發制人!」
關羽張飛拱手奉令。
「丞相坐鎮長安,為我全軍後勤,並統管政務,不得有誤。」
「臣遵旨。」諸葛亮拱手道。
他與封舟相處數年,早已明白這位皇帝陛下不但武勇過人,而且深通兵法,不再是昔日荊州阿斗,兩人為此次征戰,多日研討,已經成竹在胸,知道此戰必勝,因此他坐鎮後方,放心無憂。
封舟在御座上站起面向群臣,昂然道:「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我大漢強盛,將士用命,此誠一統天下之良機也,故孝達忠懇之臣不懈於內,英武銳勇之士忘身於外者,蓋累受漢恩,忠貞王事,而欲報之於陛前也。
朕自受命以來,亦夙夜憂嘆,常恐自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國府之望爾。乃前年帥大軍越隴,深入雍涼,掃庭犁穴。現今關中已定,兵甲已足,是當三軍,東定中原,務必攘除奸凶,興復漢室,再還舊都!」
封舟此言慷慨激昂,一席話說得殿下群臣志氣高昂,一起躬身大喊:「願陛下攘除奸凶,興復漢室,再還舊都!」
……
季漢建興三年四月初一,封舟在長安誓師出征,諸葛亮率留守長安的文武官員相送,望著浩浩蕩蕩,如火如荼的強盛漢軍,大家都是心情各異,或是激動,或是擔心,或是眼含熱淚,默默注視著這支豪華之師,同時也是大漢最強大的力量,在英風銳氣的少年皇帝率領下,迎著明媚的春風,唱著嘹亮的軍歌,神采奕奕的開拔趕赴關東戰場。
「願陛下蕩平關東,掃平群雄,一統山河,再造強漢!」諸葛亮手持鵝毛扇,肅容行禮,朗聲說道。
「丞相放心,待朕凱旋歸來之際,必與丞相飲酒相賀,到時候,朕盼望丞相有詩文傳世,朕就不枉了。」
「陛下……」諸葛亮有些哽咽,躬身行禮。
很明顯,皇帝希望諸葛亮不要操勞過度,要勞逸結合,最好能有傳世之作。
傳聞立德立言立功,此文人三不朽之事。
身為君主,關懷臣下如此,夫復何求?
辭別了勠力同心的諸葛亮,又告別了親如父子的關羽張飛,還有宮中皇后愛妃,封舟便帶著十五萬大軍踏上行程。
大軍一路向東,出潼關之後兵分兩路,驃騎將軍馬超統帥三萬涼州鐵騎,高翔率兩萬為後軍,北上并州;而封舟則親率十萬大軍,徑直東行,破函谷關而進逼洛陽。
在這支軍隊裡,不僅光是有著號稱大漢精銳的背嵬軍,還有趙雲統領的衛軍,陳到統領的白毦兵,魏延統領的魏武勁卒,黃權統帥的西川軍,王平統領的無當飛軍,以及吳班統領的中虎步軍,可謂是雄師雲集。
除了以上名師大將之外,還有踴躍而出的年輕將領,姜維、吳彤、張聞、鄧芝、趙統、趙廣等等,數不勝數。以至於不少略通軍事的大漢官員都由衷長嘆:「陛下麾下將星如雲,戰士如雨,東進攻擊,定無不克也。」
但也正因為如此,不少文武官員暗暗擔心,若是陛下輕兵直進,被曹魏限制在關東內線,若是一戰敗北,大漢就由盛轉衰了。
不過了解封舟實力的卻是知道,封舟能以個人之力,讓一隻強軍變得威不可侵,厲不可擋,他能陣斬徐晃、張郃、呂蒙、韓當,也能威懾郭淮、曹真,便是昔日的西楚霸王之能,亦不如也。
為了保存體力,封舟並沒有貪功求成讓大軍急行軍,選擇了讓主力按正常速度行軍,計劃用五天的時間趕到潼關下寨,休息數日,安排軍務之後,再兵出關東。
在此期間,漢軍主力大舉東征的消息,早已通過各種渠道傳遍了關東,讓無數魏國文臣武將心神震懾之餘,也讓洛陽產生動盪之情。
洛陽,大魏皇宮。
一間殿內,曹睿獨坐高台,夏侯尚、鍾繇、華歆、劉曄、蔣濟等人在一旁肅立。
座位上的曹睿一臉怒色,他對著眾人說道:「這劉禪當真野心勃勃,占據關中不過兩年,就敢野心勃勃,攻我洛陽,實在是狂妄無禮,諸位愛卿都是國家重臣,可有什麼禦敵之策?
太傅鍾繇奏曰:「凡為將者,智過於人,則能制人。孫子云:知彼知己,百戰百勝。函谷關守將戴陵雖久用兵,但非劉禪對手。臣保舉一人,可退蜀兵。未知聖意准否?」曹睿曰:「卿乃大老元臣,有何賢士,可退蜀兵,早召來與朕分憂。」鍾繇奏曰:「驃騎大將軍、南陽太守司馬懿坐鎮洛陽,必定能擊退劉禪十萬大軍。」
曹睿問道:「仲達坐鎮宛城,責任重大,他若北上,誰能接任?」
鍾繇道:「豫州刺史,昌邑侯滿寵可代之。」
曹睿點點頭,立刻下詔,命司馬懿星夜回京,整軍備戰。
華歆進言道:「司馬懿雄略內斷,英猷外決,兵動若神,謀無再計。是抵禦劉禪的最好人選,然劉禪武勇蓋世,不亞於西楚霸王,故蜀強魏弱,當連吳抗蜀,共擊劉禪。」、
曹睿遲疑道:「可是石亭一戰孫權殺我大軍七萬,連大將軍都羞愧病死,我大魏與江東已經結成深仇大恨,孫權又怎麼會與朕結盟呢。而且不久之前,孫權已經登基稱帝……」
華歆搖了搖頭道:「陛下,天下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久的朋友,孫權佐領江東,雄才大略,不低於人,他當上皇帝,就是不想向任何人低頭,如今蜀漢勢大,他定然願意結好大魏,共抗蜀漢。」
曹睿點點頭,道:「如此,朕請子通(蔣濟)出使江東,祝賀孫權登基……」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5s 3.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