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趙王派人又來請項羽和所有的將領到巨鹿城中宴飲。看書否 www.kanshufou.com陳余聽說趙王有請,心中忐忑不安。范增正好又說「章邯雖然打了敗仗,可是經過清理戰場上秦軍的屍體,發現他們損失了三四萬人,除了王離的一部分敗軍,章邯還有近二十萬兵力。如果他們齊心來攻,勝負還不好說。將軍應該速派兩員大將渡過漳水在南岸紮營,裝作是要南北夾擊的樣子,章邯一定害怕,害怕就會想法渡河,我軍就可以半渡而擊,定獲全勝啊!」項羽認為范增言之有理,就令英布和蒲將二人率領本部軍馬過漳河去紮營。蒲將道「我軍來時已經把所有的船筏都毀了,現在怎麼過河?」陳余就道「趙國的百姓感激楚軍,我願意號召百姓打造船隻,不出十日,保證能造出幾十艘船筏,供楚軍使用。」項羽大喜,就讓陳余造船去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趙王不時地宴飲答謝前來救援趙國的各國將領。有一天,大家喝酒正在興頭上,趙王就和項羽商議如何攻打章邯的事情。忽然有人進來報告,說陳余將軍回來了。趙王就滿臉不高興地說「孤正與大將們正在論功行賞,沒有工夫接見閒人啊!」項羽見趙王不見陳余,就道「陳將軍也曾與秦軍交戰,又殺了涉間,還幫助楚軍打造船隻,功勞也不小,大王為什麼不見他呢?」趙王見項羽如此一說,就勉強讓陳余進見。
一會兒,陳余走了進來,他來到大殿先拜見了趙王。趙王就口吻怪怪地道「陳將軍與秦軍多次交戰,解了巨鹿之圍,真是勞苦功高,請坐!」陳余又見張耳也坐在一旁,就上前行禮道「見過丞相大人。」張耳哼了一聲,什麼也沒說。范增見陳余有點尷尬,就解圍道「陳將軍率兵殺了涉間,功勞也不小,大王隨後就會封賞將軍。」項羽又問英、蒲二位將軍是否已經過河。陳余回答「已全部過河了,他們就在南岸屯紮,請魯公放心。」項羽就讓他坐下喝酒。陳余就非常不自在地坐在了下首。席散之後,各國的將領都告辭回去了。這時趙王已經大醉,也回後堂休息。張耳也沒有理睬陳余,竟然揚長而去。陳余見狀,索然無味,只好率領原班人馬悶悶不樂地回到了城外的軍營里。
第二天,趙王和張耳又拿著慰問品前來楚營慰問項羽和范增。張耳道「魯公這次破釜沉舟,九戰九捷,大破秦軍,既拯救了危難的趙國,也消滅了秦國的主力,您就是趙國的再生父母,如有調遣,趙人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言辭十分謙恭,說罷又令人抬進來幾箱絲綢錦緞,還有牛酒,就向項羽表示深深的謝意。項羽也謙虛了一番,就讓鍾離昧收下了慰問品。這時陳余聽說趙王和丞相出城來犒勞楚軍,也趁此機會趕來拜見趙王。丞相張耳聽說陳余來了,就生氣地先告辭走了。陳余只好拜見趙王。趙王說「我聽說將軍和丞相是莫逆之交,天下的人都知道你倆的關係,人人交口稱讚。可是這次孤與丞相身陷絕境,幾乎絕望得都要自殺了,可是陳將軍率領好幾萬人馬,為什麼不來與王離決一死戰,以解巨鹿之圍啊?今天看來,你們的情誼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深厚啊!」陳余就解釋道「我聽說考慮事情周全的人,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做事情並不是冒險地去沽名釣譽,成就什麼大義之名。臣之所以不去赴死就是想留下有用之身,將來大王和丞相一旦有什麼意外,我就可以報仇啦!這就是當年伍子胥為什麼不回楚國解救父兄的原因。因為白白地送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臣不急於先死啊!」趙王道「你說的雖然在理,可丞相未必會原諒你,你還是去給他解釋一下吧!」陳余就答應了。
趙王進城後,陳余也告辭了項羽和亞父,來到自己的軍營。他思前想後,就帶上了將軍的印綬準備進城向丞相謝罪。手下的將領見到陳將軍,心情十分沉痛,都說「將軍去見大王,大王都沒有怪罪,可丞相為什麼如此不通情理呢?」陳余嘆氣道「世人都知道我和丞相是莫逆之交,我們曾發誓要同生死共患難,可我比不上張黶和陳澤二位將軍啊!大王雖然怨恨我,還能原諒我。可丞相這次不一定能原諒我,我帶上印綬,就是以防萬一。」心腹夏說道「你雖然沒能解除巨鹿之圍,可是在趙x籌集糧餉,聯絡諸侯,對趙國功勞很大,丞相怎麼敢奪你的兵權啊?果真是這樣,我願替將軍行萬難之事!」陳余就問什麼萬難之事。夏說道「將軍和丞相都是國家的柱石,只有將相和睦,國家才能興旺。現在丞相不明大義,就是不仁。以我之見,丞相要是奪您的兵權,您就先發制人,先廢了丞相,然後號令全軍,趙王也不敢不服從您,我們都可以做您的助手!」陳余大驚道「你這話就是陷我於不仁不義啊,縱是丞相對我有看法,你也不能亂來。我先去見丞相,他還不至於那樣吧?」說完就讓大家耐心等待,他準備親自要向丞相解釋一番。
陳余進城來到丞相府,見到了張耳。張耳這時十分生氣,就責問陳余道「當初巨鹿被圍,我多次派人來催促大將軍解圍,將軍為什麼坐視不救?」陳余道「丞相啊,當時王離有十幾萬大軍圍城,章邯駐紮在棘原,他們號稱是百萬大軍,而我只有三萬餘人,拿這麼點人馬去對付數倍於己的秦軍,不是以卵擊石嗎?」張耳道「『士為知己者死!』我和你曾經發誓要同生死,共患難,可你忘記了以前的誓言?」陳余道「我不敢忘記啊!可丞相為什麼一定要我死呢?不過我死也不要緊,要緊的是趙國還有幾萬軍士,如果我當時冒險率領他們與王離同歸於盡,秦軍一旦攻破了城池,您和大王遇到什麼不測,誰來替您和大王報仇啊?王離長時間沒有攻下城池,就是因為懼怕各國的援軍,還有數萬趙軍啊!」張耳冷笑道「大將軍雖然考慮得周全,可是若不是楚軍前來,我和大王早就沒命啦,還怎麼能活到今天?如今大難不死,都是老天的安排啊!」陳余繼續解釋道「是啊,丞相和大王確實是大難不死。現在也請丞相息怒,我聽說將、相是國家的依靠,將、相和睦就是國家的吉祥。所以藺相如當年和廉頗主動交好,為的就是國家的長治久安,丞相也應該效法古人才對啊!」張耳一聽這話,不僅沒有釋嫌,反而更生氣了,就說「你這是拿古人來諷刺我不能容人嗎?我也可以拿古人作比較,你難道沒有聽說過侯贏捨身報無忌的事情嗎?」陳余心裡很是震驚,就瞪大眼睛道「侯贏捨身報答無忌,那是因為魏公子有禮賢下士的風範,更重要的是魏公子先有與秦軍決死的心意,所以侯贏才深為感動。後來他幫助公子竊符救趙,為的是報答公子的知遇之恩啊!現在丞相先怕死,深怕秦軍攻克城池自己遭殃,所以苛求別人先為您死,您這不是太私心了嗎?」
張耳一聽,頓時羞得面紅耳赤,就不知怎樣回答了。停了片刻,他就氣呼呼地問「張黶和陳澤二位將軍在什麼地方?」陳余道「他們二人勸我去跟秦軍拼命,我沒有答應,他們非要與秦軍決戰,我只好撥給五千軍士,結果全軍覆沒,二位將軍也都陣亡了。」張耳聽罷,就不相信地道「恐怕不是這樣吧?是不是他們想拼死救我,你不同意,反而把他們給殺了?」陳余聽了這話,臉色突變,道「丞相,這是什麼話?我和他們無怨無仇,還不至於那樣吧!況且他二人領兵出戰,見到的人不是我一個,我怎會拿假話來騙您?您不信就問問您的公子張敖吧!他與我形影不離,難道您不相信他嗎?」張耳聽了這話就不再說什麼了。陳余也隨後十分不快地回到了營里。
第二天,陳余非常鬱悶。忽然有人進來報告說「丞相派人調查張黶和陳澤的下落。」陳餘一聽就火了,對部眾道「大王尚且能原諒我,丞相為什麼偏偏不信任我啊?還妄談什麼莫逆之交?」就立即帶上印綬徑直進城來見張耳道「我與丞相,情深意重,稱得上是患難之交。自從相識到現在,還沒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世人都知道我倆的關係。可是現在丞相居然不顧我們之間的情意而妄加猜疑,蠻橫指責我,也使別人議論紛紛,這是什麼道理?」張耳還像一個小孩子似的說「我就是想調查清楚你為什麼不來救我的原因,是不是等大王和我死了,你另有想法?」陳余聽了,勃然大怒道「你為什麼怨恨我到了這個地步?我聽說伍子胥當年為了保住有用之身,就是為了給父兄報仇,後世都稱頌他的賢能。你如果沒完沒了地指責我不夠朋友,還懷疑我有二心,我情願交出印綬!」說著就把將軍印放在桌案上,然後走了出去。張耳深為震驚,他萬萬沒有想到陳余會如此。
就在陳余出去的當兒,張耳的一位門客突然發話了,他說「丞相,我聽說『天賜不受,反受其咎』。」張耳問什麼意思。門客回答「權柄者,國之利器也。現在陳將軍把它交給了您,這是上天賜給您的機會,請丞相不要違了天意啊!」張耳聽了門客的話,心裡猶豫不決。門客又道「趙國雖然解圍了,可城中兵馬不足一萬,而陳將軍掌管著數萬兵馬,您如果得到了,趙國自然就大定,您還猶豫什麼呢?」張耳一聽這話,果然動心,就拿起大印把玩了一番,然後掛在自己的腰間。這時陳余正好從外面走了進來,他發現張耳把將軍印掛在身上,十分惱火,就頭也不回地走出了丞相府。
陳余來到軍營,把事情向部眾說了。將領們見陳余沒了將軍印,頓時散去一大半。只有夏說、張同等親信跟隨。陳余就帶上他們幾個離開了軍營。從此張耳和陳余恩斷義絕,徹底走上了決裂。
有人把這事報告了項羽。項羽就和范增商議。范增道「陳余負氣出走,必定對趙國不利。不如派人追回來讓他暫時住在楚營,然後再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項羽就派鍾離昧去追。鍾離昧出了營門,將馬抽了幾鞭,一會兒就追上了陳余。陳余道「我忠心事趙,仗義滅秦,可丞相對我橫加指責,猜疑我也太過分了。大丈夫應當自取功名,豈能受他人之氣?」鍾離昧道「陳將軍息怒,您如此走了,一來對趙國會造成損失,二來恐為諸侯非議。現在先回去,魯公有話要對你說。」陳余傷感道「魯公和亞父雖然看得起我,可我是趙將,在楚軍中能有什麼作為啊?」鍾離昧道「魯公十分愛才,一定不會埋沒將軍。可你要是離去,何時才能建功啊?」陳余面帶愧色,又想起了張耳經常教導他的一些話,什麼「小不忍則亂大謀」的諄諄告誡,就跟著鍾離昧來到了楚營。項羽和范增就用好話將陳余安慰了一番。
次日,項羽在楚營里和各國的將領們正在商議事情。忽然軍探來報,說秦國派趙亥總守三川郡,又派楊熊前來接應章邯,大軍已經到了東郡。張耳就擔心項羽如果不抓住章邯,就會後患無窮,就趕緊道「章邯雖然戰敗,但還有二十萬軍隊,如果不消滅最終是諸侯的大患。現在趙國有司馬卬、申陽、丁復等大將,他們也能對付楊熊,如果派他們前去守住白馬津,楊熊也一定不會逾越大河啊!」項羽就道「既然如此,就派趙將前去狙擊,只要守住白馬津,河北就高枕無憂了。等我降服了章邯,再西進咸陽。」張耳就趕緊派司馬卬為主將,申陽為副將,丁復為先鋒,提兵二萬,趕往白馬津阻擊楊熊。
隨後,項羽又召集將領們商議如何攻打章邯。忽然一人挺身而入,慷慨激昂地陳述道「魯公,我認為攻打章邯的事情可以暫緩!」項羽一看是執戟郎韓信,就好奇地問「你有什麼高見?」韓信侃侃而談道「我料定趙高得知章邯打了敗仗,一定會治他的罪,所以章邯大禍就要臨頭了,等到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您再派一人前去說降。章邯一定進退兩難,就會投降楚軍,這就是兵法上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希望魯公明察!」項羽一聽韓信的話,勃然大怒道「我與章邯有不共戴天之仇,豈能容他投降?你這個鑽褲襠的傢伙,敢在此胡言亂語!來人!推出去斬了!」眾人大吃一驚。原來這時有淮陰人已經把韓信當年鑽胯的事情到處說了,這樣軍中就一傳十,十傳百,這件事兒也讓項羽聽到了。項羽怎麼能容忍一個受過「胯下之辱」的韓信談論軍中之事呢,所以就當面發火了。
范增急忙阻止道「且慢!賢侄與章邯確實有不共戴天之仇,可韓信說的話確實有道理啊!」項羽大驚,想不到亞夫也會贊同韓信的建議。范增見項羽冷靜了下來,就道「秦廷無道,六國之人全部反叛,能替他們效命的也就只有李斯、王離、章邯、楊熊、趙賁等數人而已。現在王離已死,李斯下獄。章邯的事情很明顯,假如他打了勝仗,趙高一定嫉妒他還要陷害他,而章邯又偏偏打了敗仗,趙高豈能放過他?巨鹿的消息一旦傳到咸陽,趙高就會想盡一切辦法陷害章邯。到那時章邯確實會走投無路,事情的發展很有可能會像韓信說的那樣啊!」項羽猶豫了片刻,就道「就算章邯走投無路,我也不會答應他來投降!」范增道「目前我軍也十分疲憊,因此暫緩軍事行動,讓軍士好好休整也是非常必要的,等到秦國內部有變,我們再見機行動,大事可定啊!」陳平和鍾離昧也都認為范增說的有道理。項羽就狠狠地道「章邯與我有殺叔之仇,就算他逃到哪裡,我都要把他捉住了碎屍萬段!」鍾離昧道「定陶之役的仇一定要報,消滅秦國才是最終目的,況且章邯還有二十萬兵馬,雖然戰敗,可實力尚存,如果將他逼急,就怕他背水一戰啊!」項羽就聽從了大家的勸告,暫時停止了軍事行動。韓信也再次逃過一劫。
從此以後,楚國的將領們都對韓信刮目相看,尤其是鍾離昧,時常與他密切往來。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713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