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從來都擁有獨立自主的思維的,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都是這樣,其實如果從歷史上看美國海軍在軍艦設計和戰術理論上的發明創造的話,就會明白這一點,世界上第一款裝備二級主炮的前無畏戰列艦是美國人的印第安納號。首先採用火炮中軸部署和背負式的戰列艦是美國人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以開工時間算)。而首先採用重點防禦的戰列艦則是美國人的那一票鐵烏龜。而在間戰期間,美國人搞出來的約克城級航空母艦也堪稱經典,而全甲板突擊戰術,強調載機數量和釋放能力的航母戰術也成為了歷史上2戰航母戰術的關鍵。
而在這個位面,因為穿越者的存在,美國人失去了很多個第一次。不過這並不能掩蓋美國海軍的創意和想法。比如說這一次美國人想出的三機合一戰術!即一款飛機可以同時承擔空戰、轟炸和雷擊任務!這個想法不可謂不先進。德國人也就把俯衝轟炸機和戰鬥機合二為一,或者是轟炸機和魚雷機合二為一,他們可沒想過要把三者合二為一。至少現在是這種情況。(歷史上有FW190攜帶魚雷的圖,但是畢竟沒有大規模服役,所以暫時不考慮。)而不說這個位面的美國人,就說歷史上的美國人,也搞出過一款三機合一的飛機,這就是歷史上產量很少的F7F。這種飛機是可以空戰也可以攜帶魚雷的戰鬥機!
美國人想到這裡,同時也考慮了一下這個設定的可行性。此時R2800發動機的初期型號已經準備投產,終於在氣冷發動機方面壓過英國人一頭後的美國人感到意氣風發、揚眉吐氣,開始迫不及待的擺弄自己的新玩具。有了功率在1800馬力以上的發動機後,所有因為動力不足而導致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美國人迫不及待的將被噴火打成狗的F4F飛機扔到了一邊,開始加速格魯曼公司的F6F戰鬥機研發計劃。
而在研發新式戰鬥機的時候,他們發現過去的攻擊機速度也實在太慢了,而且性能也太悲劇了。SBD轟炸機的性能實在是太過茶几,以至於美國人總要在燃料和炸彈載荷之間做一個選擇題。裝一發1000磅的炸彈居然還要減少內油。這在美國海軍看來簡直是無法忍受的,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500磅炸彈,但是按照美國海軍自己的話說。這些裝了500磅炸彈的飛機能否炸壞埃塞克斯的甲板都是一個未知數!威力太小了!至於魚雷機嗎?無論是現在用的TBF還是準備使用的TBD美國人都有些看不上眼。這些魚雷機飛的太慢了!
和德國人過分追求性能不同的是,美國人在強調飛機性能的同時也強調飛機的航程。德國人可以搞出一款內油624L,載油量不過500KG的FW190作為艦載機。但是美國人的F6F型飛機的載油量則被定在了250加侖。(我看的資料上直接用加侖標註的燃料數,應該是美加侖。但是即使這樣,內油量也是FW190的1.5倍左右了。)美國人在性能和航程上追求平衡。而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F6F戰鬥機的飛行性能比德國人的FW190差很遠。即使F6F的R2800發動機比德國人的BMW801要優秀不少。(美國人的F6F-3用的R2800-10型發動機的起飛動力為2000馬力,嗑藥情況下是2250馬力。)但是F6F的飛行性能還是不如FW190!畢竟FW190A5的空戰全重不過3.8噸左右。而F6F光空重就有將近4.2噸!而空戰重量則更達到了5.25噸!些許功率優勢都被過重的機體吃掉了。然後F6F-3的初始爬升速率不過每分鐘約3200英尺。最大速度也只過600千米出頭。這個性能和FW190A的每小時670千米的速度沒法比啊!當然F6F的盤旋性能不錯,而FW190A的滾轉性能更強。總體來看,死磕還是FW190A占優。
對於美國這種選擇,很難說誰對誰錯。雖然理論上飛機航程不足的問題可以用副油箱彌補,但是實際上這種外掛並不是很保險,畢竟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碰上敵人,而且激烈的空戰對燃油需求都有較大的要求。理論上的航程在實戰中很難達到。所以在後來的海戰中,德國海軍發現他們的攻擊距離比預想的還要近,所以他們不得不進一步拉近雙方的距離。而因為飛機燃油過少。不少的時候德國飛機的損失不是因為被擊毀,而是因為降落排隊的時候沒油了!畢竟飛機要一架架降落,排在後面的飛機可能要等二十多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要航程還是要性能本身就是一個很難兼顧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而正因為美國人對航程的要求,所以飛機性能提高的速度會比較慢。即使有了大功率發動機,美國人的攻擊機依然沒有太大的起色,畢竟現在只有R2800初期型號,而燃油方面也只有100號燃油。像後來的115號燃油還未使用。美國人也想追求攻擊機群的速度,也想到了雙發飛機。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德兩國算是殊途同歸,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德國人改的BF110T型海基雙發飛機是把BF110從一款半吊子雙發戰鬥機變成了一款專業的攻擊機。而美國人則不願意放棄雙發飛機的空戰能力!
美國人在這方面的執著很大程度上還受到了華夏空軍的影響,狐蝠式戰鬥機在伊朗戰場的全能表現對參戰的美國飛行員可是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能空戰能轟炸,航程超遠,堅固的機體。這一系列優勢在促使美國陸基航空兵裝備P38的同時,也讓艦載機部隊考慮在航母上部署一種雙發飛機。而在這種思潮之下,歷史上生不逢時,沒造出來多少就黯然落幕的F7F在這個位面上鹹魚翻身了!在美國人給F6F下了大訂單後,F7F的設計招募工作也正式展開。而要是想上雙發飛機的話,美國人很快就發現。埃塞克斯的大小是不是有些不夠用了?畢竟F6F摺疊機翼後的寬度是16英尺多一點。而美國人估計雙發飛機折翼後的寬度也要在30英尺左右!如果徐傑在旁邊的話,一定會給美國人點個讚,他們猜的太准了!F7F折翼後的寬度就是33英尺出頭!
除了概念上超級領先的戰鬥、轟炸和雷擊一體的飛機之外,美國人也想到了雙發飛機在電子戰和對海上的作用。不過可惜的是。他們認為現有飛機的攻擊力夠了,雙發飛機是需要,但是瞄準的方向不是對海上的戰艦,而是對海底的潛艇!美國人發現他們的單發飛機小機群反潛太不靈活,太低效了。所以他們弄出來一款雙發反潛飛機,準備作為艦隊外圍的中堅反潛力量!至於說電子戰飛機?美國人更注重的是對海上目標的預警和無線電側向。再結合美國人本來就十分強大的電子工業,搞出一款電子戰飛機和警戒機也沒啥太大的難度,甚至對海警戒機用單發飛機就可以勝任!
然後海軍的大佬們一邊招標新式飛機,一邊找到羅斯福說航母的太小了,不夠新一代飛機使用,希望能夠開工新的航母!270米長短,30米左右的埃塞克斯已經滿足不了美國海軍的胃口了,新一代大型航母開始了設計和建造。當然,因為這個位面。美國人再也沒有機會和日本聯合艦隊在中途島進行一次生死大戰了,所以這一級航母的名字也不可能被稱為中途島了。而是用一個簡單的CVX作為航空母艦的代號。
雖然這級航母可能不叫中途島了,但是主尺寸還是和歷史上的差不多,飛行甲板長度接近300米,寬度在40米左右。裝備有四台升降機,左右兩邊各有2台,其中有兩台比較大的用來提升雙發戰鬥機。機庫長度在210米左右,寬度在27到32米之間。機庫高度更是達到了5.5米以上。而在防禦方面,這級新航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首先美國人把飛行甲板裝甲的厚度定位4英寸,這基本上和英國人的暴怒和德國人的毛奇級航母一個水平了。按照這個標準。美國人認為這個厚度的裝甲可以抵禦1000磅的穿甲彈和2000磅的半穿甲彈攻擊。而除了飛行甲板裝甲之外,在下部主裝甲和側舷裝甲的連接處,還有一層厚達3英寸的裝甲。總厚度接近175MM。這樣的防禦已經堪比戰列艦了!而作為一款航母,美國人這次又破天荒的給他按上了180MM厚的傾斜主裝甲帶。以便抵禦巡洋艦級別火炮的攻擊!如此巨大的艦體加上厚重的裝甲,這艘新船的噸位蹭蹭蹭的往上蹦,最終的推算結果是標準排水量4.5萬噸,滿載排水量直接5萬噸以上起跳!
雖然這艘航母的體積和重量都是空前的,但是並不意味著它遲緩笨重。這艘飛行甲板長度將近300米寬度40米的龐然大物裝備了輸出高達20萬馬力的機組!其最大速度將達到32節以上!最終這級重型航母的額定載機量為64架F6F戰鬥機,64架單發攻擊機。以及十餘架其它飛機。如果當雙發飛機研發成功後,這艘航母的載機搭配一定會發生一些改變。當美國人的這個航母計劃剛剛出現的時候,這艘代號為CVX的超級航母幾乎是同時期最為強悍的航母。而實際上這級承載了美國海軍太多希望的超級航母,也是美國海軍在2戰中後期的中流砥柱和唯一可以能和德國的凱撒級航空母艦以及後續航母抗衡的存在。在充滿了血雨腥風的2戰海戰歷程中,艱難的走了下去!
在美國海軍大肆擴充的時候,英國人也在努力,不過和財大氣粗並且本土相對安全的美國相比,英國人的形勢顯然比美國惡劣多了,這不僅僅是因為從位置上來看,法國倒了就輪到英國了,同時也在於英國需要防禦的地方太多了。本土、連接各處殖民地的航線以及南亞。雖然英國人堅信沒有皇家海軍就沒有日不落帝國,但是在本土壓力空前巨大,德國空軍重創英國駐伊朗空軍的巨大陰影下。英國人還是理智的將重點放在了本土的防空和反登陸上。英國人估摸著美國2戰怎麼著也要負責提供護航兵力吧,所以即使再英國皇家海軍力保的航母數量問題上,英國人的也只能開工3艘航母,其中一艘為暴怒級的同級艦。這還是被德國人的歐羅巴級航空母艦刺激後的結果!
法國人也感受到了切身的危險。即使不願意再直面歷史上慘痛的損失,即使他們努力避免戰爭,但是法國人同時也知道,法國的安全仰賴英國和美國,如果自己這次選擇中立的話,那麼美英兩國絕對不會為一個不出力的國家的安全買單。法國人也在努力擴充他的海軍,不過相對弱小的國力和巨大的陸上壓力讓法國人的海軍整備活動顯得力不從心,在英國宣布將要繼續完工3艘航空母艦的時候,法國人也咬咬牙開工了一艘2萬多噸的裝甲航空母艦。
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夜,世界上主要大國都在進行著心照不宣的準備,世界各地的大型造船廠中都可以看見一個個巨大的身影,無數的工程師和工人圍繞著這些巨獸忙碌著。大家彼此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準備著這場旨在決定未來幾十年全球格局的戰爭。戰爭的腳步已經臨近,陰影開始籠罩整個歐洲大陸。從伊朗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間隔甚至比義大利內戰到伊朗戰爭還要短。36年剛剛結束了伊朗戰爭,經過了表面平靜但是暗流涌動的的37年和38年前半年後,歐洲的局勢逐漸走到了戰爭的邊緣。
「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戰爭可以隨時開始。」伴隨著在一次內閣會議中博克將軍向在座的諸位保證陸軍已經準備完成後。龐大的德國戰爭機器終於走完了戰備的最後一步。39年,世界必將銘記這改變世界的一年!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奧芬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7s 3.556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