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三十二集 鬼谷選陵

    袁天罡神算,無不神驗。

    大業末年,竇軌遊歷德陽郡,曾找袁天罡看相。袁天罡說道:公額上骨骼隆起,玉枕骨如同伏犀,橫貫至腦後,地閣尤奇,定會在梁、益二州建立功業。

    武德初年,竇軌任益州行台僕射,召袁天罡至其幕府,特別禮遇。

    袁天罡又對竇軌說道:明公骨法已然成就,與我往日預言並無差異。但眼中赤脈凸起,橫穿瞳子,說話時面容赤氣浮現。此謂殺機顯露,公為將軍,當時刻戒殺。

    武德九年,竇軌果因濫殺被撤職,並被召回長安,面見天子。竇軌大為驚慌,便問袁天罡:我此去吉凶如何?

    袁天罡道:公之面相不移,地閣右側光澤,且有喜色,到京城定受皇恩。

    竇軌入京,果被復命為益州都督。

    袁天罡與利州都督武士彠相善,曾至其家,相其夫人,說必生貴子。

    夫人大喜,便令遍相諸子。見武元爽、武元慶,說可位居三品;見長女韓國夫人,說其將大貴,但不利丈夫;又見襁褓中身著男裝之次女武則天,則大驚道:此郎君龍睛鳳頸,是極致貴人。若是女孩,實在是不可窺測,後定為天下之主。

    唐朝代隋之後,蜀道使詹俊用赤牒授任袁天罡為火井(今四川邛崍西南)令。

    貞觀八年,唐太宗徵召袁天罡入朝覲見,當面問道:卿自謂比漢代嚴君平如何?

    袁天罡答道:嚴君平生不逢時,臣逢明君,勝其多矣。

    太宗聞言大喜。中書舍人岑文本請其看相,袁天罡說道:舍人學堂寬闊,眉蓋雙睛,文才震動海內。但頭頂復又生骨,還未成形,若至三品官以上,恐要減壽。

    十年之後,岑文本升任中書令,官居正三品。次年跟隨太宗出征遼東,卒於軍中。

    侍御史張行成、馬周亦請袁天罡看相。袁天罡道:馬侍御伏犀貫腦,兼有玉枕,且如背負重物,富貴之相。但面色發赤,左右命門色暗,耳後其骨不隆,是無山根,恐非長壽之相。張御史五官面相已成,江耳淮鼻河目溝口,下庭豐滿,得官雖晚,終將處宰相之位。

    其後馬周壽至四十八歲而薨;張行成官至尚書右僕射,果至宰相高位。

    申國公高士廉曾問袁天罡:公既相人無不神驗,則可相自己官爵壽算乎?

    袁天罡答道:我自知相命,當然能測。今年四月,即是我壽命耗盡之時也。

    畫外音:果然到至四月,袁天罡便就去世。無論正史野聞,都未明說其年份。但據史載,高士廉死於貞觀二十一年,則袁天罡必是死於此年之前。袁天罡相面之准,大抵如此。其與李淳風相比,當是相法及占卜較高於彼;則天文歷算及對天下大勢掌握,卻遠為不如。

    貞觀二十二年,司空梁公房玄齡留守京師,疾篤不起。唐太宗微服來至玉華宮,使人以肩輿抬梁公入殿,至御座之側方下,相對流涕。因命留於宮中,使御醫專門醫治。

    房玄齡私謂其諸子道:為父受主上厚恩,今天下無事,唯東征未已,群臣莫敢諫,吾知而不言,死有餘責。

    乃就病榻上修疏,上表諫道: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開疆亦可止矣。且陛下每決一重囚,必令三覆五奏,進素膳,止音樂者,重人命也。今驅無罪之士卒,委之鋒刃之下,使肝腦塗地,獨不足愍乎!向使高麗違失臣節,誅之可也;侵擾百姓,滅之可也;他日能為中國患,除之可也。今無此三條而坐煩中國,內為前代雪恥,外為新羅報仇,豈非所存者小,所損者太乎!願陛下許高麗自新,焚陵波之船,罷應募之眾,自然華夷慶賴,遠肅邇安。臣旦夕入地,儻蒙錄此哀鳴,死且不朽!

    太宗覽表泣下,謂高陽公主道:乃翁病篤如此,尚憂國家!

    親自臨榻視疾,握手與訣,房玄齡遂薨。

    鏡頭轉換,按下京師,再說益川。

    司農少卿強偉奉旨往巴蜀,伐木征夫造船,以備東征高現。役及山獠之眾,雅、邛、眉三州獠民不堪其擾,遂起而造反。

    太宗聞報大怒,乃遣茂州都督張士貴為將,右衛將軍梁建方為副,薛仁貴為前部先鋒,發隴右、峽中兵馬二萬餘人擊之。

    薛仁貴隨主將張士貴南征,憑其掌中大戟,仗萬夫不當之勇,兵至巴郡,連連得勝,很快便平定叛亂,奏凱而歸。

    蜀人依舊大苦造船之役,便求願輸貢錢帛,以僱傭潭州人造船,天子許之。

    因州縣督迫嚴急,蜀民至有賣其田宅、鬻其子女者,猶不能供其代傭之費;以至谷價踴貴,劍外騷然,頗具隋末三征高麗時之狀。

    其事聞於朝廷,太宗失驚,遣司農少卿長孫知人馳往劍南視察。

    長孫知人往蜀中巡視,飛報長安:蜀人脆弱,不耐勞劇。大船一艘,庸絹二千二百三十六匹。山谷已伐之木,挽曳未畢,復征船庸,二事並集,民不能堪,宜加存養。

    天子聞報,乃敕命潭州船庸皆從官給,勿需蜀人出錢。

    字幕:唐太宗貞觀二十年,西突厥所屬回紇部落降唐。

    回紇部落首領名喚吐迷度,稱胡祿俟利發。統率仆固、同羅、阿跌諸部助唐軍討伐薛延陀汗國,大敗多彌可汗之兵。滅亡薛延陀汗國之後,乃率諸部酋長,遣使歸唐。

    吐迷度兄子烏紇好色亂倫,蒸其叔母。烏紇與俱陸莫賀達官俱羅勃交厚,復因皆系突厥車鼻可汗之婿,故此相與密謀,欲殺吐迷度,以歸車鼻。

    計議已定,烏紇乃夜引十餘騎突襲吐迷度寢帳,於睡夢中將吐迷度殺之。

    唐朝燕然副都護元禮臣聞回紇大變,遂使人往誘烏紇,許諾奏封其為瀚海都督。

    烏紇信以為真,率輕騎數十人前往都護府謁見,即被元禮臣執而斬之,然後奏聞天子。唐太宗聞報,恐回紇部落就此離散,遂遣兵部尚書崔敦禮前往安撫。

    俱羅勃應詔到長安拜見,太宗留之不遣,軟禁在京師,使吐迷度之子翊左郎將婆閏還歸回紇,拜為左驍衛大將軍、大俟利發、瀚海都督。

    字幕: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冬十一月。

    契丹部族首領窟哥及奚族渠帥可度者共同計議,並率所部要求內屬唐朝。

    唐太宗許之,遂在契丹部落設置松漠府,以窟哥為都督;又以其別帥達稽等部為九州,各以其辱紇主為刺史。在奚族部落設置饒樂府,以可度者為都督;又以其別帥阿會等部為五州,亦各以其辱紇主為刺史。又置東夷校尉官於營州。

    十二月戊寅日,以昆丘道行軍總管、左驍衛將軍阿史那賀魯為泥伏沙缽羅葉護,賜以旗鼓大纛,使其招討西突厥諸部之未降服者。

    癸未日,新羅女王金真德之弟,新羅相金春秋及其子文王入見。

    唐太宗便以金春秋為特進,金文王為左武衛將軍,並命內官以漢服賜之。

    當年臘月,太子李治為生母文德皇后長孫氏所建大慈恩寺落成。乃度僧人三百,請五十名高僧入住寺中。更別建翻經院,請玄奘法師專司翻譯佛經,並任番經院上座。

    玄奘法師移居翻經院之日,太宗及皇太子、后妃盡出,於安福門樓親執香爐臨送,長安城中群出觀禮者數萬人。玄奘請於慈恩寺內建大雁塔,安置自西域所帶回經像舍利。

    轉過年來,乃是貞觀二十三年。春正月辛亥日,阿史那杜爾將龜茲王白訶黎布失畢、大將羯獵顛,及國相那利等人送至京師。

    太宗責其反抗唐軍之罪,然後釋之,以布失畢為左武衛中郎將,將其君臣留在長安。

    因按舊規,每年初萬國來拜。太宗接待諸國使臣,惟不見突厥車鼻可汗入朝,遂遣右驍衛郎將高侃發回紇、仆骨等兵襲之。

    兵入其境,拔悉密吐屯肥羅察自請歸降,諸部落相繼來附,乃以其地設置新黎州。至次年六月,車鼻可汗阿史那斛勃在金山被俘,九月解送長安。

    更有西南徒莫祗諸蠻內附,太宗以其地置傍、望、覽、丘四州,隸屬朗州都督府。

    夏四月乙亥,太宗李世民行幸翠微宮,自覺來日無多,乃將太子李治召至榻前,囑道:李世勣才智有餘,可謂國士無雙。然其乃開國勛臣,你與之並無恩惠,恐我死後,其不能懷服。我今藉故罷黜,置其於邊遠之地,觀其態度。若其奉詔即行,則說明其忠義不改,俟我死後,你即位後可親任其為僕射。若李世勣彼時心懷徘徊顧望,其執掌鬼谷門多年,手下徒眾極多,且皆為大能之士,為害不淺。當即殺之,不可手軟。

    李治聞言既驚且懼,俯首聽命。

    五月戊午日,太宗以同中書門下三品官爵,詔命李世勣出為疊州都督。李世勣受詔,早知其中奧妙,於是並不還家告別妻子,直接領命而去,太宗由是放心。

    李世勣既離京而去,太宗心頭還有一人不能釋懷,便是衛國公李靖。卻也湊巧,只四天之後,英國公之子李德謇便呈哀書入朝,報說父親李靖薨逝,終年七十九歲。

    太宗既驚且喜,故作難過之狀問道:卿父何病,我怎不知?

    李德謇答道:今日辰時,我父正在內廳觀看兵書,忽聞空中細樂鼓奏,香風滿庭。有人自空中叫道:「托塔天王,塵間俗事已了,何不歸位天宮?」我父乃向空中一揖,還內沐浴更衣,於榻上端正坐化。因是無疾而終,故此前未曾奏聞陛下。

    太宗聽罷,沉吟良久問道:你果然聽清,那空中神使,呼你父為「托塔天王」乎?

    李德謇再拜答道:臣知此乃僭越大罪,但豈敢欺哄陛下!

    太宗大喜,乃命厚葬,重加賞賜,使太子李治代己親自臨祭。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諡號「景武」,並命陪葬昭陵。

    畫外音:李靖之事,後世愈傳愈奇。唐肅宗時,尊姜子牙為武成王,命舉國設立武廟,將唐太宗之前歷代名將十人分坐左右,號為「武廟十哲」。左列五將,乃是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唐司空英國公李勣;右列五將,乃是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大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唐肅宗評定「十哲」之時,卻不知此內便有四個乃是鬼谷門歷代掌門。

    到晚唐時期,李靖逐漸被神化。

    後唐明宗李嗣源特贈李靖為太保;後晉高祖石敬瑭追封李靖為靈顯王;宋太祖趙匡胤為李靖專門設置守冢之吏;宋室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李靖。唐宋之世,並有不少道家方術著作,亦假借李靖名義刊行,謂其精於道術故也。明太祖朱元璋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李靖;至清代,李靖塑像還被請到太廟,成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歷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李靖長子李德謇,因捲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被流徙吳郡,李靖死後,承襲衛國公爵位。次子李德獎,生平事跡未祥。

    又有胞弟李客師,參加玄武門之變,屢建戰功,受封丹陽郡公,後以年老致仕。

    歷史真相:李靖臨死之時,非要兒子編造一個「托塔天王」故事,以欺騙千古明君李世民,亦是無可奈何,為保鬼谷門一干弟子,尤其李世勣、李淳風、薛仁貴等人性命。其深知李世民乃為明君,料其必然以開國勛臣是否臣服太子為慮。自張亮、侯君集、李君羨、薛萬徹等眾弟子身上,便看到太宗心內殺機,欲沖功臣動手。於是編造「托塔天王」故事,暗示鬼谷門弟子皆有通天之能,不可輕易譾除也。

    字幕:托塔天王神祗由來,其源有三。

    其一源自於大唐衛國公李靖,因其戰功顯赫,並以此號嚇唬唐太宗李世民,故被後世哄傳,以假作真,故被神化。

    其二源於佛教毗沙門支系傳說,謂托塔天王乃係那咤之父,名曰北方毗沙門天王。

    唐代之時,西域諸國大都信奉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管轄絲綢之路,保佑來往商旅安全及西域眾生禍福;復又被唐天子封為靈感天王,於是在漢民中亦便大有信眾。

    毗沙門天王是為佛教護法天神,又兼賜福天神要職,管領羅剎、夜叉,掌擎舍利寶塔,故俗稱為托塔天王。唐宋之時,朝廷官方敕令諸府州軍各建天王堂祀之。

    傳說毗沙門天王妻為吉祥天女,眾姊妹也是天女,是屬佛門中豪門之家。生有五子,大太子稱為最勝,二太子名喚獨健,三太子哪吒,四太子及五太子不傳其名。


    那咤在漢文中被寫為哪吒,本人亦是佛教護法神。五位太子俱都神通廣大,隨父親毗沙門天王專門負責保護北方,亦即突厥及敕勒各部,絲綢之路地帶。

    李靖一生功績,有大半是為平定突厥及西域諸國,保衛此方百姓安全,故此佛都信徒皆謂李靖便是毗沙門天王化身,由此托塔天王形象逐漸成型。

    尤其吳承恩《西遊記》中明確稱為「托塔天王李靖」,於是更加不容置疑。

    其三源於歷代話本,以及志怪小說加工而成。

    其實早在唐代本朝,便有李復言所著《續玄怪錄·李衛公靖》,曾敘李靖行雨故事,是為唐傳奇話本中有名代表作品,以神話衛國公李靖,為其大唱讚歌。

    其書中記載,李靖曾經在霍山中打獵,由於天晚,投宿大戶人家。至夜半之時,忽聽有人敲門,並傳天帝敕命,令其主人家之子上天行雨,以解隴西諸州旱情。

    但主人家諸子都不在家,太夫人不敢有違天帝詔旨,遂請李靖至堂,告曰:此非民戶,實乃龍宮,貴人有緣,誤入此地。今逢玉皇大帝敕命降雨,以解河西之旱。我二子皆外出未歸,又不能稍違期限,故求衛國公代去行雨,請勿辭卻。

    李靖聞言驚道:此乃天神之責,我乃凡人,焉可行此?

    太夫人道:衛公若果是凡人,焉能來得此地,進入龍宮?公本是托塔天王下凡,以助李世民平定天下,鼎興唐室;大功告成,當復還天宮,仍為天王。且公在天宮之時,與我拙夫西海龍王同殿稱臣,交情至厚,代為勞步,又何辭焉?

    李靖借住人家,又聞說是故交老友遺孀,自是推辭不得,於是答應。

    太夫人命人牽出一匹白馬,又取出一小瓶淨水,繫於馬鞍之前,告誡李靖:公可乘此馬前去,毋須攬韁,任其自行。若馬嘶鳴,即取瓶中淨水一滴,滴於馬鬃之上即可。

    衛國公聞說如此簡單,滿口允諾,並不為難。剛要縱馬出門,太夫人忽又叫住,珍重囑道:此非凡水,甚是了得。衛公記住,切切不可多滴。

    李靖領諾,遂馳馬而行。出府未遠,那馬便四足騰空,立於雲端,卻是一匹龍馬。一路西行,不一刻便有大風四起,伴以電閃雷鳴。

    於是每聞龍馬嘶鳴,李靖便依太夫人所囑,取瓶中淨水滴於馬鬃之上。

    既而電掣雲開,李靖在雲端往下一看,卻是自己紮營屯住之村。於是想道:我打擾此村久矣,無以為報。既今大旱,田禾枯渴,我掌行雨大權,何不多下一點,以澤村民?

    想至此處,李靖自以為得意,遂將瓶中淨水連下二十滴。片刻行雨完畢,李靖騎馬回到龍宮,兀自洋洋得意。

    未料剛進庭院,便被太夫人扯住衣袖,埋怨道:臨行時我是怎樣叮囑你來?約好每聞馬嘶,只下一滴;一滴淨水,就是地上一尺雨也。公所紮營之村,夜半平地水深二丈,哪裡還有生存者?你數千軍馬皆作溺死之鬼,我兒亦因此受罰,被天神杖打八十,好不苦也!

    於是喚出二子,使李靖觀其後背,血痕滿身,慘不忍睹。李靖慚愧,半天無言以對。

    夫人又道:你不懂天宮規矩,我也不能責怪。但恐天上再來懲罰於你,公可早行,不要羈留於此。公既代為行雨,尚要報答,我有二仆,公可偕行;可擇其一,亦可全部帶走。

    於是喚出二仆,東西侍立,其位於東者溫柔謙和,位於西者金剛怒目。

    李靖暗道:我若拒之,恐其發怒;設若都要,受之有愧。

    於是向太夫人深施一禮道:某行事勇猛魯莽,承蒙夫人美意,選其怒目者可也。

    太夫人笑道:任憑公意,休得後悔。

    李靖再行一禮,遂帶怒目之仆告別。剛走出府門幾步,回望其宅已經不見,化為密林。不由心下大驚,欲回顧問那怒仆,未料竟也不見,只得獨自一人尋路而回。

    還至軍營,果見連同村子已成汪洋,大樹只露出樹梢,看不到任何活人。

    畫外音:據後世好事者解讀此篇傳奇故事,說龍王夫人所贈二仆,文東武西。李靖終被封為武將之首,並封衛國公,但始終沒能拜相,是因未選擇東側溫柔謙和之仆,只選西側怒目金剛,故此最終只可為武將之首,而不得文官班頭。若是李靖當時兩人皆選,則必位極人臣,將相俱得。其實解此傳奇者,實不知史。因李靖曾為尚書右僕射,正是宰相。

    歷史真相:在中國神仙體系中,成仙之路比較混亂者,便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以及托塔天王李靖。《西遊記》成書在前,謂曰托塔李天王名為李靖;《封神演義》成書於後,故書中許多神仙皆都取材於《西遊記》,只不過是將唐朝李靖,變為殷商陳塘關總兵李靖而已。而考證殷商官制,根本便無「總兵」一說。直至明初洪武年間,鎮守邊區統兵官方稱為總兵,本為奉旨差遣名稱,亦無品級。遇有戰事,總兵掛印出戰,結束繳還,後漸成常駐武官。因總兵之稱始於明朝,便可知陳塘關總兵李靖乃為臆造,實是天大漏洞。

    首先將李靖神話者,始自唐代劉餗所著筆記小說《隋唐嘉話》,其文略云:衛公李靖,始困於貧賤,因過華山廟,訴於神,且請告以位宦所至。辭色抗厲,觀者異之。佇立良久乃去。出廟門百許步,聞後有大聲曰:「李僕射好去。」顧不見人。後竟至端揆。

    此篇傳奇雖未明說李靖有甚神通,但其能與神仙對話,且被華山廟神稱為李僕射,已可證明其非凡人,乃是上天星官下凡者。自此之後,方有李復言所著《續玄怪錄·李衛公靖》,卻將華山之神變為龍王之妻,又增加代為行雨之事,稀奇古怪,引人入勝。

    亦只因《隋唐嘉話》始作其踴,於是後世各種傳說都附會到李靖身上,造神運動就此開始。時至宋朝,造神運動達到高峰,玉皇大帝及托塔天王同時產生。宋徽宗封李靖為惠武侯,孝宗升為忠惠景武公,不久封忠烈王,至於民間建祠祭祀,更是不計其數。

    神話敘罷,復說正史。

    大唐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太宗李世民疾病增劇,漸不能起。太子李治晝夜不離榻側,或累日不食,以至黑髮有變白者。太宗執太子之手泣道: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

    因知疾篤,遂召長孫無忌及褚遂良入含風殿,托以後事。太宗仰臥,謂其二人道:朕今以後事付公輩。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

    復又謂太子李治:有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

    又令長孫無忌先出,留褚遂良囑道:長孫無忌盡忠於大唐,我有天下,多賴其力。我死之後,勿令讒人間之。

    其後有頃,駕崩於含風殿中。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後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與文德皇后長孫氏合塋。

    畫外音:唐太宗昭陵共有一百八十座陪葬墓,位於陝西咸陽禮泉縣煙霞鎮九嵕山主峰,號稱「唐十八陵」,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者,被譽為「天下名陵」。擇九嵕山為址,因山建陵,並詔令子孫永以為法,開創唐代帝王「因山為陵」先例。

    最為後世所津津樂道者,乃是昭陵六駿浮雕,位於祭壇東西兩廡房內。上有歐陽詢書太宗自撰馬贊,後有殷仲容隸書刻於座上,原詩收入《全唐文》中。昭陵六駿皆為太宗李世民坐騎,分別名為特勒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姿態神情各異,線條簡潔有力,威武雄壯,造型栩栩如生。所有石刻都為寫實,乃為不同凡響之作。

    另有昭陵十四國蕃君雕像,建造於唐高宗永徽年間,太宗李世民入葬昭陵一年之後,置於陵園北司馬門附近。哪十四國蕃君?排列如下:

    其一東突厥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其二東突厥突利可汗阿史那什缽苾,其三東突厥乙彌泥熟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其四東突厥答布可汗阿史那社爾,其五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其六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其七新羅女王金真德,其八吐谷渾烏地也拔勒豆可汗慕容諾曷缽,其九印度婆羅門國王阿羅那順,其十越南林邑國王范頭利,十一高昌國王鞠智勇,十二焉耆國王龍突騎支,十三龜茲國王訶黎布失畢,十四于闐王尉遲伏闍信。

    鏡頭閃回,當初唐太宗李世民派人選陵,徵求眾臣意見。

    眾臣見問,大都建議選在驪山。惟鬼谷掌門李靖因知己妻紅拂乃是驪山老母,不願此山再經土木工程,更不願使唐太宗與秦始皇共爭其山上仙氣,故此極力推薦九嵕山。

    太宗當時便問:卿非陰陽家,因何如此肯定此處風水勝過驪山?

    李靖答道:臣是鬼谷縱橫派掌門,所學遠遠高於陰陽家,陛下所深知也。九嵕山左有五峰山,右有嵯峨山,北有黃土高原,南臨渭河,與太白、終南山諸峰遙相對應,陰陽家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後有靠、前有照,更有拜山,無一不備,誠是上佳風水寶地也。

    太宗:如卿所云,大似有理。但歷代帝王,因何皆都不選此山為陵?

    李靖:當初漢武帝看中此地,問於群臣,大都說好。惟東方朔反對,故而棄之。

    太宗:那東方朔因何反對?

    李靖:東方朔雲,選陵址須考其三事。其一曰龍,即地脈行止起伏走向;其二曰砂,看主山與周圍群山朝迎;其三曰水,看水口及其流向,並與山形映照。九嵕山是筆架之形,要選陵址,須選中間帝峰之下。但三峰高低不均,不利於後代子孫。且九嵕山後有涇水,割斷山脈,意謂陛下身後,重者江山易手,輕者國勢不興。漢武帝聞此,故棄此山。

    太宗:既是如此,卿因何又讓我擇此為陵?

    李靖:時移事異。九嵕山帝氣所在,其勢明也。漢武帝欲選陵於山下,故此不妥;陛下若選在山上,依主峰為陵,並取名為「昭陵」,則萬年之基,無可動搖也。

    太宗大喜從之,遂命於此處依山為陵。其後武則天即位,正應涇水割斷李家龍脈之說,然復因「昭」字,又接續李氏江山社稷,此乃後話。

    閃回結束,書歸正本。

    太宗李世民駕崩,太子李治環擁舅父長孫無忌脖頸,號慟將絕。無忌攬涕,請天子止悲升朝,處分眾事以安內外。太子不聽,猶自哀號不已。

    長孫無忌喝斥道:主上以宗廟社稷付殿下,豈得效匹夫愚婦,唯知哭泣!

    因時在終南山翠微宮,恐京師及四夷震盪,故決定秘不發喪。當月庚午日,長孫無忌等眾臣請太子先還京師,飛騎、勁兵及舊將皆都隨從,以防京中生變。

    辛未日,太子李治進入京城,將大行皇帝御馬駕輿以載,侍衛如同平日,繼太子還宮,置措靈柩於兩儀殿中。乃以太宗名義下詔,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寧為侍中,少詹事張行成兼侍中,以檢校刑部尚書、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輔兼中書令。

    來日一早,便於太極殿發喪,宣布遺詔:太子李治即皇帝大位。軍國大事,不可停闕;平常細務,委之有司。諸王為都督及刺史在諸州者,並聽回京奔喪。

    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改次年為永徽。

    高宗乃接受長孫無忌等輔政大臣之議,罷遼東之役,及於巴蜀造船等諸土木之功,於是天下稱慶,如釋重負。又下令為太宗治喪,舉國掛孝,大赦天下。

    當時四夷之入仕於朝及來朝貢者數百人,聞喪皆都慟哭,更有為之剪髮、剺面、割耳,流血灑地者,如喪考妣。

    六月丁丑,高宗李治依照父皇生前囑咐,擢升疊州都督李世勣為特進、檢校洛州刺史、洛陽宮留守。因命改百官姓名干犯先帝名諱者,命李世勣改名為李勣。

    徐茂功之名,再無人提。

    其後封賜輔國重臣:以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以李勣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禮部尚書、兼太子少師、黎陽縣公于志寧為侍中;太子少詹事、尚書左丞張行成為侍中、檢校刑部尚書;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代理戶部尚書高季輔為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太子左庶子、高陽縣男許敬宗兼禮部尚書。

    太宗駕崩之時,阿史那社爾大破龜茲,行軍長史薛萬備請以兵勢威嚇,再遺使遊說于闐王伏闍信入朝歸附,社爾吸從其議。

    是年秋七月,于闐王伏闍信自動到唐營投誠,並隨薛萬備入朝。高宗李治大喜,詔其先入謁大行皇帝梓宮,然後自己升殿接見。

    八月癸酉夜,關中地震,晉州尤甚,壓殺五千餘人。

    七日之後,下葬文皇帝李世民於昭陵,廟號太宗。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二將自請殺身殉葬先帝,高宗遣使告諭,以先帝生前有旨不許。

    喪事已畢,復召李勣入朝,升為左僕射,由此便為宰相。是年冬十月,在突厥諸部置舍利等五州,隸屬雲中都督府;又置蘇農等六州,隸屬定襄都督府。

    九月十二日,加授鄜州刺史、荊王李元景為司徒,前安州都督、吳王李恪為司空,兼梁州刺史。二十四日,贈梁國公房玄齡為太尉,申國公高士廉為司徒,蔣國公屈突通為左僕射,都在太宗廟庭配祭。又賜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駙馬都尉名號,封為西海郡王。

    贊普感激至甚,除上表謝恩,並致書長孫無忌等輔國宰相:天子初即大位,諸臣下若有不忠於大唐者,臣當勒兵赴國討除之。

    並獻金琲十五種以薦昭陵。高宗感其忠義,復進封賨王,賜餉蕃渥。松贊干布又向唐室奏請蠶種、酒人,與碾磑等諸工匠,高宗皆者復詔准許。

    永徽元年,松贊干布去世。子共日共贊早逝,遂由孫芒松芒贊嗣位。

    高宗李治在位,忽一日召左僕射李勣入內,摒退左右問道:公輔我父皇三十餘年,又曾為鬼谷掌門,是知先帝之心最深者。當年太子壞事之後,先帝最喜者乃我四兄李泰,三兄李恪,惟不喜我。則公必以實告我,究竟是何原因,使其終棄二兄,立我為嗣子耶?

    李勣:此間並無甚深玄機,實乃皆是國舅長孫無忌之功也。

    李治:到底真相如何?卿勿諱言。

    李勣見此,只得如實作答:先帝共有十四子,最喜者果是皇三子李恪,四子李泰。李恪生母乃是隋煬帝之女楊妃,深得先帝寵愛;又太宗常謂:「恪有文武之才,其性類我。」李恪因此在朝中人氣很高,甚為物情所向。(本集完)



  
相關:    修羅武神  冒牌女科學家  養鬼為禍  不滅武尊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華夏真相集第三十二集 鬼谷選陵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華夏真相集"
360搜"華夏真相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8s 3.68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