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工作室開業第二天。
林曉光看著屋裡朋友昨天送來的十幾個花籃,心情微微有些蕩漾。
不過,因為目前沒有開展任何影視業務,整個工作室里,除了林曉光之外,就只剩下助理小羅,和一個財務小妹,一個掃地阿姨,以及兩個保安等等,總共加起來只有不到10人。
一大早,林曉光就約見了許錚,想到自己昨天買了300萬支原始股,便特意跟華宜的財務總監要了公司的報表,來了解華宜近年的經營狀況。
許錚來了之後,剛踏進辦公室的大門,就見林曉光一個人低著頭在專心致志地看報表,就沖他打趣地說:「林老闆,你看得懂嗎?」
林曉光坦然道:「看不懂,但是可以學啊。」
許錚恍然大悟地說:「我算是看明白了,你們老闆這招,就叫做利益捆綁,當你們這些老員工持有了公司的原始股,就會開始真正全身心關注你們的公司。」
所謂打江山難,坐江山更難。
既然勝利如此來之不易,自從封小缸離開華宜和章國立自立門戶之後,以「腦子活絡」聞名圈內的黃中軍,下一步考慮的自然是可以持續把控核心競爭力——人。
黃中軍深謀遠慮的「圈人術」,在華宜兄弟的上市籌划過程中,彰顯無遺。
不止林曉光獲得了認購原始股的機會,章繼忠、李兵兵等人也因此從中獲利,他們也紛紛開始關心起公司的發展。
聽了許錚的感慨,林曉光把報表放在一邊,嗤之以鼻地道:「老許,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什麼叫利益捆綁?買下三百萬支股票我總共也才花了一百多萬,一百多萬塊錢能夠困住我林曉光?你也未免太小看我了。」
許錚沒好氣地道:「你知道300萬股是什麼概念嗎?5毛3一支原始股,你自己就入手了300萬股,到時候你們華宜如果能夠上市,指不定你就會在一天之內成為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
林曉光有些沾沾自喜地說:「這八字沒一撇的事兒,誰知道公司能不能上市,現在討論這個還為時過早。」
沒等許錚回答,林曉光接著又道:「好啦老許,我也不跟你廢話了,今天找你來,主要是想讓你幫我出出主意。」
「說吧林大老闆,你有什麼宏圖大志需要我來給你支招?」許錚摘下頭上的帽子,露出滑溜的光頭,悠哉悠哉地坐在一邊,還嘚瑟地翹起可二郎腿。
雖然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可林曉光的這個工作室里,並沒有任何的技術人才。
當然了,林曉光的這個工作室本身也不需要什麼人才,因為林曉光自己既是導演,又是編劇,更是經紀人,至於攝影、打光之類的技術人員,只要電影項目成型了,屆時製片人黃中軍會迅速幫他組建劇組團隊,還能幫他拉來電影資金,讓他徹底沒有後顧之憂,可以一門心思拍電影。
林曉光心裡很清楚,拍一部電影首先需要一個好的劇本,就召集許錚來開會,勾出一幅宏偉藍圖。
林曉光的設想是這樣的:
工作室先拿出一點錢,不干別的,就組建一支編劇團隊,讓他們幫忙挑選和改編劇本。
至於約見許錚,是因為林曉光認為,許錚本人擁有極其恐怖的閱片量,他這幾年最少也看了幾百上千部外國電影,是個能將外國電影「漢化」的電影人才。
拋開他以前主演的電視劇不說,像之前林曉光與他合作的《人在囧途》那部電影,林曉光抄的是前世許錚和黃寶強的《人在囧途》,而許錚則是照搬了史蒂夫馬丁的老片子——《飛機、火車、汽車》。
「漢化」這個詞吧,乍聽起來,似乎有點高端,往實際點說,其實就是抄襲的意思,林曉光抄襲了許錚,而許錚也抄襲了別人。
這件事兒,林曉光也是前段時間在溫哥華陪黎小冉待產的時候,待著無聊租了一些歐美影片回家消磨時間才發現的,因為《飛機、火車、汽車》裡面的情節,和他自己拍的《人在囧途》幾乎一模一樣,是真正意義上的漢化(抄襲)了。
聽了林曉光描繪的藍圖,許錚點點頭:「人我可以幫你找,這錢,可得你自己出。」
「那是當然。」林曉光想了想,又問許錚:「對了老許,劉儀偉手頭上有什麼好的劇本嗎?」
一聽林曉光提起劉儀偉,許錚就忍不住扼腕嘆息:「嗨,快咱別提老劉了,這傢伙流年不利,我以為《命運呼叫轉移》的票房已經足夠慘澹了,沒想到,他還因為寫這個劇本涉嫌抄襲,前幾天剛被原作者告上法庭。」
「老劉他,沒什麼大事吧?」林曉光忐忑地問道。
許錚不以為然地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他能有什麼大事兒,頂多就是私下賠點錢,跟人家庭外和解唄。」
「賠錢倒也沒什麼,關鍵是他也因此丟了《愛情呼叫轉移》第二部的編劇權。」
「投資方對他很失望,現在都不敢讓他寫劇本了,生怕劇本又是他從哪抄來的。」
聽了許錚的感慨,林曉光禁不住噗嗤一笑:「這老劉也是人才啊,靠抄就能在演藝圈起家。」
事實上,不止劉儀偉寫的《命運呼叫轉移》是抄襲,內地甚至港台那些熱門的喜劇電影幾乎都是大雜燴,不是抄好萊塢就是抄日韓,一點自己的東西都沒有,劉儀偉還算抄的好的。
所以說,內地那些電影人還真沒資格diss人家封褲子,封小缸早年的那些市民喜劇,起碼都是自己的東西或者說是王朔的東西,記錄的是京城老百姓自己的生活。
至於劉儀偉,他被告真的一點也不冤枉。
在《命運呼叫轉移》這部戲裡,三個人的三個一模一樣的手機因緣際會被各自拿錯,從而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看來看去都像某部網絡小說中兩個人同坐車然後拎錯包的情節。
至於第二段中一個作曲家和兩個長的一摸一樣的女生談戀愛的故事,和無數粗製濫造的雜誌上的故事相似程度,就像《命運呼叫轉移》中的寧燦和辛然一般。
所以,拍完《人在囧途》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林曉光都在反思,自己第二部電影究竟是拍攝《人在囧途》的續集,還是山寨其他大導演沒來得及拍的電影作品,或是另起爐灶,拍一部屬於自己的原創電影。
除此之外,林曉光也有考慮過把現在網絡上最火的《鬼吹燈》等網絡小說,改編成一部大電影,可就目前國內的技術和資金,並不允許他這麼胡來,只能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
就這麼風平浪靜過了幾天。
許錚介紹了五位年輕的編劇給林曉光,作為「光影工作室」的編劇團隊。
隨後,林曉光和許錚,以及五位編劇,就接下來拍什麼電影,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這其中有嫌疑、恐怖、搞笑、劇情各種各樣的電影題材,可謂是五花八門,天馬行空。
雖說人多力量大,可大傢伙每天吃飽飯就堆在一塊爭論了這麼幾天,光影工作室也沒得出一個實質性的結果。
最後,還是一位叫朱麗萍的年輕女編劇,提出了一個稍微有建設性的意見:「老闆,要不咱們拍一部青春電影吧?拍攝難度小,投資也不需要那麼大。」
林曉光打著呵欠道:「小朱,妮有什好主意就直說,別藏著掖著。」
這位朱麗萍是剛從台大中文系畢業的女大學生,平日裡最喜歡的就是看台灣那邊的偶像劇,或者一些青春小說。
得到林曉光的允許之後,朱麗萍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可能不知道,今年台灣出來一部特別火的純愛小說,那部小說的名字叫《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作者是九把刀,我覺得那部小說非常適合翻拍成電影。」
「哦,原來你說的是那部小說啊……」
就在林曉光琢磨著該繼續說什麼的時候,一位叫大頭的編劇開口了:「老闆,小朱提到的那部小說,我也看過,可它的故事講述的是台灣年輕人的青春,我不認為咱們內地的觀眾會對台灣那邊的青春故事發生興趣,更不要說是引起共鳴了。」
話說,林曉光和圈內許多大導演不同,許多導演都琢磨著怎麼拍一些高逼格的電影拿大獎,以此提高自己的地位,他現在是什麼掙錢拍什麼,並不在乎那些虛名。
另一方面,林曉光也有自知之明,他不認為憑藉自己半路出家的水平,可以成為一位藝術家導演。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5s 3.709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