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能否當皇帝?或者人世間的帝王能否修煉至長生不死、法力通天?其實世間從未有任何人定下規矩,從未有允許或禁止的法。
傳聞上古三皇五帝,幾乎每一個都是有修為在身,甚至成功飛升,人間帝王功業、道法超脫修行,無一不是極致,可見此二者本無矛盾可言。
但同樣的,人間帝王即便權勢無邊,就一定能修行有成麼?從古至今無數生靈,真正長生超脫者幾許?
反之,修行人道法通玄、駐世長生,其人就一定適合擔當人皇帝主之位麼?從古到今歷朝歷代,積善餘慶之帝王又有幾個?
修行難,為帝亦難,要不怎麼三皇五帝乃上古先聖,不僅修行人尊崇,人間帝王也欲效仿。
而超脫生死的道法修行、人間權威極致的社稷神器,此二者正是世間眾生所求**的終極。古今相較而言,如三皇五帝那般先賢諸聖才是稀奇,畢竟古今人世差異懸殊,不能簡單類比。
齊鎬與馮華所求,實則是同一個目標、以兩個不同方向落實。齊鎬作為帝王,自然希望能長生不死、永遠坐擁社稷神器;馮華作為修行人,則希望能重返三皇五帝先賢治世的時代。
只可惜任憑他們單獨一人,此法都無法輕易完成,實則歷朝歷代動此念者、試圖實施者不在少數,卻依舊無一成功。
比起齊鎬的渴求,馮華看得更加通透一些,他並不在乎一家一姓統御天下,他之所求乃是人間帝王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天子」。不僅要有人世間巔峰無雙的修為法力,還要具備先賢諸聖的美好品德、超卓眼界,在能夠約束自我妄念奢欲無限膨脹的同時,又要為天下蒼生不斷謀求福祉。
但尋常人間帝王遠遠做不到這一,所以馮華反其道而行之,讓已有修為法力、且兼備此等宏量願心的修行人來成為人間帝王。
世間修行人本就千差萬別,有淡泊者、有隨和者、有激昂者、有鬱憤者,但是要讓修行人心懷蒼生福祉、天下氣機運數者,敢親涉兇險為眾生除兇惡、斬邪魔者,寥寥無幾。
馮華早年間遊歷九州各地,為的就是要尋覓具備這眾多品質的修行人,最後發現九州十二宗門內確實有數人堪當此任,其中最好一個人選就是當今太華掌門羽衣輕。
其時馮華的理想願心還非常粗淺模糊,他的法非常簡單,就是希望羽衣輕能夠擔當起蒼生福祉運數的職責,然而羽衣輕的回答也十分玄妙:
「道法天地自然而育化萬物,但修行人獨私一身而長存,本已是世間不德。我等修行有如此成就,非我之能,而是眾生本有機緣至此,如斯竊奪眾生福運者,何德何能擔當聖天子?」
馮華緊追不捨問道:「可是就晚輩所知,太華門歷來有弟子出山斬妖除魔、施藥救濟,這般德行若能以天子社稷託付而行,豈不揚善於蒼生?」
羽衣輕淺笑答道:「邪魔之所以為邪魔,實因其行禍亂蒼生,邪魔舉動本已觸犯塵俗法度,無非是世間官府衙署無執法鋤奸之能,我太華門人代為處置而已。
至於太華門人施藥救治、行走世間積德之舉,不論有無修行法力,世人皆可為之,然而最應有所為者,正是道友所提的社稷之主。
黎民百姓非我太華門之臣屬,而是社稷子民,理應社稷之主照料愛護。若未來終有一日,太華門人無需有此積善作為,明社稷之主功業已成,屆時已證天子境界。」
羽衣輕作為太華掌門,不提門規戒律、不言紅山議會,直指世間修行處世之道。但是這番話並沒有動搖馮華求證願心的意志,甚至讓他開始放眼乾朝內外,察覺江山已有動搖徵兆,於是在世間各地暗中布置。
馮華知曉太華門的態度,所以這些暗中布置的手段,絕非邪魔外道、殘害生靈的舉動,畢竟器用無善惡,但看操盤弄局者意欲為何,譬如滬海城那座立於地眼之上的燈塔。
文華殿中,齊德仲正在渡劫緊要關口,馮華真人也不禁回憶起過往種種經歷,他看見齊鎬那興奮激動的神色,無來由自內心深處泛起一股無力感。
只有真正去實行修行願心,才明白有多麼困難,馮華自詡手段多出,但也正是因為如此,馮華此生行事多有取巧之嫌,瞞天過海唯獨欺瞞不了自己。
三十六年前馮華答應了齊鎬的要求,還乾朝帝室一個修行高人,而且馮華自己並沒有過多干預此子修行,甚至直到鯨骨杖落入他手,都刻意不去探聽當年舊太子的情況。
這些年馮華自己也明白過來,他欲求證願心也被自身求證知見所約束了,如果由他自己親自調教傳授,無非就是如自己那幾名弟子一般,想要有所擔負還太遙遠。
倒不如將其放於江湖之中——這是六年前常清道人在紅山議會後迴轉時,經過帝都玉京城與馮華相見時的商討。
馮華與常清早年間便已結識,其時常清尚未是飛雲掌門。常清也知道馮華的修行願心,但無心相助也無心攔阻。
以常清道人的眼力,當然知曉齊德仲的出身來歷,可是在飛雲門中,齊德仲就是一名被掌門在雪夜中救起的棄嬰,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飛雲門的一員。
作為修行傳法的師父,常清甚至不樂意讓齊德仲摻和進不可預測的紛爭之中,否則以齊德仲的資質,常清完全可以提早傳授種種道法,讓他早日精進至真心全形,然後自行求證離形去知不成問題。
紅山議會之後,常清道人路過帝都玉京城,被國師馮華暗中攔下,問起齊德仲的情況,二人相見無歡,馮華則希望齊德仲能有更多更廣的閱歷知見。
常清道人答應了,自然也不會反悔,原本回碧亭山之後打算讓齊德仲下山遊歷一番,卻不料正好碰上齊德仲自悟斷雲斬、誤殺同門的禍事。
而當發現齊德仲犯戒自廢之後,常清道人心中訝異更甚,隱約察覺這便是齊德仲劫數將至,只好順勢將他逐出飛雲門外,放於江湖之中。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5s 3.513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