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 873章品《維摩詰經》(31)

    真得了解脫,就可以證得法身了。

    法身本自清淨,如何能證得清淨呢必須有解脫的般若。

    所以解脫、法身、般若是一體的。

    把握了這個重點,再來研究不二法門。

    這有個重點,在《金剛經》裡,佛也提過這個問題,佛說:「所謂眾生者,即非眾生,是名眾生。」一切眾生本來自我解脫的,本來在道中。

    因為我們不能得解脫,《金剛經》最後提出結論: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怎麼去觀呢?

    本來是個大法,可是因為我們不了解,把它變成了小法了。

    把大止觀變成了小止觀,所以怎麼觀也觀不起來。

    這個觀是心觀,心解脫了是正觀。

    如何心得解脫?

    要般若正觀,也就是正念。

    如何是非眾生?

    他告訴我們非眾生並不是佛,反過來講,眾生即非眾生,也無所謂佛不佛。

    有個佛的觀念存在,就不是佛,又變成眾生了。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觀於眾生?」

    行大乘菩薩道,怎麼樣看眾生?

    我們學佛的人要先檢討一下,普通一提到眾生這名詞,我們就想到豬牛狗馬,或者別人。

    從來沒有想到自己也是眾生,對不對?

    這是我們常犯的錯誤,我們就是眾生,這是第一。

    第二,行願時犯的錯誤是,大家都知道要度眾生,對於自己親近左右的人,像是父母、夫妻、兒女、朋友,卻非常怨恨,度不了自己身旁的眾生,只有結怨。這是要好好反省的。

    鳩摩羅什法師的翻譯都是用眾生,到玄奘法師就是用「有情」,甚至有的地方他連有情都不用,而是用「補特伽羅」──數取趣。

    我們看到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眾生,就要參考玄奘法師的翻譯。

    在梵文中,眾生是指現象,就像是一盆花的花朵,而有情是指花的根,因為眾生是因有情慾而來的。

    到後來,有時就把兩種翻譯連起來用,成了有情眾生,就把這名詞的意義表達了三分之二。

    不過還有一個意義沒有包括:數取趣。

    所以在《成唯識論》還是用音譯的補特伽羅。

    觀眾生就是觀自己,自己觀成了,再觀一切有情眾生。

    觀是真實功夫,硬要止觀做到了。

    例如小乘與大乘共同修法的白骨觀和不淨觀,我幾年來大聲疾呼,我們在末法時代不要忘了佛的本法。

    白骨觀和不淨觀真的修好了,顯教各種的止觀、各種定力三昧,密教的各種法門,就都通了,非常非常的重要。

    很多密宗畫的佛像,腳下就踩著個死人骷髏,蓮花生大士手裡拿的就是骷髏杖,再不然普賢菩薩手上托的是天靈蓋,就是要你先把基礎的白骨觀和不淨觀修好了,才能進一步修煉轉化的法門。

    為什麼講到這裡呢?修白骨觀的人由一根腳趾頭開始,把自己觀成白骨的修法成就了,然後觀一切眾生都是白骨。

    這只是成就了初步止觀的觀,還沒有到達真正大止大觀的境界。

    到達白骨化光,連光也空,與虛空合一,才是白骨觀的成就,這還是止觀的初步。

    由此證得各種果位,是小乘的基點,化空以後,由此起行願,一步一步走入大乘般若境界。

    《維摩詰經》上講的「觀於眾生」,就是由這個止觀擴充到大的實相法門,不是理論。

    現在看維摩居士的答案。

    維摩詰言:譬如幻師見所幻人,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如熱時焰,如呼聲響,如空中雲,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堅,如電久住。

    這些是佛經常對現象界用的比喻,佛學上有所謂「十比喻」,就是這裡用的。《維摩詰經》文字流暢,我們常就這麼看過去了。

    文學境界正是落在有情的情上面,修道的人看到好的詩詞歌賦,就不應該被它騙走了,要拿智慧來念。

    反而是研究唯識這些智慧的學問,卻要用情感來看。

    一切學問成就的巧妙就在這裡。

    現在維摩居士用比喻的法門,是比方,不是真的。

    但是這比喻又是真的,因為是止觀的境界,這個印象真達到了,你的定力就夠了。

    他說比如「幻師見所幻人」,幻師是變把戲的。

    幻師見所幻人就像是這個心情。

    從止觀來說,不管你用什麼法門,數息、念佛、觀想,到了這時候,一幕一幕的境界就出來了,乃至看自己的身體也如此。

    此時,你不要忘記「譬如幻師見所幻人」,不是真的。

    認為是真的就被騙了,入魔了。

    說是假的嗎?不是假的,夢幻也是真的。

    這個裡頭須要般若了,須要解脫了。

    菩薩觀一切眾生,乃至觀自己的身心,從四念處開始。

    這四念處是大小乘基礎的基礎,不能動搖的。

    我們再提一次:「念身不淨、念受是苦、念心無常、念法無我。」

    要觀到自己身心真如幻境,就是正止觀了。

    「如魚者見水中月」,這裡要注意「智者」這兩個字。

    看水中月是佛的八萬四千法門中的一種。

    禪宗的祖師們常講在水邊林下行道,中國佛教畫觀世音菩薩在南海上打坐,都是水觀或觀水中月,是真實的修法。

    不過要修過這個法門的師父指導,否則容易走入幻境。

    在水邊或海邊看月亮,很容易就忘掉身體了,忘掉了我,忘掉了一切,好像水中的月與我身心渾為一體。

    觀成功後,離開了水月現場,意識上還隨時在水月境界中,心境無比清淨,無比清涼,立刻得到解脫。

    但是要注意:譬如幻師見所幻「境」,不要認為自己成功了,那樣馬上很多妄想境界就來了。

    書讀得愈多的人幻想愈多,比如王陽明的詩:

    險夷原不滯心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揚下天風。

    王陽明當時受奸臣劉瑾迫害,要誅殺他。他那時正在學天台宗的禪,他逃到一處躲起來,故意留下一隻鞋在水邊,追殺他的人以為他投水了。

    這時他心中平靜,看空了生死,這首詩的氣派極大。

    飛錫是講智者大師的典故,大師到了天台山,在兩山之間,將錫杖一丟,就乘錫杖而飛過。

    你看你們個個聽得眼睛發亮,在領受這詩的境界,如果修訂修觀到了這個樣子,就已經是魔障了!

    是什麼魔障?文字魔障起來了。

    你說自己也沒有打妄想,但你這境界一起來就是魔障了。

    所以修止觀是不容易的。

    你雖然沒有起男女之欲,也沒有求名求利,文字魔也是魔,就障礙住你了。

    這裡講的水月觀等等都是夢幻觀,是真功夫。密宗叫作幻網三昧,有專門修這個的法門。

    在顯教有《梵網經》,只提這個法門。

    「如鏡中見其面像」,密宗也有這種法門,但是不可以多修。

    比如在修准提法也偶爾會露一點消息,打坐時坐在鏡子前面,自己看自己,不用半個鐘頭,你身體就沒有了。

    你們聽了不要自己去玩啊!玩不好同我沒有關係的。

    這種看自己的法門的密法是大戒,不是有大功德的人不能修的,修不好就是精神分裂。

    修得好就化身成就,看到鏡中的人變成了我,自己這肉體就丟開了,看一切眾生就如夢幻。

    這是提一點影子給你們聽,不是全部的修法,只是證明顯教的佛經,都是實際修法的真事。

    「如熱時焰」,你在大熱天時看馬路,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前面像是水一樣的的幻像,就是熱時焰。

    佛經上有說,我們人類的水,在餓鬼看起來是火,他不敢喝的,在天人看來又是髒的東西。

    這就看你從誰的觀點在看,所以物質界沒有一樣東西是真實的。

    我們看到的宮廷樓閣,在物理大師的眼中就不一樣,可見世上東西都是熱焰。

    你打坐到某個程度會流汗,有時候牙痛,頭髮脹,那是裡面發炎,不是打坐坐出來的,是你身體內部本來有毛病,因為靜極了,把裡面的病逼了出來,這對身體是有益的,但是因為信心不夠,就亂投醫。

    這個時候的用藥,同一般的用法是兩樣的,一般醫生不知道,藥吃下去更不對,打坐就變成病了。


    熱時焰是講有時你打坐看見了什麼境界,自以為得了天眼通,認為看見的都是真實的。

    當然不是的,是你身體內部所存的熱焰,由於後腦神經的氣脈不通所引起的。

    所謂氣脈不是空氣之氣,是屬於血液循環的流行。

    因為流星不通透,就發出這些光影。

    有人修止觀的,到了眼睛,眼睛發紅,到了耳朵,耳朵發炎。

    這是修止觀的熱時之焰,是假相,你一概不理就進一步了,就可以得如幻三昧,進去了。

    「如呼聲響」,是空谷回音,聲音一出就回過來是響。

    空谷回音,你們去到山野中,如果要躲雨時,不要隨便入山洞,佛門規矩是要先拍掌,如果山洞有回音,立刻就要退出來。

    古代是說這代表了洞中有妖怪,實際上,山洞或是一間房中有回聲,代表著空氣不能對流。

    如果有對流,就沒有回聲,這是科學道理。

    空氣不能對流當然不好,廢氣容易積聚,容易被悶死,聲響的作用在於此。

    念佛、修觀音法門的人,碰到這個境界就要返聞聞自性,許多又學念咒子、又學止觀、又學聽呼吸的人,甚至從印度傳過來的,現在全世界流行的超覺靜坐,念咒子念慣了,到了相當程度,耳朵里經常聽到有人跟你講話,很多人就這樣變神經了,例子特別多。

    事實上,呼聲響的幻觀法門是修行的必經之路。

    搞錯了以為是神通,耳朵里聽到跟你講的事都很靈驗,有的人就出來玩神通、賣錢了。

    了解的話,就要掌握《維摩詰經》這一段:

    譬如幻師見所幻人,智者觀之皆如夢幻空花。

    那樣你可以修正止觀了,那聲音也馬上就沒有了,就會進到自性真空的境界。

    如果不懂這個道理,就被幻相的聲音迷住了,這就是小說講的走火入魔,這魔都是你自己變的,哪裡有什麼魔!「如空中雲」,這個觀法在普通地方不能修持,要住山頂的人才能修,要在孤峰上打坐,也不能跏趺坐,要用獅子坐,手撐著,觀雲海而入定。

    慢慢自己的身體化作一片雲,受陰就空了,很容易進入空幻三昧。

    「如水聚沫」,這修法也真有的,同上面說的水邊林下修法不同。

    據我了解,水聚沫的法門是不大肯傳的,因為據佛經上說,這法門是龍宮的修法。

    不過這消息在《楞嚴經》也露了一點,二十五種圓通法門中,就有一位菩薩是修水觀的。

    中原有位比丘尼是修水觀的,在《比丘尼傳》上有記載。

    這比丘尼在房中做水觀,徒弟來叫她吃飯,看不到人,但是整個房中都是水,徒弟就撿了顆小石子投入水中。

    師父出定之後,覺得胸中痛,像有個東西在裡面。

    等叫來徒弟了解了事情經過之後,就吩咐徒弟,等一下再回去房中,從水中把石子撿出來。

    於是比丘尼重回房中作水觀入定,徒弟撿走了石子,她再出定就好了。

    你們聽了笑,這不是小說啊!是真功夫,你修成了就到了如來三昧。

    「如水上泡」,這同水聚沫是兩個特殊修法,是龍宮的修法,是水族眾生修行的法門。

    「如芭蕉堅」,我告訴你們一個經驗,我可算是個笨人,但是又可以說是很聰明。

    為什麼這麼講?我常說世界上成功的人,都是最聰明的人走最笨的路,一定成功的。

    聰明的人走聰明的路,百分百失敗的,你們很多青年同學都犯這個錯誤。

    我當年讀佛經,講芭蕉,當然我是看過芭蕉樹的,但是不懂佛經的比喻,就去砍了株芭蕉樹,然後硬把它扒開,才看到中間是空的。

    豈止是芭蕉樹,世界上萬物的中心都是空的。

    比如桃子的核,你把它敲開左右兩半,中間也是空的;我們吃的米粒,中間也是空的;我們頭髮的中心也是空的;這就是佛法。

    有一句罵人的話「空心大佬倌」,是說人空洞不實在。

    如芭蕉堅的修法在哪裡呢?修氣脈色身成就的人,就到這個境界,他覺得身體是個皮囊,中間是空的,隨時都在無念的境界,身子也空了。

    一切紅教、白教、花教,走氣脈修法的法門,就是這個法門。

    「如電久住」,芭蕉不是堅的,電也不是住的,這裡鳩摩羅什法師他翻得妙啊!電閃一下就沒了,但是它真的是有,你不要看一剎那,一剎那就是千秋,千秋就是一剎那。

    這種修法是看光,修到了光與我都合一了,進到了空的境界,就是如幻三昧。

    《維摩詰經》這裡用佛經中的十種比喻,既很秘密、也很明顯地告訴我們,菩薩如何觀眾生,而達到如夢如幻真實的三昧境界。

    為什麼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時,把十種比喻作了哪些變化?

    他沒有提「如夢」、「如幻」,因為這裡本身是幻觀,而沒有提如夢。

    這是否梵文原文如此,我就不知道了。

    馬祖的弟子南泉禪師說:「時人見此一枝花,如夢中相似。」這都是真實境界,你必須修持到這個境界才行,不是把鼻子一扭就悟了,你縱然把鼻子割了也是不行的。如第五大,如第六陰,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薩觀眾生為若此。

    這些是空話,以佛學本身的名辭,被一切修佛法的執著。

    比方他說第五大,佛學只有講到四大。

    只有五陰,沒有第六陰。

    只有六情,沒有第七情。

    有十二入,沒有十三入。

    有十八界,沒有十九界。

    這些都是空觀,是沒有的,不要自己加上。

    這個話很妙,我們學佛的人專門搞幻想,大家參禪打坐,心裡有個幻想,以為入了定就什麼都不知道了,思想念頭都沒有了,一般初學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這是佛告訴你的嗎?

    真是這樣的話,何必學佛呢?

    佛也沒有告訴我們入定以後眼睛看到什麼、耳朵聽到什麼。

    他只告訴我們修訂。

    修訂是個什麼境界?

    修訂是證空觀。

    還有人看了六祖在《壇經》中說:「無念為宗」,搞了很多年也找不到無念。

    也不想想就算是無念了,充其量也不過是無想定。

    無想定不是佛法,佛也曾經修到了無想定再把它丟掉了,為什麼你現在要去求無想定呢?

    所以要真正了解佛法,不要去空想。佛法也說要跳出三界外,哪裡有個第四界?

    有,教理上有,叫作聖賢界,那是個假定的名稱。

    諸佛菩薩是不出三界不住三界,隨時解脫三界。

    你真跳出了三界,去了第四界,佛也沒說第四界在哪裡。

    教理上的聖賢皆只是名稱,例如特別好的人是聖人,但是他還是人啊!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讀了這一段經文要自己反省,大家都在那裡幻想。

    大家修訂,千萬要把握修止觀。

    如何是止?繫心一緣,才是正止正念。

    因此念佛的人,行住坐臥中都要淨念相繼,方是正念。

    如此說者是佛說,非此說者,必是魔說。

    維摩居士說的第五大、第六陰、第七情、十三入、十九界,都是空的,一切眾生空活著,在那裡空想,做些空事。

    如果般若慧觀不清楚,修行也是空事。所以「菩薩觀眾生為若此」,本空,一切皆空。

    再下來又不同了,講的是真實境界,要特別注意。

    前面那幾句第五大、第六陰都是沒有的,下面講的都是有的。「如燋谷芽」,焦了的谷的還會發芽?

    嘿,就會發芽!

    禪宗有句話說:「冷灰里爆豆」,要大死一番才能大活。

    《法華經》說的焦芽敗種好像永遠沒辦法,真做到焦芽外面都打死了之後,那法身就種起來了。

    在物理上,焦芽只要有一點生機存在,它還是會發芽。

    比如說,煤炭已是燒焦了的東西,它怎麼還會生火呢?

    又比如,垃圾堆也可以發電。

    這些道理在《楞嚴經》也露了消息:「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你有修持功夫,它就出來了。

    眾生有著妄想的業力,它也引發了。

    溈山隨侍百丈很久,《指月錄》記載,一日百丈在打坐,當時應該是很冷的天氣,溈山雖然站在旁邊也自己在用功。

    百丈看機緣到了,就要溈山把火撥一下,火可能要熄了。

    溈山就去撥,撥了一下,就回報百丈說,已經沒有火了,他心裡可能還埋怨,百丈為什麼不早吩咐。

    百丈就自己下座去撥,居然找到了一點火星,就指給溈山看,這一下,溈山開悟了。

    後人因此作了個偈子:「深深撥,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深深撥是要好好用功,去參透、去觀透。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tps://www.lyhdba.com/742812/932.html
相關:    遮天  校花的貼身高手  百鍊飛升錄  不滅武尊  修羅武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落難情緣873章品《維摩詰經》(31)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落難情緣"
360搜"落難情緣"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8s 3.05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