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 884章 品《維摩詰經》(42)

    「樂修無量道品之法,是為菩薩法樂。」要樂於修行無量道品之法,不只是三十七道品而已。

    我們學佛,三十七道品一樣都沒有做到,要真正做到三十七道品之法,這叫作菩薩境界,大乘的法樂。

    什麼叫法樂,只是很簡單的一個觀念。

    現在《維摩詰經》記載維摩居士所講的,只列舉了一小部分的法樂,還不是全體。

    全體是三藏十二部,小乘、大乘、佛道、外道、魔道等等,一切的修持轉成菩提的境界,叫作菩薩道的法樂。

    總結這一段,維摩居士是給落在魔境界人說法,魔境界是貪圖世間五欲之樂,他勸他們放棄,轉修出世的法樂。

    「於是波旬告諸女言:我欲與汝俱還天宮。」講到這裡,這個魔王波旬就對魔女們說,「我們可以回去了。」

    大家要注意!天人也還是魔,佛學裡頭的魔並不是壞的,凡是貪著身心愛樂的都是魔。

    所以有感情是情魔,有愛魔,還有更大的欲魔,這三樣是人世間大魔。

    天人境界就是魔,六欲天中的天人都在魔境界中。

    我們是不是呢?我們也是,我們就是魔,而且彼此相磨。

    「諸女言: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欲樂也。」意思是:魔女說,對不起了,現在我們同維摩居士一起,得到了法樂境界,不想要世間的五欲之樂。

    「魔言!居士!可舍此女,一切所有施於彼者,是為菩薩。」

    這魔王看到他的一萬二千天女眷屬,被維摩居士一個人哄走了,就請維摩居士行個好,放棄天女。還說,一切東西可以布施給別人的,才叫作菩薩。你怎麼占有我這些眷屬呢?

    「維摩詰言:我已舍矣!汝便將去。」維摩居士說,「我本來沒有執著抓住他們,早就布施啦!你就帶回去吧!」

    「令一切眾生,得法願具足。」這句話就是菩薩境界,學菩薩道的人要能滿足一切眾生合理的欲望。

    於是一班魔女問維摩居士:我們跟著魔王回去了,今後怎麼樣在魔的境界裡修行菩薩道?

    要注意!這是代表我們問,不管在家出家,在這個世界上就還在欲界中,餓了要吃,冷了要穿,病了要吃藥的,一切都是魔境界。

    人怎麼樣在魔境界裡修行?

    不在魔境界內修行,不叫修行。

    維摩詰言:諸佛!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

    「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維摩居士回答:「有一個法門叫作無盡燈,你們要學。」

    什麼叫無盡燈呢?譬如一盞燈,一支蠟燭,可以點亮千百支蠟燭,一千一萬支都點得亮。

    只要點亮了,光明永遠不盡。這個道理就是無盡燈。

    維摩居士繼續說,「各位大姊回去吧,在魔宮裡修法,就是修無盡燈法門。」

    這個道理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意思,真正的佛法在世間,不一定要出世,在這個世間留著一點佛法種子的光明,影響更大。

    所謂一燈可以點亮千萬燈,「心燈無盡」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意義是內在做功夫的,只要我們自己心中明白了,即使在魔境界也是好的道場,這個痛苦的世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還去哪裡找個清淨道場?這裡就是了。

    所以一燈可以點燃百千萬燈,只要一點靈光不昧,隨處都是道場,魔宮裡正好修行。

    沒有魔的地方是不能修行的啊,沒有魔的地方你修行修不成的,因為你不需要修行了嘛,對不對?

    沒有魔哪需要修行?

    譬如夫妻相處,互相是對方的魔,在這裡受得了、控得了、悟得了就是修道。

    家庭中各份子在一起都是魔,你磨他,他磨你。

    有好魔的,大家相親愛的,這個魔是看不見的。

    不好的魔呢,天天吵,吵死為止。

    修行在魔宮裡修,是大乘道,在魔法里打得過,才是成就。

    修道人經過一層魔障,就跳過一層道業。

    俗話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你能跳得過一丈,就更厲害了。

    所以修行不是跑到廟子、跑到山裡去,山里誰磨你,算什麼修行?

    有年輕出家人要去住山洞閉關我都供養,但是我都告訴他們,你修不好的,你去三年再下山跟我做事看看。

    他三年打坐,跟我做事一天就垮了,就受不了。

    尤其我這個大惡魔,天天罵他這樣不對、那樣不對。

    他在山上受人恭敬禮拜,到了這裡挨老師罵就受不了,這個魔境界過不去你不要修道。

    《維摩詰經》這一段就是告訴你,受得了魔才是道。

    尤其你們這些剛剛找上魔境界的,要多注意啊!古人作的一副對子:

    能受天磨真鐵漢

    不遭人忌是庸才維摩詰言:諸位!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

    「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維摩居士回答:「有一個法門叫作無盡燈,你們要學。」

    什麼叫無盡燈呢?譬如一盞燈,一支蠟燭,可以點亮千百支蠟燭,一千一萬支都點得亮。

    只要點亮了,光明永遠不盡。這個道理就是無盡燈。

    維摩居士繼續說,「各位大姊回去吧,在魔宮裡修法,就是修無盡燈法門。」

    這個道理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意思,真正的佛法在世間,不一定要出世,在這個世間留著一點佛法種子的光明,影響更大。

    所謂一燈可以點亮千萬燈,「心燈無盡」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意義是內在做功夫的,只要我們自己心中明白了,即使在魔境界也是好的道場,這個痛苦的世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還去哪裡找個清淨道場?這裡就是了。

    所以一燈可以點燃百千萬燈,只要一點靈光不昧,隨處都是道場,魔宮裡正好修行。

    沒有魔的地方是不能修行的啊,沒有魔的地方你修行修不成的,因為你不需要修行了嘛,對不對?

    沒有魔哪需要修行?

    譬如夫妻相處,互相是對方的魔,在這裡受得了、控得了、悟得了就是修道。

    家庭中各份子在一起都是魔,你磨他,他磨你。

    有好魔的,大家相親愛的,這個魔是看不見的。

    不好的魔呢,天天吵,吵死為止。

    修行在魔宮裡修,是大乘道,在魔法里打得過,才是成就。

    修道人經過一層魔障,就跳過一層道業。

    俗話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你能跳得過一丈,就更厲害了。

    所以修行不是跑到廟子、跑到山裡去,山里誰磨你,算什麼修行?

    有年輕出家人要去住山洞閉關我都供養,但是我都告訴他們,你修不好的,你去三年再下山跟我做事看看。

    他三年打坐,跟我做事一天就垮了,就受不了。

    尤其我這個大惡魔,天天罵他這樣不對、那樣不對。

    他在山上受人恭敬禮拜,到了這裡挨老師罵就受不了,這個魔境界過不去你不要修道。

    《維摩詰經》這一段就是告訴你,受得了魔才是道。

    尤其你們這些剛剛找上魔境界的,要多注意啊!古人作的一副對子:

    能受天磨真鐵漢

    不遭人忌是庸才

    一個人出來做事如果沒人嫉妒你,那這人是個笨蛋。

    又能幹又有本事的,一定有人吃醋被人討厭,在團體裡沒有人討厭妒忌的,就曉得這傢伙一定是無用的東西。

    有你不多,沒你也不少,這樣一個人一定是個閒傢伙。

    人做到這樣一點價值也沒有,這是普通的道理,不是佛法。

    你不要以為這兩句話簡單,我是一輩子拿來當咒子念的。

    年輕時我風頭之健,各方面要打擊我的很多,心裡很煩,一想到這兩句,就哈哈一笑,不理了,真解脫了很多痛苦。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這不是給你們說笑話,你以為一定要什麼咒語,這就是好咒語。

    你哪天夜裡碰到鬼,把這兩句一念,那鬼都跑掉!如果鬼要來迷你,證明你這個人還有點好處。

    如果鬼都不理你了,你這個人還有什麼用處!對吧?

    「如是,諸姊!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你們在魔境中修法,要把自己點亮,把智慧打開,你就是一盞心燈,在這個世間可以開導教化一切眾生,可以影響多少人,都能夠發無上正等正覺心。

    一盞燈點亮了,可以分成千百萬盞。一個菩薩自己悟道了,可以教化人家,不但對自己沒有損害,自己的道理越布施出去,智慧越增加,這個道理就叫無盡燈,你們就要學。

    我這裡給你們講明,因為你們不亮,你們雖然也是燈,是熄滅的燈。

    我從上個禮拜起,喉嚨不舒服,發聲困難,好多人就勸我休息一陣子不要講課了。

    但是我不肯停,因為同學們要學啊!還管它有沒有聲音,照樣要它講出來,這要點本事的啊!我吃了一大堆中藥西藥,一點用也沒有,只有不理。

    學佛的人,犧牲自己照亮別人,所以我不肯停,還不是降下來了!這是告訴你們,不要自私,不要為名,不要為利,只有一顆弘揚佛法的心,不要管自己,你充其量講死了嘛!假如在這裡就是講死了也蠻好的,你們把油漆一漆,打上防腐劑,就算肉身不爛,還可以給你們賣門票收點錢,也不錯,對不對?

    不要當笑話,就要下這個決心,無私無我,傾你所有布施出去,沒有什麼艱難的。

    學佛修道就是這麼一條路子,這就是無盡燈。

    我看你們來學佛學道,年紀輕輕,非常照顧自己,又懶,又不肯助人,但要求別人卻非常嚴格,看看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覺得別人都不是聖賢,難道你就是聖賢嗎?

    我看你是剩閒,是剩下來沒有用的閒人,有你也不多,沒你也不少的人。

    你們在家裡、在社會都要幫助別人,犧牲自我沒有要求,就是無盡的道理。當然要點亮了自己,這也重要。

    「汝等雖住魔宮,以是無盡燈,令無數天子天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為報佛恩,亦大饒益一切眾生。」所以維摩居士對魔女說:「你們回魔宮去,以這個道理去修持,自己作一個照亮的明燈,影響無數天人天女都發無上菩提道心,這樣才是報佛的恩。」

    什麼是報佛恩,就是大大地利益一切眾生。

    「爾時天女,頭面禮維摩詰足,隨魔還宮,忽然不現。世尊!維摩詰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辯才,故我不忍詣彼問疾。」講到這裡,這些天女頂禮維摩居士,就跟隨魔王回去了。

    持世菩薩本來在道場入定,天魔就帶了魔女來玩了這個花樣,他的處理方式就是對魔王說,我們是出家修道的人,不可以這樣。

    這就是一般學佛修道人的做法,鐵青著面孔教訓人。

    維摩居士就在魔境界裡遊戲人間,你們千萬不要帶著一個宗教徒那副死相,大菩薩道要度一切眾生,魔就不是眾生了嗎?外道就不是眾生了嗎?你就度不了嗎?

    你把他們排開了,那你還算是菩薩道嗎?

    他是壞人更要照亮他,你這個燈就要點啊!所以佛法修道在世間,不在出世間,就在魔道里修佛道,成就了才是真佛道。

    既然持世菩薩也吃癟了,佛就找另一位菩薩。

    「佛告長者子善德:汝行詣維摩詰問疾。」長者子是世家公子,善德顧名思義,這菩薩的境界是修一切善的。

    佛要他代表去問候維摩居士的病。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但是善德菩薩同諸位菩薩一樣,表示自己也沒有資格去。

    什麼理由?

    「憶念我昔,自於父舍設大施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期滿七日。」善德菩薩向佛報告,以前為了紀念自己的父親,要做功德,就設了一個大布施的法會,供養一切出家人、婆羅門貴族、外道、下賤階級的人、孤獨的人、討飯的,布施了七天。


    時維摩詰來入會中,謂我言:長者子!夫大施會,不當如汝所設,當為法施之會,何用是財施會為?

    那時維摩居士來了,他對我說,公子,真開一個大布施會,不應該像你這樣辦的,只拿錢和食物來布施是不夠的,真布施是法布施。

    佛法講法布施,教育就。我可不是在布施啊!我這是叫出賣。

    布施不容易的,我是做不到的,那硬是要犧牲自己,不論是什麼人你硬是要教化他。

    連迦葉尊者、須菩提都做不到,都有偏向。

    迦葉尊者只教化貧窮的人,富貴人他不理,須菩提正好相反。

    所以我說我做不到,我的做法、教法只是有限的人可以接受,不能做到無遮大會的法布施,人要有自知之明啊。

    菩薩道法布施可不容易,法布施真做到了,才是十地菩薩的法雲地,說法如雲如雨似的普遍灑下來,等於古代所說,「龍行一步,百草沾恩」,那才夠得上是法布施的大菩薩,我們只算是開始在學習而已。

    所謂法布施有時也稱法供養,但是嚴格講來,這兩個名詞是有差別的。

    法布施是已經有成就的菩薩,自利而後利他,為人說法,度一切眾生,是布施的精神。

    供養是以下對上而言,例如供養諸佛菩薩。

    但是一切眾生皆是菩薩,是因地上的菩薩,都具有佛菩薩的種性,只不過是善根沒有發現。

    所以用謙和的大菩薩境界心理來說,法布施就是法供養。

    學佛的人必須要修供養,在修持法門裡,供養不光是理論而已。

    一個學佛的人隨時要起供養心,也可以說是要起布施的心,不但要有實際的布施,還要有法布施。

    拿世俗的觀念來講法布施,是看不見的,好像不花本錢,我心裡想一想就是了。

    如果是這樣,就變成戲論了。

    法供養、法布施要隨時隨地培養自己的心田,以清淨法,供養一切十方三世諸佛、菩薩、聖賢、有成就的僧伽、眾生。

    所有的供養中,如飲食、衣服、臥具、湯藥是佛經歸納為四種供養。

    學法的人如果自己有佛堂做道場是最好了,如果沒有,家中也不方便,就不需要。

    心中有佛,心中就是道場,念念有佛、法、僧三寶在心中道場。

    開始你觀想一個有形象的都可以,想像一個自己理想中的道場,用這個理想的道場,隨時修供養法。

    講飲食的供養,像我們當年學佛,不論如何,身邊總想辦法有個佛,因此就弄個佛像,是象徵的作用,畫的、雕的都好,自己不論吃任何東西,沒吃之前都先拿起來供養佛,然後才自己吃。

    據說有位同道中人,他買回來水果都先拿去供佛,然後才吃,不論他是不是學過,以此發心就是對的。

    實際上諸佛菩薩不需要吃你的,你是在培養自己的恭敬心,上供養一切三世諸佛,同樣地也是供養你的父母。

    我看過很多信宗教的人,對於他們的教主,不論是佛還是上帝,很有恭敬供養心,對於自己的父母卻好像是冤家一樣。

    你對一切眾生都要供養,何況是父母?很多學佛的人,和自己的家人相處不好,覺得家人是拖累,覺得煩。

    這些人連自己眼前的家人都不能度,逃避到宗教里來,還說什麼要度一切眾生,簡直是犯罪!

    佛經上說,事父母如佛一樣的人,必定得福報的。

    飲食的供養包括吃的和喝的,乃至我雖窮得沒有辦法了,泡一杯茶,倒一杯清水,也是供養。

    你們佛堂泡的茶葉,每天也要換幾次,心情要像佛菩薩就在這裡似的,不要以為今天已經泡茶供佛了,就不管了,這是自欺。

    衣服也是供養,乃至己買了一塊布做新衣服都要供養。

    供養不只是供佛菩薩,連善知識、上師也要同樣供養的,當年我們學佛都是這樣做的。

    現在有點變了,我早就說過,現在不供養佛也不供養上師了,是我們要供養眾生。

    不是他們來求法,是我們要跪著,求他們接受法。各位,現在有這樣的環境供養諸位,吃住學一切都不需要顧慮,是何等的福報啊!

    我常對同道的人講,你們自己要反省,何德何能,受此供養?所以我常常講戒律有一句:

    存己功德,量彼來處。

    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接受人家的供養,要反省檢查自己所作所為有什麼功德,要估計這個人對我的布施供養,該不該接受。

    這些地方你們不是沒有榜樣,活的榜樣都有,但是你們不知道。

    有時候高興起來要罵他們,不高興只有感嘆,此乃佛所說,至可憐憫者,愚痴得可憐。

    如果他們的福德智慧資糧夠了,才可以修上乘大法。

    上乘大法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剛才講的飲食、衣服、臥具、湯藥還容易理解,怎麼叫法供養?

    就是人本身悟道啊,你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徹大悟就是法供養,也是真正的法布施。

    有人用世俗的話講,法供養是精神供養,但是這樣說並不對。

    最好的法供養是自己悟道,其次,是此心二六時中無雜念、妄想、煩惱。

    是不是做得到,這是個問題。

    所以維摩居士對長者子善德,講法供養的道理,他說開布施大會最重要的,不是拿財物布施,法布施才是真布施。

    我言:「居士,何謂法施之會?」

    長者子善德就問維摩居士,「怎麼樣叫做法布施的法會呢?」

    「法施會者,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眾生,是名法施之會。」

    這文字容易懂,你一念就過去了。

    所以後人叫念經是背書,背書並沒有錯,我已經講過了,現在你們年輕人讀書都是靠筆記,哪一個背得來?書背不來智慧啟發不了。

    佛教的背書的方法非常好,叫做誦經,誦就是讀,嘴裡念出來。

    念經為什麼敲木魚呢?

    木魚是做什麼用的?

    古人認為魚是不睡覺的,其實魚也是會睡覺的,但是因為魚始終不閉眼,所以木魚是提醒我們晝夜要清醒,不要無明,不要昏沈,不要糊塗,心目都要保持清明。

    敲木魚為的是,念經時每一個字都不散亂,念念清楚,這叫念誦。

    維摩居士的回答,照文字字面講,法布施的法會,連在宇宙中過去和將來生存的人都要布施,這是無前無後,同一個時間就供養了一切眾生,這叫法布施。

    這樣講你們聽懂了嗎?哼,全不懂!這叫作「依文解義,三世佛冤」,如果只照著文字解釋經典的意思,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佛都要喊冤枉了。

    下面還有兩句:

    離經一字,允為魔說。

    如果你說,那我不照著經典來說,照我自己修持的方法心得而說可以了吧!但如果你說的和經律論的道理不相合,就是魔說,不是佛說。

    所以真正學佛的人,經要通,教理要通,宗要通,自己悟道功夫還要到,樣樣要俱到。

    再嚴格講,內明要通,自己內在要得道,外學也要通,世間一切學問要通,才夠得上是學佛。

    如果你只管自己一個人,那學佛幹什麼?真正學佛的人不會只管自己一個人,一定隨時作利益他人之想。

    現在寫佛學論文的人,都是在依文解義,抓住一個題目,東一條西一條兜攏來,再寫一些批註引證,真教三世佛都要喊冤。

    維摩居士講的法布施,在同一時間供養一切眾生,沒有前沒有後,你做得到嗎?

    可能嗎?就算你是神經病會幻想,你如果能幻想出來算你本事大,我就印證你幻想成就菩薩。你絕對做不到的!要一念之間做到,而且不是只有供養人而已。

    所以你以為文字看懂了,這不算佛法,還沒有深入懂得內義。

    「無前無後」,是要你前後際斷。

    我們把起心動念分成三段,就是三際,譬如我一講話,你們一聽到就沒有了,這是前際,下面要講的你還沒聽到,這是後際。

    前念已滅,後念不生,當體即空。

    這是《金剛經》所講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能把自己的身心煩惱思想妄念,一下前後際斷,無前無後,當下即空嗎?

    不空,怎麼不空呢?無前無後沒有說中間啊!中間非空非不空。

    說空的,前面念頭過去了,沒有了,後面念頭沒有來,中間一定是空。

    這個空的就是自性現前,正是有。

    這個有不是世間的有,所以唯識法相叫這是勝義有。

    這是身心修持最基本的法門。能做到一切煩惱妄念前後際斷,無前無後,念念當下即是,當現前的一念清淨空念,就是供養一切眾生,這叫作法布施。

    我們做得到嗎?

    我們做個世俗的研究,把布施收到最小的範圍。

    我們這個身體也是一個世界,身體上有很多眾生,因為身體內部和皮膚上,有很多寄生蟲和細菌。

    身上的細胞是不是一個單獨有靈性的生命,以今天的科學還不敢斷定不是。

    假使你念念之間妄念不生,前念皆空,後念不起,當體皆空,一時之間至少供養了身上所有眾生得清淨、安樂,這也是法供養、法布施。

    我們過去學佛的,進出自己家中佛堂都要行個禮,不只行禮而已,五體投地之後要站起來,合掌去供桌前靠一下頭,還要有響聲,表示額頭碰到佛的腳了,這些你們沒有看過。

    當然我現在也自然了,不過在我自己家中佛堂是如此的,也收拾得非常乾淨。

    除此之外,每次上座身子擺好了,第一念要想,一切修法不論是修觀想、呼吸等等,如有所得,一切成就功德回向一切眾生,不屬於自己的。

    這個願發了以後,第二念再空下去,或者再開始念佛。

    要隨時隨地念念如此才叫法供養、法布施,一個人幾十年當中能夠念念如此,才算是學佛。

    我們做得到嗎?恐怕法供養做不到,倒是在氣供養,氣人家擾亂你打坐,這個那個的。

    「曰:何謂也?」

    維摩居士講的,善德菩薩聽不懂,就請維摩居士解釋。

    「唯以菩提,起於慈心。以救眾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於喜心。以攝智慧,行於舍心。」

    你們看,維摩居士一講就又是一大堆,如銀瓶瀉水一般,嘩就下來,你接都來不及接。

    難怪十地菩薩叫法雲地,說法如雲如雨,蓋滿虛空。

    維摩居士是在家佛,超過十地境界,他說法自然也如雲如雨。

    這裡他開始為善德菩薩說,什麼叫法布施。

    他說,「以菩提,起於慈心」,你以為文字一看就懂,恰恰不懂。

    怎麼是以菩提,起於慈心呢?

    普通經典說菩提心就包括了慈心,這裡怎麼說不同呢?

    菩提者中文意思是覺悟,換句話是悟道,是明心見性。

    悟了道以後從內心起慈悲心,看一切眾生如子女一樣,如慈父愛護一切眾生,這個,的一種。

    「以救眾生,起大悲心」,行法布施的人,隨時隨地心裡上念念之間在如何救眾生,眾生有煩惱,有苦,我要如何救他,要起這個大悲心,這樣叫做法供養。

    我們學佛的人自己要反省啊!你什麼時候想過要救眾生?很多人對我說,「你發願在度人哪!」

    我說,「去你的!什麼發願?我為了吃飯!我不願度眾生,現在是反被眾生度。」

    你們聽謙虛話聽不懂,其實是罵人的話,你們學什麼佛!哪裡想度眾生,你度了誰啊!念念想眾生來度你,裝個學佛的樣子。

    所以外邊人問我信什麼教,我就說信睡覺,因為跟他們講不通嘛,省得囉嗦。

    你說我不慈悲嗎?我這就是慈悲,方法不同,大家哈哈一笑。

    我是看對方什麼人,毫無根器的人,我就先跟他來這個,你拒之越遠,他求之越切。

    你如果拉著要教他,跪下來叫他祖宗,他也不聽的,人就是這樣的,這是方便法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tps://www.ejea118.com/186275/406.html
相關:    百鍊飛升錄  魔門敗類  雷武  遮天  不滅武尊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落難情緣884章 品《維摩詰經》(42)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落難情緣"
360搜"落難情緣"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3s 3.1717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