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情緣 第143章 禪定(上)

    這天,張少飛行至樂昌縣的西山石門,聽說石門寺,有一位慧遠禪師,精通禪法,深得坐禪三昧,經常入定一個月以上。

    張少飛聽後,心想:一個多月,兀兀坐在那裡,不動不搖,不吃不喝,甚至沒有呼吸,沒有心跳!那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啊

    於是,張少飛決定前去參謁慧遠禪師。

    漸近石門寺,張少飛發現眼前有大小石山幾十座,高低錯落,大小不一,而石門的門卻一律緊閉,了無人跡,好像沒有人居住一樣。

    張少飛正感到疑惑之際,只見從山中的小路上出現了一位擔柴的老僧,正在石門寺方向而來。

    張少飛見挑柴老僧漸近眼前,連忙迎上前去,雙手合十,道:「大熱天的,師父上山打柴,辛苦了。」

    那位老僧見有人相問,便放下挑著的那擔柴,渾濁的雙眼打量著眼前的這個陌生人,回應道:「不辛苦,是心不苦,命苦。」

    張少飛一聽,不禁一愣。

    老僧呵呵一笑,接著說:「心若不苦,何苦之有!」張少飛被他的詼諧逗樂了。

    笑過之後,張少飛問道:「請問大師,慧遠禪師住在哪裡?」

    老僧似在與張少飛斗禪機,幽默地說:「慧,還有遠近嗎?既然是禪師,哪裡不能住?」

    禪,看不見,摸不著,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而高明的禪師卻隨時都能用獨特的動作、別有韻味的言辭啟發學人,使之心有靈犀,豁然領悟。

    在這位老僧的激揚下,張少飛禪心靈動,不禁意氣風發,逼拶追問:「這麼說,天下豈不全被禪師占有了?」

    老僧自有其說法:「我僅僅是個打柴僧,如何知道!」「咚!」老僧抽出柴擔,往一段中空的木頭上敲擊了一下。

    聲響過後,座座石山那緊閉著的門陸續打開了,一個個禪僧從中走出來——難怪安靜得如同無人呢,原來,禪僧們都在坐禪。


    那位挑柴的老僧,就是他們的師父——慧遠禪師。

    為了弟子們能夠安心禪修,他老人家便親自上山打柴。

    張少飛一邊幫他將乾柴擔到齋堂,一邊開玩笑說:「我早就嚮往慧遠禪師,故前來拜訪,誰知來到了這裡,僅僅遇見了一個擔柴翁!」

    慧遠禪師笑著嘲弄他說:「你呀,只見擔柴翁,卻不見慧遠。」張少飛故作不解,問道:「如何是慧遠?」

    慧遠禪師知道遇到了不凡之人。但年老成精,佯裝痴癲,指著柴捆叫道:「柴!柴!」柴是慧遠?慧遠是柴?」

    禪,就是這樣靈動,就是這樣意趣盎然!

    慧遠禪師有一句口頭禪,「久坐有禪」。他的意思是說,只有你長期打坐,深入禪定,自然而然就會有禪——由禪定而顯發出大智慧。因此,他嚴格要求他的弟子們,不倒單(夜間不展開鋪蓋,即不睡覺),晝夜坐禪。

    慧遠禪師通過與張少飛一番接觸,對他喜愛有加,便留張少飛在寺里參禪。

    於是,張少飛便留在了西山石門寺,每天跟著慧遠禪師修習禪定。

    禪定,也稱作「三昧」;梵語為「禪那」,也稱之為「思維修」、「靜慮」,是佛教修行的一種手段。它是「定」與「慧」的統稱。「悟之曰慧,修之乃定。」

    人世間一切妙用,萬行萬端,乃至神通光明,皆有定發。故,欲求聖道,必須禪修。離此無門,離此無路。

    是啊,不經過思維修、靜慮,如何使自己雜亂的心沉靜下來?心不清靜,如何顯發智慧的光芒?

    其實,禪定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更非佛教獨有。例如,張少飛給劉秀彬重新詮釋過的儒家經典《大學》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怎麼「明明德」呢?首先得做到「止」,止的功夫修到家之後才會有「定」,身心安定下來才能夠做到真正的「靜」,心靜之後能安、能思慮、能思維,經過思維、靜慮,才能打開智慧的大門。

    在生活中,專心致志,即是禪定。所不同的是,平常人因為沒有經過專門的禪定訓練,定力暫短,很難做到渾然忘世,完全忘我。而佛教行者,他們因禪修而產生的定力,不可思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tps://tw.pierrebotton.com/631701/470.html
相關:    東京紳士物語  校花的貼身高手  斗破蒼穹之無上之境  遮天  天道天驕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落難情緣第143章 禪定(上)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落難情緣"
360搜"落難情緣"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52s 3.073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