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二百一十八章 左右為難的李祘

    這一次,趙學寧打算把打土豪分田地的概念融入到集體農莊的概念之中。

    在消滅滿清權貴、官僚、旗人等等各大勢力的同時,將他們所擁有的土地財富收歸國有,再以集體農莊的方式交給農民經營,順勢在一部分區域內推動土地所有制的變更。

    這樣做,是為了之後的工業化變革打基礎,把分散的小農經濟改變為集體農業經濟,解放一部分農業人口投入到工業生產和海外殖民開拓當中。

    在這個時代,繼續維持小農生產模式已經沒有意義了。

    經過內部政策會議的討論,趙學寧確認了當下帶清民眾在知識層面的嚴重不足,這種情況下不對土地所有制進行改變,並且用國家強制力推動改革,就無法帶著神州大地向工業時代邁進。

    小農經濟是安穩地方的良方,但是同時也是工業化改革的巨大阻礙。

    所以趙學寧在十一月底的時候果斷宣布調整政策,宣布將所有土地國有化,再以集體農莊的方式組織農民展開生產,開始緩緩地對帶清基層進行調理。

    趙學寧敏銳的觀察到這一時間段,在七省之地,在大多數人看來,蘭芳政權和軍隊還是有著征服者的身份和屬性的。

    對於敢殺人、能殺人的征服者,本地人多多少少會有些畏懼,且不太願意和征服者政權產生劇烈衝突。

    這就給征服者政權進行土地所有制的變革創造了一個好的機會,等以後大家都熟悉了,想要再推動這個改革,難度就會大很多。

    吃進嘴裡的肉還有幾個人願意吐出來?

    所以要搞,就要趁著現在大家都怕蘭芳的時候搞,效果最好。

    而且現在搞,也能用最快的速度集中資源提供給軍隊,為軍事戰爭服務。

    尤其是在湖南省,湖南是這一時期帶清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重要程度甚至超過湖北,有【湖南熟天下足】的稱謂,所以拿下湖南,蘭芳就再也不怕糧食不夠了。

    所以趙學寧親自駐守在長沙,通過行政強制命令宣布了土地國有化政策,然年後宣布針對無地、少地的農民推動集體農莊政策。

    蘭芳國家出面,把搜剿沒收得到的土地用來建設集體農莊,吸納無地少地農民進入集體農莊搞農業集體生產,然後以集體農莊為基礎,推動各項在蘭芳本土已經行之有效的政策。

    比如組建民團的政策。

    要做的事情太多,人手嚴重不足,為了獲取更多的人手幫助,趙學寧甚至親自開辦行政速成班。

    他在長沙當地選拔秀才、舉人等具備一定文化基礎的人,割掉他們的辮子,利用他們旺盛的求生欲和做官的欲望,推動他們成為蘭芳的基層行政人員。

    很多事情千頭萬緒,趙學寧甚至沒有太多的時間關注軍事。

    不過好就好在這一時期,趙學寧的確也不需要多麼關注軍事,帶清的拉跨使得他不出手,他的部下們也能妥善應對帶清的進攻。

    十一月開始,帶清組織進行的反擊作戰開始進行。

    天津戰場上,富察奎林帶領的清軍圍攻天津。

    江寧府和鎮江府戰場上,陳用敷統領的總人數四萬人的清軍發起了進攻作戰。

    江西方面,清軍四川總督碧魯·鄂輝和四川提督鈕祜祿·成德統領的三萬綠營兵和駐防八旗軍隊組織出川,經過重慶,準備對貴州發起反擊。

    湖北方面,兩湖總督畢沅在一次戰敗之後,得到了清廷授權,可以組織團練武裝代替綠營兵對湖南發起反攻,務必獲勝,不得戰敗,如果戰敗,提頭來見。

    另一方面,蒙古諸部落收到徵召命令,動員了三萬六千名騎兵奔赴京師。

    黑龍江、吉林、盛京三將軍奉命動員的三萬關外駐防八旗軍隊抽調一萬五千人,以黑龍江將軍、軍機大臣章佳慶桂為統帥,開始入關。

    還有就是朝鮮了。

    因為得到了宗主國帶清的命令,朝鮮被要求至少動員兩萬鳥槍手和炮手參加戰爭,於是朝鮮方面一邊動員軍隊,一邊也在暗戳戳的打聽帶清內部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這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嚇一跳。

    因為當時已經有從廣州返回的朝鮮商船帶回來了消息,說蘭芳共和國對帶清發動了戰爭,戰爭口號是【驅逐韃虜,再造中華】,國家旗幟是日月紅旗,兵鋒銳利,屢屢得勝,帶清難以應對,所以正在動員全國軍隊。

    朝鮮作為帶清的藩屬國,自然也被要求出兵助戰。

    對於這一情況,朝鮮國王李祘有所遲疑、憂慮。

    李祘雖然在表面上仍強調朝鮮數代國王沿襲的【尊周思明、春秋大義】思想,但他的反清意識已明顯不如之前的孝宗、肅宗、英祖等國王,這從他對弘曆的評價就可以看出。

    他認為弘曆「自是一代英雄」,說他「比康熙尤盛焉」,對弘曆的施政、軍事成績不吝讚美之詞。

    可以說李祘統治時期,是李氏朝鮮王朝對清帝國放棄戒備、敵對的想法,以及正面評價超過負面評價的時期,這一情況的出現,主要也是前幾代國王對於清帝國始終保持的敵對思想最終破滅、清帝國統治越發鞏固的原因。

    李祘之前的幾代朝鮮國王都希望清帝國崩潰,希望得到這樣的好消息,但是到李祘的爺爺、前代國王英祖時期,這一幻想基本上破滅了,朝鮮國內開始出現主張接受清朝、承認清朝的優越之處的「北學派」。

    到李祘登基掌權之後,北學派的勢力有一定的增長,出現了幾個代表性人物,主張學習清朝的優越和先進之處。

    李祘本人也基本上承認清帝國對中華的統治,開始主動吸取清朝的優秀之處,並且挪到朝鮮來,增強朝鮮的綜合國力。

    不過長期以來濃重的小中華思想和尊周思明思想的浸染使得朝鮮社會上上下下的主流依然對清帝國很不感冒,依然認為清帝國是夷狄之國。

    所以在政治上,朝鮮承認自己是清帝國的藩屬國,遵守一切規則,但是文化思想上,朝鮮對清帝國依然懷有深深的敵意。

    這一次清帝國的徵兵令是先來的,朝鮮君臣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所以也就一邊進行軍事動員,一邊打探消息。

    等具體的消息傳來之後,朝鮮君臣那邊有點繃不住了。

    驅逐韃虜,再造中華?

    就算是對清帝國和弘曆本人懷有一定程度好感的李祘聽了之後,都覺得這句話要是讓他的太爺爺、爺爺聽到了,一定會感動得熱淚盈眶。

    多少年來,朝鮮一直都不願意承認清政府對中國的統治,始終認為只有漢人政權才是最正統的中華政權,而滿清朝廷不是正統的中華政權。

    當初,明朝滅亡一百年之際,因為【胡無百年國運】的讖言甚囂塵上,恰逢雍正帝對準噶爾戰爭失敗的時候。


    當時盛傳準噶爾蒙古要毀滅清朝,朝鮮上上下下都開始做準備要和蒙古人打交道了,甚至都開始派人學習蒙語了。

    但是讖言沒有實現,大清依然穩如泰山,甚至還在數十年之後徹底覆滅了準噶爾。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朝鮮內部對於驅逐清政府的希望逐漸破滅,到李祘登位之後,乾脆就不宣傳這些事情了,任由民間自己懷念,政治層面已經決定完全跟隨清朝了。

    只是現在,在這個時刻,驅逐韃虜再造中華的口號被喊了出來,喊出這個口號的,是蘭芳共和國,而這個蘭芳共和國,是一個叫趙學寧的漢人建立起來的政權。

    蘭芳共和國與朝鮮之間是有貿易往來的,雙方之間有糧食貿易和香料貿易,朝鮮官員對於蘭芳共和國並不陌生,甚至對於蘭芳共和國的一些事情都比較清楚。

    所以對於這個漢人建立的海外國度,朝鮮懷有一定的好感和興趣。

    但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個漢人建立的政權居然真的敢於北伐,喊出了那麼激動人心的口號,甚至於還取得了比較大的戰果,逼得帶清都要徵召朝鮮的火槍手和炮手助戰了。

    根據朝鮮商人們傳回來的消息,在他們返程的時候,廣東廣西和福建三省已經在蘭芳的控制之下了,清軍在三省慘敗。

    大清名將福康安和海蘭察被殺死,全軍覆沒,名臣李侍堯等被俘獲、殺死,大量清朝官員被處決,大量漢民割掉了辮子,重新開始蓄髮。

    蘭芳海軍犀利,火力強悍,清軍水師不能敵,所以作戰處處受限,敗得很快,前後一個月的功夫,三省就已經失陷了。

    之後的戰局狀況大家還不是很清楚,朝鮮王朝已經派人前往廣州福建一帶打探消息,不過這種情況的發生已經確切的影響到了朝鮮王朝的對外政策。

    對於要不要出兵幫助帶清作戰的爭論,從【驅逐韃虜再造中華】這句口號傳入朝鮮開始,就已經出現了。

    儘管李祘本人具有較強的政治能力,且已經清除了全部的政治敵手,掌控了全部的權力,所以他本人流露出的學習清朝、軟化立場的態度也影響了朝鮮朝政的走向。

    可是百年來深厚的社會思潮傳統不是那麼好應付的。

    主張學習清朝、跟隨清朝腳步的北學派無論是在學術範圍還是在政治範圍,在朝鮮內部都屬於邊緣分子,哪怕有李祘在某種意義上的扶持,也無法與傳統學派、政治勢力對抗。

    朝鮮人壓根兒就沒有真心實意接納帶清做自己的宗主,這是現實。

    所以一聽有漢人政權要驅逐滿清政權了,朝鮮朝廷內部的那些受小中華思想浸染多年的官員們、學者們集體高潮了。

    他們雙眼放光的衝進王宮,強烈要求李祘不能派兵追隨清朝作戰,而應該和蘭芳打配合,驅逐滿清朝廷,恢復中華正統。

    從情感上來說,尊奉一個漢人正統王朝為宗主,李祘也挺嚮往,他也不是很喜歡對一群「蠻夷」稱臣,但是問題在於,這世上的很多事情不是講道理就能解決的,那是要看拳頭大小的。

    只要拳頭大,蠻夷也能說自己是正統。

    如果拳頭不夠硬,正統也要被蠻夷看作蠻夷。

    所以別的不說,蘭芳目前體現出來的態勢和清帝國之間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他們只攻略成功了三個省,還不能算作成功對清帝國造成了致命威脅。

    對於這一點,當年三藩之亂是有過先例的。

    三藩之亂,吳三桂等人的勢力幾乎恢復了半壁山河,但最後還是被帶清推回去了,復國的願望成為了鏡花水月。

    所以哪怕蘭芳真的達到了和帶清劃江而治的階段,李祘感覺都不能太樂觀,必須要考慮到吳三桂的例子,必須要小心謹慎的面對這場重要的戰爭。

    誰都不敢保證實力強大的帶清就真的能被起自南洋的小國蘭芳推翻,老大帝國的威懾力還是很足的,在整個藩屬體系內,老大帝國都是威嚴滿滿、面子滿滿。

    誰敢說蘭芳就能推翻清政府呢?

    沒人敢說。

    就靠著一句【驅逐韃虜再造中華】,就能解決掉滿清朝廷了?

    不行,還是要看拳頭。

    拳頭不夠大,嗓門再響也沒有用。

    所以面對臣子們和學者們的呼籲和建議,李祘沒有答應,而是謹慎的和一些地位比較高的大臣、如鄭民始、徐命善、沈煥之、金鐘秀等人談論這件事情。

    對於這件事情,朝鮮朝廷內部也分作兩派進行討論。

    徐命善與鄭民始為代表的「時派」政治勢力比較贊同李祘的看法,即蘭芳雖然在某種意義上象徵了中華正統勢力,但是天下大勢並不單單看名義,更看實際的力量對比。

    如果因為中華正統的緣故而忽略了軍事力量的對比,從而惹怒了清帝,很難說不會遭到清帝國軍事力量的打擊,屆時朝野紛亂、百姓受苦,難道不是他們這些決策者的過錯嗎?

    而以金鐘秀、沈煥之為代表的「僻派」政治勢力則堅決反對李祘的想法,堅決反對出兵支持清政府,認為朝鮮是中華正統的藩屬國,是小中華,而不是蠻夷之輩的藩屬國。

    之前限於中原沒有英雄的原因,被迫臣服清帝國,這是權宜之計,而不是真心實意的臣服。

    所以朝鮮才沒有去發,沒有留那難看到了極點的金錢鼠尾,而是保留了作為中華正統象徵的冠服。

    如果出兵幫助清政府去對付蘭芳軍隊,就等於是在幫助蠻夷絞殺正統,親手扼殺了正統恢復中華的可能性,如果先王知道了,又會怎麼看待當今國王呢?

    他們堅決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這一時期的朝鮮,「時派」和「僻派」之間產生了相互之間的對立,形成黨爭局面。

    但是因為李祘自己比較有手腕,所以兩派相爭的局勢比較和緩,一如乾隆時期的清帝國,黨爭被更高的權力壓制住,不能大行其道。

    所謂「時派」,指的是善於靈活變通、比較順應君主心意的一派。

    所謂「僻派」,指的是順應天道、天理、聖人道理的一派,不怎麼遵循君主的心意。

    李祘的親信基本上都是「時派」官員,他本人也是靠著「時派」的親信們扶持才登上王位,但是對於「時派」和「僻派」之間的鬥爭,他是樂見其成的。

    畢竟兩虎相爭,才有他這個裁判運作權力的空間,要是大家都一團和氣,他這個國王還怎麼唯我獨尊呢?

    所以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李祘並沒有很明顯的偏向任何一派,而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權術手腕來控制朝政,使得自己的地位和權力都得到了鞏固。

    但是在這一次是否出兵的這個關鍵議題上,李祘遊走於兩派之間的空隙幾乎被堵死了。

    :



  
相關:  明之光  啟明1158  萬曆1592  東漢末年梟雄志  嘉靖攻略  靖康雪  貞觀攻略    斗破蒼穹之無上之境  修真門派掌門人  寒門崛起  百鍊飛升錄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蘭芳第二百一十八章 左右為難的李祘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蘭芳"
360搜"蘭芳"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1s 3.499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