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九十四章 大總統趙學寧千里復仇、叛逆奸賊通鑾戰敗伏誅

    趙學寧已經沒有什麼想要和通鑾說的了。

    從通鑾這邊出來之後,他又去看了看鄭信最後的兒子努克王子,以及他的母親大奇王妃,安撫了一下大奇王妃的情緒,他就離開了戰俘營。

    接下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他要派人聯繫一下陳聯,看看陳聯到了什麼地方。

    然後,他需要對吞武里城內被俘獲的暹羅官員展開一輪甄別,搞清楚誰能留下,誰需要跟著那些阿育陀耶王朝的舊貴族們一起去死。

    同時,他需要展開對鄭信之死與通鑾叛逆事件的大宣傳,為之後鄭信的兒子復位的事情奠定一個輿論基礎,並且同時樹立蘭芳共和國和他趙某人的關鍵正面形象。

    於是,趙學寧一邊派人聯繫陳聯,看看陳聯的情況,一邊就開始主持對暹羅官員群體的大甄別。

    可以確定的是,以通鑾為首的阿育陀耶王朝的舊貴族,因為代表了某種傳承,所以都被列入了必殺名單,屬於必然會被清洗掉的範疇。

    至於其他的,倒是可以稍微放鬆一些甄別標準。

    因為別的不說,當初通鑾要做王的時候,就已經有一百多個忠於鄭信的官員被通鑾殺死了,有華人,也有暹羅人,這群人就是不服氣通鑾,被他幹掉了。

    這等於通鑾已經提前為他進行了一次甄別,把忠心耿耿不怕死的硬骨頭剷除掉了。

    活下來的,不敢說都是三心二意的,至少也是珍惜生命的。

    趙學寧喜歡和珍惜生命的人合作。

    至於宣傳工作,趙學寧認為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他需要成熟的宣傳隊伍首先開始針對暹羅的華人群體展開宣傳工作,宣傳幾個要點。

    第一,趙學寧是鄭信的至交好友,兩人關係匪淺,得知鄭信的死訊,趙學寧悲憤不已,此來,是為了給鄭信報仇。

    第二,鄭信就是被通鑾和暹羅舊貴族們所殺,所以趙學寧帶領軍隊來,就是為了懲戒以通鑾為首的反鄭信集團。

    第三,趙學寧會竭盡全力幫助鄭信僅存的血脈——努起王子登上王位,恢復吞武里王朝的統治,以繼承鄭信未盡之業。

    第四,暹羅和蘭芳,將成為睦鄰友好的至親邦交之國,同為華人國家,兩國看似兩國,實則為一國,都是一家人。

    第五,通鑾雖然已經被正義的蘭芳軍隊擊敗,但是在暹羅的國土上,還有好幾支對鄭信不忠誠、陰謀聯盟通鑾的軍隊需要被處理掉,蘭芳軍隊會竭力保護鄭信的基業。

    趙學寧指示宣傳部門要抓住這五個關鍵點展開宣傳,在最短的時間內樹立起蘭芳共和國和大總統趙學寧的正義使者、華人之光、華人保護者的形象。

    宣傳工作將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

    自從逆襲了巴達維亞之後,趙學寧就特別注重宣傳工作,他常說,好的宣傳等於一支鐵血強軍,壞的宣傳等於打開自家大門邀請敵人來做客,順便在自己家裡大搞反客為主的戲碼。

    所以在軍隊裡也好,在公司里也好,他都會安排專門的宣傳工作者搞宣傳。

    在軍隊裡宣傳軍隊的紀律,宣傳中華的優秀文化,宣傳忠誠於國家,宣傳保家衛國的理念。

    而在公司里,則宣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集體主義理念,批判對於軍隊的負面印象,宣揚軍人的正面形象,又針對辮子這種髮型進行批判,號召大家剪掉辮子換成正常髮型之類的。

    針對南洋華人群體從清帝國內陸帶來的一些不好的傳統思想和一些陳舊過時阻礙發展的思想,趙學寧都會加以批判。

    什麼忠君愛國啊,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之類的,都被他歸類為糟粕,大加批判。

    比較幸運的就是,因為人少,且缺少在清帝國內部的那種精英文人和封建貴族之類的群體的阻礙和打擊,趙學寧的宣傳力量基本上是無往而不利。

    這一點上,就和美國建國前後那段時間有點異曲同工之妙了。

    本質上來說,最初抵達北美大陸的那群英國佬和抵達婆羅洲求生存的華人一樣,都是本國傳統社會體系中的失敗者、loser,在激烈的競爭中落敗,又不想餓死,只能潤走。

    他們外出,不過是抱團取暖求生存罷了,所以他們的群體中沒有那種成規模的利益集團死抱著那點舊思想舊傳統不放手。

    打一開始就沒有。

    所以,只要組織起強有力的宣傳隊伍,花上一點時間,基本上就能讓新思想站住腳跟。

    話說回來,這年頭能來到南洋求生活的華人,又有幾個是傳統意義上的保守派良民?

    甚至可以說集合在蘭芳的,是這個時代中國人群體中最有開拓精神和冒險精神的一群人,就算原本不是,現在也被逼的是了。


    保守,要生活和平安逸才能保守,才有保守的土壤。

    這一天兩天行軍征戰打生打死的,整天不是看大猩猩呲牙就是看大鱷魚呲牙,怎麼保守?保守個啥?

    所以趙學寧的新思想宣傳在這裡還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至少對於大部分沒怎麼讀過書的人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對那些讀過書甚至有過功名的少部分知識分子來說,脫離清帝國內陸來到南洋海島上,本身也是對於他們既往世界觀的一次巨大衝擊。

    他們過往的經歷使得他們對於趙學寧宣揚的一些新思想並沒有太大的牴觸情緒。

    就比如教育總長陳羅孚,那還曾有過舉人功名,還是清帝國社會體系之中最接近人生贏家的一個群體當中的一員,孔孟思想的忠實信徒,熟讀四書五經,擅長做八股文,標準做題家。

    結果,他在追求孔孟之道理想的路途上被打落凡塵,幾乎喪命,後來遁逃至南洋求生,瞬間從人生贏家團體墮落為最卑賤最被瞧不起的loser。

    巨大的生活落差使得他的思想受到劇烈衝擊,對儒家思想和大同社會的幻想也隨之破滅了。

    幻想破滅之後,他陷入了一段時間的迷茫,不知道自己讀了那麼多書到底有什麼用,天天渾渾噩噩的混日子,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他原先所在的華人礦產公司被趙學寧武力兼併。

    趙學寧對他講了一下家天下和公天下之分,講了公民和子民的區別,趁機宣傳了自己的共和理念之後,陳羅孚很快就對共和理念產生了興趣。

    如果沒有那麼強大的專制帝王,那麼他的那些同鄉們會被凌辱的那麼悽慘嗎?

    那些官僚之所以如此囂張跋扈,不就是背後那個掌握了絕對權力的帝王嗎?

    如果設計一種制度,讓官僚無法擁有那麼多權力,而底下的群眾能反過來擁有抗爭的權利,對於不公的待遇可以合法合理的抗爭而官僚無法阻攔,一切的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最後,在建國時期,趙學寧決定建立共和國而非王國、帝國的時候,在眾多的反對者當中,陳羅孚是帶頭表態支持趙學寧建立共和國而非稱王稱帝的人。

    所以說在蘭芳這個新興國度里,趙學寧搞宣傳工作基本上是無往而不利的。

    對華人的宣傳工作開展的順利,對其他土著人群的宣傳工作開展的也不錯。

    當然了,這裡頭武力的因素比較大,土著們能聽懂漢話的還是少數,想讓他們都聽懂,需要時間。

    但是槍炮的聲音不需要學習就能聽懂。

    這方面主要是因為人類的求生欲屬於本能。

    所以槍炮本質上也是一種宣傳武器,越先進,宣傳效果就越好。

    很快,經過宣傳人員的定點培訓之後,原先攪亂吞武里的那支屬於蘭芳的情報商人隊伍開始發力了,他們利用熟悉本地環境的優勢,又發動了一波輿論宣傳攻勢。

    這一波主要就是坐實通鑾陰謀篡奪王位的事實,然後把趙學寧和蘭芳塑造成鄭信與暹羅的親密好友、至親邦交,蘭芳軍隊是來幫助暹羅恢復正統的,是朋友,不是侵略者。

    且他們也都是漢人,與大家一樣的漢人,天下漢人是一家,無分你我。

    強大的宣傳力量使得這些消息很快就在吞武里城內外和周邊的華人社區內傳播開來。

    不少因為戰爭而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的華人居民為此感到十分驚訝。

    他們不曾知曉蘭芳和暹羅居然是至親邦交,也不知道趙學寧居然是鄭信的親密好友,更沒想到趙學寧帶著軍隊來打仗居然是要給鄭信報仇,甚至還要扶持鄭信的兒子登上王位,恢復吞武里王朝的統治。

    這形象未免太過於正面了。

    人們為此感到有些疑惑,但是此前的宣傳已經顯現出了力量,人們自發的將之前的宣傳內容和現在的宣傳內容聯繫起來,搞懂了整件事情的邏輯。

    簡而言之,這是一出趙學寧幫鄭信復仇並且扶持鄭信遺孤登上王位的感人戲碼。

    因為親密的感情,因為純潔的友情,趙學寧怒而興兵,穿越千里大海,前來為好兄長報仇雪恨,又尋找到了好兄長最後的血脈,發誓要扶持他成為新的王,以保全好兄長的基業。

    這種戲劇話本似的輿論宣傳手段非常有效果。

    效果到底有多好呢?

    這麼說吧,僅僅五天之後,吞武里城內已經有說書人坐莊開講,講的就是那大總統趙學寧千里復仇、叛逆奸賊通鑾戰敗伏誅的故事。

    ——————

    ps:我心愛的午餐肉終於到了,又吃上了香噴噴的午餐肉,感動!所以加更兩章!對了,我現在吃的是丹麥的鬱金香午餐肉,味道還是相當不錯的。

    :


https://sg.chahu123.com/%E5%85%B0%E8%8A%B3-527414/335.html
相關:  東漢末年梟雄志  明之光  貞觀攻略  啟明1158  嘉靖攻略  萬曆1592  靖康雪    校花的貼身高手  魔門敗類  斗破蒼穹之無上之境  百鍊飛升錄  神話版三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蘭芳第九十四章 大總統趙學寧千里復仇、叛逆奸賊通鑾戰敗伏誅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蘭芳"
360搜"蘭芳"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2s 3.1367MB

TG: @feiwug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