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銳減
張苞的確不在鸇陰城塞內。
身為城塞戍守主將,在制定嚴苛軍規約束士卒後自己竟然擅離職守,委實令人匪夷所思。
然而,所有知曉緣由的將士,都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緣由是這些時日,他都在親力掘土以葬袍澤的遺骸。
卻說,被委任為攻伐涼州主將、素來作戰剛猛的魏延,為了刺探軍情與製造魏軍恐慌,早在鄭璞前來之前,便先遣了一部騎兵從鸇陰城塞入烏亭逆水(莊浪河)河谷。
那時,魏延意在馬岱那尤善千里奔襲的三千西涼鐵騎。
但蕩寇將軍姜維卻主動請纓,聲稱他先前曾行走過這條路線,對地形地理十分熟悉,若是允他以本部護羌營的兩千騎兵前往,必不辱命。
對此,魏延沒有回絕。
馬岱也沒有覺得,身為後進之輩的姜維在挑戰西涼鐵騎的權威。
因為他們心中都有數。
姜維之所以請命,最大的緣由,乃是他想收斂昔日繞後奇襲鸇陰城塞時,倒斃在沿途的士卒屍骸。
故而,自從姜維領軍過城塞後,就陸陸續續的有屍骸被送回鸇陰城塞。
皆是軍中男兒,都有馬革裹屍的覺悟,亦會在有機會將斂袍澤屍骸安葬的時候義不容辭。
所以無需坐鎮城頭戍守的張苞,在這段時間內帶著親衛部曲忙得不分晝夜。
也很感傷。
送回來的骸骨,沒有一具是完整的。
有的被被鳥雀啄食或西北狼群啃食得殘缺不全;有的被曝曬與風吹雨打去,僅剩下幾縷布帛裹著的乾枯皮骨。
自然,如此情況下,無人能辨認出每具骸骨生前是羌胡還是漢家黎庶。
也很難抉擇,喪葬的禮儀是依照羌人的傳統焚而揚其灰,還是依著漢家的入土為安。
更無法錄其姓名流傳於世。
但張苞沒有猶豫,直接選擇了入土為安的方式。
在他眼裡,這些人都有一個身份:漢卒!
是延續「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赫赫威名的漢卒!
是襲承「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至,皆為漢臣」威加四海的漢卒!
更是在漢室飄搖之際,為克復中原不吝生死的漢卒!
有大漢旌旗飄揚的每一寸山河,都是他們魂歸的故里,都是令他們可欣慰的功績。
的確,他們無名。
青史之上,也不會被筆墨所錄。
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被人們慢慢淡忘了。
但他們襲承且延續的雄烈漢風不會熄滅,不會凋零,而是會成為人們刻在骨子裡的驕傲。
這種驕傲,會激勵無數的後繼者,心有榮耀的冠上「漢卒」的稱謂,再度譜寫與他們同樣的雄壯旋律。
會隨著華夏文明的延續,生生不息。
等候了半個時辰,終於得入城塞的鄭璞與諸葛喬得知了緣由後,便讓各將率令士卒安歇,也來到了的城塞後方——那些漢卒的埋骨地。
用張苞的原話來說,葬得離城塞近些,會這些漢卒在九泉下也能知道他們已然功成。
不墳,不樹,無碑。
一杯黃土,一聲「城塞已下,君可安息矣」的叮囑,便是全部。
身子骨不甚強健的諸葛喬,雖然被烈日曬得目眩,但剛到之際便尋了長鎬,領著部曲掘土。
而鄭璞則是駐足,默默的看著他們在烈日下揮汗如雨。
類同的場景,近些年他經歷了太多。
雖不想變得冰冷麻木,但終究,還是習以為常了。
少時,他便緩步往更遠處的大河畔而去,很不雅的盤腿而坐,取了隨身的竹笛闔目橫唇而奏。
一如他每次經過白水關隘時,都會往那巨大的墳丘前吹奏般。
笛聲幽幽,如泣如訴,被蜿蜒的河水攜往遠方。
似是故人來,又似故人別,盡在不言中。
不知過了多久。
隱隱覺得有人近前的鄭璞,睜開了眼眸。
卻見張苞正在不遠處,矮身手扶著一小樹苗細細打量。
此處的大河畔,種下了許多小樹苗,瘦瘦弱弱皆不足半丈高,應是今歲才種下的。
是邊陲之地十分常見的榆樹。
倒不是為了饑荒時期有榆樹皮可充飢。
而是自秦朝開始,中原王朝為了防備遊牧民族的入侵,西北邊陲關隘都會大量種植榆樹或胡楊林。其中,更容易成活的榆樹慢慢變成主導。
一者,榆樹根系發達,成林後會將西北本就不肥沃的土壤養分掠奪殆盡,讓牧草難以生長,亦讓長驅而來遊牧民族沒有餵養戰馬羊群的草料。
二者,乃是榆樹成林會形成城塞的屏障,讓以騎兵為主的遊牧民族無法利用強大的機動力,突如其來搶奪因商賈通行而打開的城門。
最後,便是榆樹枝杈很茂密,十分容易燃燒。
戍守的將士可取之為造飯薪柴或製成守城檑木,發現敵情時還可以將林木點燃,成為傳遞軍情的「烽火」。
如今張苞領著部曲開始種植,是因為鸇陰城塞後方的依託,抵禦遊牧民族繞過屈吳山脈入寇的媼圍縣早就被廢棄,需要增加後方防禦的警戒。
雖說,如今盤桓在大漠之北或河套平原的匈奴與鮮卑等各部都元氣大傷,幾無可能前來城塞挑釁漢軍的威武,但孰人能料知未來數十年後的情景呢?
有備無患,總是好的。
行事謹慎且所慮深遠,不愧是將門之後啊!
心中感慨了句,鄭璞收笛起身,步至張苞身側輕聲道,「文容兄,別來無恙?」
「尚好。」
張苞直起了身軀,臉龐上帶著一絲疲倦,「最初戍守此地,終日覺得無所事事。如今倒是忙碌了,反而.」言半而止,他搖了搖頭,自嘲的笑了笑,「嘿,子瑾剛至,我敘這些作甚!走,歸塞,我設宴為你與伯松接風。」
言罷,便招呼諸葛喬與執起鄭璞的手大步歸去,還打趣了句,「子瑾可是來得有些晚了。前些時日,河西各豪右來使以及一些投機的羌胡部落說客紛至沓來,令人煩不勝煩;但近日卻不知為何,來者寥寥矣。」
來使竟是銳減了?
算算丞相招降書信在河西走廊輾轉的時間,此段時日不是使者更眾才對嗎?
聞言,鄭璞腳步不由一頓。
「兄可詳言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4s 3.621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