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彈對高速機動的目標殺傷效果不佳,機載機槍幾乎沒殺傷力,機炮倒是有點打傷皮毛的效果。如果在這種戰場環境下,實施單對單對抗,武裝直升機根本不是甲士的對手。這些都是中路突擊機組對突擊甲士投射火力後,獲得的寶貴實戰經驗。
也就是說,甲士如此強橫的戰鬥力,已經讓武裝直升機群的指揮員意識到,必須用圍攻的方式,才有取勝的希望。目前採用的方式就是一種壓制性的攻擊模式,各個單機輪流進行火力壓制,嚴防突擊甲士在行進中實施「弧形機動反擊」。而這種的壓制,起碼得要3個直升機不斷進行火力壓制才行,射擊節奏不穩定都相當難以壓制住。
直升飛機群火力確實兇猛,不斷追逐著突擊甲士,但問題是直升飛機的載彈是有限的,所以他們必定不能長時間遂行壓制性追擊。這點不僅僅直升機內的指揮員很清楚,在地上猛跑的劉參謀也很清楚。所以劉參謀現在的策略是能躲就躲。不能停下來沒所謂,因為不管如何機動都不費力,裝甲能量目前還是99呢!這樣跑10天半月似乎都沒問題。
此刻,壓製機組已經將目前敵情通報給後面機組。實際上,直升機滯空作戰時間也就2個小時左右,如果不有所作為,剩下大半小時也不一定能夠收拾剩下兩個甲士。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後面機組別無選擇,增援是唯一可選項目。因此,熟悉武裝直升機戰術要領的何團長等人,才那麼確認自己的埋伏是能夠生效的。
收到了後面兩機組準備全力增援的回覆,中路小組信心大增並加速突擊,連火力也在不知不覺間兇猛了幾分。在奔向山口過程中,甲士要通過一片兩公里長的草坡,這個地方對於武裝直升機來說,正是發揚火力的寶地。機組指揮官顯然捕捉到有利戰績,遂果斷下令分波次發射全部反坦克導彈以及火箭彈。
24枚反坦克導彈跟剩餘火箭彈飛離機群,分三波向著突擊甲士飛撲過去。這會兒,聽著系統的警報聲,劉參謀切實地感受到一股死亡般的壓迫感。確實是生死時速!誰能夠想像到,自己被一大波反坦克導彈追殺的情景呢!劉參謀一邊飛奔跳躍,一邊恨恨倒:「想要老子的命,沒那麼容易!」
或許,劉參謀現在的狀態,就是軍工部門設計高仿彈的原意:人的潛能往往就是這個時候被激發的!讓戰士在演習訓練當中統統都逼真地進入最後狀態,那麼當真正面對戰爭危機時,就能從容淡定、克敵制勝!
3架武裝直升飛機發射完反坦克導彈後,沒有馬上撤離戰場,而是高調地指引導彈群進行攻擊,原因無它,過來這波攻擊後,直升機武庫只剩下部分機槍用穿甲彈對甲士有點殺傷力。在那樣的情況下,直升機群也變為無牙老虎了,所以在此之前得盡全力消滅突擊甲士。
當然了,機群的指戰員或許還有些小算盤的,這就是用自身充當誘餌,最大限度的刺激剩下的兩個甲士,讓他們開火,繼而確認他們的位置。這樣就相當於為後續部隊完成探路任務,最大限度的實現自己的價值。可以說,雙方都是精英,就算到了最後時刻也堅持為己方勝利提供砝碼!
不過最終決定勝負的除了戰術規劃,還得看最後戰術執行效果。由於指戰員套用以往對付裝甲目標的戰術經驗,所以第一波火箭彈毫無意外的落在了高速機動突擊甲士身後。而第二第三波導彈的威懾能力相對要高一些,因為引導方面有了相應的策略調整,但是反坦克導彈自身的特點,決定這不能勝任攻擊甲士的任務。
突擊甲士可以輕鬆躍出50米高度,而在高速機動的情況下,一個起落的跨度差不多150米,機動能力相當強橫。而反觀反坦克導彈,由於設計本身是用來對付二位平面內的厚重裝甲目標的,所以為了追求破甲效果,戰鬥部相應功能強大而複雜,占去彈體大量的載荷。那麼相對來說,導彈在機動能力方面就相對不足了。這點最為明顯的表現在,甲士在躍遷的時候,導彈也試圖抬頭拉升,但結果卻由於彈頭太重而失去目標。所以劉參謀在摸到門道後,每次當飛彈即將命中自己時,就馬上向側方連續遂行最大動力的「蛙跳」,規避來彈!
當然了,如果甲士躍起處於空中時,使用對空導彈或許有些許效果。但問題是,甲士瞬息之間會從新回到地面進行機動規避。這樣的情況,對空導彈受到地面輻射噪聲干擾必定會失去目標。所以,就算有空對空導彈,也未必能夠消滅甲士!而事實上,根本就沒帶空對空導彈,對付特種部隊,什麼時候試過用打飛機的導彈。現在的戰況對於追擊的幾個直升機而言,簡直就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總的來說,反坦克導彈看上去力大勢沉氣勢逼人,但是實際殺傷效果遠沒有火箭彈強。最後一枚反坦克導彈拖著沉重的彈體上仰小許角度爬升片刻後,失去目標,一頭撞在了距山腳幾米高的山體上。至此,這波瘋狂的攻擊算是結束了!
發射完全部重火力後,直升機指揮官正要聯繫其它機組時,居然發現通訊頻道已經被裁判平台接管。很明顯,剛才本機組由於集中精神引導導彈攻擊,而忽略了其它機組的情況。但是現在留意已經於事無補了,因為他們都被消滅了。
機組正要拉升高度撤離戰場,卻發現都被鎖定了。機組指戰員已經明白後面增援的其餘機組已經被伏擊,本機組作為誘餌的任務也宣告失敗。而現在,敵方是在做最後的收割,逃是逃不掉的。事實上,情況就是這樣,還沒來得及調整姿態進行規避,系統就判定團滅!
最後,公共頻道傳來了詹李安的命令:「各機組注意,演習已經結束,記錄高仿彈的落彈點,1分鐘後激發回收引導信號。機降部隊將於稍後負責回收,其餘機組回營地休整。」經過這次交鋒,不僅詹李安的快反營,就連特種團的戰士也明白武裝直升機對抗甲士是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的!
神行2步兵裝甲系統在設計定型時,由於造價高昂而備受詬病,甚至有人還預言所謂「跨時代裝備」不過是一群技術狂人的昂貴玩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件武器要能夠經歷戰爭的洗禮,並脫穎而出才能證明自身的價值!在高仿真的演習環境下,神行2步兵裝甲系統用燦爛的戰績證明了自身的價值。
演習雙方迅速完成了作戰數據的上傳,然後打開公共頻道開始交流心得了。快反旅那邊自然是一片譁然,甚至團長他們三人看到最後的報告也覺得難以置信。是的,儘管都是他們取得的戰績,但是他們不否認自己的感覺。神行系列給他們的驚喜實在有點大!
詹李安接通何團長通訊器,怏怏的道:「老何啊,你們現在牛,我羨慕妒忌恨!」何團長安慰道:「估計經過這次演習,神行系列量產進度會加快,很快也能裝備你那邊機降部隊,屆時真是如虎添翼啊!」
詹李安深以為然的道:「是啊!希望如此吧!我現在腦袋還有種嗡嗡響的感覺,說實話,在部隊摸爬打滾這麼多年,第一次有這種被打擊後還感到震撼感覺。完全是不同技術層次的戰鬥裝備,武裝直升機現在階段的所有武器都對甲士無能為力。今後新一輪陸軍武器裝備革新,肯定會因為甲士戰鬥平台的影響而大步整合躍進!」
這時候,邱上校也接過通訊頻道,插過話道:「實驗和定型階段由於很多材料工藝不夠過硬導致成本高昂,飽受詬病。其實,有些單位何嘗不是存在私心,都存在著讓自己的產品能多使用幾年的心思。所幸軍委高瞻遠矚,下定決心引領下一代陸軍裝備革新潮流,要不然一線部隊什麼時候才能用得上這樣劃時代的裝備。」
說到這裡,邱上校話鋒一轉,意味深長地道:「從現在開始,在陸軍戰術裝備的研究領域上,我軍是第一次具有全面的壓倒性優勢,走出了自己的路!姚濤嘆他們不簡單啊!」
劉參謀也插話道:「老詹啊,其實我們還有更好的裝備沒帶上的。比如那個觀察手外掛,能力非常強大。該模塊相當於一個小型指揮平台,最大偵查半徑達300公里。該系統集成量子成像和多種定位功能,叫作控場2型無人機偵查系統。該系統在發揮作用的情況下,能夠對狙擊甲士進行超遠程狙擊引導,有效射程18公里。這樣的情況下,直升機都變空中火雞了。」
聽到劉參謀這麼說,詹李安都有想哭的衝動,滿面失落道:「現在幾個低配的甲士都讓整個營的直升機變成火雞了,這次可是15比0!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扳回來啊,你們要請客啊,我的心真的傷透了!」。
「老詹啊,你的心情我們是理解的,請客是必須的。但是下次裝備更新後就各看各的本事了,等你以後換上好東西,我們再練。」團長接著道:「還有你們那個高仿演習彈不錯啊,特別是反坦克導彈,除了不爆炸基本跟真的效果一樣啊!」團長回想起導彈群撲向劉參謀的情景,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關於這事,劉參謀是最有發言權了,他接過話道:「看著導彈群飛過來,我感覺距離死亡僅是一線之間,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居然跑出了320公里的時速,都快跟直升機一個層次了!到現在我才知道高仿彈的深厚內涵啊!」
邱上校道:「我看啊,咱們回去後得好好分析戰鬥實況,讓姚濤嘆把演習分析和該裝備的作戰效能評估儘快上交上去,加快量產進程,降低生產成本。至於那個演習仿真彈嘛,只不過是一些研究項目的副產品,據我所知,仿真彈其實也能跟姚濤嘆拉上關係,應該是他們老姚家的老三搞出來的。現在確實不少好東西都是他們老姚家的幾個人搞出來的。」
這個時候詹李安道:「是啊,他們老姚家確實人才輩出,好腦瓜子都長他們家去了。要不你們幫個忙收集一下散落的仿真彈吧,我這邊手腳太慢了。」劉參謀爽快地道:「無問題,我一個人就行了。」說完,劉參謀邁開步子,在眾人又一次驚呆的表情中上下跳躍翻飛,剛才傾瀉到他身上的彈藥很快就被他收拾好了。眾人沒想到,甲士還是打掃戰場的好手!
詹李安跟幾個老對手聊得正歡,卻沒想到指揮部內已吵成了一團。眾人爭論的核心問題是最後那一波伏擊,到底是用什麼武器才能同時擊落7架直升飛機,要知道後面負責高空偵查的直升飛機,相對來說距離附近陣位還是比較遠的。當團長道出緣由後,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狙擊甲士率先鎖定最後方的偵察直升機,而待火力手發動導彈射擊時,才開火。這樣就造成了同時擊落的假象,實際上,就是狙擊甲士與火力甲士相互配合作戰。
至於為何最後才幹掉追殺突擊甲士的直升機群,團長的解釋包括兩個原因:其一,團長是想看看反坦克導彈的實戰效果,尤其是觀察機動能力最強的突擊甲士能否逃過這種能夠穿透甲士裝甲的彈種,這很重要,關係到今後甲士的生存能力;其二,一群無牙老虎沒什麼好怕的,就算他們不走等下也會被收拾。當然了,這兩個原因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那就是團長跟邱上校對劉參謀的信任,這點團長覺得是不需要解釋的。
作為最了解甲士戰鬥力的人,姚濤嘆內心的推演結果其實也八九不離十了。現在他的想法就和戰場的幾個主官差不多,都在等待最後裁判團的數據和戰場錄像。等得到這些數據,就可以找出跟推演不相同之處,進而思考得失,提升對新裝備的應用。不過讓姚濤嘆沒有想到的是,關注這次戰術對抗的人,要比他想像的要多得多。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37s 3.646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