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彈藥甲士在一定程度上能兼顧火力甲士的作戰任務。比如,像發射導彈這樣的任務,彈藥甲士就能相當輕鬆執行。因為彈藥甲士本身就攜帶有導彈發射模塊,在戰術數據鏈的支持下,完成導彈攻擊任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過像布雷這樣的任務,火力甲士就不能反過來越廚代庖了。
彈藥甲士除去帶彈藥以及兼職發射導彈外,最犀利的絕技應該算是機動布雷。機動布雷也是在與快反部隊高強度對抗的過程當中摸索出來的新戰術,在出發前的一個星期最後訓練成型。與其說是訓練,不如說是智能反直升機地雷被改造到合適彈藥甲士使用的模式。
這種模式就是用載荷10公斤的彈藥運輸無人直升機隱秘完成布置、轉移、回收、戰果研判等全套戰術作業。而且這樣的智能地雷本身可以自動調整殺傷區域,具備環境擬態能力,地形適應能力極強。不僅能布置在地面,還可以布置在山頂,甚至樹上的隱秘處。
當敵方直升機接近反直升機地雷時,地雷的智能系統就會進行敵我識別,並根據敵機的噪聲及紅外特徵調整動能殺傷彈的爆射方向。一旦發動攻擊,將對敵方直升機造成致命的殺傷!
彈藥甲士在與甲士組與直升機對抗的過程當中,就是充當設計陷阱的獵手角色。而且有了彈藥運輸機的協助,還可以進行遠程作業,無論轉移還是回收反直升機地雷,都是相當靈活的。這樣,就算每個彈藥甲士帶的反直升機地雷不多,但是每個地雷的作用都能夠充分發揮。
望著甲士矯健的身影,姚濤嘆信心滿滿地邁開步伐,跟上隊伍,回歸到本應該屬於他這名指揮官的行軍位置。
現在的行軍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步兵行軍了,盡然道路崎嶇,但甲士們還是沒任何壓力地走出40公里的山地速度。隊員們對於這個速度已經駕輕就熟,不過要是再行提高對於負重較大的彈藥手和觀察手恐怕有些小麻煩!
對於甲士們來說,行軍不是一個難受的過程,反而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尤其在山路上行軍更是如此。而裝甲之所有如此優越的越野性能,完全是建立在生物電感應纖維應用的基礎上的。
這些如同人體神經系統一般、被繡織在內甲之上的生物電感應纖維迴路,會在訓練期間充分記錄人體動作的生物電流特性,尤其是大腦的電流特徵。所以每個甲士都剃一個光頭,就是為了方便協調內甲對甲士腦電波的採集。
當大量人體運動數據被採集後,系統就會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構建不同的甲士動力學模型。這個模型構成後,會有這樣的功能,它能夠根據腦電波的特點,提前預判人體的動作,並指導裝甲儘量跟人體協調的做到這個動作。當然了,這個協調是相對的,人體實際上是反過來被裝甲「引導」去做到這個動作的,不然就不會說裝甲能大量節省人體力量了。
可以這樣認為,人體大腦指揮身體作出反應的時間大概是0.2秒,而裝甲的反應時間要比這個動作快很多,裝甲大概只需要0.05秒的時間。可以這樣理解,裝甲系統比人的肢體更早的翻譯大腦指揮肢體動作的生物電信號,裝甲做的動作是人腦本來就想做的動作,於是反過來協助人的肢體去做這個動作。正是這種半推半就式的動作協調,讓裝甲能夠建立大量節省人體能量的技術前提。
也就是說,神行甲士能夠做到的是大腦越過肢體去控制裝甲。那如果這樣,一旦判斷錯誤不就十分危險了!那肯定還有技術來應對這個難題了,這個技術就是用人體接下來的動作去判斷。並且人體的動作是甲士動作的最終判斷依據,甲士的動作必須跟人體的動作保持一致。
於是乎,為了研究這門技術,《甲士動力學》這門高等級的機械仿生學的就應運而生了。丁傲珊與鄭碧涵正是這門前沿科學的引領人,如果沒有這門科學的發展,就沒有催生仿生內甲,也就不能將外骨骼模式的裝甲發展到全封閉式的智能裝甲了。
相比於使用外骨骼裝具,甲士的反應速度以及持續作戰能力都是成十倍的提升的。外骨骼裝備是無需測試什麼契合度這樣的核心指標的,只要是個人,甚至是條狗都能夠用。但是甲士則不能,他需要人體與裝甲本身的數據達到相當高的契合度才能夠使用,否則裝甲會失控,對人體會造成極大的傷害。試想一下,當你想往前走的時候,雙腿突然被套住往後躍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吧!
但又一個糾結的問題是,每個人的腦結構都有細微的差別的,而這些差別卻對生物電感應纖維的效能有相當大的影響。所以挑選能夠適應甲士動力學模型的大腦,就是所謂的契合度測試!測試用的內甲,就是專門設計用於採集人體數據的裝備,用於挑選最能發揮甲士性能的人。
當然了,既然是挑選,那麼肯定在契合度方面有高低之分了。當不同契合度的戰士穿上裝甲時,甲士系統就會根據動力學模型規則,自動調整動作的幅度以及輸出功率。這很簡單,就像喝酒一樣,你能喝二兩就二兩,不能貪杯,否則後果難料!
當符合契合度標準的戰士穿上裝甲後,該戰士就進入大腦直接越過身體指揮裝甲的運動模式,而身體在這個過程當中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充當運動校準的作用。假如戰士在戰鬥中身體受到嚴重傷害,而大腦卻能夠沒有失去意識的話,原則上仍能夠越過身體指揮裝甲,但是重傷狀態身體由於難以控制,而裝甲又根據身體動作決定最終動作,這樣的模式反而會嚴重影響裝甲性能的發揮。而且痛覺會嚴重影響著一個人的意識,甚至讓人暈厥而喪失戰鬥力!
此時,如果受傷的甲士注射丁傲珊研究的契合度藥劑之後,情況就有很大的不同。其神經系統會屏蔽掉所有的痛覺,並讓甲士極度專注於控制自身的戰術動作。這樣的狀態,受傷的甲士相當於直接用大腦去指揮裝甲的戰術動作,而放棄身體的校準。簡單來說,沒有腦死亡,戰鬥力就能保持相當水平。
這是極端情況下的甲士能力,一般情況下難於體現。實際上,最能體現甲士作用的並非這些近乎於死拼狀態的功能,而是平常使用到的各種戰術功能。單就節省戰士體力方面來說,甲士系列就可圈可點了。
甲士狀態下的人體,用極少的力量就可以做出原來幾十上百倍力量才能完成的動作。就目前行軍狀態來說,行進中的甲士實際上只需要人體正常跑步5左右的力量維繫,其餘能量就由裝甲的超級電池提供。
其實,整個系統的能量都是有超級電池提供。在甲士行進時,系統輸出的功率密度一般可達人體的10倍左右,由此可知,這樣的技術指標已經使甲士獲得不遜色於跳蚤的敏捷度。
部隊保持高速行軍,但是警戒卻沒有一點放鬆。機動裝甲腿部和腳底裝有複合減震材料,不但在走過石灘的時候讓人感覺是如履平地,就連聲音也極其輕微,輕易就會被環境噪聲所掩蓋。但甲士再先進,也有無法避免的難題,那就是影子。所謂「如影隨形」,目前的技術對影子是無多大的辦法,特別是在月明之夜。所幸由於天氣原因,最近幾天的月色都比較暗,通過影子來判斷甲士在快速行軍的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一號觀察手道:「我方距離邊境哨所仍有兩公里,請指示下一步行動。」姚濤嘆下令道:「請示已收到!3號觀察手注意,馬上釋放『冥蝠』,其他人員保持警戒,作最後越境準備!」
各隊員接到指示後,結束了高速行軍狀態,並迅速展開隊形,進入警戒狀態。三號觀察手麻利的打來胸前的1號裝備箱,從裝備箱中取出一個半米高外形像圓柱體一樣的器物。很快,這個器物被三號觀察手麻利的展開,變成一個翼型有點像蝙蝠肢翼的小型無人機!
在展開的瞬間,3號觀察甲士打開機身上的一個蓋子,在幾個按鈕之間快速操作,完成飛機的啟動和信號同步。將把身上的其他重型裝備全部卸下,3號觀察甲士在警戒區選定了一段適合助跑放飛的路線,再次確認路況合適加速奔跑後,就用右手托著機身開始加速飛奔。
在速度接近80公里時速的時候,觀察甲士果斷放開右手。如此,翼展近2米、長近1米卻承載鬼眼2型偵測系統的「冥蝠」無人機,就這樣給投擲出去了,無聲無息地消失於茫茫夜空之中,仿佛與高山大地融為一體。
猶如蝙蝠翅膀般的多段摺疊翼,仿佛並不牢靠,但是知道機翼製作材料的人都知,道就算被多次擊中,機翼結構也不會輕易崩塌。結合其獨特隱身設計與複合感應技術,能讓「冥蝠」為特勤組提供長時間高質量的預警!
待到系統提示「冥蝠」的一級信號和二級信號完成瞬時鏈接後,姚濤嘆才稍稍鬆了一口氣,在他看來今天晚上第一步行動算是順利開展了。
姚濤嘆對觀察甲士下令道:「觀察邊境線附近雙方崗哨情況,啟動二級信號實時共享模式。」實際上,姚濤嘆作為指揮官具有全系統最高的優先級別,擁有比觀察手本身還要高一級的控制權限,當然了,一般情況下這個權限是不會被激活的。
所謂「一級信號」實際上就是指無人機收集反饋到到觀察甲士的信號,而二級信號則是經過觀察手的控場2型戰術信息處理平台處理後轉接到各個甲士終端處的信號。
姚濤嘆並沒有急於下一步行動,指揮無人機對行動地域進行最基本的偵查是常識,必須等進一步的戰場信息支持,才能確認是否進行下一步行動。眾人除了警戒外,還調整了背景擬態功能,使其功率最大化。稍後越境的時候得先通過己方的邊境哨所,他們可不想引起麻煩。當然,藉此機會測試一下擬態系統的戰場能力還是很好的選擇,這算是最後一次熱身吧!
姚濤嘆在背部裝備箱中取出一個約半米高的圓柱形裝具,打開裝具取出的器物赫然就是粒子炮引導儀。姚濤嘆一番折騰後,引導儀閃爍的紅色信號燈變成綠色,信號同步算是完成了!之後,姚濤嘆關上操縱屏封蓋,重新把他放回到背箱中。
就這樣,引導儀已經完成了與衛星定位系統的信號連接,同時完成了與太空軌道的粒子子炮平台的引導連接。換句話說,姚濤嘆已經把啟動粒子軌道炮的鑰匙插進了鑰匙孔當中,隨時可以激發。
約莫過去了10分鐘,姚濤嘆看著觀察甲士反饋過來的偵查信息,心中大定,遂下令道:「全體注意,潛行通過我方邊境哨,出發!」
在「冥蝠」精細的偵察下,無論明崗還是暗哨、移動哨,全部都動態地標註在戰術顯示屏上。不僅如此,甚至連部分在哨所內部活動的人員也被動態地展現出來。可以說,對於甲士特勤組來說,哨所的情況是單向透明的。
哨所肯定有加裝反紅外偵查設施的,這是必備設施,但是要做到完全隔絕複合量子偵測系統還是比較難得。量子偵查系統能夠接受的信號波段要比單純的紅外偵測系統寬泛多了。一切都顯示,哨所對甲士特勤組的行動完全沒有知覺。
為了減少被發現的幾率,眾人儘量利用山石和凹地掩護,小心前進。至於草地就不太指望得上了,邊境附近很多地方都沒多少草,就算有草也不比牙刷毛長多少。
甲士潛行狀態的時速一般控制在10公里以下,如果過快則會引起規則的紅外浮影流,這樣就比較容易被高精度的紅外夜視儀發現。眾人都知道哨所的紅外夜視系統還是比較先進的,於是都是提高警覺,做足潛行戰術動作。說實在,要是被自家兄弟逮住就太沒面子了!
哨所是設置在必經之路上的,位於山谷最狹隘之處,而兩邊山體之間的距離也就幾公里,故而留給特勤組運動的區域並不算大,而越接近哨所被發現的概率就越高!而要通過邊境,距離哨所的距離最遠也得保持在450米左右。當潛行至距離哨所500米附近的區域時,突然颳起一陣狂風,眾人神經反射般減慢了潛行的速度。看到哨所內部的觀察崗的兩個戰士不斷對著隊伍所在的方向指指點點,好像有什麼新發現一樣,姚濤嘆心中暗道:壞了,難道被發現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1888s 3.764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