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山狗是屬於盜墓四大流派中的卸嶺一派,這一派介於綠林和掘丘兩種營生之間,有墓的時候挖墳掘墓;找不著墓的時候,首領便傳下甲牌,嘯聚山林劫取財物,向來人多勢眾(人海戰術是很實際的),只要能找到地方,縱有巨冢也敢發掘(可見卸嶺力士的膽量非同一般)。卸嶺門據說創始人得異人傳授,有令人力大之法,所以卸嶺門門人,多是力大無窮,通曉武功之人,因此被稱為力士。據說當年威震九州的呂布也曾是卸嶺門傳人,為董卓籌備軍餉(聽說還挖出了秦始皇用過的夜壺),曾挖掘過多位漢皇墓葬。
之前一直傳說著這麼一句話:「三十六行,盜墓為王。掘墓倒斗,卸嶺最強。」從這句話便可以看出卸嶺在盜墓四大流派中是單兵能力最強大的一支,不過卸嶺一派卻不像摸金一派那樣喜歡搞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卸嶺一派雖然單兵能力很強,但他們卻跟發丘一派一樣喜歡團隊協作,其中卸嶺與發丘的合作也是非常普遍的。
對於卸嶺一派也是有一段非常傳奇的傳說故事。
元蒙時期,因敵視元蒙政權,被大肆迫害,於是展開全面報復,以破壞成吉思汗陵的風水,敗壞元朝江山為己任。最終破壞了成吉思汗幾處附陵,恢復漢人江山。也因此和蒙人結下世仇,蒙古占據天下時,曾發出金鷹令,召集一隻集合了天下刺客的秘密組織追殺卸嶺門人。據說直到今日,這一隻刺客集團的後人依然遵循祖訓,追殺卸嶺門門人。
也正因為如此,卸嶺力士最為隱秘自己身份,非本門之人雖夫子妻兒也不會告知自己的身份。
卸嶺門門人後來淡出中原,曾經多活動於苗疆外蒙西北一帶,近代在中亞北非歐洲,也曾經出現過他們的蹤跡。
卸嶺一派除了擁有堪比楚霸王的神力外,他們的鼻子也非常靈敏,為了保持鼻子的靈敏程度,卸嶺一派門人都忌菸酒和辛辣之物。
吳興田之所以會找開山狗幫忙,也是跟雲南這邊的時候環境有關係。
雲南這邊的降雨量大,好多古墓都被地下水淹沒,地下的土層被沖得一塌糊塗,即便是沒有被淹沒的古墓,墓冢上的土層也因為潮濕緣故混成了一團,所以像是洛陽鏟和考古探鏟這樣東西根本起不到作用,這個時候開山狗的鼻子就派上用場了。
開山狗依舊在沉默著,於是吳興田再次對他說道:「不是讓你白干,搞出來的明器有你一份。」
在吳興田再次開口後,開山狗也終於再次開口了。
「可是我已經有將近十年沒下過墓了。」
「基本功落下沒?」吳興田對開山狗問說。
「這是先祖傳承下來的,我自然是不敢懈怠。」開山狗非常認真的回答說。
「基本功沒落下就好。我就問你一句話,干還是不干?」吳興田的表情突然變得嚴肅起來。
開山狗將身上的圍裙一摘,回答說:「干!」
「好,我們都去準備一下,你也去取你們卸嶺的甲,今天晚上我們在這個地方集合。」說著吳興田帶給了開山狗一張紙條。
開山狗看了一眼紙條後,直接將紙條送入口中吃了下去。
---------------------------------------------------------------------------------------------------------------------
離開賭石市場,在我們一再的追問下,吳興田告訴了我們他師父潘鐵燈跟開山狗師傅馮大煙杆的故事。
那還真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同時這個故事也鑑證了發丘和卸嶺兩派,潘鐵燈和馮大煙杆兩人之間的友情。
故事發生在三十多年前。
一九七幾年,正是解放後最混亂的一個時代。
那個時候,剛剛經歷了「******」帶來的大饑荒,又迎來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鄉,同時四人幫種種惡行也都在折騰著這個偉大的國度。
然而也正是在這個不重視文化時代,大量代表著中華文明的文物被盜賣到了國外。
而作為盜墓四大流派中的發丘代表潘鐵燈和卸嶺代表馮大煙杆卻沒有人那麼做,雖然他們都是以盜墓這行當為營生餬口,但他們也還是有民族心的,這點將大量文物販賣出去的摸金一派,就大不如他們。
作為一個小小的盜墓賊,潘鐵燈和馮大煙杆自然無法阻止那麼多的文物被叛賣到國外,但他們也還是為阻止此風做出了自己的一點力量。
當時英國有一個大收藏家一直都覬覦著中國的一件寶物。
這件寶物正是有著天下第一奇石之稱的靈璧研山石。
說起這塊靈璧研山石,還真是一件極富傳奇色彩的寶貝。
說起這塊靈璧研山石就不得不從南唐後主李煜開始說起。
李煜(公元937-978年)。字重光,號鍾隱,禮名從嘉,徐州人;古代南唐後主,同時也是一個詞人。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景第六子,公元961年嗣位,故稱為後主。他善書畫,能詩文,尤長於詞,而且在此方面造詣極高。
李煜的詞以國存身浮為界,前後出現了不同風格。
前期主要表現宮廷享樂生活,如《浣溪河》裡有「紅日已高三丈透」。《玉樓春》有「晚妝初了明肌雪「等,描寫日以繼夜的酣歌狂舞,風格柔靡,與花間派一脈相通。
後期作品大都抒發亡國之痛與傷今憶昔之情。如《虞美人》裡「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浪淘沙》有「簾外雨潺潺」等。哀嘆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了,情調傷感已完全脫去了香澤綺羅之態,其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等,都是歷史傳誦的名句。
對於李煜愛詩詞,幾乎是盡人皆知,但卻很少人有人知道李煜最愛的並非詩詞,而是靈璧石。
這其中尤其是靈璧研山石。
據《鐵圍山叢談》記:南唐後主李煜有奇石「靈璧研山」(指中有墨池的靈璧石)經長愈尺,前聳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高者名華峰。參差錯落者為方壇,依次日岩、玉筍等。各峰均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左右則因兩岸陂陀中鑿為硯。李煜十分珍愛,在兵臨城下,江山易手之時,仍痴迷「國破石頭在」寧願當俘虜也捨不得丟下石頭逃命,最終被俘,真可謂不戀江山愛美石。
由此可以看出李煜是有多麼喜歡這塊靈璧研山石。
但說到這塊天下第一奇石靈璧研山石的時候,很少人會先聯想到南唐後主李煜,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寫下《研山銘》的宋代大書法家米芾。
其實米芾與這塊靈璧研山石也是有著一段傳奇故事的。
米芾的夫人李氏為南唐後主李煜的後世之孫,在她嫁給米芾的時候,陪送嫁妝便有這塊靈璧研山石。米夫人的陪嫁之所以會是這麼一塊石頭的原因有三:其一因米芾愛石如命;其二,因米芾是書畫家,對「靈璧研山」可賞可用;其三,靈璧石是恆古不變之物,象徵夫妻恩愛永恆。
米芾是一個有潔癖的人,這點從他曾寫過的一副字:「朝靴偶為他人所持,心甚惡之,因屢洗,遂損不可穿。」便可以看出。就連他嫁女兒擇婿的第一條也是健康乾淨。
但就是米芾這麼一個有潔癖的人,在得到靈璧研山石後,竟然不管不顧的摟著這顆奇石睡了三晚。
不過就是這塊奇石也差點要了米芾的性命。
當時宋朝書畫院博士蔡京跟米芾是同窗。經蔡京介紹,宋徽宗召見了米芾,見米芾書畫超群,劍拔駑張,字裡行間處處顯露出橫溢才氣,將書法的的意趣發揮的淋漓盡致,深受宋徽宗的賞識。兩人一見如故,愛書畫,喜賞石,情投意合,行影不離成為摯友,並經常徹夜長談,廢寢忘食。
宋徽宗為能使米芾常陪伴左右,召米芾為書畫學博士賜於便殿,免去蔡京之職。
一日米芾酒後與宋徽宗談論靈璧石,一時高興便將其妻所贈定情之寶「靈璧研山」示於宋徽宗觀賞。
宋徽宗觀後十分激動,米芾看宋徽宗有索石之意,隨裝醉賣傻,趁其不注意,突然從徽宗手裡奪過來,抱在懷裡不放,並哈哈大笑。宋徽宗無耐只好順口說一句:「活像個顛子」這就是米顛的由來。
宋徽宗沒有得到「靈璧研山」心裡悶悶不樂就召見了蔡京,讓其說服米芾相贈「研山」。
米芾不從,蔡京在宋朝是出名的奸臣,對米芾軟硬兼施,在無法奏效的情況下,便以王羲之的「鵝」字相換,米夫人便以一罐大頭菜相送。蔡京無奈之下便將此罐大頭菜偽裝成「靈璧研山」送於宋徽宗,栽髒米芾有欺君之罪。將米芾投入大牢,又用王羲之「鵝」字作證據,誣告米芾思念前朝,有謀反之罪,以殺頭相威脅,讓其交出「研山石」。
米芾面對「一邊是石頭,一邊是人頭,一心不能顧兩頭,丟了人頭也保不住石。如果丟了石頭,終生變成了冤大頭。」雖然米芾對大頭菜及王羲之的「鵝」字在召見了宋徽宗時講明原因,但宋徽宗得不到「研山石」還是不能放了米芾,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米夫人手捧「靈璧研山」直闖金殿,獻於徽宗皇帝,米芾悲痛欲絕,為再於心愛的「研山石」多親近一會。求宋徽宗再開恩讓其用「靈璧研山石」寫書法一幅。
於是,米芾將「研山石」放在供案上對其三叩九拜,並感慨道:「深山裡靈石一塊,天地間混沌一砣。白雲深處悠高臥,潔身自好引墨為歌,濃淡乾濕變五色,縱情四海摯山河。」怨自己秘寶示人,才卷進是非網羅。
拜畢,奮筆疾書,寫出了《研山銘》它是米芾讚美靈璧石的詩篇,到現在已流傳千古,將永載史冊!
必須一提的是米夫人獻的這方「靈璧研山」,相傳並不是送給米芾的那一方靈璧,而是很早之前就為防奇石給米芾惹禍而找能工巧匠所仿製贗品。這塊贗品造型跟真正的研山石機會完全相同,所以米芾與宋徽宗均未發現出來,才兩全其美。
後來宋徽宗將米夫人獻的「研山石」及米芾用血淚書寫的《研山銘》強納入宮索入九禁。
那麼真正的靈璧研山石又去了哪裡呢?
這就沒有人知道了,有人說依舊是由米芾收藏,最後隨其入墓了,也有人說其實米夫人先給宋徽宗的那塊就是真正的研山石,至於真相就沒有人知道了。
宋徽宗本就是一個淡薄權欲,痴迷藝術,對美的追求近乎苛刻的人。這一點他倒是跟南唐後主李煜有一些像,宋徽宗在繪畫上卻有很高造詣,尤其在花鳥畫方面,有很高的成就,開創了中國花鳥畫創作的新時代;另外宋徽宗除繪畫外,在書法上面也頗有造詣,其書法風格挺健秀麗,稱瘦金體,在書法史上也算是獨樹一幟。
宋徽宗和南唐後主李煜一樣,在藝術上是有作為的,所不同的一個是「不愛江山愛美石」一個是「不愛江山愛丹青」,人他們相同的一點卻是都對靈璧研山石極其喜愛。
宋徽宗本就對朝政不多過問,在得到靈璧研山石後,更是痴迷奇石,對國家大事更是不聞不問了,甚至還命人花費大量人工按照研山石的樣子製造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園林。
也正是因為宋徽宗的如此這樣,導致了在靖康二年(天會五年,1127年)北宋滅亡。
後來這靈璧研山石就沒有了下落,有人說是被當時的金人掠奪走了,也有人說是宋徽宗冒死將靈璧研山石藏了起來。
再後來,傳說這塊天下第一奇石出現在康熙和乾隆兩位清朝皇帝的手中,當然這點很多人都提出了質疑,那些提出質疑的人表示出現在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手中過的不是靈璧研山石,而是米芾的那一副《研山銘》而已。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2s 3.643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