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城頂離開後,我們直接打了一個出租去往夕陽信中所說的即墨南泉鎮。
來到南泉鎮後,我們就開始打聽周圍的人,在這裡有沒有一個瘋瘋癲癲的流浪者。
本以為尋找這個南莊先生會很困難,沒想到我們一打聽就打聽到了這個南莊先生的所在。
這個南莊先生在當地人眼裡就是一個瘋子,沒有人知道他的家在那裡,也沒有人知道他有什麼親人,大家知道的只是他是一個瘋子,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不過大家都稱呼他為「痴聞」。
對於這個痴聞的所在,我們打聽的人毫不猶豫的告訴我們,他不是在主路的垃圾堆旁,就是在集口的水泥墩子那裡。
痴聞每天都會在南泉鎮上瞎轉悠,餓了就從垃圾堆里翻吃的東西,困了就倒頭睡在集口大水泥墩子下面。
在來這裡的路上,我用手機搜了一下「南莊先生」,結果並沒有直接搜到結果,然後又在青島地區的貼吧打聽了一下,終於有人給了我一個答案。
這南莊先生本名叫做楊良臣,即墨城裡人,1499年(明弘治十二年),楊良臣考中戊午科舉人。初授山西太平縣令,為政寬厚,愛護百姓,因而社會安定,人民樂業。
這個楊良臣算是一個賢士,太平士民曾為其繪《太平鳴琴圖》以頌揚其德。
楊良臣為人重孝道,講義氣。青年時,其父病臥床上,楊良臣晝夜奉侍,毫不懈怠,為取得父親歡心,將家產全部讓予其兩個胞弟楊良士、楊良田,以示孝友。
其業師萊陽人宋琮為靈寶縣令,死於任所,因其沒有兒子,楊良臣往返五千餘里親赴靈寶,護送其老師之靈柩歸葬於故里。
後又因父亡守孝歸故里,期間於城南另建一宅名「南莊「,並於莊內建一「瞻雲樓「,於晨風夕月中,南眺三標諸峰,吟詩著文,排遣情懷,著有《南莊遺詩》,故得名「南莊先生」。
三年孝服滿後,調任山西澤州黎城縣令。
其時,山西連年災荒,民不聊生,百姓紛紛揭竿。
1523年(明嘉靖二年)潞城縣人陳遷聚眾於青羊山,打家劫舍。山西巡撫命楊良臣督領潞、澤二州及六縣兵民前往「剿滅「,楊良臣鑑於百姓饑寒所迫,不得已鋌而走險,便單騎入青羊山,向陳遷等講明利害,勸說其率眾各歸鄉里。
1525年(明嘉靖四年),桑梓鎮民眾因同鄰鎮爭市引起糾紛,雙方五六千人械鬥。楊良臣親赴現場進行說服,最終化解了矛盾。
1527年(明嘉靖六年),潞州州判王正宗赴任路過黎城縣,恰逢楊良臣外出,未能很好接待,引起王正宗不滿,便誣稱楊良臣與「賊寇「有勾結,不用兵進剿。一面奏報朝廷,誣陷楊良臣接受「反民「賄賂,一面報請山西巡撫發兵對以牛聚財等為首的聚眾造反者進行鎮壓。
1528年(明嘉靖七年)正月,山西都指揮霍錦、澤州知州王朝雍、潞州知州郭鏗合兵對農民軍進行「圍剿「,農民軍憤起抵抗,官兵大敗,霍錦被殺,王朝雍、郭鏗被俘。山西巡撫只好再派楊良臣前往規勸。楊良臣三次隻身往返農民軍駐地,闡述利害,使牛聚財等解散隊伍,還鄉歸農。
事後,楊良臣調任太原府通判,仍留軍前。此時,王正宗為激化矛盾,極力主張對已歸鄉為農的百姓進行屠殺。楊良臣便上疏朝廷,陳述利害,使王正宗的陰謀未能得逞。
1528年(明嘉靖七年),楊良臣死於任所。祀即墨鄉賢、名宦祠。
真沒想到這個南莊先生竟然是一個如此了不起的人物,不過這南莊先生是明朝時候的人,如果現在還活著那不是已經五百多歲了嗎?不過再一想,好像信中夕陽說過這個痴聞是南莊先生轉世,可他又是怎麼知道這個痴聞就是南莊先生轉世呢?
先不管夕陽是怎麼知道痴聞就是南莊先生轉世的事情,我們在南泉鎮的各個垃圾堆都找了一遍,可依舊沒有找到這個南莊先生的轉世痴聞。
後來,我們又在那個集口等了很久,依舊沒有見到個南莊先生的轉世痴聞。
就當我們準備放棄尋找這個痴聞去跟夕陽匯合的時候,這個痴聞竟然突然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這個痴聞果然無愧於自己的名字,整個人瘋瘋癲癲,一看就覺得他是一個痴癲。
這個痴聞我完全看不出他的年齡,他的整張臉全都被污垢所遮蓋住了,披散著的長髮讓我整張臉都在陰影之中。
從他那花白的頭髮來看,這個痴聞的年齡應該在五十歲以上,不過痴聞的身體卻是出奇的矯健。
「先生就是南莊先生吧!」我對痴聞問道。
「哈哈哈哈,娃娃,你知道我一直都在等你嗎?」說這話的時候,痴聞原本渾濁的眼睛突然變得清澈起來,現在的痴聞給我的感覺已經不再是瘋瘋癲癲,而是高深莫測。
「此話怎講?」
「是斜暉告訴你我在這裡的吧?」斜暉正是之前我夢中夕陽的名字。
「沒錯,是他告訴我的。」
「你們還在尋找去往那個地方的方法嗎?」
「先生所說的那個地方是指?」
「蓬萊。」
「先生可知詳情?」
「我是知道一點,不過天機不可泄露。今日與你遇到,這說明我的大限降至,我等你的目的只是為了給你帶一句話。」
「什麼話?誰讓你給我帶的話?」
「話是陽明子先生拜託我帶給你的,聽好了。『道本無心;明鬼天志;大同天下。』」說完痴聞的眼睛再次變得渾濁,然後瘋瘋癲癲的離開了。
在痴聞離開後,我細細的品味著陽明子讓他帶給我的那句話。
「道本無心」,其中所謂的「道」,源自於「無所用心,心無所住」;因此這種「無住無心」之境界,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道」;若是連「無所用心,心無所住」都能「不住」的話,那這種「不住」於「無所用心,心無所住」的境界,那就是入「道」。說白了就是一句話「無為自然」。
而對於「道本無心」中的「心」更多的解讀都是偏於佛理。心為體,念為用,心本清靜,天人合一,如如寂然,萬緣不起,對境不攀。眾生因心生妄想,故妄念叢生,自造紛擾,自蔽本性。無心非心,有心非心,不住有無,可得是心。
這其中道家所說的無為自然就是認為宇宙萬物的存在及發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受任何意志的支配;而佛家則是世間的一切都是夢一場,只有保持自己的心境,心無雜念,才能得到真諦和永恆。
而這裡的這句「道本無心」應該就是讓我不要去試圖主動改變什麼,而是要接受事物自然的發展。
第二句的「明鬼天志」則是著名的墨家思想。其中「明鬼」是說要尊重前人智慧和經驗;而「天志」則是指掌握自然規律。
從這兩句來看,其中的「天志」貌似跟之前那句話暗含的「無為自然」相矛盾,但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其實並不矛盾。「無為自然」所說的是一種觀點,是認為宇宙萬物的發展都是自然而然的,而「天志」則是指一種態度,是讓人掌握宇宙萬物的發展規律,並未讓人去試圖改變這種自然規律。
所這第二句的「明鬼天志」是讓我要多觀察,並且結合前人的智慧進行分析。
最後一句的「大同天下」,我就不太明白了。
這句話的意思有很多種可能性,但每種可能性都讓我覺得不太像是陽明子的本意,所以我決定暫且不去考慮這最後的一句。
陽明子為什麼要讓痴聞給我帶這樣的話呢?這其中肯定有什麼重要的意義,不過一時間我還想不到這其中的意義。
不管怎麼樣,我總算是從痴聞那裡得到了應該得到的信息,雖然我還沒能完全將話中深意完全解讀出來,不過回想一下我之前夢中的一些內容,又從那第二句話中的「明鬼天志」來看,陽明子給我的這些話很可能是跟墨匣以及那個墨家機關城有關。
當然了,這也不過是我的一種懷疑而已,並沒有任何的證據。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6s 3.691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