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教主聞言,哈哈一笑:「師兄卻是妄言,我弟子趙公明、三霄俱有大羅金仙修為,多寶道人就更不用說了,更是達到了准聖巔峰。」
元始天尊大吃一驚,不想通天竟把老師當然所賜名的那個光頭少年收入門下了。
光頭少年正是琦玉,琦玉本是一點也不想成通天教主的弟子,但是奈何鎮元子的勸說和懇求,說是兄長的安排,無奈之下,只好同意。
這時,元始天尊見道德天尊沉默,便說道:「師兄,你如何看法?」
道德天尊嘆了口氣,道:「要說門下弟子,我也只有玄都弟子一人,元始師弟門下也不過十幾人,通天師弟門下雖然號稱萬仙來朝,但也只是誇大說法!」
「如此,要想湊夠榜上三百六十五名,恐怕我們三教定然損失慘重了!」
元始天尊聞言,臉色難看的喝道:「都是玉帝那小子狼子野心,否則我等弟子怎麼會有如此劫數!」
通天教主說道:「老師也只是叫我們三教弟子下界應劫而已,身犯殺劫,並不代表就要上榜,三百六十五名,玉帝既然想補缺人手,那我們弄夠就行,暫先不定名單,管它如何。」
元始天尊和道德天尊聽後皆是點頭:「大善。」
這時,元始天尊說道:「既然如此,那到時我們的門人便各憑神通,以決長短了,誰上榜誰上不得榜,自由天定。」
二人聞言點頭稱然,於是,三清也離開了紫霄宮,回了各處。
......
......
而在鴻鈞宣布人界開放後,三皇頓時不再遲疑,化身下屆,其驚天動地的實力頓時遭到人族的崇拜。
很快,人族就在軒轅等人的引導下,順利的銜接上了。
隨後,軒轅在重新編撰了歷史之後,將人族共主之位傳位於其孫高陽氏,而高陽氏便是後世所稱的五帝之一顓頊帝。
人族至此走上了正軌,三皇重歸混沌。
而顓頊在接下人族共主之位後,便開始進行了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
顓頊強令人族各個部落順從黃帝一族的教化,促進了各族之間的文化融合,使各族發展。
同時,人教也在道德天尊化身為老子帶領其弟子玄都下界後,再次續上了香火。
在顓頊的傳宣之下,人教在人族的聲望大漲。
而同時下界的闡教則有被人教壓下之勢,倒不是玄都的強烈要求,而是顓頊需要藉助人教聲望來穩固自己人族共主的地位。
同時,顓頊很重視人事治理,並努力發展農業,而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人族之中,男子慢慢成了氏族之中的主導力量,女人的地位漸低。
而且,顓頊依各部落版圖創製了九州,並建立統治機構,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後人推戴他為『歷宗』等。
而當時,內黃西南一帶有個黃水怪,經常口吐黃水淹沒農田、沖毀房屋。
顓頊聽說後就決心降服它,可黃水怪神通廣大,顓頊雖然是軒轅黃帝之孫,學有其傳下道法,但是畢竟道行淺薄,二人激戰九九八十一天卻是無法將這黃水怪收服。
於是,顓頊便請來他的師傅玄都道人,玄都道人知其來意後,便將一柄天王寶劍交給顓頊並教他使用方法。
顓頊用天王寶劍打敗了黃水怪,為了給人間造福,他用天王劍把大沙崗變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劍在山旁劃一道河,取名硝河。
顓頊在位七十八年後,功德圓滿,天降功德,人族共主之位便傳與帝嚳。
傳說這帝嚳,即高辛,生來便很有靈氣。
剛一出生,便叫出了自己的名字,更是被元始天尊門下太乙真人收為弟子。
而太乙真人也是極為用心,不僅教導帝嚳修行之法,在人族事物治理上也給出了一些意見。
帝嚳繼位之後,廣施予恩澤於眾人,卻不及其自身。
他耳聰目明,可以了解遠處的情況,可以洞察細微的事理,他順應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嚴,溫和而且守信,修養自身,天下歸服。
他收取土地上的物產,儉節地使用;他撫愛教化萬民,把各種有益的事教給他們;他推算日月的運行以定歲時節氣,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識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儀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動合乎時宜,服用如同士人。
帝嚳治民,像雨水澆灌農田一樣不偏不倚,遍及天下。
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風雨所到的地方,沒有人不順從歸服。
史書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帝嚳在位期間,深受太乙真人影響,而太乙真人性情溫和。
因此,帝嚳治理人族之時廣施仁政,不似軒轅、顓頊一般大肆征伐。
如果說顓頊最大的功勞是一統人族,為人族初步建立一個家國的概念,那麼帝嚳最大的成就就是恢復了神農時代衣食無憂的幸福安康生活。
帝嚳對內與民生息,對外停止征戰,許多偏荒蠻族受其感召接受和平,人族進入了一個平靜而又蓬勃展的時代。
於是,帝嚳有感太乙真人的大德,大力宣揚闡教,使得闡教在人族一時間威望再度大漲,遠遠蓋過人教。
如此又過了數十年。
此時,帝嚳在位已七十年之久,如今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帝嚳也是功德圓滿,之後便隱居人族聖地。
在其離去之時,天降功德,太乙真人得一份,修為直接提升到了大羅金仙中期。
五帝證道雖有功德,但卻遠遠比不上混沌中的三皇,太乙真人也只是得了一份功德,修為自然不會提升很多。
然而,帝嚳也有私心,他喜愛自己的四妃常儀之子摯,因而退位之後傳位於摯。
摯志大才疏,又有暴虐之性,曾治理天下九年,為政不善,民怨沸騰,又因其背後無人輔佐,威望不足以震懾族中各方勢力。
於是,摯迫於各方壓力,在與眾人商議之後,便退位讓賢於堯。
而這堯也是摯的弟弟,堯,姓伊祁,名放勛,十五歲時被封為唐侯,他在唐地與百姓同甘共苦,展農業,妥善處理各類政務,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僅受到百姓的擁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領的讚許。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6s 3.713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