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家目前最優秀的三個弟子被叫到一家小型會館,幹什麼沒人說,召集他們來的人也知道是怎麼回事。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三個人坐在一間寬大會客廳里竊竊私語,紛紛猜測來幹什麼,不一會兒,家族老祖在孫子攙扶下走進客廳,老祖的孫子都五十多歲了,比這幾個年輕人高兩輩。
三個趕緊站起來打招呼,一陣忙亂之後,房門又打開了,陸家族長陸殿晨帶著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
老祖緊緊盯著楚天翔看,楚天翔知道今天要考教國學,為了母親,他只能挺著,否則他才不會給楚家人面子。
老祖的孫子楚秀易開口說道:
「今天是老祖考教一下晚輩的學問,會就答,不會也不要氣餒,就是跟你們平時學習的時候一樣,不要緊張。」
「首先是背誦論語,一人一句,先從你開始吧....」他一指楚天翔。
楚天翔面無表情的背誦道: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第二個人緊接著背誦道:「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有也。」
一萬多字的論語竟然一個讀錯的沒有,老祖欣慰的笑了笑,低聲說道:
「換下一個!」
楚秀易說道:「我說一句,能接上來的站起來說。」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三個學生同時站起來,齊聲背誦道: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
一個學生搶著站起來答道:
「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楚天翔不動聲色,冷眼看著在座的人一問一答,他很驚訝,這一會兒,站在前面的老者把四書五經都問了個遍,都是從中間摘出句子讓他們四個人接,到目前還沒有答不上來的。
楚天翔明白了,這個見面,一是考教自己的學問,二是給自己來一個下馬威,防止自己目中無人。
一個多小時,楚秀易竟然沒考住這些學生,這裡就楚天翔一個人偷懶,他也就回答了兩三個問題,還是楚秀易主動要求他答的。
老祖眉頭一皺,知道這麼下去不是辦法,他輕聲說道:
「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隱不正而成之,何也?」
三個學生面面相覷,這個真沒學過,連聽過都沒有。
楚天翔微微一笑,大聲說道:
「將以惡桓也。其惡桓何也?隱將讓而桓弒之,則桓惡矣。桓弒而隱讓,則隱善矣。善則其不正何也?春秋貴義不貴惠,信道不信邪。孝子揚父之美,不揚父之惡...」
楚天翔停頓了一下,問道:「先生,穀梁傳·隱公元年背完嗎?」
老祖有點尷尬,這小子連穀梁傳都會背?
他問道:「穀梁何意?」
「尊王而不限王,禮樂教化,仁德之治。」
「與公羊傳何異?」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公羊是雷霆,穀梁是雨露。」
這兩本書都是儒家經典,一個講究嚴法治世,一個教化育人。
「好!」
陸殿晨不由得大聲叫起好來,楚天翔這個總結太貼切了。
老祖猛地瞪了陸殿晨一眼,回頭又問道又問道:
「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何解?」
老祖問楚天翔這段話如何解釋,這就是考教比較深層次的國學基礎了:會背誦只是第一步,解讀第二步,最後就是實踐了。
楚天翔微微一笑,朗聲答道:
「語出論語子張篇,對這段原文有兩個解釋,一個是東漢大儒董仲舒,另一個是北宋朱熹,朱熹人品不堪,言不由心,我取董仲舒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是....」
「等等!」楚秀易打斷了楚天翔的話頭,他問道:
「小伙子,你在哪兒學的?」
到現在,他還不知道這位小伙子叫什麼?是幹什麼的?那三個年輕人比這小伙子是小點,但也有限,他怎麼會這麼多?
儒家經典是四書五經,再延伸就是儒家十二篇了,看來這個小子都讀過,因為穀梁傳是最後一篇,成書最晚。
出鬼了,他才多大年紀?
北宋朱熹編撰四書五經,甚至連四書五經這個詞都是朱熹發明的,論語那段話絕大部分的人都採用朱熹的說法,他竟然知道東漢董仲舒還有一種說法,他在哪兒看到的?
穀梁傳是儒家十二篇比較晦澀難懂的一篇,而且要讀懂這個文章,首先得先讀通左傳,春秋等經典,否則根本理解不了。
四大家族的弟子,學習公羊傳,穀梁傳都得到三十歲往上,否則理解不了裡面的微言精義。
楚天翔沒有回答,房間裡出現了短暫的冷場。
「儒家十二篇你都通讀過?」老祖問道。
「『爾雅』未讀,教我的人『爾雅』不熟,不肯誤人子弟,又找不到原文,故而放棄。」
「你還讀過什麼?」老祖問道。
「荀子,韓非子,其他諸子百家未曾涉獵,家境貧寒,找不到原版。」
「還有嗎?」老祖問道。
「楞嚴經,金剛經,華嚴經背過,但無良師教誨,初窺門徑。」
「道家未讀?」老祖問道。
「道家深奧,無良師引入門中。」
「你既然通讀佛經,解說一下鍾秀和慧能法師吧。」老祖拋出一個天大的難題。
在中土的佛教中,鍾秀和慧能是兩個極具代表性的人物,按照哲學角度,一個客觀唯心主義,一個主觀唯心主義。
鍾秀和慧能都是唐朝初年的著名佛教高僧。
鍾秀認為求佛是需要苦修的,被稱作『漸進』派,六祖匯能是『頓悟』派的開山鼻祖,有詩為證:
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3s 3.689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