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關於最近的章節描寫的是國與國博弈角力的情節費了不少腦子,而且昭靈嘗試著以詼諧輕鬆向的文風去描述國家之間角力和博弈,變得不那麼嚴肅化,而如果有大佬覺得幼稚不合理的話稍加寬容,畢竟昭靈也是根據虛構情節結合秦末時期法子的推演描寫,即:瞎虞霸寫……
好了回歸正題。
偉人曾經教導我們,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而像我們這種在網上瞎扯淡的吃瓜者,一般都是大戰略家,沒沒毛病嗷→_→
所以捏戰術層面的東西不歸我們管,那是長老、各分舵舵主和堂口的兄弟們的事情,所以開啟戰(miao)略(shi)模式。
英國人到底坑了多少人?別說被他坑的不要不得歐洲人了,就連咱也著了一次他的道,慢慢說來。
先說三哥吧。
就從三哥獨立開始說,都知道,英國人從16世紀到印度,成立東印度公司,到十八世紀,隨著英法戰爭法國人失敗,英國人開始經營印度,玩弄著拉一票大一票的戰略。
哪個三哥不聽話就揍誰,有點像我們春秋時期的樣子,然後把三哥境內的那些個城邦、王國都揍服氣了,統統都認英國人大表爹。
很多人都說,三哥的歷史就是不斷被人征服的歷史,像他的種姓制度,就是雅利安人征服古印度,為了統治需要制定出來的,所以他們肯定逆來順受慣了。
充滿了奴性!
其實當然不是啊,偉人早就下定義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泥人還有三分土性吶,何況是高種姓的三哥呢?
所以三哥反英大起義,大大小小算起來,其實真不少。
當然都失敗了……emm……
咳咳,不過這些起義倒也給英國人提了個醒。
英拐人很快如醍醐灌頂醒悟過來,發q的……搞什麼春秋那一套嘛,還得學秦皇帝陛下的。
所以在1858年以後三哥的軍事、政治、經濟,一切都由英拐人來領導,他的最高領導人是英女王指派的副王,說白了就是把整個印度大大小小的政權,全部整合納入大英帝國里,國家是統一了,但是管理國家的是英國人也畢竟是少數,而且還是人生地不熟的,還是有點虛。
所以他們需要一群來自當地人並支持大英帝國的「鐵桿粉絲」擁護,所以在1885年有一個叫做休謨的英國人,發起組織了印度的國大黨,本意就是為了拉攏培養一些英印殖民地的一些上層精英,後來這個黨派就成了三哥的執政黨。
扯這些和三哥獨立有什麼關係?
當然有關係,像三哥後來的國父甘地,包括泥赫魯父子這些後來三哥政壇叱吒風雲的人物,全部都是出自這個黨,因為他們都是英國人拉攏甚至培養起來的上層精英,所以是天然的親英派。
我們歷史課本在介紹三哥獨立的知識點時,寫著的是靠的是他們的聖雄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絕食什麼的得來的。
當時不覺得現在細想時就很奇怪啊,一個民族獨立居然可以用這種方式得來,難道英國人他就沒有刺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這種方式,只有碰到紳士的英國人才可以,如果碰上德國、小本子,早就拖進集中營死辣死辣滴。
事實上當然不是這個樣子,英國人的刺刀不是刀咯?那也捅人見血的呀。
一戰的時候,英國人為了讓三哥給他們賣命當炮灰,就承諾戰後讓三哥獨立,但打完之後英國人翻臉比翻書都快。
英國人:什麼?我有說過嗎?有這事?不存在的!o( ̄ヘ ̄o#)我說你們這些阿三怎麼就不懂我們大不列顛紳士的幽默呢?快點快點,都散了吧…
阿三:o_o??
三哥一聽當場就崩潰了,然後甘地就開始了他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1919年組織了一次集會抗議英國人的這種「幽默」,這是可是完全和平性質的集會喲,當時還有很多人是帶著自己的小孩參加的,結果被英國人帶著印度士兵突突突死了好幾百個,後來三哥繼續搞了幾次不合作運動,想要用非暴力感動英國人,但是咱都知道一點,進行暴力鎮壓最爽的,那就是遇到不抵抗的嘛。
三哥也不傻啊,知道身體是擋不住子彈的,再也不去送人頭搞內個什麼勞什子的非暴力不合作了,然後在在1922年,就破產了。
然後再過幾年,又是春天到了,又到了交……呃不……
總之新的一批三哥長大了,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於是又tm開始非暴力、不合作。
反正三哥就這樣,不斷的不抵抗,不斷的被鎮壓,這樣陸陸續續一直折騰到二戰。
要知道一個重點,為什麼英國人捅了這麼多人,就是不捅甘地、泥赫魯他們父子呢?那當然是因為他們和其他的一些暴力反抗的相比很溫和嘛,又是自己培養出來的更容易溝通,直到二戰結束以後,英國人是資源耗盡、千瘡百孔,一戰還是小跟班的美國人已經搖身一變現場成為了英國的大表爹啦,所以是到了強弩之末。
而且這個時候又發生一件事情,這事情與非暴力不合作完全沒有關係,主要是英國軍官對印度士兵的歧視,引發了皇家印度海軍兵變,接著空軍、陸軍等這些手裡頭有搶槓子的都跟進,這種情況就像我們辛亥革命的開端:武昌起義,由中下層軍官士兵自發組織、以點帶面,輻射全國。
但英國可不是清廷啊,狡挖狡挖的英國人的套路那是一波接一波,英國人選擇了最配合他們的人物和組織來談判,當然其中挖了好多坑,但不管怎麼樣,三哥就這樣算是獨立了,後來國大黨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拼了老命的宣傳甘地,將之包裝成了三哥的國父。
即便現在,我們看三哥這個國家,明顯有著天正幻想、小人得志,不切實際,眼高手低的一面,這一點在他們忘記了成千上萬個類似甘地的無名者,只記住活下來的甘地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
就這麼說,現在這群三哥,是沒有經歷過真正哲學意義上進步的國家和民族的,很容易沾沾自喜,但遇到事情又很快被打回原形,比如別人買飛機是國防,三哥買飛機是湧來摔的,自己的潛艇還能把自己擊沉等等,純屬搞笑的……。
在這一點上其實和我們1911年以後的情況有點類似,隨著起義的第一槍響,各省通電革命,然後獨立成功,但實際上官還是那些官,民也還是那些民,思想還是原來的思想,當時的上層精英們,無論是在國際事務上還是國內,也都是相當的幻想天真不切實際。
一些公知大v或偽歷史研究學者還認為,如果北洋時期,袁世凱不稱帝而是和平交接下去,我們國家的未來將會會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美,簡直就是秦末時期的瞎姬霸扯淡。
當時的中國和印度一樣,同樣被奴役了兩三百年,像這種被奴化了幾輩子的民族,不經歷血與火的改造又怎可能完全性的涅槃重生?
所幸天佑中華,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一次又一次的,總是會有人在廣廈將傾的關鍵時刻,受命於危難之時力挽狂瀾於即倒、偉人之所以偉大,因為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但也離不開我們這個民族始終堅信「人,定勝天」的信仰,所以我們的古語留下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現在回顧我們的那段歷史,或許今天的三哥,就是北洋政府發展的一種可能性的投影,那無疑是可悲的,好在是個如果,真正的是我們走的是一條浴火重生的涅槃之路。
再繼續說攪屎棍英拐人,所以,像《敦刻爾克》這種歐美主旋律電影我一般都是等網上有高清資源以後再去看的,而且還得看心情,所以接下來的話題就從敦刻爾克大撤退開始嘮叨下英國人那種死道友不死貧道專坑隊友的民族劣根性。
敦刻爾克大撤退,隨便度娘一哈就知道了,當時英國之所有有那麼多軍隊在法國,是因為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隨後英法感覺綏靖綏不下去了就聯合向德宣戰,英國軍隊雖然到了歐洲大陸,但根本沒有去幫波蘭打德國人,而特麼的是臭不要臉的躲在馬奇諾防線觀察戰局【jpeg.暗中觀察】,待時而(pao)動(lu)。
直到1940年5月德軍兵分兩路閃擊荷蘭、法國、比利時,暗中觀察的英國人發現有點不妙啊,這才十幾天德軍就像秋風掃落葉般的閃擊打的這些個歐洲國家毫無反抗之力,一個能打的都沒有,而且還繞過了馬奇諾防線。
於是英國遠征軍總司令陸軍上將約翰-戈特就瞞著並肩作戰的盟軍,命令英軍偷偷撤退到敦刻爾克等待後撤,幾天後英國陸軍大臣發來密電批准了,還特意囑咐你們跑路的時候可千萬別告訴法國人、比利時人,偷偷地跑打槍的不要。
而當時法軍總司令貝森還在不停地激勵部下說:撤退?不存在;防守?不存在;盟軍要的是進攻,進攻!!
然後,可憐的法國人做夢也想不到英國人會在這麼關鍵的時刻像丟垃圾一樣拋棄他們偷偷開溜。
直到同年5月27日,派駐倫敦的法國海軍代表團團長在和英國海軍交流情況才知道,尼瑪的英國人已經不是在考慮撤退的問題,而是特麼的已經在撤退了,因為在當天已經有五萬英軍偷偷跑回英國本土了都。
沒辦法了,偷偷開溜被發現了,這就有點尷尬了,於是英國人出了個點子……那麼,要不……咱一起跑唄?正好路上有個伴兒,哎,挺不錯的吧,夠哥們吧!
於是盟軍一路狂奔到了敦刻爾克,這就是歷史上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開端,至於斷後的,那當然是法國人,好幾萬法軍為了掩護盟軍撤退和德國人血拼了……但沒有到底,在傷亡了大約六千多人後……投降了。
在撤退的過程中,英國空軍那是相當英勇,很多英國商船也自發幫忙出力撤軍,站在英國人角度來講倒也「可鴿可棄」,雖然最後還有很多法國軍隊留在沙灘上撤不走,但是沒關係因為那是法國人啊……
英國人:哥都都走了,法國人留在沙灘上這和我有個毛的關係?
敦刻爾克大撤退後,德國和蘇聯開始互剛了起來,那叫一個慘烈,作為盟國的英國這個時候當然是……作壁上觀啦。
英國人還是很有「棄約精神」的。
直到1942年毛熊有點快頂不住了,要求他們在法國登陸,快速開闢第二戰場。
但是英國人這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自私本性再一次顯露無疑,這一次英國人為蘇聯表演了一場卑劣的迪厄普登陸,就組織了七千人的軍隊在法國南岸迪厄普搶灘登陸……
一萬人都不到……
在動不動就幾十萬、上百萬規模大會戰的歐洲戰場上,七千多人能幹個p啊?
結果可想而知,這次行動以損失五千人失敗而告終,有人陰謀論就說,這是英國人故意把情報泄露給德國人的讓德國做好反登陸準備,因為當時英國軍方情報部門已經發現德國知道了這次登陸行動並做好準備,情報部門將之通告丘吉爾取消命令,可是丘哥不停,就是要登陸,不過這個沒有歷史證據,丘老鐵幹了這事兒沒有也不好瞎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英國人對於這次登陸失敗和傷亡是無所謂的,一點也不心疼那也是肯定的,因為損失的五千多人90%是加拿大第二步兵師……
反正就這樣。
英國人用加拿大人的血,向毛熊證明了自己同法西斯血戰到底不怕犧牲的勇氣與決心,給毛熊打氣…emmm……
同時也向蘇聯人證明登陸這事兒……臣妾現在做不到啊……
所以,老哥你還是自己先頂住吧……
其實這些國家被英國人坑也是怨不得人,誰讓你們有求於人呢,而且他們又不是不知道英國人那所謂的歐洲大陸均衡政策,那從來都是坑歐洲大陸的小夥伴們的政策啊,都知道英國人賊壞賊壞的還往裡跳……
英國:你鯊叼、你鯊狗一樣的智商……怪我咯。
但最讓昭靈氣不過的是,明明是你英國人求我們中國,結果我幫助你,你特麼卻先跑了。這次英國人坑的就是我們的遠征軍。
一說起這個事情,就讓人生氣,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姓丘的這個老狐狸為了討好小本子,在我們抗戰最困難的時候宣布封鎖滇緬公路,直接切斷了我們的外援途徑。
後來偷雞不成倒蝕把米,小本子和德國勾搭一塊兒了,這個時候英國佬又希望藉助我們長期抗戰的經驗和力量去支援他們在遠東地區的殖民地,特別是緬甸、印度的戰局,更厚顏無恥的要求叫我們派遠征軍去救他們的英國兵。
好吧,作為盟軍不說是義不容辭,但反法西斯是大家的事情。
答應了!
結果這麼一去就被英國人給坑了個結結實實的,大英國協軍隊在緬甸的最高指揮官哈羅德-亞歷山大,也就是在敦刻爾克後期負責撤退的傢伙,這個時候「它」又準備開溜。
但是在敦刻爾克的時候是有法國人做炮灰的啊,這邊沒有法國人啊,於是他就打起了中國遠征軍的注意,先是忽悠盟軍東南亞最高指揮官史迪威,說是要在曼德勒一起合夥搞一票大的,比如大會戰。
可等到我們的遠征軍和小本子交火了,特麼的英國人就跑了!!我*!@%#*…………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因為遠征軍歸國的路被小本子占領了,杜聿明不得不率領遠征軍從野人山回國,最終包括戴安瀾將軍三萬多遠征軍屈死在了異國他鄉的原始森林裡,而那個勞什子的哈羅德因為出色的完成了緬甸撤軍,反而受到英國嘉獎,不但升官還從中將上升到了上將。
這還不算,更氣人的就這次開溜而坑死中國遠征軍幾萬人的行為,還被他們稱為亞洲敦刻爾克的奇蹟,簡直就是無恥,如果諸葛村夫活到現在一定會向王司徒誠懇道歉的。
英國人的這些行為實在不得不讓人陰暗的認為,英國其實是有意讓哈羅德去緬甸開溜。
因為英國知道並認為,一旦我們的遠征大規模入緬作戰,那緬甸肯定是保不住了,不是獨立就是中國的了,不管怎樣但都跟英國沒什麼關係了。
而且最可恨的是英國人在跑路的時候,還故意留下物資讓小本子繳獲,甚至燒掉也不留給遠征軍,就是想要小本子對遠征軍造成大量殺傷並能夠長期堅守,以待英國來反攻。
但俗話說的好啊,天道有輪迴,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英國人這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行為終於在朝鮮戰場上被他美國大表爹學會了。
1951年5月的第三次戰役中,美國大兵為了自己跑路,命令英國第29旅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以及皇家重坦克中隊擔任掩護,在此之前英國人從來都是他跑路,別人掩護。但這次沒辦法了,那是美國大表爹下的命令,也不敢耍花花腸子,畢竟二戰以後只有鷹醬和毛熊才是大哥大。
這一戰是我們志願軍50軍149師打的,相當的漂亮,截斷後路再關門打狗,一夜之間全殲來復槍團和坦克中隊,全中隊31輛坦克都沒跑掉,全部留下。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這個重坦克中隊裝備的,是當時最先進的百人長式坦克,在當時全英國也沒有幾支這樣的重裝機械化部隊,這也是英國軍隊在朝鮮戰爭中第一次受到的重大打擊,不過沒有關係,因為不久之後英國人還會遇到了兩次。
想到敦刻爾克,最後順帶提一下德國人為什麼在敦刻爾克放走了英法聯軍。
度娘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說法有很多,不過昭靈比較認同的是:德國人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因為德軍在當時根本就沒有十足必勝的把握一口氣吃掉幾十萬盟軍,其實要搞清楚一個重點,四十多萬人逃命是一回事,被逼到死路那又是另一回事。
有幾個成語肯定不陌生:背水一戰、破釜沉舟、哀兵必勝。
通常情況在戰場上如果沒有形成絕對優勢,都會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要知道當時的德國打閃擊戰真的太順了,感覺就是一個王者在虐幾個青銅渣渣,以至於德軍裝甲部隊平推的太快和步軍完全脫節了,敦刻爾克又是一個遍地沼澤低洼地區,光是靠坦克集群推進,沒有步兵協同,短時間內根本沒法解決擁有完整戰鬥力的盟軍。
雖然網上很多人都看不起英國陸軍,但實際上英國陸軍是歐洲第一支現代化的職業軍隊,戰鬥力比我們想像中要強悍得多,尤其是在這種絕境之下,那是完全可以和德國的任何一支精銳相抗衡的,當時最靠近敦刻爾克的德國a集團軍,是德軍主力,一旦被拖住很可能導致整個戰線崩潰,甚至形成逆推的可能都有。
德國人只是花了十幾天時間就橫穿了整個法國到達歐洲西海岸,而德軍身後必然是形成被拉開漫長的補給線,要知道馬奇諾防線還有幾十萬正處於懵逼狀態的法軍呢,還有剛剛投降的四十五萬比利時軍隊呢,一旦前線占據焦灼,法國人也從懵逼中回過神來,馬奇諾的法軍只需要向北挺進一百公里就可以完全切斷德軍綿延上千公里的補給線,由此形成對德軍反包的趨勢。
德國軍官不可能想不到這種隱患,所以德國人怎麼可能為了這三四十萬人冒那麼大的風險?顯然不可能。
無語的是現在說的都是啥啊,搞的好像那撤回去的幾十萬人再後來起了多大作用一樣,實際上二戰的一系列硬仗基本上都是蘇聯和美國打的,可以說英法這兩個撈比是屬於躺贏的。
就連諾曼底登陸都也是以美國大兵為主,有段時間甚至能夠聽到有些腦子進水的人說,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二戰的轉折點。
對於這種論調昭靈想說的一個關於二戰最大的驚天真相是,其實二戰真正的轉折點是李雲龍指揮的平安縣大捷。
李雲龍: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
李雲龍:「開炮!!!!開炮,開炮」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56s 3.72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