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一行也沒有在店裡待太長的時間,畢竟此行並非來參加開業典禮,但是對於李文秀來說已經足夠。
由於汪明突然出現的緣故,店裡開業的時間也推遲到了上午10點整。
隨著第一顆橘紅色的煙花在半空中炸開,格子鋪海州直營店才算是正式開張。
由於是暑假期間,開業當天,店裡的情形並沒有之前一中跟二中那麼火爆。
但是由於地處市中心的緣故,客流量仍然不差。
再加上久雨後晴的緣故,出來散霉見光的人也是成群結隊的往街上擠,恰好又逢周末,連難得抽空出門逛個街的市民也比往日要多。
1元商店雖然在東南沿海那一帶已經不算是什麼新東西,但是在98年的海州市,還是一個新事物。
李文秀也沒有刻意吆喝攬客,就連搬過來的煙花也就放了十來桶的樣子,其他的原封不動地又送了回去。
好在雜貨鋪的店老闆折騰了一回也沒說什麼就原價給他退了回去。
不過頭一天的營業額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到晚上9點之後,店裡的客人才慢慢都散了。
李紅梅跟劉艷她們幾個已經算了有一會兒。
王有來也閒不住,一直在旁邊報賬。
幾個人忙活到晚上將近12點鐘,才把當天的賬全部都理清楚,剩下的就是統計最後的營業額。
一直到李紅梅把最後一筆賬加進去,李文秀才嚯地站起來。
「紅梅姐,多少了?」
李文秀其實並不是很擔心。
畢竟已經有了前幾次的經驗。
之前在松平,一中跟二中的店裡開業當天,營業都突破了萬元大關。
海州這邊雖然沒鬧出太大的動靜,但是想來也不會太差,畢竟白天的客流量擺在那裡。
在98年,要說大把花錢的人不會太多,但是1元商店這種銷售模式,在剛出來的那會兒其實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在國內,小市民的那種貪小便宜的心態其實從來就沒有發生過太明顯的變化,價格低往往會吸引相當多的一批人掏腰包。
「去掉零頭,總共是21000塊錢。」
雖然心裡有底氣,但是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李文秀還是鬆了口氣。
2萬出頭,著實不低了。
雖然沒有出現一個令人大吃一驚的數字,不過在這個時候,開業當天能夠突破2萬塊錢,的確還算過得去。
這其實也是李文秀的一次嘗試。
畢竟袖珍格子鋪不可能一直沿著1元店這種模式發展下去。
小商品雖然有相當大的利潤空間,但是畢竟很難做成那種潛力巨大的品牌。
而且一直把客戶群體定位在學生身上,這種市場策略也多半是很難持久的。
所以在海州這邊的直營里,李文秀已經開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一樓的四間店面,其中的兩間仍然是按照之前格子鋪的經營方式,採用統一價格銷售小商品,不過價格已經提到了1塊錢。
剩下的兩間,李文秀極為大膽地嘗試了24小時便利店的經營模式。
作為一種本世紀前期就起源於美國,但是在日本成熟和發展起來的零售模式。
24小時便利店在1998年並不算一個新事物。
但是在國內,1998年便利店的發展卻是一個黃金時期。
在改革開放之前,由於國內經濟的計劃性和封閉性,24小時便利店雖然在全世界大行其道。
但是在國內仍然是一片空白。
一直到前兩年才開始出現這種模式,可以說在98年仍然是處於起步的初期。
甚至連起步都算不上,畢竟不管是從經營管理模式,還是從發展的思想上,都跟世界上排名靠前的便利店品牌有著天壤之別。
李文秀之所以敢賣出這一步,完全是因為他具備了超越這個時代20多年的眼光決定的。
毫無疑問。
隨著十年後線上零售業務的高速發展,傳統的零售業務,尤其是即將大為興盛的大型超市業務很快就會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反而是24小時便利店這種零售模式,因為其便利性和時間上的全天候服務意識。
在網際網路銷售大行其道的年代,不僅僅沒有萎縮,反而越發的繁榮起來。
既然有了這樣的判斷,李文秀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發展機會。
不過對於這樣的嘗試,王有來跟楊彪他們卻並不是全都理解的。
「小老闆,咱們這麼做不會虧本吧?哪有商店大晚上還營業的,而且咱們也忙不過來啊,晚上還要上班,不睡覺啦?」
抿著嘴。
劉艷抱著手裡的賬本,臉上可不怎麼樂意。
來市里上班,那自然是極好的,但是一想到要經常熬夜,來市裡的那點興奮老早就沒了。
這可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天天都要這麼幹,別說兩個小姑娘了,是個人也吃不消。
而且店裡加上王文輝,攏共也就4個人,兩班倒,那也得兩個人換一班。
人手的確是個大問題。
「紅梅姐,店裡的招聘啟事你貼出去沒有?」
「還沒貼。」
「那你儘快貼出去,抓緊時間招兩個人進來早點培訓,格子鋪這邊的話,兩個人就夠了,但是便利店那邊肯定要換班。」
李文秀也沒花心思去想點名,既然是24小時便利店,那就直接叫24hour好了,中文名就叫24小時便利店,也算是占了一個便宜。
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和發展,總是有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的。
李文秀之所以沒有在一開始就直接上馬這種模式,其實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畢竟萬一行不通的話,還有格子鋪積累的資金和市場,即使是進行第二次創業的話,相對來說也會簡單很多。
但是從第一天開業的情況來看,目前的狀況還算不錯。
攏共21000塊錢的營業額裡面,有將近一半是便利店裡面產生的。
畢竟格子鋪主要面向的群體還是海州一中的學生,這個時候又是暑假期間,銷售額比不上便利店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過之所以能獲得這種效果,也是跟便利店銷售的東西有關的。
跟格子鋪不同。
李文秀在一開始就把便利店的消費群體定位到了普通市民身上。
店裡賣的東西也是以日用品,尤其是食品為主,恰好迎合了普通市民的消費心態。
接下來幾天的營業情況也證實了李文秀的判斷。
不過在經過開業幾天火爆的情形之後,店裡的日營業額很快就慢慢穩定下來。
格子鋪的營業額在假期很快就穩定在一個偏向於低位的水平,每天也就是在2000塊錢左右。
而便利店的日營業額,則出乎意料地穩定在4000上下。
一直到這個時候,王有來和李紅梅等人才算是徹底打消了心裡的疑慮。
與此同時,隨著上一期廣告結束的時間日益臨近,眾人對即將播出的格子鋪廣告也多了一絲期待。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7s 3.68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