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半月常朝的時間,李中易早早的起了床。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吃罷早膳後,在李七娘的伺候下,李中易頗費了些工夫,才穿戴整齊。
自從李中易登基之後,他就廢除了每三日一次常朝的慣例,改為半個月才召集一次常朝。
所謂常朝,也就是在京城裡的升朝官們,齊聚於大慶殿前,集體參拜李中易的儀式。
說句心裡話,李中易很不待見所謂的常朝。幾百名升朝官,集體參拜皇帝的儀式,也僅僅是行禮如儀罷了。除了展示一下皇權至高無上的威嚴之外,就實際而言並無卵用。
然而,李中易可以規定每月常朝兩次,卻無法徹底的廢除常朝制度。
畢竟,儀式感,是做官必不可少的功課之一!
不管是早朝,還是在野,只要是有組織的人群,都必然會有一定的表現儀式。
比如說,社會幫派、土匪群體或者是封建會道門,都需要一定形式的儀式,以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
原本,常朝服需要穿九琉袞冕,以增強皇權的威嚴。李中易不耐煩受那個折磨,索性只穿了平里日召見內閣諸相的簡服,這麼一來,也就輕鬆了許多。
「劉相公……」
「拜見劉相公……」
劉金山緩步進宮,退避到兩側的官員們紛紛主動和他打招呼,大家的姿態都擺得很低,免得給劉金山留下目無上官的不良看法。畢竟,在場的人心裡也都有數,劉金山是下任內閣首相的最熱門人選。
昨晚,劉金山失眠了,今天索性起了大早床。在書房裡料理完手頭的政務之後,劉金山出門也比往常早了一刻鐘。
別看早到了區區一刻鐘的時間,升朝官們大部分已經到了宮門前,劉金山正好趕上了入宮的高峰期。
劉金山正走著,忽聽身後傳來官員們的竊竊私語,李瓊也比平日早到了。
不管怎麼說,李瓊都是現任的首相,必須給予應有的尊重。於是,劉金山毫不遲疑的退到了道旁,讓李瓊先過。
「呵呵,光清相公,老夫正好有事相商。」
卻不料,李瓊在劉金山的面前,停下了腳步,並以事相邀。
劉金山趕忙抱拳拱手,小聲說:「敢不從命?」隨即落後了半步,跟著李瓊朝大慶殿前行去。
大慶殿左側的東挾殿內,擺滿了熱氣騰騰的吃食,兩排宮人侍立於左右。
按照慣例,內閣的相公,以及六部三卿們,都有資格享受宮裡預備的早膳。
李瓊和劉金山步入殿內的時候,殿內的眾人紛紛起身行禮,李瓊擺了擺手說:「諸位勿須如此多禮,罷了。」
殿內的官員們都是守禮之人,儘管他們中的有些人,肚子已經餓得咕咕直叫,卻沒誰不懂規矩的先動筷子。
官場上的規矩大於天,內閣的相公們不到齊,部下們誰敢先吃早膳?
不大的工夫,折從阮也到了,於是大家一起動筷子,開吃早膳。
在場的人,都是帝國最頂層的掌權者,食無語的規矩,堅持得異常之徹底。
過了大約兩刻鐘,殿內的官員們都或多或少的墊了肚子,因李瓊還沒放筷子,大家也都捏著筷子等著他。
又過了大約半刻鐘,李瓊放下了手裡的筷子,眼尖的宮人趕忙遞來了擦手的熱帕子。
李瓊一邊擦手,一邊笑著問道:「諸位都吃好了?」
「多謝相公關心,某家等都吃好了。」眾人紛紛放下手裡的筷子,行禮如儀。
吃飽喝足之後,李瓊領著六部三卿,朝著大慶殿內走去。
劉金山跟在李瓊的身後,一邊緩步邁進,一邊仔細的思考李瓊說的事。
作為內閣的首相,李瓊一般情況下,不太愛管閒事。可是,這並不意味著他沒有管事的實權。
劉金山仔細的砸摸了一番李瓊的話,他不由暗暗一嘆,深宮以內是非多啊!
怎麼說呢,自從皇六子誕生之後,宮裡娘娘們之間的關係,就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內閣次相折從阮是皇三子的親外祖父,內閣首相李瓊又是皇六子的親外祖父,除此之外,皇長子今年也已經十三歲了。
皇長子雖然沒有實力雄厚的母族撐腰,可是,他的生母賢妃娘娘唐氏,卻和今上一起共過患難。
一起共過患難,以今上的為人,自然是格外的看重,情分也迥異尋常。
方才,李瓊說的既不是皇長子,也不是皇三子,更不是皇六子,而是事涉皇次子。
皇次子李繼孝,又名靈哥兒,其生母為元妃費氏,今年剛滿十歲。
和李中易別的兒子們不同,皇次子是在大院外待了好些年的皇子,其母費氏的見識又比較長遠,所以,皇次子從小就養成了謙和守禮的習慣。
只不過,元妃費氏以前給皇次子請了個讀書人做師傅。那位紀師傅,如今卻因為誹謗朝廷,污衊皇上,而被緹騎司的人給拿進了大牢。
皇次子得知了消息後,纏著李中易哭鬧不休,目的是想讓李中易饒了紀師傅。
李中易並沒有直接下令放人,而是命李瓊過問此事,看看那位紀師傅是否有可饒之處。
李瓊找劉金山商議,目的就是想事先吹個風,打個招呼,免得劉金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逆了皇次子的意。
實際上,劉金山心裡明白,李瓊是擔心得罪了元妃費氏。畢竟,自從皇六子出生之後,宮裡娘娘們的關係,也就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果然不出李瓊所料,常朝散了之後,李中易召見劉金山的時候,就問到了那位紀師傅的事兒。
劉金山不敢怠慢,趕緊拱手道:「區區腐儒爾,成不得大事!」
李中易微微一笑,便道:「既是如此,那就放了那個腐儒吧。」
站在一旁的左子光,隨即說:「喏。」那位紀師傅只是有些嘴欠而已,並不是儒門的所謂領袖。
既然李中易發了話,那個紀師傅放了也沒啥要緊的,左子光不可能為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儒生,刻意逆了李中易的意。
劉金山和左子光先後離開之後,警政寺卿李延清趕來拜見李中易。
「回皇上,昨天晚上,原控鶴軍的幾個高級將領,聚在了一起……」
腐儒們不可怕,可是,軍方若是出了變故,那就是大麻煩。
李延清的稟報,立時引起了李中易的高度重視,他凝神想了想,問李延清:「知道他們談了些什麼?」
「回皇上,咱們的人只敢在外圍監視著,暫時沒人打入他們裡邊。」李延清的警惕性不是一般的高,老軍頭們突然聚集在了一塊兒,准沒好事。
「暫時嚴密的監視著,不要打草驚了蛇。」李中易摸著下巴,小聲叮囑李延清。
李延清當然明白慎重從事的重要性,朝廷剛剛整肅了文臣集團,正是穩定朝局的緊要關頭,不能太過於刺激了舊軍頭們。
雖然,舊軍頭們手裡沒有兵權,畢竟,他們做過高級將領,某些人脈關係一時半會都還在。
這年頭,張三雖然下了台,可是,誰知道他提攜過的人,隱藏在哪支隊伍里?
李中易從來都不以為,幾十萬的朝廷禁軍,全都跟他是一條心。大浪淘沙,總有一些人不把李中易當作是他們的自己人。
而李中易最擔心的,就是朝廷禁軍里有老軍頭布置下的眼線,平時看上去個個忠誠,到了關鍵時刻,就是大麻煩。
所以,李延清稟報的消息,幾乎在剎那間,碰觸到了李中易最忌諱的那根心弦。
於是,同知軍法司事的李浩東,被李中易找了來。
「記住了,必須嚴密監視駐軍內部的動靜,不能忽視任何可疑的線索。尤其是,最近經常離開軍營的軍官……」李中易一邊仔細的叮囑,李浩東一邊仔細的作記錄,惟恐漏了任何一個重要的環節。
事情其實是明擺著,老軍頭已經失去了兵權,他們要想做點什麼,就只能從朝廷禁軍裡頭做文章。
更重要的是,老軍頭又聚集到了一塊兒,這就不得不引起李中易的高度重視。
堡壘永遠是從內部被攻破的,李中易在沒有掌握進一步情報的基礎上,只能先從內部找原因。
客觀的說,李中易的直覺,無疑是準確的。以義陰侯為首的幾個老軍頭,不甘心就這麼喪失了兵權,打算從朝廷禁軍內部入手,爭取拉攏一批暫時失意的軍官。
在任何一個組織裡邊,既有飛黃騰達的人上人,也有官運不怎麼如意的倒霉蛋。
哪怕是,李中易一手打造的朝廷精銳禁軍里,同樣也有一批不如意的軍官。只不過,在嚴酷的軍規條令的約束下,這些人平時敢怒不敢言罷了。
而這些失意者,恰好就是義陰侯等人的目標。義陰侯等人,他們拉攏失意的軍官,並不是要馬上起事,而是像下圍棋一般,提前很久下幾招閒棋,一旦時機成熟了,便要呼風喚雨。
不巧的是,李延清已經盯上了義陰侯這些人,只是暫時還沒掌握內情罷了。
等李浩東走後,李中易又把左子光叫了來,兩人閉門密謀了很久。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s 3.670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