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俞培華已死,玉芬想要拿回兒子的監護權,之所以還要起訴到法院,是因為公公婆婆不給她孩子。詞字閣http://m.cizige.com
公公婆婆在兒子死後,生活陷入困頓,身邊還帶著一個小孫子,而且小孫子馬上要上小學了,生活更加艱難。
這種情況之下,玉芬來要孩子,公公婆婆順水推舟把孩子還給兒媳婦,既能讓孩子回到媽媽身邊,又能給老夫妻減輕負擔,其實是兩全其美的事。
一開始玉芬是這麼想的。
但是沒想到,公公婆婆堅決不把孩子給她。
理由就是田玉芬早已經跟培華離婚,田玉芬不再是俞家的人,跟俞家沒有半點關係了。
孫子姓俞,是老俞家的傳後人,那是絕對不能給一個外人的。
本來,玉芬來要孩子的時候,還打算看在婆媳一場的份上,給公婆一點錢,接濟一下公婆。
因為俞培華還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日子都過得很差,也顧不過娘家這邊。
現在俞培華一死,沒留下什麼錢給父母,父母年紀大了,生活肯定是很艱難。
可是玉芬沒想到公婆如此無情,讓孩子跟自己這個當媽的劃清界限。
不但不把孩子給自己,連俞培華在世時候承諾的玉芬可以隨時探視孩子都給否了。
玉芬這才相信了那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她想的是公婆家古來窮,大半輩子都是在窮困中度過的,好容易兒子有出息過了幾年好日子,現在兒子又落得那個下場。
所以她才準備看在原來是一家人的份上接濟一下公婆。
可是公婆的表現讓她發現自己真的是過於好心了。
這一對老夫妻都這種情況了,做事還是那麼惡狠狠的,那麼決絕。
玉芬好話說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跟他們講道理,表示孩子馬上就該上小學了,不能讓他在農村上小學。
跟著自己的話,在縣城上學,條件會好很多。
其實不管是小縣城的人,還是農村人,現在基本都是這樣的思想。
認為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在哪裡上都是一樣,不管城裡還是農村,反正幼兒園就是看孩子,不學什麼文化課。
但是從上小學就不行了,城裡的教學質量比農村強太多了,有條件在城裡上學,那是必須要在城裡邊上的。
可是公婆明顯不考慮這些。
老夫妻只考慮不能讓已經成為外人的兒媳婦把孫子帶走,一旦帶走,他們老俞家就絕後了。
玉芬承諾說絕對不會給孩子改姓,以後還會經常帶孩子來看爺爺奶奶。
反正什麼話都說盡了,怎麼說都不管用。
老夫妻聽得煩了,還把玉芬趕了出來。
玉芬沒辦法,只好訴諸法律。
這一下,孩子要回來了,玉芬準備接濟一下前公婆的想法也打消了。
因為打官司的過程中,俞培華的父母想盡一切辦法耍賴。
要麼就是不到庭,不簽字,要麼直接帶著孩子玩消失。
不得不說,老夫妻這種行為,真的不是為了孩子好。
既不能讓孩子得到好的文化教育,而且帶著孩子東躲西藏顛沛流離的,小小的孩子跟著受了不少罪。
玉芬心疼孩子,也看明白了前公婆到底有多自私,多狹隘。
這種情況下必須要當機立斷,拿出點手段來,儘快找到孩子,把孩子帶回身邊。
玉芬給英子打電話,把自己現在面臨的情況跟最好的閨蜜說了。
希望英子能影響一下東昌縣法院這邊,讓法院對自己的案子上點心,讓執法人員幫自己去找孩子。
說實話,對於這種家庭糾紛類的案子,只要當事人帶著孩子躲了,法院也是基本沒辦法。
最多就是讓原告自己去打聽孩子的下落,有了確切消息,執法人員出動那麼幾個人,去勸說一下被告。
很少有強制執行的。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玉芬一次次跑法院,就是看明白了這個問題,知道這樣下去,也許三年兩年也未必能要回孩子。
那孩子遭罪可就大了。
所以她只能向英子求助。
希望英子給縣法院這邊來個電話,該強制還得強制執行。
英子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一些老農民的狹隘,她也是很清楚的。
所謂的狹隘,用農村人的話來說,就是「聰明好說糊塗難纏」。
這類人從表面上看,無論身世還是生活狀況,其實挺可憐的。
但是在處理一些家庭糾紛方面,往往就是很沒道理地一根筋。
根本就分不清是非。
只是想當然地認死理。
而他們想當然自以為正確的那個死理,其實是既害人又害己的一種方式。
就像玉芬所面臨的這種情況,你要從表面上來看,俞培華的父母挺可憐。
本來就是過了大半輩子窮苦日子,好容易兒子有出息過了幾年好日子,現在兒子又死了。
老夫妻年齡大了沒什麼收入,生活困苦,唯一的孫子現在又要被人奪走。
逼得老夫妻帶著孫子只能東躲西藏。
夠可憐的。
可是,你要是可憐他們,覺得隨著他們高興就是為了他們好,其實是害了這種一根筋。
在老夫妻看來,只要能保住孫子在身邊,哪怕三口人一塊兒死了也是幸福的。
他們這樣想,也許還會這樣做,有一天老夫妻實在無力撫養這個孩子,生活過不下去的時候,他們帶著孩子一塊兒去跳河都有可能。
所以說玉芬希望乾脆利落地解決這件事的想法,也不算錯。
只要把孩子要回來,孩子回到媽媽身邊,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都有利。
而俞培華父母不用帶小孩了,也會相對輕鬆,也能喘口氣。
英子很清楚,只要自己一個電話打回東昌縣法院,東昌法院那邊肯定會上心去辦的。
也一定會很快就能辦結。
只不過對於俞培華一根筋的父母來說,就顯得有些殘忍了。
英子覺得,這事要辦,那是必須要辦的,必須要把孩子給玉芬要回來。
但是,總得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要回孩子,又不能在要孩子的過程中太殘忍。
基於這個想法,英子覺得這得求助於大哥。
因為大哥在本縣的人脈太廣了,她需要利用一下大哥的人脈。
首先就是讓大哥找熟人,去調查一下俞培華那兩個姐姐和一個妹妹家的情況。
尤其重點調查俞培華大姐家的情況。
因為以前英子聽玉芬說過,她的公婆比較聽大女兒的。
英子的想法其實就是要來個曲線救國,通過俞培華的大姐,去影響她的父母,改變她父母的錯誤想法。
這才是從根子上解決問題的辦法。
只有理順了老夫妻的思想,把孩子交給玉芬才能成為一個皆大歡喜,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
大哥聽明白了英子給自己下達的任務,那肯定要絲毫不打折扣地爽快答應。
不但接下任務,而且還不忘稍稍拍個馬屁:
「不得不說,還是俺家英子考慮問題全面。
你說的沒錯,俞培華的父母這事做得確實不夠理智,但遭遇也確實足夠可憐。
要是按照玉芬的想法,你讓縣法院強制執行,把孩子給搶回來,可就要了老兩口的命了。
其實,任何一個事物在時空當中都有多個側面。
那些一根筋的人只是堅定地認準了一個側面而已。
但是,再頑固的人,他們的思想也不會是頑石一塊。
關鍵就是要找一個對的人,能給老頑固展示事物另一面,並且讓他接受。
這樣的老頑固我見過很多,表面上看很頑固。
但是一旦讓他發現了事物的多個側面,這方面的思想立馬就轉變過來。
你找的這個點真是太准了,老兩口一直聽大女兒的話,只要大女兒去講道理,發話了,老兩口的思想絕對轉變。
要想讓俞培華的大姐按照玉芬的想法辦,想改變俞培華大姐的思想,比改變老兩口的思想簡單多了。」
「怎麼簡單了?」英子明知故問道,「你也不要太樂觀了。
老兩口既然一直聽大女兒的話,說明大女兒跟父母是同樣的思想觀念。
你這麼知道俞培華的大姐不是個老頑固?」
大哥笑道:「他大姐是不是老頑固我根本不需要考慮。
她再怎麼頑固,畢竟是上有老下有小居家過日子的人。
而且玉芬說過,她那兩個大姑子和一個小姑子,日子過得都很累。
日子累,就好辦。
孫子兵法上不是說過嘛,利而誘之,怒而撓之。
意思是說,你缺錢,那我就用錢誘惑你。
你喜歡發怒,我就撓你——」
一邊說,大哥一邊曲起手指,在英子滾圓的肩膀上抓撓。
「拿開你的爪子。」英子笑著打開大哥的手,「我才不喜歡發怒呢,你撓也白撓。」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不發怒是因為沒撓對地方。」大哥又把鹹豬手伸到英子飽滿的胸脯抓撓:
「撓到關鍵部位,有時候也會發怒。」
英子果然是惱怒地在大哥胳膊上掐了一下:「你注意點好不好,萬一孩子跑進來看到呢!」
倆小狗已經兩歲半,溜溜地滿屋跑,確實是說跑進來就跑進來。
大哥心虛地朝門口瞥了瞥,乾笑兩聲收回豬手:「不會進來吧?
我聽著咱媽逗著他倆玩兒呢。」
「以後給我莊重點,」英子壓著聲音威脅道,「不關門不准動手啊!」
「好吧好吧,」大哥做出莊重的模樣,「那還是繼續討論一下利而誘之的問題吧。
我找人打聽一下俞培華姐姐和妹妹家的情況,尤其是他大姐。
弄明白情況以後,看看用什麼利益去誘惑她?
不過你跟玉芬說明白,這塊利益得她出。
她不是一開始還準備贊助前公婆一筆生活費嘛,把讓她把錢拿出來。
一般誘導大姑子,一半贊助前公婆。
只要錢到位了,一切好辦。
玉芬也是笨蛋,同樣拿出贊助費,就是一開始沒選對人。
反而把事搞得這麼複雜。
看看咱兩口子的,準保給她辦得漂漂亮亮的。」
英子一撇嘴:「我早就說過,你太偏心。
咱們自己家的兄弟姐妹有問題,多少錢你都出。
玉芬從小跟我一個被窩最好的姐妹。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這麼點兒事,你還得讓她自己出錢!
太偏心了!」
「這個話題不用老是重複了吧!」大哥正色道,「要不是因為她從小跟你一個被窩,我還不偏心呢!」
大哥這話的後果,就是獲得了英子的一頓暴打:
「你瞎說什麼呢你!」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4s 3.667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