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半個月,每天都有府吏領著成隊的士兵扛著東西抵達底下各鄉,按照登記在冊的鰥寡孤獨、高齡老人以及新生兒家庭登門送米糧布帛。看小說網 m.kanxiaoshuo.net
東西雖然不算多,卻也足夠這類人度過寒冬。
這些撫恤措施往年也是有人做過的,只是還沒有形成定例而已,霍善這麼安排倒也不算出格。
本來見霍善這位小太守登門給樵夫夫妻倆送東西,本里的人心裡都有些酸溜溜,後來見霍善不僅給樵夫一家送,心裡也就平衡了。
雖然很多人可能活不到七八十的高齡,但誰家都是得生孩子的,說不準明年就輪到自己家了呢!
於是所有人都交口誇讚太守仁德,霍去病派過來送物資的士兵們也受到了熱烈歡迎。
雖然農家沒什麼好東西,但大多數鄉人都會熱情地邀他們喝口熱粥再走。
這些士兵都只是些剛離開家服兵役的年輕人,平時都是上頭讓幹啥就幹啥,一心想著服完今年兵役就歸家去,哪曾感受過這樣的盛情。
有些熱血上頭的,竟是主動幫人把挑水劈柴修屋頂之類的活計幹完才走。
霍去病聽了這些事也沒說什麼,只讓人給出外勤的士兵們加一頓肉。
寒冬臘月能做的事情著實不多。
霍善把事情安排下去後也乖乖地貓在家裡不出去了,每日聽司馬遷他們輪流給自己授課。
雖然是針對霍善的小課堂,但夙小星和易知他們都會旁聽,一眾掾吏也把自己的小孩授課送過來陪讀,每天都熱鬧得很。
霍善仗著自己識的字多,也搶著要當小老師,愣是把習字課搶來自己教,每天踱步來踱步去,看人家在沙盤上寫的字對沒對、整齊不整齊。
轉眼來到臘八。
大漢目前過年依然是按照十月為歲首來算的,也就是說霍善過了十月就是五歲了。
不過霍善往蘇軾他們那邊跑多了,總感覺到了臘月更有過年氣氛,從臘八到小元宵都可有意思了。
仗著天高皇帝遠,霍善決定在西陵城過一次以十二月為歲首的春節。
過了年就是春天了,叫它春節多貼切!
臘八這日,霍善一大早就徵用了所有大鍋,請來蘇軾指導大夥如何熬製臘八粥。
蘇軾是個什麼都會一點的人,臘八粥自然也難不倒他。
他指揮完眾人把「七寶」
都給放下去,還和霍善分享當年他妻子王閏之曾以粥為藥給牛治病的光輝往事。
那時候他在黃州沒了職務,準備改行當個田舍翁,每天和妻子一起到處溜達。
有次他和妻子王閏之看到有頭牛生病快死了,牛醫根本看不出是怎麼回事,只有他妻子一看就知道那是豆斑瘡,讓人給牛煮青蒿粥吃。
這一吃下去,果然就把牛治好了!
可把蘇軾給高興壞了,當場給好朋友章惇寫信分享,表示自己要是被罷官了也可以靠妻子這門手藝養家餬口。
而且他妻子不僅會給牛看病,還會嫁接黑牡丹!
霍善聽得津津有味
。
這豆斑瘡,又叫豌豆瘡、斑豆瘡等等,霍善從孫思邈和李時珍那兒聽說過,這東西大漢本來是沒有的,應當是南北朝時期從西域那邊傳過來的致命疾病,所以許多醫書中又把它稱為「虜瘡()」
。
一旦感染了這玩意,整個人都會渾身冒毒瘡,毒瘡中全都有白漿,往往發病幾日就死了。
更可怕的是,這東西還很容易傳染,免疫力本就低下的小孩子尤其容易成為傳染對象。
霍善問道:牛也會得這病嗎??()_[(()」
蘇軾道:「應當是會的吧,我看症狀差不多,只是一般不會讓牛病得那麼重,所以很多人沒注意過而已。」
當時那個給牛看病的牛醫就不認得,全憑見多識廣的蘇軾在旁多了句嘴才把那頭牛保下來。
要不然那麼大一頭牛沒了,那農戶得多傷心?
雖然蘇軾平時看起來不太靠譜,遇到自己能幫忙的事還是很熱心的。
霍善由衷夸道:「你真厲害!」
蘇軾一臉自得:「那當然的。」
霍善又問他黑牡丹好不好看,他雖然在開封賞過牡丹,但是沒見過黑色的誒!
蘇軾嘆著氣說道:「肯定好看的,妻子去世後我也沒見過了。」
霍善見自己觸及了蘇軾的傷心事,也就沒再拉著蘇軾繼續聊這個話題,而是力邀蘇軾一起到中庭堆雪獅子。
等他們堆好了,就可以出去施粥了!
蘇軾本身就是個愛玩的,聞言也不嫌棄冰雪凍手,帶著一群小孩在中庭玩起雪來。
臘八粥煮成以後,霍善就跑出去施粥。
臘八施粥這事兒霍善也是從蘇軾那兒聽來的,聽說杭州的佛寺每逢臘八就會施粥給百姓吃,鼎盛時期多達上千人一起喝粥。
他們府衙沒這麼多碗,所以想喝粥的人得自己帶碗過來省。
霍善還是頭一次給人施粥,興致非常高,親自給聞訊而來的百姓舀了第一碗,嘴裡還一本正經地說些吉利話。
這可把排在最前面的人給樂壞了,這可是他們太守親手給的粥、親口說的好話,吃了不得走運一整年!
越來越多人聞訊而來,霍善就舀不過來了,很快便把施臘八粥的攤位讓給其他人,自己抱著碗熱騰騰的臘八粥嘗了起來。
一碗粥里大豆小豆全都有,好吃!
霍善還印了臘八粥的做法,供人領回去來年自己學著做。
要是家中有餘力的,到時候也一起出面施粥,也算是眾樂樂的一樁妙事。
人家和尚都能施粥,城中的富戶怎麼就不能呢!
錢藏在家裡不花出來,和沒錢有什麼區別?
這張傳單除了印有臘八粥做法外,還有元宵燈會的宣傳。
按照宋代的習慣,正月十二搭棚、正月十三掛燈、正月十四試燈、正月十五便開始正兒八經的元宵燈會!
霍善號召眾商戶及富戶積極參與年後的燈會,可以在臘月期間派人前往府衙開設的花燈培訓班學習如何製作花燈。
()尋常民眾也能報名學習(),不僅不收學費?()?[(),學成之後要是願意為官府紮上十個花燈,還可以免費領走一隻自己製作的花燈作為獎勵!
受限於場地和材料,每天報滿十人就停止收人,早報名早學習嘞!
當然,你要是想批量購買,那就得花錢了,官府也不能倒貼太多錢來辦活動的對吧?
一聽還有這樣的好事,當天的一百個名額當場就報滿了。
霍善見群眾反響這麼熱烈,放下粥碗後便去看他師叔何必批量做蠟燭。
這個從蘇軾那裡弄來的課題,他們宋人是最愛搞燈會的,在蠟燭製作方面也有相當成熟的經驗。
什麼白蠟、桕蠟,全都是蘇軾給霍善講過、霍善又一五一十轉述給李長生聽的。
李長生去年趁著秋高氣爽,與何必他們就地採集了許多源自於動物或植物的蠟,合力研究如何科學取蠟、批量制蠟的流程。
他們現在只需要把蠟灌進批量製作蠟燭的工具里,就可以一口氣獲得上百支蠟燭!
生產效率超高的!
就是原料和燈芯比較難搓,不過大冬天的男男女女都沒法出門幹活,給各家分派點搓燈芯之類的活兒問題不大。
這也是霍善有底氣號召大夥一起搞燈會的原因。
順便給富戶賣點蠟燭賺錢。
就霍善這整天不是救濟、施粥就是舉辦熱鬧活動的勁頭,節流是肯定不可能的了,只能爭取能多多開源!
別小看這小小的蠟燭,實際上它價錢可不低。
畢竟這東西便於攜帶,燒起來煙小,亮度還比油燈高,深得達官貴人們的喜愛。
點得起蠟燭,那可是身份的象徵!
在漢初這東西還是貢品來著,比如南越王就曾給朝廷進貢「蜜燭兩百支」
,這蜜燭就是用蜜蠟做的。
在南方,蜜蠟比蜜源稀少的北方更容易收集,只是這東西到底是從蜂巢裡頭弄來的,數量還是稀少得很。
唐代的韓翃有句詩叫「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講的就是寒食當日天下禁止生火,唯有以「五侯」
為代表的達官貴人能獲得皇帝賞賜的蠟燭,破格點燭照明。
所以說這既然是身份的象徵,賣貴點怎麼了?
面對這明顯是想掏富戶們錢袋子的活動,富戶們會上當嗎?
那當然是會的!
不說這扎花燈的手藝值不值得學吧,光是可以批量訂購蠟燭就足夠讓大夥心動了!
要不是官府不讓他們敞開了買,他們肯定得買它個一萬根!
這東西放著又不會壞,囤再多都沒問題。
可惜太守府限購啊!
霍善當然不是有錢不想賺,而是去年收集的原料只夠先宰他們一筆。
等接下來把圈定的幾處蠟源給收拾出來經營個一兩年,說不定就可以把長安那邊的錢也給賺了!
長安那邊的有錢人可比江夏郡多多了,目光要放長遠一點。
反正就算是限購,這一波蠟燭和花燈賣完也足夠讓霍善把元宵燈會的花銷全給賺回來了。
甚至還能有大筆盈餘。
事實證明,霍善還是低估了眾人對燈會的熱情,每天的十個號牌都是天沒亮就被人搶光,沒搶到號的人也不顧外面天有多冷,紛紛圍在外面探頭往裡看。
衙役們見趕他們不走,便也不趕了,自己也跟著站在一邊學。
要是裡頭有人學得太慢,他們則是全都痛心疾首,覺得要是換成自己在裡面肯定早就學會了!
遇到脾氣暴躁的圍觀群眾說的話就很不好聽,弄得後面再放號牌時那些做事太慢的人都不敢搶了。
畢竟被那麼多人一罵,他們可能直接學不會了。
還是不要去浪費名額為好!
霍善每天上課之餘都要過去溜達一圈,見群眾的學習熱情這般高昂,心中欣慰不已。
今年一定能過個熱鬧年!
與此同時,何必他們製作出來的第一批量產蠟燭,也通過江夏郡的專用進貢路線送到了長安。
!
()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7s 3.501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