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ps: 感謝「喀秋莎」的月票支持
「上帝死了!」
「生活是一個黑暗的格言!」
「人生來是自由的!」
1908年9月14日,德軍占領巴黎後,在巴黎漂泊的哲學家詩人們瘋狂喊出了這樣的口號,於是,巴黎數百萬的人,很多要求做個無拘無束的自由人,用放蕩不羈的身體和污言穢語奇思異想去轟炸虛偽的文明。
因為針對在波爾多的法國政府的抵抗,德皇威廉二世公開在報紙上說:「法國一切都應該被淹沒在火焰和血泊中,必須把男女老幼都殺死,一棟房子、一棵樹都不能留下,這是唯一能使退化了的法蘭西民族感到畏懼的恐怖手段。運用這種手段,戰爭不到兩個月就會結束,假如我們德國以人道主義為懷,戰爭會延續好幾年。」
德皇的慫恿,加上不時還受到法國激進分子的槍擊,而且德國亟需後勤物資補充,德軍漸漸拋棄了人道主義,不僅在村莊燒殺搶劫,巴黎被德軍占領後,戰爭使市民的生命也遭到前所未有的輕視和踐踏,巴黎那些放蕩性感的女人,奢靡的物質,又把人們的精神領域侵蝕為一片廢墟,迷惘的人們,特別是年青人,開始懷疑和思索,重新確定生命的意義,用身體和物質來證實個體的存在。
在燈紅酒綠的巴黎,在這個充斥著藝術,天才,誘惑。冒險,靈感和罪惡的地方,每一個條街道和酒館。迴旋著酒和性的交響曲,高級妓女就超過了十萬,紅燈區到處都是。在這裡,每一個才華橫溢或窮困潦倒的人,都以各種方式在高高的埃菲爾鐵塔周圍找到和突現了自己。任何一個骯髒的乞丐,一個才華蓋世的藝術家,也因為在巴黎得以徹徹底底地擺脫一切傳統的和現代的文明束縛。得以徹徹底底地還原為自然人,原始人,除了理直氣壯地滿足個人的生理和精神需求。別的都無關緊要。年輕的亨利,就是其中的一位。
亨利當年十九歲,來自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省城貝桑松,那裡是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的大作家維克多.馬里.雨果的家鄉。雨果在1885年死於肺炎。他死後法國舉國誌哀。超過兩百萬人參加了他的從凱旋門到先賢祠葬禮遊行,他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碑的「先賢祠」。亨利從小就夢想做一個像雨果那樣的作家,亨利的一個同學使他迷上了閱讀。亨利閱讀了法朗士、雨果、愛默生、布拉瓦茨卡婭、柏格森、梅特林克、普魯斯特、尼采等人的作品,有時還到自己的鄰居的家庭藏書室去閱讀。
身無分文的他,來到巴黎尋找藝術的靈感,即使戰爭爆發了,他也沒有逃離。因為他沒錢,也不想走。他發現。自己甚至眷戀這個傲慢骯髒的大都市。他用最誇張強烈敏感的動作色彩,做夢囈樣的青春叛逆獨白。他蓄滿大鬍子。經常在紅燈區,像花花公子那樣喝得爛醉, 滿不在乎地把一隻手伸到妓女白裙下邊去說:「文明?文明是他媽的酒精,戰爭發動機,瘋人院,自殺,破壞,饑荒……」他經常把自己的詩集,拋給那些窯子裡的低級妓女,挑釁道:「瞧瞧吧,這不是一本詩集,是無休止的褻瀆,是啐在藝術臉上的一口唾沫,是向上帝人類時間愛情美等一切事物的褲襠里,狠狠踹上一腳!」
德軍占領巴黎之後,亨利結交了兩名巴黎妓女,一個叫傑曼絲,三十六歲,她是個地地道道的婊子,無知淫蕩,全心全意投身於她的工作,甚至喜歡,在戰爭之前就幹這行當,無論她為自己闖蕩出的世界多麼卑微狹小,她在深陷其中,如魚得水,她覺得自己的工作,本身是一件叫人精神振奮的事。
還有一個叫瑪麗格格,是一位受過中等教育的學生,她的哥哥和父母都在戰爭死亡了,親人們也逃離了巴黎。她和亨利上床干那事時扭扭捏捏,她做這個,只是為了活下去。這讓亨利感到很生氣,他覺得一個妓女根本無權象貴婦那樣坐在那等人去找她!」
這兩個人,亨利不知道自己更喜歡哪一個。瑪麗格格有點頭腦,有羞恥心,所以她站在文明的底線上脆弱哀傷,徒勞無益地和自己過不去,可是就算她為良心憔悴鬱悶而死也仍是妓女,不可能是別的;相反,傑曼絲無知,沒有一絲一毫道德概念,她只要在床上真真實實的快樂。她常說,人生在世,還有什麼比快樂更重要?對於人類的痛苦,上帝無濟於事,文明的道德觀念,只會使痛苦更加重一層。
年輕的亨利也不知道,人到底該怎樣活?亨利有時覺得自己淫穢下流,是個無賴狂人,有時又覺得自己比那些拄著文明棍的紳士們更高尚,他喜歡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剖露人生的悲劇實質,張揚潑刺的生命力。
亨利認識傑曼絲,是在一間破餐廳里,端坐桌旁的女士轉過頭來,她的目光冷漠地掃視過亨利年輕俊俏的臉,很快移向別處。那麼短暫的一瞬間,亨利認為這是命運的安排,毋庸置疑,他認為傑曼絲是一個怪異的、無條理的、充滿不可言喻的魅力的女人!
他清醒地意識到,他最需要的就是這個女人!如果沒有她,自己永遠也不會成為作家。這個波蘭籍猶太移民的女兒,語言尖刻、耽於幻想,居然神奇地猜測出他的才能,並理解他的心靈。
傑曼絲的工作,是舞女,並在當地一家夜總會當兼職的脫衣舞娘,當,只要有男人出足夠的錢,她是可以陪著過夜的。那天亨利用眼角偷偷打量傑曼絲的上班裝束:塗脂抹粉的面孔、鮮紅的雙唇、裸露的雙腿;式樣精美、顏色花哨的帽子、不穿內衣的裙子,她截住他貪婪的目光。
他們當晚就在亨利租住的地下室里發生了關係。事後。傑曼絲不容反駁地對亨利說,「以後,我的工作是掙錢。你的工作是寫作。」
此後一個星期,每天晚上,亨利坐在打字機前,佯裝創作激情燃燒,然後,兩人享受著歡快的床上運動。比亨利年長十七歲的傑曼絲,嗓音柔和、鼻音濃重。說話有催眠般的魔力。十九歲的亨利自己也不明白,那一天怎麼突然和傑曼絲對上了眼。不得不說明,當年齡比自己幾乎大一倍的女人的情人。很合亨利的口味,但他也為這種關係感到羞愧,卻又無力與傑曼絲了斷。
為了中止這種關係,他去找了另一個妓女瑪麗格格。和他差不多年紀。兩人發生了一段關係。之後。亨利去找傑曼絲, 臨分手前,在小黑屋子裡,光線昏暗,傑曼絲脫下了裙子和內衣,亨利看著傑曼絲,靠在她的胸前,他幡然醒悟:他根本無力掙脫她的懷抱。他就此留了下來。不管將來會怎樣,他喃喃自語。寫下了這麼兩句:「上帝已死!每個人都將離開這個世界,請用自由之心度過此生。」
傑曼絲說,這是亨利寫的東西里,最有意思的話。
瑪麗格在巴黎,很孤單寂寞,她很瘦弱,走路腳步很不穩當,她總是踩空,總是差點跌倒在泥地,讓純白的蕾絲裙沾上灰塵。她甚至神經質地覺得,這件衣服好像在保護著她,不讓她受傷,就像臉上塗抹的厚重如面具的白粉。
巴黎的街道,一如戰前那樣人來人往。瑪麗格已記不清自己是十八歲還是十九歲。有時候一天都沒有一位客人。她的背有點駝了,但是她永遠挺直胸膛。她隨身帶著自己的全部家當,衣服寄存在別處。她的臉,有優雅的輪廓,帶著眼鏡,穿著高跟鞋和白紗裙,配長長的白手套,拿一把長手柄的白色陽傘。
當時德軍的大炮轟炸,讓巴黎有些舊的街道變得破敗不堪。極目望去,儘是混凝土的殘骸,還有扭曲的、猶如怪物般的鋼筋骨架。有時還能發現一些血肉模糊的東西——那已經不能被稱作屍體了。迎面而來的風中,只有嗆鼻的粉塵,以及法國人絕望的心情。
瑪麗格並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戰亂中死去的父親和哥哥,以及親人的離去,讓她很寒心。戰爭還沒結束,法國的男人們卻在戰場上敗得稀里嘩啦,女人們不得不在巴黎戰鬥。
「做新女性——涉外俱樂部招聘女務員,包吃住服裝,高收入,限十八至二十五歲女性。」 9月20日,一則德國占領軍司令部的廣告攫住了她的目光。戰後的家園滿目瘡痍,當時的巴黎,連男人和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況是沒多少文化的女人。一看見有招工的廣告,失業者們立刻一擁而上。當天,就有幾千人來報名。瑪麗格就是其中一個。
瑪麗格並不知道這則廣告要她做的真正工作是什麼。咋一看這跟普通招工廣告並沒什麼區別。但是,發放這則廣告的,是德軍特殊慰安設施協會。從此,沒日沒夜,德國大兵在外面排隊等候,女人們在屋子裡形同牲畜,根本沒有拒絕的自由,最高的一天,瑪麗格接客35個德國大兵,干那事,屬於人的感覺,基本上沒有了。
但是,由於英美國家報紙的輿論批評和德國大兵日益泛濫的花柳病,德國占領軍司令部以「公然賣淫是對文明的背叛」為由,關閉各處慰安所。
於是,瑪麗格等失足婦女帶著滿身的瘡痍,在沒有任何補償的情況下被趕到了街上。或許,從踏入這一行開始,上帝就已背棄了她們,讓她們自己在地獄裡慢慢地沉淪、靜靜地自生自滅。
這些喪失生活成本、沒有謀生能力的女人,只能繼續從事行業。她們站在巴黎的街道兩側,嘴上抹著廉價濃重的口紅,穿著暴露的裙子,擺出各種妖嬈的表情,出賣色相,只為了一點微薄的收入。她們用身體和眼淚,替戰敗的男人和自己的國家還債。
瑪麗格上中學時,德文好,會畫畫,會彈琴。她從來都是選擇她的客人——多數時候,她只做軍官的生意,特別是那種富態的軍官,那意味著生活安逸。瑪麗格不與人說話,走路總是抬著頭,穿著巴黎復古的裙裝。
瑪麗格一直行走在巴黎街頭,永遠打扮得像貴族小姐,亨利第一眼看到瑪麗格,被她無辜的眼神感動,他掏光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錢,才能和她一起做一次。他甚至連去住旅館的錢都沒有了,兩人就在巴黎的街頭迎風起舞。兩人做完運動,還聊了一會天,亨利被瑪麗格的故事感動,滿頭大汗的他想把這樣的女人編進他苦情奇情艷情的故事裡。接完亨利的活,瑪麗格仍然站在繁華的街頭,白色的長裙和她招牌似的白臉從未改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那年頭誰管你啊,誰養活你啊?人總得活下去,管別人怎麼說,只要心是乾淨的就好。」 瑪麗格對亨利感嘆道。
但瑪麗格有點扎眼,很多人見了她會害怕,會嫌棄。在那些高貴的人眼中,瑪麗格被視為恥辱,沒有人願意碰瑪麗格用過的東西。她也沒錢進飯店吃飯,通常就在街頭吃生硬的麵包。她每天會在一個固定的街角遊蕩。累了在一家廢棄的公園裡休息,那裡有一把屬於她的破椅子。晚上,她就睡在長椅子上,腳放在她的包上。在那裡,沒有人驅逐她。只是不太安全,有很多渾身長滿跳蚤的流浪漢,也會去那裡過夜。
有一些攝影師為她拍照,對瑪麗格充滿同情和敬意。每一張照片她可以換一塊麵包,各種姿勢,她都願意配合。有時是迎著風撩起裙角。
瑪麗格寫信,傳說還寫自傳,她的字非常清秀工整,在給鄉下的外婆信中,她說自己來大城市卻一事無成,讓外婆失望了,總有一天,她出人頭地了,會好好地回去。
在巴黎,同瑪麗格關係最近的人,就是亨利了。還有一個人叫路易康,他會德語,在一家酒吧唱歌。每天,路易康都仔仔細細梳理好自己的捲髮,上台唱一些類似爵士味道的歌。
在戰後,法國男性勞力大量短缺,大量商店關門,法國婦女便靠從事最卑微的職業來支撐起家庭的重擔,其中也包括了路易康的母親。
路易康的母親,也是一位妓女。
路易康對瑪麗說過他母親的故事:「母親有了一個相好的德官,我嫉妒母親看那男人的眼神,就大叫她妓女。母親也急了,她罵完我後滿臉淚水,然後自殺了。現在想起來真是太不應該了,如果母親還在就好了,我看到瑪麗格小姐你的時候,就覺得你像我母親,真想為你盡點綿力,無法把你視作陌路。可惜我的錢也不多。」
瑪麗對路易康說:」謝謝,你已經做得很好了。真的很感激你。」
瑪麗後來跟亨利兩人也很投緣,有說不完的話。她慢慢把自己的故事講給亨利聽,亨利總是很認真和她探討每一個細節,當然,是為了創作需要。
在一次晚餐過後,亨利問瑪麗格:「你有過愛人嗎?」
「當然,是一個德官。他曾送給我一枚翡翠戒指。送別的時候,我們還在火車站擁吻。」瑪麗格回憶說,「他的樣子很帥,高高的鷹鉤鼻,右眉上還有一顆小痣。」
亨利認為瑪麗格是騙他的,於是問道:「戒指呢?」
瑪麗格用顫微的手,從懷裡掏出一枚翡翠戒指,在黑暗閃閃發亮。這枚戒指看上去很普通,瑪麗格卻視若珍寶。
亨利說:「那位德官還會回來找你嗎?」
瑪麗格的目光凝視著翡翠戒指,說:「說實話,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他會不會活著回來,儘管他答應過我。」(未完待續。。)u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710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