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冬日裡的一把火
說來也巧,協議簽好了,廠址也選好了,正愁找建築公司來建廠時,五叔那邊傳來捷報,他們承包修建的那一段公路終於完工並順利通過上級檢查,可以說五叔的建生建築公司已經成功的縣城周邊地區打出了自己的招牌。
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我立刻建議雷龍將廠房建設工程交給五叔的建築公司,更何況建生建築公司如今也是遠近聞名的。
接到工程的第二天,五叔立刻將建築公司如今擁有的一百多號人全部拉到施工工地,加班加點,連夜趕工建設。
為了節省時間,我讓五叔將所有人的工資加倍,並告訴他們,如能在二十天內全部建好每人獎勵三百,如能提前完工,提前一天獎勵一百。
如此豐厚的工資加獎勵,每個人都幹勁十足,工地也分成三班倒,夜夜燈火通明,工地上的工人們日夜不停的趕工建設。
不過由於此時沒有千禧年後建築工地上通用的那些諸如:攪拌機,升降機,建築鋼架之類的,什麼都全憑人工,工作效率很低,就算工人們拼命趕工,工程進度依然較慢,一個星期才將廠房主體建好。後面的將更加費時費力,二十天顯然不可能完工。可天氣已經日漸轉寒,農民菜地里的蔬菜也有不少經不住冬寒漸漸壞死,如果不能趕在霜雪之前建好蔬菜加工廠,將農民菜地里多餘的蔬菜收上來,將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它們爛在菜地里。
見建築進度如此緩慢,我也不禁有些焦急,這天我親自跑到工地上觀看,沒想到這一看,看出問題了。
「五叔,你們怎麼不用攪拌機?」我驚訝的問。
「攪拌機?什麼攪拌機?我們一直都是這麼拌水泥漿的,有問題嗎?」五叔不解的問。
「那算了,我先回去了!」如此落後,什麼東西都沒有,難怪進度如此慢,我對此有些無語。
回家後,我突然想道,如果這個混凝土攪拌機還沒有被發明出來,說不定我還能申請專利。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我立刻帶電話給蔡姐詢問,最後得到答案是,國外早已經有了,香港建築業也早就在使用。當她得知內地很多地方都在用最原始的人力攪拌水泥漿後,她感到十分的驚訝,隨後表示,一定以最快速度採購幾台混凝土攪拌機送過來,算是提前幫我送給我五叔的新年禮物。
三天後,當五台新出廠中小型攪拌機送到建築工地時,整個工地頓時一片,大家從來沒有想過世上還有這種快速攪拌水泥漿的東西,要是早點擁有這個東西,別說是二十天,十天他們也能全部建好。之前就是因為人工攪拌水泥漿速度太慢,好多大師傅都是一邊砌牆一邊等著水泥漿,完全是供不應求,要不然也不用三班倒,連夜趕工。
此後建設進度陡然加快,三天就將主體牆面和四周的院牆全部搞定,接著是上頂,這個也快,二天就完工。之後分兩批,一批粉刷牆體,然後做水泥地面,另一批趕工建設工廠食堂和工人宿舍樓。
二十天後,整個工廠已經全部完工。
看著嶄新明亮的廠房從無到有,屹立在原本一片荒蕪的土地上,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二十天啊,簡直是本縣建築史上的從未有過的奇蹟,而這個奇蹟就是從我手中誕生,我禁不住興奮的大吼大叫,以此抒發我心中抑制不住的狂喜和興奮。
仿佛是被我的激動心情感染,所有人都興奮的高聲狂吼起來……
這天上午,在新廠門口臨時搭建的台子上,我們當著全鎮人的面,將承諾的建築工人們的工資一次性發放,此外每人都包了一份二百元的大紅包,然後趁機貼出招聘廣告,一時應聘者無數。
那天晚上的慶功宴上,欣喜不已的我第一次喝酒,第一次喝醉,第一次喝醉後唱歌唱個不停,而且全是大家沒聽過的歌,頓時將全場人都鎮住了。雷龍等香港來的幾位更是驚喜連連,因為他們已經從歌聲中認出了我的身份,那個「神秘嘉賓」,那張名為《我的未來不是夢》的個人專輯的主唱,那個讓人記憶深刻的戴墨鏡的酷酷小男生……
當五叔的建築公司將主體工程完工後,蔡姐不遠萬里送來的蔬菜加工機械就全部搬運進去安裝調試好了,第一批招進去的親戚朋友們已經經過了為期三天的短期培訓,已經能自如的操作機器完成整個蔬菜清洗,加工,包裝的全過程。
由於一開始規劃時就給廠里配備了六輛中小型載貨車,所以不用擔憂運輸問題。第二天利民蔬菜加工廠一開工,全廠除主管,文員,司機和保安外,所有職工都穿著統一的制服去田間地頭找本鎮附近的菜農商量收購新鮮蔬菜的事情,而且還是有多少收多少,全部以高於市場一倍的價格現金收購。為了便於蔬菜收購,徐楓更是不惜花費重金在縣電視台大作廣告,就連省電視台也做了一期專訪,還專門在省市地區各類報刊雜誌做了專項報道。
一時利民蔬菜加工廠成為繼上次港商投資風潮後的又一大亮點,也成為本省廣大老百姓飯桌上談論的焦點,可謂名聲顯赫。
這樣過了一個星期後,根本不用職工自己出去收購,老百姓們紛紛將自家的新鮮蔬菜送上門,間接導致了本鎮蔬菜類價格飛漲,連帶著其他肉類禽類等價格也小幅攀升。那些有經濟頭腦,早作準備的商販們都小賺了一筆,頓時喜笑顏開。
這僅僅是第一步。
因為是冬天,新鮮蔬菜產量不僅低,而且品種也單一。所以我們利民蔬菜加工廠隨即推出第二步,再次和縣電視台合作,天天免費播放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並與農技站合作,打出免費給廣大願意嘗試的菜農進行技術指導的金字招牌。
有些膽大的農民經不住誘惑,打電話給縣電視台,表示願意嘗試。然而大棚蔬菜雖然科學技術含量不高,但此時全國也沒有多少地方在大規模的開展,物品緊缺,成本自然不低很少有人能搞得起。
於是,我們早已準備好的第三步也順理成章的推出,那就是攜手農村信用合作社,給廣大願意加入利民大棚蔬菜種植計劃的廣大農民朋友提供小額無息貸款。並將按計劃提前收購的省城兩家小型塑膠廠加工廠進行技術改在,然後全線專門生產大棚蔬菜專用的塑料薄膜。
有了政府的無息貸款,有了市場緊缺的專用材料,有了政府無償技術支持,還有利民蔬菜加工廠的認購合同,那還怕什麼,於是大棚蔬菜種植就像那冬天裡的一把火,在全縣範圍內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為了抓緊做大這項關係全省民生大計的生產運動,駱書記直接在地區召開的專項會議上明確的提出,以後要將大棚蔬菜種植計劃作為一項政績考核來抓,並要求全區的各階層廣大黨員幹部積極配合,大力推廣,隨後又數次親自去利民蔬菜加工廠的車間進行考察工作。
一系列的媒體宣傳,政策倡導,利民蔬菜加工廠算是徹底火了,連帶著我和蔡姐他們先前商定的各項預定計劃也相繼順利實施。最後集蔬菜種植,加工,銷售,產銷一條龍服務的無公害蔬菜加工銷售集團,也就是後來的利民集團終於在眾人一系列精心策劃實施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了第一步成功嘗試,不用駱書記他們惦記著,我們也主動在全地區範圍內劃定四個蔬菜生產基地,就近設立分加工廠,計劃在年底全面建設完工。
明年更計劃在全省範圍內建立更多的蔬菜生產基地,以及更大規模的蔬菜加工廠。
對於這些預定計劃,駱書記等一干地區領導自然舉雙手表示歡迎。
至於銷售,這個我倒是不擔心,因為前期加工出來的包裝蔬菜,全部被運到火車站,然後一火車皮一火車皮的運往香港。在那裡,蔡姐已經租下了好幾個大型商場的櫃檯,用來銷售來自於內地大陸的新鮮蔬菜。這個招牌一經打出,很快吸引了廣大香港市民的眼球,再加上蔡姐每天的限量銷售策略,等到快過年時,市場上各類新鮮蔬菜相繼下市,那些想吃新鮮蔬菜的香港市民們幾乎天天排著長隊來採購,生意火的不得了。
為了預防出現其他商販搶購倒賣,蔡姐又出新招——限購,並藉此開通新業務,電話預購。
凡每天前一百名打入電話的客戶,不僅免去送貨費,還贈送百元港幣的包裝蔬菜認購禮券,下次去各大商場的專賣櫃檯購菜時,可以直接用來消費。
此業務一出,全港立刻颳起一陣電話搶購風潮。三天內就使得與蔡姐簽訂協議的電話公司業績陡增二十個百分點,蔡姐也藉此額外獲得一筆不菲的分成,可謂皆大歡喜。
我沒有想到,原先只是簡單的想辦個私人出版社,卻逐漸演變成席捲全省和全港的蔬菜颶風,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扇扇翅膀,引發颶風的蝴蝶效應吧!
然而,受影響的還遠遠不止這些……
e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8s 3.69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