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英前世所處的那個位面里,美英這兩個撒克遜表兄弟之間「血濃於水」的民族紐帶似乎是牢不可破的關係。而那些整天操著一口倫敦腔的人,更是振振有詞的以兩次大戰中美國的立場站隊來引為論據,並隔著遙遙時空居高臨下地俯視那些妄圖與不列顛為敵的勢力:看吧,有世界最土豪的爸爸在我身後做後盾,這些不自量力的挑戰者們,怎麼可能會有絲毫勝利的機會?
然而在這看似言詞鑿鑿的話語背後,卻是隱藏著難以計數的大量悖論。從一戰結束後因英國的厚顏賴賬而出現的美英交惡,到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制定的突襲加拿大的計劃;從第二次中東戰爭中英國被狠抽一耳光,再到之後其殖民體系的土崩瓦解……如此樁樁件件,完全沒有絲毫的血緣情誼在裡面。說到底,這種將燈塔國倚為鐵桿盟友的論調,這不過是照耀了倫敦上空三百年的紅日在無可挽回的沉落之後,這個國家所只能用來緬懷昔日榮光的狐假虎威的伎倆罷了!
實際上,只要戰略決策上升到國家層面,統治者眼中便再沒有民族文化和聯姻親緣,唯有利益永恆不變。正因如此,歐洲大陸才在普法戰爭結束的四十年後形成了改天換地的陣容重組,並由此出現了兩大尖銳對立的力量集團。而美國自然也不會例外。當前這個國家孤立主義思潮盛行,從議員到民眾,都對直接涉足到歐洲列強之間的血腥殺戮中沒有絲毫的興趣;在他們的心目中,唯有趁機發一筆橫財。才是最為實際的硬道理。至於這些油光發亮的可愛貨幣究竟是英鎊法郎還是馬克克朗,誰又還會去理會這麼些許?
正因如此,當德國大使到訪白宮拜會威爾遜,提出以德意志銀行為首的德國金融機構準備在美國發放一筆大額國債的時候,這位美國總統在短暫的沉吟之後便欣然應允。德國大使甚至懷疑威爾遜早就有期盼德國在美國集資。從而在德國的征服戰車旁邊撈一口湯喝的打算。經過一番唇槍舌劍的討價還價之後,德國的第一筆貸款數額被定在了4億馬克,而利息則是每年6厘。在戰爭期間所發放的債務,其利息都普遍要比和平時期高上許多;實際上這一數字,都已經是鑑於德國在歐洲戰場上所不斷獲得的勝利、而使得其信用評級大幅提升的低額利息了。
12月3日清晨,當喜歡在金融界中徜徉的牛仔們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來到華爾街中觀察今天的盤點形勢的時候,便赫然發現各大銀行的燈光展板上,已經出現了一筆全新的債券開始掛牌售賣。相較於英法那動輒8厘以上的高額利率,這筆債券的收益顯得並不那麼的引人心動;然而當他們看清了發債方的身份之後,一雙雙眼眸中都流露出了驚喜振奮的神色。
「我的上帝。這不就是那個擊敗了英國皇家海軍的中歐帝國麼?他們也終於登陸紐約的金融市場了!」一名裝束華貴的中年男子扶了扶鼻樑上的絲邊眼睛,話語中滿是驚訝激動之意。過不多時,在那塊電子展板下便聚集了大量的人群;他們無不伸長了脖子看著銷售總額和利息收益,腦中已經開始飛速盤算起來。
雖然美國牛仔們安享著這個星球上最為迷醉的繁華富麗,歐戰的炮火硝煙距離他們遙遠得宛若另一個世界;但這並不代表著他們就在北美大陸上當鴕鳥,對當前持續激爆的歐洲大戰絲毫不聞不管。實際上,來自美國的上千名戰地記者,早已在此前的半年時間裡充斥了兩大陣營的各支軍旅。每天都有大量歐洲戰場的一手戰報傳回國內;而包括《華盛頓郵報》在內的美國各大報刊媒體,也同時用巨幅版面整頁整頁地報道有關於歐洲戰場的直擊信息。
出於向海外投資掙錢的目的,美國人可謂比任何一個中立國的平民對這場歐洲大戰都還要上心。而德國此前在戰場上所獲得的持續勝利。也都被盡職盡責的記者們巨細無漏地發回了國內。無論協約國媒體如何玩弄春秋筆法,他們喪城失地的接連失敗就是不爭的事實。而在不斷的耳濡目染之下,美國民眾對於英法俄這三個老牌歐洲列強的感觀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曾經火燒白宮、其強盛英姿達到人類有史以來最巔峰的大英帝國,如今卻已然韶華逝去,一次次在他們最富榮耀的藍水海洋中折戟;而法俄兩國的表現更是一個比一個不濟,在普魯士強大的武力面前甚至連勉強招架之力都不具備!
儘管法國表現出了出乎意料的堅韌。在巴黎幾乎被打成一片白地的情況下還在堅持抵抗,但這絲毫不能掩蓋當前協約國陣營那難以挽回的傾頹。要說英法陸海軍現在能突然大發神威。收復全部被侵占的國土並重新獲得地中海和北海的完全掌控權的話,美國人顯然不會相信。這些進行海外投資的資本持有者們。都是深諳其中精髓的老手,在當前這種情況下,自然就會有些許別樣的心思了。
幾番比較下來,美國人發現購買這些德國國債幾乎是最好的選擇。雖然它的收益比英法兩國的戰爭債券要低上一些,但仍舊較國內外其他投資的利息要高出不少;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幾乎完全不用擔心這筆投資的風險性!當前德國在歐洲戰場上攻城略地,氣勢如虹;無論是動員國內那世界第二的龐大經濟工業產能,還是在占領區進行搜刮榨取,都能毫無壓力的在預定的時間點上按本還息。而英法債券則不然。如果他們能在同盟國的威凌下獲得一個體面的首場倒也罷了,憑藉他們上百年積累起來的豐厚家底和龐大的殖民體系,也還有能力徐徐還清欠下的外債資金;但如果他們最後輸了個一塌糊塗,連老婆棺材本都在停戰條約中給賠進去的話,這些向英法放貸的美國投資者們必將血本無歸!
想清楚這一層的牛仔們登時湧向交易櫃檯,揮舞著手中的存摺開始認購這筆德國債券;這種能保證信用的高息貸款肥肉,今後還能不能遇到都是未知數了。短短十天之內,德國首批發放的4億馬克貸款便被盡數購買一空,就連美國政府也不甘寂寞,在一番緊急的國會會議之後撥款2400萬美元購入了1億馬克的份額。對於政府這一與民爭利的情況,美國投資者們都表示出了極大的憤慨,他們緊緊握著手中的美元,等待著下一筆德國債券的登陸到來。
在獲得集資之後,德國大使又開始往返於美國各企業巨頭之間,在一場場賓主盡歡的招標舞宴中,向他們下達了大額訂單。根據柏林政府的規劃,在美國的採購應當優先解決國內的原材料問題,因此大量的鐵錠、銅砂、橡膠、棉麻被聚集起來,石油更是通過鐵路和管道如潮水一般被輸送到美國東部的港口倉庫。相比於次級工業品,這些原材料不僅省去了大量的工時等待時間,其價格更是遠較成品低廉,因此無論是籌集的時間還是數量都顯得極為可觀。
而與此同時,美國航運公司們也立即展開了行動,他們將旗下的商船貨輪集中到預定的港口,並在碼頭吊臂的運作下進行對德國物資的裝載工作。各種礦石原料將一艘艘貨船的內部空間塞得滿滿當當,而大量黝黑粘稠的石油,更是在泵機的轟鳴運轉下,經由壯碩粗長的輸送管線被壓入停泊在碼頭的油輪當中。
對於經丹麥海峽南下挪威水道的這條通往德國的航線,美國水手們都已經並不陌生了。早在戰爭前期,就有不少追求高額利潤的美國船主選擇接受德國人的合同委託,用高速商船將貨物運到德國漢堡港的行動。唯一令他們有些顧慮的,便是活躍在大西洋中英國皇家海軍戰艦,會成為阻礙他們遠航發財的攔路虎。然而現在,情況則是完全有別於之前了。
隨著皇家海軍的接連戰敗,德國海軍的強勢鋒芒早已經從北海這個澡盆里破鋒而出:曾經滿載軍火被德國艦隊俘獲、併到漢堡跑了一趟的傑克森船長,在返回美國之後,便成為了反應當前大西洋局勢的最典型代表。美國人赫然發現,當前的北大西洋已經不再是大不列顛的一言堂:他們有了鞭長莫及的區域,而那裡正是被德國海軍的力量所占據。既然自己能安心賺錢,那麼去哪裡不是去?
為了防止英國艦隊對德國的首次大規模戰時航運造成破壞,保證貨物的安全抵達,公海艦隊主力在短暫的維護之後便再度出海,徑直前往大洋深處執行護航支援。在此之前,德國海軍的參謀們已經制定了一張極為詳細的時刻表,在主力艦隊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足可保證對運輸船隊的支應萬全。
經過整整一代人的蟄伏積澱,先天居於絕對劣勢的德意志,終於獲得了屬於她的真正海權。(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海潮兒的月票支持,和6612051、zhouyu1976的打賞~~~
昨天點娘抽風,以致沒能及時更新,這是還昨天的一章....今天還有一章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s 3.70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