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流激涌,水浪紛飛,深藍浩淼的海面上,大量懸掛黑禿鷲十字旗的戰艦劈開沖衝浪濤,向前方急速航行。≤從空中俯瞰,那些全長超過270米、飛行甲板寬度接近40米的重型航母便宛若一座座海中浮島,雖然沒有戰列艦那般高聳寬闊的艦橋和雄偉巍峨的主炮,但卻別有一番令人心潮激盪的磅礴氣韻蘊含其中。而那以7度夾角向左前方突出的斜角甲板,更是給人一種穿越未來的不真實感:如若不是其甲板上系留的單發螺旋槳戰機,以及飛行甲板兩側密集坐落的小口徑高射炮暴露了它的時代,這幅場景簡直與30年後的航母一般無二!
作為德國海軍在後條約時代的核心中堅,標準排水量3.5萬噸的興登堡級重型航母融合了德國在20年假日期間所發展出的最新技術,和在航空兵運用領域積累起的全部經驗。18萬馬力的強沛動力在球鼻艦首和精巧尾板的流體減阻輔助下,將這級戰艦的最高速度推到了一個令人咋舌的程度:根據各艘已經服役的同級艦的試航情況,其在4.6萬噸的滿載排水量下仍舊擁有超過33節的高速,如果過載到20萬馬力,滿載航速更可達到34節之多。對於航母而言,速度就不像戰列艦那般意義缺乏了:除了給艦載機升空提供充足的甲板風、有效降低其滑跑距離之外,高速也能讓航母在規避攻擊時更具效力,並在受損之後仍舊保有足夠的動力撤離現場或是繼續戰鬥。
而在至關重要的攻防領域,該型航母也全面凌駕於同時期的所有對手。總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的巨大雙層機庫帶來了120架的恐怖載機量。比美國埃塞克斯級的91架多出三分之一。125毫米的裝甲飛行甲板更是完爆機庫裸奔的對手。而即便是在甲板總厚度上。興登堡級也以230毫米的雄厚防護遠遠凌駕於對方的114毫米,幾乎不存在任何被穿甲炸彈捅爆核心艙的情況。畢竟德國航母擁有接近8000噸的巨大排水量優勢,這已經足可令其將每一個方面都做得非常完善了。
正因如此,當卡爾斯海軍上將奉命率領以7艘興登堡級航母為核心的航空艦隊進擊大洋的時候,他的心中便充滿了躍躍欲試的渴盼之意,渾然無懼於有可能是傾巢出動的美國艦隊。憑藉這些性能優異的航母,他已經有足夠的把握給予對方以雷霆重擊。看到一架架戰鬥機接連從寬闊的甲板上飛入蔚藍的穹天,卡爾斯的心中滿是期待之意:半年之前的那場海戰。全是由於美國人跑得快才沒有落得與英國艦隊一樣的下場,如果這次他能通過前期的有效覓敵、並發動先發制人的猛烈打擊,那麼光彩熠熠的元帥權杖對他而言就不再是無法觸及的幻境!
不過,卡爾斯實現這一夢想的道路卻註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當第一批起飛的戰鬥機又相繼返回到航空母艦上時,自己所乘坐的興登堡號的無線電室仍舊沒有傳來任何動靜。對於這一情況,卡爾斯並沒有呈現出任何的焦慮,而是像一名老道的獵手一般守候在瞄準鏡後方,靜靜等待對方出現在自己的獵槍跟前。
三天之前,在美國東海岸執行巡航任務的u-558號潛艇用雷達偵測到了一批疑似美國艦隊的目標:它們不僅在以「之」字反潛航線前進,其速度也達到了15節之快。而根據潛伏在美國本土的間諜在更早之前向外傳遞出的情報。也同樣顯示美國艦隊會在近期內展開一場大的行動;兩相比對之下,德軍統帥部便有很大的把握斷定美國艦隊已經進入大西洋內了。在聖胡安基地蓄勢待發的德國海軍主力當即出擊。夥同衛星國的艦艇一道對敵方展開了大規模的搜索;現在除了卡爾斯上將指揮的這支艦隊之外,還有另外兩個戰鬥集群也在大西洋中覓敵,同盟國艦隊出動的航母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0艘。除了同一海域的航母數量過多會造成空勤混亂之外,另一個促使同盟國艦隊分兵的緣由依然是增大偵察範圍,北大西洋遼闊浩淼,僅靠一支艦隊進行偵察是無論如何也不夠用的。
為了引誘美國艦隊在茫茫大洋中現出身形,德國海軍還將在近期出發的幾支運輸船隊的情報有意泄露出了一部分,以求將他們從戰場迷霧中拖到己方的偵察掌控之下。面對這些向美洲大量運輸戰爭給養的罪惡源泉,由不得美國人不動起將其擊沉殲滅的念頭。如果美國艦隊真的出現在了大西洋上,那麼這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陽謀:要麼放棄行動繼續回家當烏龜死宅,要麼就伺機對這些附近肯定有兵防守的可口蛋糕下手。而對於已經出動的美國艦隊而言,不採取任何行動就直接折返顯然是不可能被接受的,他們必定會亮出戰鬥的刀鋒!
5月6日清晨,經過兩天多搜尋的德國飛行員終於向卡爾斯發回了振奮人心的電報,一架敵方艦載機與自己偶遇,這意味著敵方航母必然就在這方圓數百公里的範圍內。卡爾斯隨即下令艦隊轉向,並派出大量艦載機前往事發海域展開全面搜尋。此後的兩個多小時裡,不斷有空戰的報告從無線電室傳來,卡爾斯在派出更多戰鬥機前去支援的同時,也毅然下達了準備第一波攻擊機的命令。臨近正午,德國飛行員在突破空中攔阻之後發現了下方海域的異常,伴隨著發報機的嘀鳴聲,位於300多公里外的航母瞬間就收到了這份寶貴的無線電報。
「美國人竟然只來了5艘航母?」看到手中墨跡未乾的白色電報紙頁,卡爾斯有些難以置信的開口說道。出現這種情形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飛行員由於各種原因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另一種則是對方如同自己一樣採取了分兵的策略,而其具體意圖恐怕就只有美國人自己清楚了。沉吟片刻後,卡爾斯做出了最終的決定,不管真實情況究竟如何,自己先進行一波火力偵察總是不會錯的!伴隨著發動機宛若蜂鳴般的刺耳銳響,已經完成整備的350架戰機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裡就盡數升空;這一平均30秒出頭就起飛一架飛機的速率,充分彰顯了德國海軍在航空領域長年傾注的努力訓練,和當前所已經具備的堅實底蘊!
「把我們這裡的情況告知給另外兩支艦隊,讓他們擇機展開下一步的行動。」當看到有兩架美軍戰鬥機出現在不遠處的天空中時,意識到自己位置也已經暴露的卡爾斯隨即向通訊部門下令說道。由於各艦隊在出發時均保持了嚴格的無線電靜默,彼此之間又為了覓敵、而處在航向和速度均沒有任何規律可言的巡航狀態,當前他便只知道另外兩支友軍的大體所處方位,對於距離卻委實難以實現準確把控。這也是在廣袤的北大西洋上對未知方位的敵軍作戰時所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不過,卡爾斯手中卻握有一張能在相當程度上挽回自身力量不足缺陷的王牌,那便是艦隊中多達12艘的防空巡洋艦。
4年之前,伴隨著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壽終正寢,從海軍假日中恢復過來的列強們也開始了大造巡洋艦的進程:畢竟在此前的20年時間裡,重巡洋艦都是僅次於戰列艦的二號海上兵器,美國所建造的巴爾的摩級更是由於德國重巡的刺激而有了戰巡化的傾向。然而,德國海軍的巡洋艦發展卻走上了一條看似自廢武功的道路,將排水量不足美國同行40%、主炮口徑僅與驅逐艦相當的一款艦艇批量推上了船台。事實證明,清英的這一決斷是極為明智的。相比於轉動遲鈍、射速緩慢的大口徑火炮,雙聯裝128毫米主炮擁有數倍於前者的轉速和射速,其在防空效率上對笨重的大口徑艦炮形成了碾壓性優勢。
儘管128毫米火炮那5秒一發的射速對於防空而言也頗顯不如,其最大的意義仍只限於在10公里以外的遠距離上驅散敵方機群,但威廉皇家研究所的工程師們早在條約未作廢時,就開始在清英的要求下進行讓這種火炮在近程防空領域也能煥發青春的近炸引信炮彈的研究了。由於早早確立了研究方向,並有大量資金作為後盾,利用都卜勒效應製成的近炸引信炮彈(vt彈)便也像v型導彈和虎式坦克一樣,在30年代便宣告成熟並進入了戰場。1938年2月,新型128毫米防空炮彈開始全面列裝德國海軍艦艇,由於不用再人為設置炮彈的爆炸時間,其防空效率較之前有了4倍的革命性飛躍。結合一艘防空巡洋艦上多達20門的128毫米火炮,這無疑將在來襲的機群面前颳起一陣前所未有的鋼鐵風暴。(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ps:感謝hill2、hugetiger、銀月の冰、抽風的中年、喀秋莎等書友的月票支持,和金螃蟹、zhouyu1976、hill2、逼rdcheng的打賞~~~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717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