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無彈窗!
他們離開了青海湖,沿著青海境內的各個地方邊走邊遊玩。
「老公,聽說七年上挺美的!不如我們到祁連山去吧!」薛冰道。
「好啊,祁連山有歲寒三友,一定要看看才行!走嘍!目標祁連山!」他們租了一輛越野車,剛剛好夠坐的,沿著青海大草原向祁連山進發。
當她們走到大草原的中心腹地時,實在太累了!於是便停了下來,正好有個帳篷旅館在前面不遠處,於是便趕了過去!
「先生!你們是遠方來的客人吧!」正在洗車的一個中年人道。
「對呀老闆!我們是從東北過來的!您這裡沒有什麼大一點的賓館嗎?」
「哈哈哈!一看就是外地人!年輕人,你們不了解我們這裡的情況!我們這裡人煙稀少,居民們都分散著居住,很遠才有另外一戶人家的!只有到了縣一級的政府單位才有賓館的!你們害的走上一百多里地吧,才能夠見到賓館!不過天要黑了,你們趕緊走吧!」
「老公啊!累死了,不走行不行啊!這裡也挺好的,風景好,對了老闆,能不能吃上牛羊肉啊!」
「哈哈!別的咱不敢說!這牛羊肉啊,管夠!如果住在我這兒,晚上我給你們做篝火烤全羊牛腿!老好吃了!還有我們的草原馬王酒!那叫一個勁道!烈酒牛羊肉,咋吃也不夠啊!」
「哈哈哈!老闆真逗!行了!那我們就住這兒了!」
「歐!有牛羊肉吃嘍!」老婆們都很高興,聶歡哭笑不得,這幫嘴饞的老婆!
到了晚上,架起了篝火,老闆一家和另外的客人們都出來了,大家圍坐在一起,邊吃邊喝邊跳舞唱歌,這幫老爺們老羨慕聶歡了:「看看人家,一個人娶了十個老婆!嗨!同人不同命歐!」
老闆笑道:「薩伊,你別老羨慕這個羨慕那個的,要是給你十個老婆,你敢要嗎?不把你吃干拿淨才怪!沒幾年就得去見馬克司!」
「哈哈哈哈!……」大家一聽都笑了!
「哇塞!這酒真夠味!好酒,來來來,既然有緣千里來相會!那就一起快樂一下,我們可以拼酒了!」
「來!我來捧場!老婆沒有人家多,著喝酒還能比不上人家嘛?幹了!」
一直喝到夜半三更時分,這幫人終於又困又累,各自回帳篷里睡覺去了!
清代,青海各族人民不斷開展反抗統治階級的鬥爭。雍正時,清廷規定青海蒙、藏牧地以黃河為界,禁止相互逾越。因河南草原狹窄,不敷放牧,河南藏族懷念蒙古人居以前原河北牧地,故多次北渡黃河,與守卡、巡防清軍發生武裝衝突,部分人還搶掠蒙古部落。 清廷多次派兵鎮壓藏族北返活動,追殺藏族民眾,迫使藏族各部返回河南。藏族侯清軍撤走後,仍然大批渡河北遷,堅持不懈地開展還牧河北的鬥爭。直到威豐時,太平天國革命爆發,清廷只好同意剛咱 ( 察 ) 等藏族部落在環湖和黃河以北各地駐牧。 ( 見清代河南藏族北返鬥爭 ) 乾隆、同治、光緒年間,青海地區先後爆發了撒拉族、回族等群眾反抗清朝統治的起義和鬥爭,雖然都遭到統治階級的殘酷鎮壓,但在內外造成了極大的聲勢,有力地震hàn 了清朝的反動統治。
清代青海經濟以農業、畜牧業為主。河湟谷地農田大部分被各土司占有,牧業區草場和牲畜由寺院宗教上層和王公、千百戶占有。農民除給土司繳納地租外,還向官府繳納田賦。牧民除向占有者繳納實物租外,還要提供勞役和貢物。農牧業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隨著時局的穩定與否而變化。清代中期,由於在東部農業區實行邊角荒地開墾後永不起科的政策,農民開荒擴大耕地面積,促進了農業發展。光緒時,清廷同意西寧辦事大臣慶恕重辦青海墾務,在黃河沿岸擴大小塊農業區,增加了糧食自給程度 ( 見慶恕重辦青海墾務 ) 。手工業生產主要是從事農產品、畜產品加工,以及各工匠從事的家庭手工業。礦業開採處於起 步階段,人工開採茶卡、柯柯鹽礦,開採大通煤窯,規模較前有所發展。乾隆後,開採境內砂金,有一定規模的如札馬爾圖金礦 ( 見清末全礦開採 ) 。商業貿易逐步繁榮。清初沿襲前代繼續實行茶馬互市制度,由西寧荼馬司辦理。雍正十三年 (1735年), 清廷結束了延續一千餘年的茶馬互市制度,官方所用的馬匹通過貢賦形式徵集,茶馬貿易轉由民間經營。西寧等城鎮是民族貿易的中心,乾隆時就出現有山西、陝西等地商人辦的商號、會館。雍正時,蒙藏各部與內地貿易地點由那薩拉 ( 日月山 ) 改在丹噶爾,使丹地商業發達,人口增加,嘉慶、道光時商業十分興盛,成為農、牧區之間貿易的重要市場 ( 見丹噶爾城貿易 ) 。光緒後,青海畜產品開始落入外商之手 ,「西寧毛」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 ( 見西寧毛外銷 ) 。
清代交通運輸有新的發展。在東部農業區形成了以西寧府為中心的驛道網絡,在西部柴達木地區有通向西藏、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的道路。青藏大道是內地聯繫西藏的重要橋樑,自西寧至拉薩大昭寺共67程,3670 余里,雖路途艱辛,但貢市往來、民間商隊仍暢通於世界屋脊的這條道路上。運輸主要靠陸路交通,用牲畜馬車馱運。 ( 見清代青藏驛道 ) 循化、貴德、民和等地黃河上有渡船運輸。光緒後,外國洋行利用皮筏水運青海羊毛可至蘭州、包頭等地,再經張家口、天津出口。光緒末,改驛歸郵,成立西寧府郵政分局,並在部分縣城設立代辦所,辦理信函、匯兌等業務 ( 見青海開辦郵政業務 ) 。清代初、中期,在府城、縣城辦有少數儒學、社學、 書院,光緒後改設為中學堂、小學堂。中後期,西寧及部分縣城曾設立回民社學、義學。宣統時在西寧設蒙古半日制學堂 ( 後改為寧海蒙番小學 ), 但學生較少。 清代編修的地方志如順治《西寧志》,乾隆《西寧府新志》、《循化志》,光緒《西寧府續志》等,保存了地方歷史和現狀的史料,成為今天寶貴的文化遺產。
辛亥革命後,在青海的清朝地方官自動離職。北洋政府廢青海辦事大臣,改設青海辦事長官。 1912 年9月,袁世凱任命原西寧府知府廉興為青海辦事長宮,任命馬麒為西寧鎮總兵。次年,廉、馬共同主持祭海會盟,宣bù 清帝退位、民國成立的消息,勸蒙藏頭人聯名致電北洋政府,表示擁護共和。自此青海全境正式歸附中華民國。
馬麒到職後,積極擴軍,組建寧海軍。1915年,廉興被查辦,馬麒任甘邊寧海鎮守使兼蒙番宣慰使,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這樣,青海地區結束了前清數百年來政令不一的局面,同時為馬氏家族統治青海奠定了牢固的基礎。1925年,國民軍入甘。次年,馮玉祥任馬麒為青海護軍使,馬麒所部軍隊接受國民軍改編 ( 見國民軍入青 ) 。1928年10月17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將甘肅省西寧道屬7縣及原青海辦事長官所轄蒙古29旗、玉樹25族、環海8族、果洛等地劃出,成立青海省,西寧為省會,任命孫連仲為首屆省主席 ( 見青海建省 ) 。孫任期不到一年,此後依次由馬麒、馬麟、馬步芳任青海省主席或代主席。
青海建省初,全省人口約有93萬。民國時多次增設縣、設治局等,行政區劃屢有變動。至1943年已有l9縣、6設治局。1947年,全省轄1市 ( 西寧市 );1地 ( 玉樹行政督察區 );19縣:大通、湟中、互助、樂都、 民和、循化、貴德、化隆、湟源、共和、門源、玉樹、都蘭、興海、同仁、囊謙、稱多、海晏、同德縣;還有祁連設治局、星川設治局。已改縣或裁撤的設治局有海晏、興海、通新、香德、西樂、和順等。馬步芳控制青海軍政權力後,青海表面上服從國民政府,青海軍隊也列入國民政府軍的序列,但馬氏軍閥在其控制的地盤內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青海在許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可以說處於半割據狀態。馬步芳主政青海後,集黨政軍權於一身,實行封建獨裁的黑暗統治,增加農牧民的賦稅儒役負擔,對青海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壓迫、剝削和奴役。馬氏軍閥控制的軍隊,由寧海軍初建時的1300餘人到解放戰爭時增至15萬人,30多年間增加了百餘倍。他們利用這支軍隊多次血腥鎮壓、搶劫藏、哈薩克等族人民,還曾派兵在青南和河西圍追堵截紅軍,赴隴東參加反共反人民戰爭等 ( 見馬步芳鎮壓果洛藏族、馬 步芳鎮壓哈薩克族、青馬軍河西圍剿紅軍 ) 。 1949年青海解放前夕,青馬軍被人民解放軍消滅 ( 見隴東戰役、固關之戰、蘭州戰役 ) 。
民國時期青海經濟的主體產業是傳統的農牧業,畜牧業經濟占較大比重。牧場歸封建領主 ( 蒙古王公、藏族千百戶等 ) 占有。畜種改良與培育在一定範圍開展,出現獸疫防治機構,牲畜數量最多的年份曾突pò 1000 萬頭 ( 只 ) 。但畜牧業一直停留在靠天養畜的低水 平上,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農業生產水平較前有所提高,經多次舉辦墾荒,農田面積有所增加。1949年全省土地面積679萬畝,比民國初期增加1/3強,其中水澆地面積達782940畝,比民國初期有增加。土地以封建地主占有制為主,主要耕作方式仍是「二牛抬槓」, 經營粗放,加上自然災害和封建生產關xì 的束縛,糧食產量低,許多年份小麥、青裸等作物平均畝產不足百斤。民國時青海的植樹造林成績較為顯著,但與此同時在林區實行剃頭式濫伐的現象也大量存在。傳統的手工作坊和家庭手工業較前有所發展,出現官營工礦企業。
1930年在義源祥商號內附設了義源工廠,隨後又相繼開辦了軍械廠、印刷廠、紡織廠、火柴廠等。 後來在此基礎上建成「八大工廠」等。這些廠礦有些屬於傳統的作坊,有些是手工工場,擁有電力機器設備的企業占少數,且規模不大,條件簡陋;但它畢竟採用了比過去先進得多的技術設備,給閉塞落後的青海第一次帶來了現代工業生產的新氣息。在一些廠礦多少採用了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僱傭勞動及貨幣工資制度,某些產品具有了資本主義商品的屬性。民國時商業網點增多,商業資本家萌生,出現了最早的銀行,金融業產生並得到初步發展。局部地區公路網初步形成,小型飛機出現。自清末開辦郵政,到1947年已有了自辦汽車郵路。無線電台、電huà 裝置相繼出現。
民國時賦稅徭役十分沉重,除農業區的田賦 ( 見民國青海田賦 ) 、牧區的草頭稅 ( 後改為建設費 ) 外,還有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僅可查的即達七八十種。以稅為例,有地照稅、契稅、油糧磨稅、印花稅、牙稅、營業稅、出入山稅、人口稅、煙筒稅、門檻稅等30餘種。民國時期,馬步芳家族官僚資本產生並逐步發展,控制了青海全省的農業、牧業、工礦、商業、金融等各個領域,壟斷了青海的經濟命脈,使生產力受到嚴重束縛。
民國時期青海的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有緩慢的發展。近代教育制度逐步確立。40年代中期,全省有初等、中等學xiào 960所,在校學生5。4萬餘人。沒有高等學xiào 。學齡兒童入學率,農區約14。1%, 牧區約2。4% 。成人文盲率在90%以上。《中山周報》是青海第一家報 紙。影響較大的是《青海民國日報》。民國時出現青海最早的圖書館、電影院、廣播電台,但條件都很差。1928年,西寧始設一所平民醫院,後來發展到3所醫院,擁有約100多張病床。農村牧區普遍缺醫少藥。
祁連山脈之名源自古代匈奴,在古匈奴語中,「祁連」意即「天」,祁連山因此而得名「天山」,因位於河西走廊南側,又名南山。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是中國境內主要山脈之一。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條,面積約2062平方公里。西端在當金山口與阿爾金山脈相接。東端至黃河谷地,與秦嶺、六盤山相連。長近1000千米。屬褶皺斷塊山。最寬處在酒泉市與柴達木盆地之間,達300千米。山脈自西北至東南走向,包括大雪山、托來山、托來南山、野馬南山、疏勒南山、黨河南山、土爾根達坂山、柴達木山和宗務隆山。山峰多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團結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山間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間。
「祁連」系匈奴語,匈奴呼天為「祁連」,祁連山即「天山」之意。因位於河西走廊之南,歷史上亦曾叫南山,還有雪山、白山等名稱。
廣義的祁連山脈,是甘肅省西部和青海省東北部邊境山地的總稱。在青海境內位於柴達木盆地北緣,茶卡—沙珠玉盆地,黃河幹流一線之北,北至省界,西起當金山口,東至青海省界。地理坐標:東經94°10'-103°04',北緯35°50『-39°19′。狹義的祁連山是指祁連山脈最北的一支山嶺。
祁連山脈在青海境內東西長870公里,南北寬100-200公里。山峰多在4500-5500米,除主峰崗則吾結海拔5808米為極高山外,多為高山。祁連山脈由一系列北西西—南東東走向的山嶺組成,其間有谷地分開。廣義的祁連山脈中的次級山嶺,從北到南分列布。
走廊南山,因位於河西走廊之南而得名。《祁連山地質志》將冷龍嶺也劃歸走廊南山。但多數地圖和地理著作則把冷龍嶺單獨劃出,即冷龍嶺和走廊南山並列為祁連山脈的一級山嶺。走廊南山在青海省境內雄踞黑河之北,北至省界;西起豐洛川源頭,東至祁連縣城附近,在青海省境內延伸160公里,寬10-2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4500米之間,最高峰是柴達諾山,海拔4764米。
冷龍嶺,又叫老龍嶺,在青海境內位於八寶河、大通河一線之北,北至青海省界,西起黑河向東延至門源縣以東。在青海省境長280公里,寬30-50公里,山峰多在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位於青石嘴以北,海拔5254米,4500以上的山峰多發育有現代冰川。
托來山,蒙古語意「有柴禾的山」。又叫木壘山。還有陶來山、托勒山、討賴山等名稱。托來山位於黑河、八寶河與托來河、大通河上游之間。東起門源縣青石嘴附近,向西延至二指哈拉山口附近。在省境內長350公里,寬2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至4500米,最高峰是陰凹槽黑山,海拔4849米。4500米以上的山峰,發育有少量現代冰川。山嶺西北段較高,是托來山的主體部分,東南段較低叫默勒山,也叫俄博山。
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無彈窗!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9s 3.5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