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樂三年,八月。
京師。
秦淮河,花船。
絲竹聲聲入耳,並有吳儂軟語,輕歌小調。
「方先生看看這個。」
搖晃的燭影跟聲音透過船窗之後已經是微不可聞了,但船里的還是有人很小心的開了窗戶,張望了一番。
看附近沒有船隻跟隨,才支起來窗棱坐到窗邊賞月。
「今天最新的?」
船上的老者接過年輕人遞過來的一張紙問道。
「是,大人,最新的。今兒早朝。」
年輕人把紙遞了出去,就坐回了原位開始煮茶。
老者伸長了胳膊,看得眉頭緊鎖。
【詔諭浙江之惰民, 蘇州之丐戶,改籍為良。】
【詔設雲南宣撫使司二處,長官司五處。由於大古剌(今緬甸勃固)、底馬撒(今印度那加蘭邦)二處地域廣大,各置宣撫司;小古剌、茶山、底板、孟倫、八家塔各置長官司。以潑的那浪為大古剌宣撫使,臘罔帕為底馬撒宣撫使,張早等人為小古剌等地長官使】
【封哈立麻——萬行具足十方最勝圓覺妙智慧善普應佑國演教如來大寶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
【加封烏斯藏僧扎巴堅參為灌頂法師闡化王。】
【設陝西、甘肅二苑馬寺。寺統六監,而每寺先設二監:甘肅苑馬寺設祁連、甘泉;陝西苑馬寺設長樂、靈武。每監統四苑,苑視其地廣狹分上中下三等,上苑牧馬一萬匹,中苑七千匹,下苑四千匹。】
【設北京、遼東二苑馬寺,配置同上。】
【准琉球遣子弟入國學。】
「先帝恨浙東這些人都恨出火花了,今上倒好,給人家改良籍了。」
坐在窗邊陰影處的人甩了一下手中的扇子,輕笑。
「皇家現在,高深莫測。」
年輕人撥動著只燒了一角的木炭,給翻了個面,又拿小扇子扇了一扇,小泥爐里的火苗驟然大亮。
隱約可見船艙里坐了好些人。
「恐怕高深的並不是今上。」
「大皇子?」
「前陣子全城搜捕,那千把人裡面,有浙東的人,大皇子讓鎮撫司的人提走了。」
「人沒殺成,倒給了他們一契機?」
有人恨恨的問道。
「那倒不是,怕是誤抓,浙東那邊的人早就想收手上岸,徐家的人在海邊也有段時間了,現在終於搭上線了。」
方先生把紙張看完,疊了幾次,直接塞進了小泥爐中。
「大古剌這事誰知道?」
窗邊的人有點不耐煩,看外面沒動靜,把臉轉回了船艙,著急問道。
「不知道,莫名其妙的,自願歸附?」
「難道,真有真命一說?長官司那五處,是大的那兩處帶過來的。」
「信則有,不信則無。」
「不過是朝貢能得好處罷了。這不就得拖家帶口來討好處麼?」
「那不是這麼說,也不見他們去別地討去!」
「以後只會越來越穩吧,大皇子這職田的大魚餌一拋出來,哼,今晚可比上次人少多了。」
「西藏的哈立麻千里迢迢的率僧徒來給先帝跟先皇后薦福,還巴巴的求加封。這還不夠明顯?」
「周大人這話什麼意思,想改弦易張?」
「張大人,我們受江南的轄制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蘇松兩府水患,何曾見他們捨出一點糧食來給災民,倒是買地買人兩不誤。現如今南北分榜,朝中北人會越來越多,再這般下去,這朝上難說還有多少我們立足之地。」
「哼,別忘了,周大人,您讀書那會,是誰供的。這麼多年平步青雲,是誰使的勁?」
「良禽擇木而棲!士為知己者死!這木頭都爛透了,我們,我們還要抱著木頭一起死?」
「真會往自己臉上貼金,分明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還知己!哼!」
「住嘴,難得能聚一船,吵什麼!」
方先生一聲暴喝。
船艙里的人頓時都安靜了下來,就聽小泥爐上的水壺在咕嚕嚕的作響。
等年輕人把水取下來開始燒茶。
方先生才重新開口。
「陝西跟甘肅那邊能不能塞幾個我們的人?皇上怕是要打北邊了。現如今國子校也設了,侯爺們都去了京城教學,再過幾年,他們教出來的人,朝中自然要占位置。你們先安排人進去占著。不拘大小位置。」
「苑馬寺要設從三品的苑馬寺卿,正四品的少卿,正六品的寺丞,正七品的監正,正八品的監副,這裡面也就監正跟監副能謀一謀。」
一個聲音沙啞的人立馬回道。
「爭一爭寺丞,太小了,壓根不頂事。」
「是,先生。我儘量。京城那邊可能不行。」
「京城一定要有人,不惜一切。」
「是,先生。」
「琉球的人進了國子監以後,找人去接近他們。皇上不會無的放矢,這琉球的人一求,立刻就應了,之前也不知道有什麼樣的瓜葛?有沒有人知道?」
「大皇子妃自己的船隊前兩年去了一趟日本。李景隆摻和了這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裡面必然有事,你們查一查。」
「宮中的人手這兩年全都折了,現在那些小宦官拿錢也砸不動了。」
「這次琉球朝貢送了閹人過來,被大皇子給拒了,我們的人在朝上勸了,送禮不收,恐阻其歸化之心。大皇子沒有納。說今上曾說過此風不可縱容。送一次就會送兩次,第一次就拒了,省得琉球為了討好,拿無罪的人受刑上貢。再者,一國送,國國送,堅決不受。」
「所以,這宮裡的閹人歸心了。。。。」
「那就把齊王那邊的事捅上去。讓他們兄弟相殘。」
「這麼早就說麼?」
「此時不說何時再說?!今上一直把削藩一事掛著不做,我總覺得,有事,有大事!」
「大皇子妃現在也不出來了。」
「生子就是鬼門關。」
「大皇子妃這邊再說吧,要是再生一兒子,那就是三個皇孫在手,大皇孫這會也大了。就算有女人能替了她的位置,也不濟事。」
「大皇孫甚是聰慧。」
「他身邊的幾個人都是徐家人。皇后娘娘護得很結實。」
「二皇子貌似無心奪位。不然——」
「夜深了,就到這兒吧,查清楚了琉球一事再說。」
「好。」
【小科普:永樂四年,朱棣拒絕琉球送的閹人是真事,朝臣讓朱棣收下也是真事。朝臣見朱棣堅持,退了一步,說人都閹了,收下也是好生之德,但朱棣堅決拒絕,還把人都遣返了,說如果別的國家也把人閹了再送過來,到時候收是不收,朱棣末了還說了一句:送實物就好,閹人,永遠不收。
朱棣其實一直很正常且正派。而朝臣,以仁為本的讀書人,他們難道就想不到收下閹人的後果?可卻獨獨只誇大了不收的後果。呵呵噠!!!】
喜歡重生大明之六世榮耀,老娘不要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4s 3.823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