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裡幾個同學一起吃飯,談論關心的話題,雖然環境嘈雜,但也其樂融融。
姜哲明白,付敏今天主動找自己談話,是因為自己有過參賽的經驗,想從自己這裡知道一些有用的信息。雖然對方問話的方式很直接,但反而給人感覺更真實。
幾個人吃完飯,一起離開。
此時,食堂就餐的人也逐漸減少。
姜哲走出食堂大門時,看到馬尾辮袁曉晗和一個女生迎面走過來。
她們邊走邊說話,走到近處時,姜哲禮貌的打招呼。
袁曉涵也禮貌的回應。
姜哲向她旁邊掃了一眼。
袁曉涵旁邊的女生,比她略矮一點,所穿衣服比起袁曉晗明顯老舊許多,身形偏瘦,眉眼帶笑,有種柔美的感覺。
姜哲對袁曉晗沒有過多關注。那個任務,隨他去吧。
他回到寢室,在午睡前,考慮下午的創作。
今天上午對作品調整之後,姜哲還是不太滿意。儘管作品在班裡已經很出眾,但他想要更好。
為了這次創作,動用了一次寶貴的觀摩觀摩大師作畫的學習機會。所以,他想儘自己的力,做到最好。
姜哲從午睡中清醒後,沒有急著去畫室。他點開系統,打開觀摩學習的頁面。
觀摩學習的畫面,還保持在上次暫停的狀態。
他點擊繼續學習。
模擬學習畫面繼續。
系統模擬演示過大衛的創作過程,接著以米開朗基羅其他存世作品為模板,繼續進行模擬。
模擬的順序是按時間線進行。
1508年,33歲的米開朗基羅,開始創作西斯廷禮拜堂穹頂壁畫,至1512年,37歲時完成;
1513年,開始創作雕像—摩西,至1516年,41歲時完成;
1523年,48歲創作完成雕塑—聖母子;
1524年,49歲創作完成雕塑—河神;
1530年,55歲創作—抽箭的阿波羅;
1533年,58歲創作完成雕塑—勝利之神;
1535年,開始繪製—末日審判,至1541年,66歲時完成創作。
1545年,70歲完成尤里烏斯二世陵寢與保羅禮拜堂穹頂壁畫—聖保羅的歸宗;
1547年,72歲被保羅三世任命為重建聖彼得大教堂總建築師,至1550年,75歲創作完成保羅禮拜堂穹頂壁畫—聖彼得的磔刑;
1564年2月18日米開朗基羅離開人世,終年89歲。死前數日,仍在雕刻—隆達尼尼的聖母哀悼基督。
系統演示過程結束,姜哲沉浸在觀摩學習中,無法自拔。
系統根據現有作品資料,模擬了很多作品的創作過程,讓姜哲留有深刻印象的,首先要數西斯廷禮拜堂穹頂壁畫。
壁畫的主體部分為—創世紀,由九幅畫組成。主體周圍的壁龕上畫有十二位男女先知。
除此之外,還有最後的審判。這幅作品,是米開朗基羅畫在西斯廷教堂華麗的穹頂下的祭壇壁面上。正是其上方的天頂壁畫創世紀,幫助米開朗基羅在三十多歲時就聲名鵲起。
米開朗基羅創作壁畫,是將圖像繪製在濕灰泥上,日復一日的、仔細的描繪,需要大量的準備計劃,繪製一系列精彩的草圖,包括從早期的動態構圖設計,再到完善人物和頭部的研究。
系統這些根據現有草圖,模擬出的繪畫過程,儘管可能與真實有差距,但依舊讓姜哲看的如痴如醉。
姜哲從回顧這次觀摩學習,真正理解後世研究者對米開朗基羅的評價。
終其一生,米開朗基羅都以雕塑家自居,並認為雕塑是繪畫的指導者。他的作品渾然天成,有一種由內而外不受束縛的力量。
儘管姜哲是想從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中,學習繪畫知識,而系統模擬的作品,以雕塑為主,但是,這一次觀摩帶給他的震撼和認識,已經足夠消化很久。
總而言之,他認為這次觀摩學習,收穫滿滿。
他關閉模擬學習的頁面,就看到系統頁面提示:
玩家觀摩米開朗基羅的創作過程,收穫新技能。
姜哲打開看到自己的技能欄,看到裡面多了兩種技能——壁畫和雕塑,只是,這兩種技能,還處在未入門狀態。
他估計,可能是自己只看過程,沒有實踐的原因。
他沒有去體驗新技能,趁著剛剛看完演示學習,記憶深刻,開始品味著大師繪製草稿的過程。
雖然這些草稿,僅僅是為壁畫做的準備工作,但依舊能夠讓有所收穫。
姜哲帶著觀摩學習的體驗,來到畫室,再次審視自己的作品。
看完了大師的創作過程,眼界得到提高,再看自己的畫,很快就能找出差距。
看到差距,再解決問題,就能有的放矢。
姜哲開始調整自己的作品。因為修改涉及的範圍很大,所以,只能一步步的進行。
他先擦掉一些覺得無用的地方,減弱次要的細節,突出雕塑的整體美感。
隨著改動,畫面主要部分的虛實變化更加微妙,一種崇高的美感得到突出。
不知不覺,姜哲畫到傍晚。
直到他覺得光線減弱,已經不利於作畫,才停筆,觀察自己的作品。
雖然改動了一些地方,但這幅畫似乎還可以更美。
姜哲琢磨,明天還有一天時間,應該夠用了。
這時,班長回到畫室。下午,她陪著帶著五個人獻愛心的同學去獻血。
很多人見到班長,問起獻愛心的經過。
聽著班長說起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幾位沒能爭到機會的人,只能暗自惋惜。
姜哲在班長講述經歷的時候,看了其他同學的作品。
所有同學的創作,都進入收尾階段。收尾,是很考驗才氣的階段。
他離開畫室,去食堂吃飯的時候,還在琢磨這次創作的成敗得失。經過反思,發現了自己在繪畫方面存在的問題。
其中的一個問題很明顯,就是他在學畫階段,包括上一世養成的繪畫習慣和意識,有利有弊。
例如,老師經常在學生初學素描時,教他們用直線概括形體的辦法,甚至總結出類似寧方勿圓等方法。這種辦法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抓型的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有好處。但如果過度強調,或者一味強調,就會忽視另一些訓練,比如弧線的訓練,以及對物相美感凝鍊的能力。
姜哲在觀摩大師創作的時候,感受最深,收穫最多的就是營造美感。
米開朗基羅一直強烈地追求靈魂之美與理智之美,自然與物質之美。很多人觀摩他的作品,會想到同一個詞——崇高。這也是人們對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大師們的總結。
他有了新的認識,就意識到自己以後的練習,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姜哲和陳嫣吃過晚飯,回到寢室,看見邵輝在喝葡萄糖。
他知道邵輝在班裡也爭到獻愛心的機會,就問道:「感覺怎麼樣?有沒有不舒服?」
邵輝放下葡萄糖瓶子,說道:「沒事兒,就是體溫有點變化。大夫說了,正常現象。」
他打開桌子上的塑膠袋,對姜哲說道:「學校發了一些食品,你嘗嘗。」
姜哲急忙拒絕:「不行,這可是你的滋補品。」
邵輝說道:「沒事兒,我一個棒小伙,這點事算什麼?」
姜哲看邵輝精神狀態還不錯,就換了話題:「甘文杰好像沒回來,他是不是找女朋友了?」
剛才一直在補作業的杜鑫,抬起頭來說道:「我感覺像。他這兩天的狀態有點亢奮,他自己不說,我們也不好問。」
說罷,他收起書本作業,對姜哲二人說道:「我去找同學玩。」
邵輝開玩笑:「嫂子打電話過來,我們怎麼說?」
杜鑫笑呵呵的出門:「今晚應該不會打電話。」
邵輝繼續閱讀小說。
姜哲拿出從圖書館裡借來的一本素描集。
圖書館的畫冊太多,只是有一些書不能外借。
他從可以外借的書籍中,找到這本帶有米開朗基羅作品的書。其中有一幅他很喜歡的作品——最後的審判(草圖)。
這是米開朗基羅大約在1534-1536年創作的作品,用黑色粉筆與紅色粉筆繪製。
姜哲在觀摩模擬創作的時候,重點關注過這幅作品。
眼前的畫冊印刷水平一般,當做參考還是可以的。
他拿起一支炭筆,開始臨摹這幅草圖。
在臨摹過程中,他刻意的糾正創作一些問題,實踐自己在觀摩時的感悟。
這種訓練,不僅需要積累,更需要思考,反覆琢磨,如果自己來描繪新的形體,應該如何運用學到的方法。
思考與練習交替進行,讓他忘記了時間。知道邵輝三人陸續休息,他才關燈睡覺。
周五,姜哲帶著體驗與收穫,修改自己的作品,直到下午3點。
班長開始組織完成作品的同學,收拾工具,布置畫室。
姜哲端詳自己的這幅素描寫生,雖然還沒達到最滿意,但自己已經盡力了。
班長來到姜哲身邊,見他還在觀察,就笑著說道:「行了,別看了。已經夠好了。你太認真,給我們好大壓力!」
姜哲放下畫筆,答道:「好,收工,不給伱工作增加壓力。」
他收拾好畫具,按照賈老師的布置,和同學們把作品擺成一排,然後打掃畫室。
今天是周五,又可以回家過周末。
感謝書友讀者的推薦票與月票。
謝謝大家的訂閱和支持。
(本章完)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5s 3.76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