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592章 談何容易

    測試廣告1

    七月的上都已經滿是秋意,雖是旭陽高照,但也讓人感到陣陣寒意。茶壺小說網 www.chahu123.com崔彧走出御帳不禁眯上了眼睛,好一會兒才適應,而心中卻是如秋日般滿是蕭瑟之意,嘆口氣向宮城外走去。

    「崔中丞,上奏又被駁回了?」不忽木與其走了個面對面,他發現崔彧眼神離散,竟然沒有看到自己一般,忙出言相詢道。

    「哦,平章哪裡去?」崔彧此時才像回過魂兒來,連忙拱手施禮,又嘆聲苦笑道,「大汗估計就沒有看,何來駁回?」

    「吾準備去面見大汗,有要事稟告!」不忽木還禮,點點頭道。

    「平章如無火上房之事,還是稍後再去吧,大汗正更衣準備出城射獵,見我問奏面色不虞,幾句話被打發出來了!」崔彧攤攤手無奈地道。

    「即如此,吾晚些時候再去,免得攪了大汗的好興致!」不忽木也知鐵穆耳的性情,其沒有繼承祖輩的氣魄,倒是學會了祖輩們騎射的本事,到了上都之後常常出去遊獵,一去多日樂此不疲,所以他想想還是不要去找不自在了。

    「平章有何要事,可否告知?」崔彧順嘴問了句道。

    「也算不得機密之事,就是送往南朝的歲賜在山東被盜匪所劫,南朝皇帝遣使發出警告,威脅要出兵入山東剿匪!」不忽木言道。

    「歲賜被盜匪所劫掠,山東治安已經糜爛至此了嗎?也只里號稱勇武,麾下雄兵兩萬,竟然讓盜匪橫行,真是該死!」崔彧聽了驚訝過後,恨恨地道。

    「今年五月也只里與察罕帖木兒兩人為了把持運河爭執不休,匪寇藉機壯大,一時竟不能禁,而今歲賜被劫,他也慌了神,擔心南朝真的出兵進入山東境內。」不忽木言道。

    「南朝已是再三發出警告,但也只里視若罔聞,只顧爭鬥,而今他卻是怕了,早做什麼去了。若是盜匪初現就及時剿滅,怎麼會讓他們坐大,乃至敢於劫掠朝廷歲賜!」崔彧憤然道。

    「中丞勿要激動,山東向來是盜匪橫行之地,歷朝歷代皆不能禁,近年山東成為我朝與南朝對峙之地,人心浮動,又連遭天災,導致糧食歉產,饑民四處遊蕩無處安身,以致成為盜匪,只要朝廷嚴加清剿,安撫流民很快就會消除的!」不忽木安慰道。

    「這絕非長久之計,清剿只是治標不治本,只有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才是根本之道。」崔彧又道。

    「這個道理我們皆知,但是現下形勢緊迫,西北動亂雖平,但叛王們依然蠢蠢欲動,需要朝廷加以安撫;南朝皇帝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我朝不得不陳重兵於河南、山東備戰,保衛京畿;而朝廷財政困難,大汗也是為難啊!」不忽木解釋道。

    「現下中原百姓不僅要負擔國之賦稅,還要承擔諸王的供奉,而今還要繳納各項雜稅捐賦,一年辛勞的剩餘卻難以果腹,遇到災年卻仍要繳納捐稅,百姓只能典賣土地賣兒賣女,生活無以為繼,朝廷這簡直就是逼良為盜。」崔彧卻是駁斥道。

    「唉,我們皆與大汗論及清理雜稅捐納,減免賦稅,爾等也多次上奏,結果大汗不肯,皆是無疾而終,又奈何啊!」不忽木臉色黯然地道。

    在鐵穆耳繼位後,朝廷平定了西北叛王,與南朝關係驅緩,朝中重臣們便上奏改革稅制,實施輕徭薄賦之策,與民休養生息。但是他們也知道說起來容易,實施起來卻難以立竿見影,需要長時間才能顯現出效果,使得提議總是議而不決,直至大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是啊,輕徭薄賦乃是聖人之說,我等之志,千百年來卻又有哪朝得以實施啊?」崔彧聽了也不禁喪氣地道。

    他是儒學大家,飽讀經史,又入仕多年,當然清楚治國之道,國計民生,首重財賦。「輕徭薄賦」四個字出自《漢書·昭帝紀》,即「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輕徭薄賦,即減輕徭役、降低賦稅,讓老百姓可以安居樂業。

    且自孟子提倡「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開始,歷代王朝都標榜「民本」理念,奉行輕徭薄賦的政策。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歷代的賦稅思想雖然大都傾向輕徭薄賦,但在賦稅制度的運行過程中經常反其道而行之,可以說是屢改屢敗,屢敗屢改,也沒多大成果。最終,輕徭薄賦成為紙面上的政策,百姓的負擔依然相當沉重。

    而又何為「徭」與「賦」?

    所謂「徭」,就是役,這兩個字常常連用,徭役是古代平民所要承擔的政府派給的無償勞動。且自周代起,徭役就有賦役與職役之別。

    賦役是人們在一定時間內為某種事項所提供的勞役,如開運河、修城池、修宮殿、修道路堤堰、運輸軍需物資等,即所謂「力役之徵」。

    職役是指按照戶等高低,輪流徵調鄉村主戶擔任州縣公吏和鄉村基層組織某些職務,也就是為各級地方行政機構承擔無償公職,它比賦役存續的時間更長。

    賦就是稅,但賦的出現早於稅,最早是以包括田賦在內的「貢」為其基本形式。貢即貢納者必須履行的奉獻義務。賦字從武,原指軍事上車馬軍需人力的徵調,戰國以後,賦與稅逐漸混合,常常也指對土地課稅,並連用為賦稅。

    根據文獻記載,夏、商、周三代都是定額貢納制度,徵收標準是若干年農業收成的平均數。歷史學家普遍認為,這個徵收的額度應該是十分之一,也就是著名的「什一稅」。後來「十里抽一」這個比例持續了很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賦稅與徭役被視為基本徵課方式,貢退居次要地位,但仍未完全滅失,仍然是百姓的一項義務。

    到了周朝,老百姓的徭役和賦稅負擔逐漸加重。而到了春秋戰國,各諸侯國統治者大興土木、驕奢淫逸。對內實施苛政,大幅增加賦稅和徭役;對外不斷征伐、魚肉百姓,導致國庫空虛,苛捐雜稅隨之而來,令百姓無比痛苦。

    老子認為,民眾為什麼飢餓?因為統治者「食稅之多」。統治者苛捐雜稅太多,老百姓則不堪重壓,就沒有能力從事生產,改善生活,也就不可能有持續的財富積累。而統治者「食稅多」的原因,就是生活奢靡無度。他們講排場、講享受,住華美的宮殿,興建奢華的娛樂設施,美食珍饈、華屋笙歌,消耗了大量的民力民財,老百姓苦不堪言。

    因此,要使老百姓免於飢餓貧困,就要輕徭薄賦,減輕老百姓的賦役負擔,使老百姓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根本落腳點應在於控制國家財政支出,而降低支出的落腳點在於統治者控制自己的**,對己儉約,對民慈愛,清靜寡慾,與民休息。

    諸子百家中,儒家「薄稅斂」的號召影響最大,成為秦漢以來反覆宣揚的財政教條。孔子主張「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國家興辦大型工程項目要適中,不能太多,要適合禮的標準,做到「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為此,孔子還曾斥責學生冉求幫助魯國的季氏聚斂搜刮百姓,他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公開表示要大義滅親。

    孔子希望統治者都能像周朝初年那樣,農民為貴族耕種公田,公田收入歸貴族,商賈則根據其財產和收入的多少而徵稅。徭役以戶計數,免除老人和小孩的服役義務,並照顧鰥寡孤疾的人。關於稅率,孔子則主張「斂從其薄」。最好是恢復行什一稅率。

    孟子從其「仁政」的觀念出發,「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君不鄉道,不志於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他也主張征取十分之一的農業稅,他還建議「去關市之徵」,不徵收商業稅,而獨征農業稅。

    荀子認為,要想國家安定團結,輕徭薄賦是一條有效的途徑。「輕田野之稅,平關市之徵,省商賈之數,罕興力役,無奪農時,如是則國富矣。夫是之謂以政裕民。」這表明,荀子還把輕徭薄賦看成是為國家開闢財源和實現富國的目的和手段。

    但是蒙元起家於遊牧民族,他們的財政開支大多來自於劫掠和征服地的貢獻,直至忽必烈繼承汗位才開始接受漢化,可是也並沒有能建立起『正常』的稅賦制度,而是利用色目人理財,使得兩種制度並行。

    如此一來,不僅未能減輕普通百姓的負擔,反而使他們的負擔增加,橫徵暴斂式的徵收制度使得財富集中於權貴之手,國家財政始終處於崩潰的邊緣,這又刺激統治者增加稅賦。而崔彧和一班受漢化較深的重臣們試圖改變這種狀態,勸諫鐵穆耳屏棄舊制,實施新制,使國家擺脫窘境……測試廣告2



  
相關:  重生之王爺的奮鬥    隱士高人系統  殘兵傳說  絕世武魂  超級保安在都市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重生宋末之山河動第1592章 談何容易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360搜"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6s 3.54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