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98章 梵音頓悟

    測試廣告1品筆閣 www.pinbige.com,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duang、duang、duang……』趙昺的話音剛落,化城寺的萬斤鐵鐘被撞響,鐘聲圓潤渾厚,在寂靜的山中迴蕩。筆神閣 bishenge.com

    鍾既是法器,也是號令之器,。在僧眾們齋粥下堂、參禪完畢、早晚巡視或吃茶下床的時候皆會鳴響。且佛經中解釋,聞鐘聲能夠祛除人生的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人清醒覺悟,獲得安順吉祥;再有的佛家偈語說:「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

    還有的佛經中說,叩擊聞聽鐘聲,能夠止息一切惡道諸苦,能夠使一切眾生「俱時得離苦」,使一切受難者得到解脫。又有的佛經中說,在鳴鐘的時候,如果能夠觀想覺悟一切眾生,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而暮擊佛鐘則覺昏衢,疏冥昧,有開智通慧之用。

    一百零八聲鐘聲響過,眾人都覺靈台一清。眾人看向小皇帝,發現其雙目微閉,似乎進入大和尚入定一般,知道他又『神遊天外』了。大家皆噤聲,不敢打擾,而此時鈸磬輕響,唱經聲起,渺渺梵音在山谷中迴響,真如墜身極樂世界一般。

    王應麟回想著一路行來陛下的話語,他也深感當前做事有些束手束腳,可這種不自在並非皆來自小皇帝,而更多的壓力卻是來自於同僚和士人階層,尤其是回到江南後這種感覺更甚。不僅有門生故舊向他求官,還有對朝廷政策的不滿,希望他能勸諫陛下改變主意的。

    對於這些事情,王應麟是不勝其擾,而從中他也明白整個儒士階層已經墮落了,他們已經不是那個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使命,注重氣節、道德及社會責任的士大夫們了。他們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改變,讀書參加科舉只是為了當官,以從中謀取私利,也就是陛下所言失去了本心。

    經世致用本為儒學的傳統,也正是陛下所言,自漢後歷朝之所以選擇以儒治國,也正是如此。而一旦他們失去了價值,只顧自己團體的利益,必然會被拋棄。沒有了皇權的庇護,儒士們必然會受到各方的打壓,也就失去了發展壯大的土壤,為其他學派所取代,與九華山的道教被佛教『驅逐』一樣。

    王應麟有這種危機感,絕非是自己嚇自己。蒙元的例子就擺在眼前,他們將釋道儒視為一體,剝奪了他們入仕的渠道,許多人失去了生活的根本。即便有些儒士得以進入蒙元朝廷,也被附庸,而每逢有變就會被各方勢力打壓,根本沒有左右朝政的能力。

    他清楚要維繫當下『士大夫治國』的局面,許多先賢已經給他們找出了答案,入仕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從而保障士大夫階層的長遠利益。但現下許多士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繼承了漢唐諸儒多注重仁民愛物、休養生息,一遇富強言說,則斥之為霸術,不以聖人之徒相許,而對這個階層的利益稍有改革時,這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便群起而攻之。

    另一方面,本朝由於推崇朱陸理學,其長於建樹的理想人格,注重氣節、道德及社會責任的修養。而短於經世治國,且利用自己占據高位的優勢,黨同伐異,打壓其它學派,試圖控制朝政,以保證自己的既得利益。結果大家已經看到,不停的內鬥和治國的無能,削弱了國家的實力,以致民怨沸騰,國家貧弱,終亡於外敵。

    還有要實現崇高的理想,終究是繞不過錢財這個選項的,百姓不會因為你的理想遠大就會選擇你,他們看中的是一家人得以溫飽,田地中的收成。而正如國學中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聖人亦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可見聖人也對錢財的認識同樣深刻。

    對於一個國而言,錢財同樣重要,正如小皇帝所言這乃是國之興亡所系,國庫中無錢無糧,何以養官、養兵,興修水利,賑再濟難,更談不上造福百姓。且王應麟也相信就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士大夫們,沒有了錢糧同樣束手無策,何況諸多官員並沒有聖賢們的情操和覺悟,沒有了薪俸也一樣會心生怨恨,背離聖人的教訓。

    而今朝廷收復江南後,應該說基本擺脫了在瓊州之時入不敷出的局面,可也只能說略有改善,勉強能夠持平。此次北伐,軍需消耗甚大,兩年多的積蓄便蕩然一空,還不得不靠超發紙幣還維持財政的平衡,而後續建設所需依然巨大,也就難怪小皇帝要急於『斂財』。

    說實話,王應麟也清楚當前朝中的官員對於如何解決財政困難的辦法不多,主要還是依靠夏秋兩稅及商稅,但是在對土地的利用已經趨於飽和的狀態下,難以再獲得長足的增長。小皇帝在此時提出發展工商以增加商稅收入應該是恰當其時的。

    但是小皇帝『重商』的想法遭到一些官員的反對,他們以為這是捨本逐末之舉,將會破壞農業生產,使人為惡的惡政。而過去一直被理學派打壓的事功學派,則對小皇帝的想法十分支持,他們這一派繼承並發展了傳統儒學中「外王」和「經世」的一面,講究「功利之學」,認為「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

    加之事功學派主張「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反對傳統的「重本抑末」即只重農業、輕視工商的政策,且不純粹講究個人的心性修養的觀點,可以說與小皇帝的想法不謀而合,因而再此爭論不休的關鍵時刻,陛下選擇事功學派也就不足為奇了。

    王應麟也意識到小皇帝讓自己繼續留任,主持革新的原因大半也在於此。但他也知道其中的風險,按照千年的傳統,君王的職責是治吏,也就是治官,不是治民。民是由官吏去管理的,百姓哪兒出了亂子,責任在官吏,官吏有貪瀆腐敗的行為,不能去責怪百姓。

    本朝的儒士基於此學,常論「天下之亂系宰相」,也就是說出了差錯,責任在於相,而不在於皇帝。王應麟對此十分明白,大宋歷史上歷次革新盡皆失敗,即便有所改變,也並不完全,而主持革新的人下場往往悽慘,雖不至於丟了性命,但身敗名裂,貶嫡致仕是免不了的。

    王應麟看看似在閉目聽經的小皇帝,眼神卻逐漸堅毅起來,想想自己十九歲中進士,二十一歲在衢州任主簿,任官的同時勤於讀經史,三十四雖因文章優易和學問的廣博,考上最難的博學宏詞科,官至禮部尚書。而生不逢時,外有蒙元入侵,內有權臣丁大全、賈似道等主政,難展平生所學。

    後來在臨安陷落之後,王應麟投奔遷往瓊州行朝,方得到重用,進而入相。想想自己如今已經六旬有餘,尚覺未能一展自己的才華,而今若是放過這個機會,也只能致仕還鄉。現下小皇帝勇於進取,立志革新,又意在挽留,自己又何惜此身,能夠為國為民做些事情也算不負此生……

    不知何時,趙昺已經『還魂』,他偷眼打量王應麟,見其一副釋然的表情,知其已經接受了自己的理念,決心追隨自己。再看謝枋得則是一臉平靜如初,並無什麼異狀,不過對於用其當年其實頗有爭議。

    時有人稱,謝枋得曾有『從道不從君』之語。在參加進士考試時受抑,他不從還鄉,可見他對皇帝存在一定的不滿情緒。特別是太皇太后謝氏命令各地臣民降元的詔書時,謝枋得並不服從。後來謝枋得談到不遵太皇太后『詔令』之事時,又曾言:君臣以義合者也,合則就,不合則去。從中可見,其對皇帝並非只是無條件的忠誠。因此有人以為不能對其予以重用,以免做出背君之事。

    趙昺對此倒是不以為然,畢竟他是來自現代社會,在那會兒當老闆的不仁不義,自己就可以義無反顧的辭職而去,甚至還可以舉報其一把偷稅漏稅,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而自己雖然沒有『背叛』老闆,可以將其剩下的物資私下都給賣了,只是自己沒有落到好處,還被困在船上了。

    所以,趙昺覺得對其的『忠君』態度可以一分為二的看,當皇帝代表民族和國家利益時,他自然會報以無限忠誠。而當皇帝的旨義與其恪守的思想不一致時,他也不會無條件服從皇帝的命令,可這也可以說其中有著『士為知己者死』的意思。一旦他認同了自己的執政理念,便會報以無限忠誠,為自己出生入死而無悔……測試廣告2



  
相關:  重生之王爺的奮鬥    星辰之主  掛了99次之後  三國之巔峰召喚  神級修煉系統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重生宋末之山河動第1398章 梵音頓悟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360搜"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5s 3.584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