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李寶忠和李金生還能扯上一點親戚關係,但整個小李村七成的村民都來於同一個老祖宗。經過時間的變化,許多人的關係早就已經淡了。畢竟小李村雖然不大,但好歹也有上百戶人家,有人口七百多人。這其中有七成是李氏族人,算起來有將近五百人左右,這麼龐大的一個基數下遠親也就算不了什麼了。
不提下面人的各種變化,反正黃義德的官場生涯就這樣開始了。由於自己一開始不熟悉閘官的各項公務,一開始的時候,黃義德整天都在清水閘上轉悠。
清水閘附近的這一段水域的水流比較平穩,而且水量也比較充沛,所以他現在的主要任務還是看護清水閘的閘關。平日裡每天都有商船和官船經過清水閘,一開始的時候黃義德還是有些新奇的。但時間長了,發覺其實也就是這樣。
這京杭大運河從杭州開始一直蜿蜿蜒蜒的通向京城,途經浙江、江蘇、山東、直隸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據說有3600里之遙。
這京杭大運河最早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而服務的。
直到隋王朝的時候,在天下統一之後就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其動機已超越了服務軍事行動的目的。因為此時天下已統一,隋朝開挖運河有經濟方面的動機。中國古代很長時期內,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400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重心。隋統一全國後,格外重視這個地區,但隋定都長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隨經濟重心的發展變化南移。因此,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長安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繫,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不論是中央朝廷還是官僚貴族或是北方邊境。同時,長時期的分裂阻斷社會南北經濟的交流,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到這一時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繫。
隋朝開運河當然不僅僅只有經濟方面的動機,更重要的還是政治方面的原因。畢竟封建王朝實行的是家天下的統治,維持的還是王朝的控制力。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門閥世族大發展的時期,他們的力量相當強大。隋朝統一後,他們仍依恃其強大的勢力,企圖與中央政權抗衡。這一尖銳矛盾在江南地區一直存在,使隋政權面臨嚴重威脅,隋統治者要實施對南方的有效統治,貫通南北運河勢在必行。同時,北部邊境少數民族政權對隋亦是心腹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軍隊駐紮邊境,這些軍隊僅靠屯田是不夠的,必須依靠江淮和中原地區的糧餉供應。路途遙遠,開鑿運河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隋以後的歷朝歷代,至清朝後期,無論是大一統時期政權,還是分裂時期的政權,都注重運河的疏鑿與完善,其動機無外乎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充分利用運河漕運。以運河為基礎,建立龐大而複雜的漕運體系,將各地的物資源源不斷的輸往都城所在地,成了中華大地統治者主要手段之一。運河的修復改道,其緣由亦是現實中運河常常的淤堵以及不同政權的都城位置變化。至元代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明、清兩代京杭大運河成為南北水運幹線。
看著運河寬闊的水面,放眼望去像一條巨龍一樣朝北方不斷延伸過去。這是一種多麼龐大的氣魄啊!想當年隋煬帝心太急,妄想畢千古奇功於一朝,結果運河通了,但隋朝也就滅了。雖然開挖大運河不是隋朝滅亡的唯一原因,但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了。
在公元七世紀初的時候,隋煬帝當上皇帝之後就遷都洛陽。他為了控制江南廣大的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能夠運往洛陽。於是就在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又於大業元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之後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揚州是裏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隋煬帝做的其實是一件好事,也確確實實有利於王朝的統一和發展。但他實在是太急了,這麼龐大的工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不僅讓老百姓不堪重負,也拖垮了隋朝的國庫,為之後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結果辛辛苦苦開鑿的大運河,白白便宜了李淵。說起來這隋煬帝的倒霉指數絕對可以和千古一帝秦始皇相提並論!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為統一思想和廢除各諸侯國的文字而焚書坑儒,為抵抗草原民族而修建萬里長城,為維持統治而修建萬里馳道。結果這些後來都白白便宜了漢高祖劉邦,為漢家四百年的天下奠定了基礎。而這隋煬帝同樣如此,直接為以後李唐三百年的天下奠定了帝國的根基。
在十三世紀末元朝定都北京後,為了使南北相連,不再繞道洛陽,必須開鑿運河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為此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元朝花了10年時間,先後開挖了「洛州河」和「會通河」,把天津至江蘇清江之間的天然河道和湖泊連接起來,清江以南接邗溝和江南運河,直達杭州。而北京與天津之間,原有運河已廢,又新修「通惠河」。這樣,新的京杭大運河比繞道洛陽的隋唐大運河縮短了九百多公里。
後來明清兩朝都基本沿用了元朝重新開挖的大運河,直到現在。據說光靠這條大運河吃飯的漕幫就有十幾萬人,如果加上一些小商小販,那人數就更多了。可以這麼說——如果現在誰阻斷了這天大運河,那整個京城的幾十萬老百姓和邊關的幾十萬將士都要餓肚子。而且這條運河還惠及沿岸上千萬人口,南方的米糧、絲綢布匹和各種雜貨經過運河運到了北方。而北方的藥材、皮毛等各種特產也同樣經由運河運往了南方,可以說南北方的老百姓能夠通過京杭大運河互通有無。不僅豐富了各自的生活,也為整個朝廷的穩定奠定了基石。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明閘官只是未入流的小小官吏卻能受到皇帝重視的原因。
經過一個月的任職,黃義德對清水閘的事情基本也了解清楚了。現在基本上每天會有三四十艘的官船經過閘關,至於民間的商船那就更多了。所以每天閘關上的事情還是挺多的,不過這些事情底下的閘夫門其實早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流程,根本就不需要他過多的操心。
像官船過閘的時候,這些閘夫的動作會稍微快一點,但該有的手續還是要有的。說實話,裝貨的官船那還好。這些閘夫最怕遇上運送官員的官船,許多朝廷命官往往口氣都很大,幾乎一個個都是鼻孔朝天的模樣,可不好伺候啊!畢竟這船隻過閘的時候需要一艘一艘的慢慢通行,如果排隊長的話,可能差不多要等上半個時辰。有時候真要碰上官員大罵的話,那能忍還是得忍,畢竟人家官大。不過不守規矩的官員畢竟只是少數,大部分官員的養氣功夫還是不錯的。
至於民間的商船,說實話——走這條路線的基本上大家也都熟。只要該有的孝敬到了,那也不會過多的刁難。而且這些孝敬也並不是什麼大數目,所以大家還是很樂意接受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691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