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帶來的熱情果然是巨大的,特別是被激發了致富熱情的中國農民更是如此。中國農民發家致富的渴望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住的,這一點在前世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農村落實聯產承包責任制中被一再證實。
李青林起床洗漱時,看見李萬祥的眼睛紅紅的,不過他的臉上是帶著笑容的。李萬祥昨晚熬了夜,他熬夜的原因是為了連夜加班做紡車。
李萬祥以前是個木匠,他木匠手藝還不錯,四鄉八里還算有點名氣。近幾年雖然基本不出去做木匠活了,但是長年乾的木匠活也不是一天兩天就丟得了的。李萬祥家裡一整套木匠傢伙事還都收拾得好好的,鋸、斧、刨、鑽全磨得雪亮,為了防鏽都上了好幾遍油。
昨天下午李青林做出的計劃已經開始落到實處,李萬全拿出十五個大洋,其中十個大洋作為李萬全的股份,李萬全占全部股份的三分之二;五個大洋作為李萬祥的股份,李萬祥占全部股份的三分之一;李萬全先期幫李萬祥墊上的五塊大洋須等桐油賣了以後歸還。紡紗所需要的手搖紡車由李萬祥製作,紡車製作成功後由入股的錢買下,作為公用財產。
本地常用的是手搖單錠紡車,這種手搖紡車的結構很簡單,由木架、錠子、繩輪和手柄四個部分組成。除木架部分因為需要保持穩定而需要大點的木料外,其他部分需要的木料很少。李萬祥家裡木料是現成的,工具也是現成的,李萬祥昨天回家後連夜趕製紡車。
手搖紡車的單個部件製作很容易,難點是需要好好調試整車。對手搖紡車調試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讓它每個活動部件都能順滑轉動,二是讓各部件配合到一起時平穩聯動。一部好的紡車紡出來的棉紗又勻又細,這樣的棉紗容易賣上價,並且紡紗者不容易受累。
民間用的紡車不需要描龍雕花,只需要能夠紡紗就成了。昨晚李萬全又鋸又刨,加上老婆和衛三丫做幫手,三個多小時就做好了兩部紡車,但是後面的調試用了三個多小時才搞定,以致今天早上眼睛都熬紅了。
李萬祥昨天和李萬全約好了,今天需要去辦幾件大事,如買棉花、錠子上鐵釺和繞棉紗的筍殼,還要定下賣棉紗的銷路等等,所以他一大早就來了。
李青林不管這些具體的小事,只是在他們臨出門的時候要求他們多買幾根錠子上的鐵釺。
李萬祥奇怪道:「就你媽、你嬸子和三丫三個女人紡紗,有三部車就足夠用了。你家的那部舊車有扦子,我做了兩部新車,買兩根足夠了。再說扦子又用不壞,買那麼多是不是太浪費了?」
李青林斷定這次棉紗需求量大,並且供貨的速度要快。那自家三部紡車肯定忙不過來,以後必須要僱傭人手,增加人手就必須加紡車。
李青林不想對李萬祥他們講自己的這些判斷,是因為要培養他們的對自己的神秘感和信任感。如果自己每次預測都是對的,他們就會對自己絕對信任。
他們現在和以後對自己的絕對信任很重要,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性命悠關的大事。
兩年多以後日本鬼子就要打來了,農民一般都捨不得自家的房子土地,他們會留下來。留下來的人隨時隨刻都有危險,必須要提前讓他們做好準備;從歷史資料了解到一九四二至四三年河南有大災荒,必須在災荒來臨之前做好準備,這些人才能不至於被餓死。
這些事情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李青林是知道的,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是不可想像的。現在如果李青林預言可能發生這些災難,那無異於是鬼話連篇,誰也不會信的。所以李青林要培養他們對自己的絕對信任,到時候自己再指點他們如何度過那艱難日月,他們才會照做的。
李萬全他們走後,李青林帶著李青奇、衛三丫又悄悄去後山窪去撿桐籽,李青林還是帶了銅絲套子去套兔子。
今天還是大晴天,林子裡的雪化了不少,以前埋在雪地里的桐籽大部分都露了出來,李青林他們上午撿了兩趟,下午撿了兩趟,一天下來收穫不小。可是兔子只套中一個,李青林倒沒覺得什麼,只是李青奇有點遺憾。
李萬全和李萬祥去辦事的地方其實並不遠,最主要的事情基本都集中在長勝鎮上。長勝鎮離小李莊九里路,其中七里是能過牛馬車的大路。路上的雪還沒完全化,路很好走,路途也不遙遠,按道理應該很快就能回來,可是直到天快黑了,李萬祥他們才回家。
李萬祥他們事情雖然都辦成了,但是很不順利。
本地過年有個風俗,年分為大年和小年,大年指初一到初五,小年指十四到十六。所有的商家大年三十下午開始關門過大年
民間有「初一初二峨眉月,初三初四好拜節」的說法。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四之間,商家不開門營業,農戶不下地幹活。
初四夜裡或者初五清早,各家各戶的主婦都會在家爐灶里掏灶灰送到路口,這有個說法叫「送窮灰」,意指把窮氣送走。
初五叫「破五」。百姓會到祖先的的墓前祭拜;這一天人們放鞭炮「趕五窮」,用吃喝的形式「打窮氣」、「填窮坑」;這天被商家定為財神生日,這天開門營業會財源廣進。
今天李萬祥他們去買棉花、扦子、筍殼,可開店的人家就是不賣給他們,理由都是還沒送窮氣,不能做生意。到最後兩個人用了另一個辦法才弄來了東西,那就是用「討」的說法。過年人家都講究個吉利,我自己當做叫花子到你家來討東西,那說明你家富有;你給我東西,證明你的仁慈。最後李萬祥從他們家「討」到了這些東西,約定初五那天再付錢給他們。
李青林聽了事情的經過,又好氣又好笑:「我說這些人是不是腦子壞掉了?送窮氣不就是想發財麼?我們買他東西,不就是送錢給他麼?送錢給他他還不要,我看他們一輩子都別想把窮氣送走!」
憋了一肚子氣的李萬祥、李萬全深以為然,都點頭稱是。
棉花和紡紗車都已準備妥當,李家人說干就干。
李萬全買回來的是皮棉,而皮棉是不能直接紡紗的。農民從地里收穫的是帶棉籽的籽棉,籽棉經過軋花,去掉棉籽就是皮棉;皮棉還需要通過彈花階段,使棉花纖維鬆軟,並去掉裡面的雜質,再用手工搓成棉條;最後,紡紗者利用手搖紡車才能把棉花條紡成棉紗。在這些階段里,只有因為彈棉花去雜質有少量斤兩損耗。
李青林根據李萬全他們帶回來的皮棉售價、棉紗收購價格並結合彈棉花的損耗率預算了一下這次紡棉花的利潤。
他拿出紙筆,開始計算。李青林首先用這批皮棉斤兩減去估計的損耗,算出能紡成的棉紗斤兩,再用棉紗斤兩乘以售價,得出銷售金額;其次,用這次買皮棉所花費的金額,加上彈棉花的工錢以及所用筍殼的金額,就得出了加工總成本(因為一輛手搖紡車製作成本低廉,可長期使用且不易損壞,李青林沒有把它的損耗計算在成本里)。最後把銷售金額減去加工總成本,得出了總利潤;再用總利潤除以買來皮棉的斤兩,就得出了每斤皮棉紡成棉紗的利潤。最後算出來的結果是讓劉秀珍她們很驚喜--將皮棉打成棉絮,再紡成棉紗,平均每斤皮棉能賺二十二個銅圓!
二十二個銅圓價值多少?
根據民國的經濟資料以及張恨水、魯迅、葉聖陶等文人文章記載,1927-1937年「黃金十年」期間金融比較穩定,一塊大洋等於十角,一角錢等於二十三個銅圓,也就是一個大洋等於二百三十銅圓。
那當時物價又是多少呢?
三十年代在北平,一個銅圓可買一根油條,兩個銅圓可買一個芝麻醬燒餅,三十個銅圓可買一斤五花肉!
這個結果讓母親劉秀珍和嬸子劉二花激動起來。老娘們干不動地里的重體力活,但是紡紗織布都是在屋裡干,一不需要出大力氣,二不需要日曬雨淋,特別重要的是第三點,紡紗只需要在夜晚和陰雨等農閒時間進行,家務和農活還能照做不誤。
這樣既輕巧又能賺錢的活,誰不願干誰才是傻子呢!李家人說干就干,吃過晚飯連夜就開始忙碌起來。
棉花先需要彈好,這是紡紗的第一步。村裡的周德中就會彈棉花的手藝,他家裡大木弓、木槌、剷頭、木磨盤都是現成的。李萬全和李萬祥把紡車都搬到弟弟的空房子裡,再用門板搭起一個台子,喊來周德中帶著工具彈棉花。
第一批棉絮很快彈好了,三個等候已久的女人將被彈好的棉絮搓成了棉條,然後用手從棉條上捻出一條細細的紗線,再把紗線纏繞在紡車的錠子上。紡紗時女人用一邊右手輕輕搖動紡車繩輪,一邊用左手輕捏著棉條續棉。隨著紡車「嗡嗡」轉動的聲音,一條條潔白的棉紗從棉條里抽出來了。紗線越拉越長,女人的左手越牽越遠,最後右手將繩輪反過來一轉,錠子反轉,那根棉紗乖乖的繞到了紗錠子上。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75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