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西方教的事情,可謂雷聲大雨點根本沒有,讓所有關注此事的人大跌眼鏡,不明白玄清葫蘆里賣的什麼藥,就連接引和准提事後,也覺得是不是答應的太輕易了。
「師弟,我看玄清就算衝著你來的,你是不是動過打他徒弟的苗頭?」接引知道自己師弟,這些年從東方擄來不少人,沒有一個是心甘情願來的,最後還是靠自己以大法教化,使之誠心皈依佛教。
「師兄,這個···我····唉,我是動過這個心思,可還沒有一點實質的行動,就被玄清這次給堵住了,他是怎麼知道我在打他徒弟的心思?」准提也是鬱悶,畢竟玄清的徒弟各個身具功德,正是最好的人選。
「師弟,你是怎麼想的,大家畢竟經常見面,這是不是有點過分?」接引不想因為一兩個人,為佛教樹立大敵。
「師兄的苦心我知道,但師弟是不得已為之,不然也不會有現在的佛教了,玄清的徒弟都有功德,尤其是孔宣兄弟二人,他們還是人族護法,把他們弄進來,不但可以順利傳教人族,還能鎮壓我佛教的氣運!」准提低頭認錯,別人誤會嘲笑自己都無所謂,沒想到連師兄都不理解自己。
「師弟,難為你了,是為兄的錯,我在這裡給你賠禮了,以後我也來分擔一些,省的你一人處處落麵皮!」接引看到准提傷心,哪裡不明白他為什麼。主要是西方貧瘠,人才靈寶極度稀缺,不然身為聖人的准提,會這麼不要麵皮的和一個強盜似得,什麼好東西都想搶來。
「師兄不可,這些事情師弟一人足矣,罵名我一人背就可,你就高高在上,帶領我們佛教大興即可!」
准提想到當年師兄化形後,本來可以把自己煉製成靈寶,但發現自己有了靈智,便小心的呵護自己,一直等到自己化形,遇到禍事每每擋在自己前面,如今有了實力,一定要幫助師兄壯大佛教,不要臉的事情自己來就行了,何必在拉上師兄,在說他也不是那塊料,省的徒增笑話。
在說一個門派,怎麼著都應該有一個正面人物,這邊的事情,三清也知道了,沒想到玄清竟然為了私利,就這麽放過西方二人,都是冷哼一聲算了,畢竟就算他們去了也就這樣,頂多是落一下對方的麵皮。
這裡的事情根本就沒有影響人族的進展,現在夏朝已經傳位給夏桀,意味著封神越來越近了,夏桀開始荒淫無道,導致民聲哀怨,各方諸侯暗地裡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推翻夏桀。
三百年時間匆匆而過,大家齊聚八景宮,玄清和老子沒有門人上榜,元始把目光盯上通天的截教,沒辦法,現在佛教不歸玄門,大劫和人家沒有關係了。
「截教門人多少披鱗帶甲、濕生卵化之輩,多是一些不修功德,桀驁不馴之輩,理應上榜!」元始天尊為了闡教,上來就對通天開火了。
「哼!我門下弟子,每曰里盡皆參習鴻鈞大道,聽道金鰲島,哪裡會沾染什麼殺機因果。元始天尊門下,多有跋扈欺人之輩,倚仗師門氣運囂張不已,自己沾惹了殺劫,別想拿我弟子做那代替之人!」通天知道元始天尊怎麼想的。
兩人誰都不相讓,都想對方的弟子上榜。最後不了了之,決定在三百年後簽訂封神榜,老子也說下次是最後一次了,大家回去好好想想,事不過三!
商湯開始加大農牧商業生產,每年的進貢都是自己出錢,商湯的仁慈之名傳遍四方,各地百姓紛紛來投奔他。就這樣商湯領地的實力越來越大,有一年他想試試不進貢,看看夏桀有什麼反應,沒想到還有這麼多人聽從他的命令。
商湯立即派人帶著金銀珠寶,而且還比以往都多,順便賄賂了桀身邊的寵臣,最後桀看到進貢的東西,不但沒有怪罪於商湯,還大大的派人嘉獎他。
湯知道時機還不成熟,只好按兵不動,加大國力兵力,直到桀徹底失去民心,眾叛親離後,湯起兵伐桀。商湯正式興兵伐夏。在戰前他隆重舉行了誓師活動,說夏桀破壞生產,殘酷盤剝壓迫民眾的罪行。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為了拯民於水火之中。商湯還宣布了嚴格的戰場紀律。這番誓師,極大地振奮了士氣。
最後商湯聯合各路諸侯,最終滅了四百多年的夏朝,然後商湯在各路諸侯的擁戴下,建立了商朝,人民重新恢復安居樂業、百事待興的局面。
時間過得非常快,轉眼到了最後一次封神榜籤押的時間,闡截二教互不相讓,最後大家決定不簽了,上不上榜全憑自己的機緣。
「從今日開始金鰲島聽講,你們都聽說點封神劫了吧,下去緊閉洞府,靜誦黃庭,便可安然渡劫!如若私自下山,生死不論!」通天一回來便吩咐眾弟子,他不相信自己的弟子不下山還能上榜,叫他闡教自己玩去吧。
「你們十二人身逢殺劫,劫數來的時候,你們就下山應劫,當劫數過了,你們方可才能再次清修,逍遙在天地間。」
闡截二教的吩咐形式不同,註定了結局也是不一樣的。劫數來的時候,不是你想躲就能躲,就算暗自坐在家裡,也擋不住禍從天降。
轉眼間商朝傳到了帝乙,他在位的時候有三個兒子,但他最喜歡帝辛,因為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稍長又材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歡心。
在帝乙駕崩後,便將帝位傳給了帝辛,然後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其實帝辛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統一東南,把東夷和平原的統一鞏固起來。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帝辛越來越剛愎自用,根本就很少能聽進他人的言語,除了害怕他的老師聞仲,整個朝堂都是他一言而定,雖然如此,大臣都也沒有任何反對,畢竟帝辛並沒有出現任何錯誤。
帝辛也就是日後的紂王,以後稱其為紂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4s 3.514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