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iOS和FreeDOS的並存,提供了一個非常友好的平台過渡機制。可這也帶來一個疑問,即studiOS是否屬於真正的操作系統,而並非FreeDOS當中Shell的升級加強版。」
「需要指出一點,雖然哲儒沒有廣而告之,但四代方圓個人電腦里的FreeDOS,確實升級到了32位版本。這應該算是目前業界功能最強大的DOS操作系統了,其自然也隨之帶來了諸多新特性。不過,我們的關注點是具有圖形用戶界面的studiOS,畢竟它才是普通用戶最感興趣的地方。」
「studiOS的啟動畫面是一個簡單的動畫,黑色的屏幕背景上,一本由綠色線條組成的書緩緩地翻動著,左右兩邊是自下而上移動的進度條,如同蠟燭一般,頗有一種文明之火的寓意在裡面。」
「看的出來,哲儒的設計團隊。在細節方面花了不少心思,這在之後的諸多使用體驗上,都有體現。」
「實際上,studiOS的啟動畫面絕非好看和徽標那麼簡單。這個過程里,studiOS內核在檢測包括CPU、內存、顯卡等等在內的硬體,是否符合操作系統的運行標準。其一旦失敗,那就意味著,這台電腦無法提供studiOS運行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當studiOS啟動成功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界面叫做WorkSpace,如同一個房間內擺著很多家具一樣,這裡面有很多稱之為圖標的東西,可供我們操作互動。」
「屏幕最下方類似餐桌一樣的長條,叫做任務欄。studiOS同樣是一個多任務操作系統,而這個任務欄就是用於幫助管理運行當中的多個任務。」
「任務欄最左邊的那個稱之為『開始』的元素,其實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菜單。顧名思義,用戶可以在這裡找到控制計算機資源的所有接口。比如,文件資源管理器——以圖形化方式管理計算機上所有文件的工具。」
「開始菜單類似一個大儲物櫃。把控制計算機資源的所有接口歸類收集在一起;而WorkSpace上的圖標,則是代表了一種更為簡潔方便的操作方式,比如雙擊『我的電腦』圖標,會直接調用出來文件資源管理器。」
「和蘋果公司的個人電腦產品MAC所使用的單鍵鼠標不同。方圓個人電腦一直採用雙鍵鼠標,因此其在studiOS的圖形用戶界面上有了更多的操作組合,不如MAC來得簡單明了,有點考驗用戶的悟性。」
「比如,單擊鼠標左鍵選中目標。雙擊鼠標左鍵運行所選中的目標,單擊鼠標右鍵調用和目標關聯的操作菜單,雙擊鼠標右鍵,哈哈……似乎沒有任何作用。」
「哲儒把這一套鼠標操作方式組合,統稱為鼠標手勢。據說,除了系統內置預定義的鼠標手勢外,用戶還可以定義自己習慣的鼠標手勢。如此一來,鼠標的作用明顯邁上了一個大台階,就是恐怕用戶無法完全記住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鼠標手勢,反而失去了圖形用戶界面操作直觀簡便的初衷。」
「當然了。如果用戶保持耐心,探索鼠標手勢的奧妙,還是能發現很多有趣而又實用的功能。小編就無意之中發現了一個這樣的功能,現在分享給大家。」
「WorkSpace上有一個文檔樣子的圖標,名字叫做軟體使用許可協議。雙擊它,studiOS會自動調用系統內置的文本處理程序打開,其內容為一大堆版權相關的聲明,不必理會,我們同時按下鼠標左鍵和右鍵,這個文檔便會自動翻頁了。是不是很方便?」
「我們真正想要隆重介紹的鼠標功能是draganddrop——拖曳及放下,即鼠標拖放功能。還拿軟體使用許可協議這個文檔做例子,選中它,並且不要鬆開鼠標左鍵。向垃圾桶的圖標拖動。我們看到,軟體使用許可協議這個文檔的圖標在隨著鼠標的拖曳移動,到達垃圾桶圖標的位置後,鬆開鼠標左鍵,放下這個軟體使用許可協議文檔的圖標,隨之出現一個進度條的動畫。該文件被扔進了垃圾桶,也就是被刪掉了。這個操作就是一次鼠標拖放功能執行的過程,是不是簡單生動又有趣?」
「不過,這個刪掉並非真正的刪除,就像現實中的垃圾桶要經過倒掉這個環節一樣,我們可以通過清除垃圾桶,徹底刪除裡面的文件。而現在嘛,studiOS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吃後悔藥的機會,打開垃圾桶,選中被刪除的軟體使用許可協議,進行還原操作,這個文檔就又回到了WorkSpace上。」
「我們繼續演示,在軟盤驅動器內插入一張軟盤,打開文件資源管理器,可以很方便地找到這張軟盤。把剛才恢復的軟體使用許可協議,拖放過來,這就是一個文件拷貝過程。從此以後,用戶執行這個常規操作的時候,再也不用像DOS環境下敲一行命令那樣麻煩了。」
「如果文件拷貝時間太長,我們可以在開始菜單里找到一個紙牌遊戲,邊玩邊等。」
「這個過程的背後,就體現了studiOS的多任務特性,而蘋果公司的MAC則不提供這個功能。」
「同時運行多個任務,自然會對內存造成巨大的壓力。不過,我們沒必要太過擔心,因為studiOS和MAC的另外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一個基於硬盤的操作系統,可以使用硬盤上的空間虛擬內存,從而讓四代方圓個人電腦運行超過實際配備內存容量支持的程序。」
「小編我不眠不休奮鬥36個小時,自然不止這些東西奉獻給大家。個人電腦要發揮出實實在在的作用,才有意義。為此,我們測試了市場上的主流應用程序,以評估四代方圓個人電腦這個新平台的兼容性。」
「結果我們發現,32位的FreeDOS,對老版本應用程序的兼容性,符合預期。而且效能上確實提高了很多。」
「換而言之,即使第三方軟體開發商沒有來得及推出studiOS環境下的新產品,用戶依然可以通過四代方圓個人電腦受益。」
「其實,做為世界上最大的軟體公司。哲儒怎麼可能讓新鮮出爐的圖形用戶界面操作系統studiOS勢單力孤,自家的辦公軟體電子表格CGrid、文字處理WordEasy、資料庫EBase、幻燈片PowerPresenter等等重量級產品,都已經推出了支持studiOS的新版本,而且運行表現相當不錯。」
「第三方軟體開發商之所以進度落後,主要是因為仍然沒有適應studiOS的全新編程架構。不過。還是有一些廠商推出了測試版,比如另外一款同樣優秀的文字處理軟體WordPerfect。只是在測試過程中,也不知道是否軟盤出了問題,當操作軟盤文件的時候,出現了藍屏死機。」
「我們已經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了方圓電腦公司和WordPerfect公司,希望可以找到藍屏死機的原因。」
「另外,本次評測主要是從用戶使用的角度出發,studiOS當中還包括OpenType字體、TCP/IP網絡、硬體加速OpenGL、ObjectLinkingandEmbedding——對象鏈接與嵌入即OLE等等全新的技術,由於主要面向專業領域。便不做過多陳述了。」
……
《字節》雜誌所謂的不眠不休36個小時的心血之作,一經推出,果然大獲成功,當期加印了數次仍然供不應求,而且評測當中的內容,被不少第三方媒體加以引用,可謂是風光無限。
落後一步的《PCMagazine》見此情景,不免心裡窩火,乾脆跟風推出了不眠不休72小時的凝聚心血評估報道。
對於這個現象,不少媒體同行紛紛驚呼。IT領域的雜誌社工作環境如此艱苦麼?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地找樂子。
《PCMagazine》在評測報道方面的特長是硬體領域,因此其費盡周折地從方圓電腦公司那裡得到了特許,可以打開四代方圓個人電腦樣機的主機箱,這使得它的評測報道雖然失去了時效性優勢。但特色卻非常強烈。
四代方圓個人電腦樣機的主要硬體配置包括:CPU是25MHz的MC68020,內存容量為1MB,以及40MB的硬盤、2D加速顯卡、3.5英吋軟盤驅動器、10MB傳輸速度的以太網卡等等。
《PCMagazine》在報道中亮出了獨家的開箱照,並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更多內存,更換性能更為強勁的2D加速顯卡,以挑戰四代方圓個人電腦的性能極限。
最後。《PCMagazine》興奮地得出了一個結論,某些以前只能在方圓工作站上運行的軟體,有可能在四代方圓個人電腦上得到表現的機會。
這可是一個好消息,畢竟意味著軟體開發商的用戶群體有希望擴大。
另外,《PCMagazine》在四代方圓個人電腦樣機的插槽上,接入了各種各樣的擴展卡,這下可終於把四代方圓個人電腦玩壞了,蓋因很多驅動程序都存在著缺陷,導致藍屏死機現象頻頻出現。
好在《PCMagazine》這次的報道風格,不像上次發現三代方圓個人電腦質量問題時那樣「大家快來看啊,我發現大秘密了」的唯恐天下不亂,而是積極向方圓公司反饋,並在評估報道當中理智地加以分析。
在文章結尾處,《PCMagazine》開起了studiOS這個全新圖形用戶界面操作系統的玩笑,認為其名字除了是StandardUIOS——標準用戶界面操作系統的變體外,還有StudyOS的意思——包括廠商、開發商、用戶在內的所有群體,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
《PCMagazine》的報道雖然落後了,但憑藉更為獨家的成果,同樣取得了可喜的銷售業績。
總而言之,參與進來的媒體,都從四代方圓個人電腦這個主題上,賺得盆滿缽溢,進而營造出了「新的電腦時代要來了」的聲勢。
不過,四代方圓個人電腦被評測媒體玩壞的經歷,也讓別有用心者抓到了諷刺的機會,以至於「藍屏死機」這個名詞開始走紅。
不管各種聲音如何喧囂嘈雜,方圓個人電腦的競爭者們都感覺到了「新的電腦時代要來了」所製造的壓力。
IBM處境有些尷尬,蓋因其之前囤積了數量可觀的Intel80286,而第二供貨商們雖然在研發進度上往往落後英特爾一年以上,可一旦推出兼容產品,便在性能上超出了這些英特爾原廠生產的CPU,進而使得到助力的IBM-PC兼容機快過IBM-PC正牌機。
至於IBM正在研發的全新個人電腦平台PS/2,因為頭上有著不得不維護的32位大型機,所以只能繼續圍繞著大量積壓的Intel80286所代表的16位平台打轉,在呼之欲出的32位四代方圓個人電腦面前,簡直抬不起頭來。
可IBM不得不忍,攘外必需安內,它需要通過重新設計的個人電腦架構,去再次控制亂成一團的IBM-PC標準陣營。
至於蘋果公司的MAC,只能說沒法提了,人家的高層正忙著內鬥呢。
喬布斯在試圖發動政變卻被人告密而失敗後,約翰·斯卡利得到董事會的支持,開始重新改組公司,將昔日的好基友放到了董事長和全球技術架構師的位置上,但對方在公司架構圖上卻孤零零地沒有任何代表權力的線段進行連接。
蘋果公司的這位創始人,事實上已經出局了,甚至徹底淪為唐煥所主導的IT大潮中的邊緣角色。(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1s 3.710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