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 第473章 兩難選擇

    若是楊林不肯答應,那他手上的這十幾萬兵馬,可就是一個大問題了。那根本就不是朝廷的兵馬,完全就是易風自己花錢建立供養的軍隊,一支十幾萬人的私軍,一支屢次擊敗草原驃悍騎兵的胡人,想像一下易風在這次戰鬥中的表現,十五萬突厥人的多路進攻,可他不變應萬變,最後卻連場慘烈的戰鬥也沒有,就輕鬆的破了其中兩路。十五萬突厥軍啊,換算成大隋的府兵,起碼也得能算二十萬吧。

    楊堅感到頭痛起來。楊林太讓人出乎意料了,他現在後悔自己當初怎麼就沒有仔細的查一查這個孫子呢,真不愧是在民間流落十幾年,曾經在馬賊中混成了頭目的人。

    頭疼的同時,他又有些驚嘆,這個孫子確實很厲害,厲害的讓他都大吃一驚。太子平庸,晉王楊廣早有奪宗之意,楊堅當然也是清楚的,甚至他心裡其實也是縱容晉王的野心的,因為他從心底里越來越對楊勇失望,他老了,也開始在想著王朝的繼承者問題。楊勇這樣的人,是很難接的住王朝的未來的。楊廣的表現很讓他滿意,處處都很了得,寫詩作賦書法等方面那是更不用說,自小得名儒大家教導,才名顯著。不過為君者,這些方面並不需要太出色,他更看重的是楊廣治理地方的能力,平定南陳後,楊廣坐鎮揚州,一鎮八年,表現的極為出色。當初剛陳平南陳後,江南地區就爆發大叛亂,可楊廣坐鎮後,江南再沒有出現一點問題,江南的糧食布匹絲綢茶葉,為大隋的繁華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就憑這一點,楊廣就有資格繼承大統,接管隋朝。

    不過楊廣也不是沒有缺點,楊堅一直覺得這個兒子可能在江南呆的久了,又娶的是江南妻子,身邊的也多是些江南的文人,他甚至還活了一口吳儂軟語,這讓兒子身上有股子他也說不出的味道,一種他不喜歡的味道。他更喜歡的是那種充滿北地性格的繼承人,有文化才氣,但不需要太出色。又有軍事才能,這在剛統一天下的大隋,是很需要的,尤其是北方還有那麼強大的一個突厥,東面還有一個一直虎視眈眈的高句麗。天下並不太平,大隋需要一位能征戰的君主。更重要的,大隋也需要一個眼光長遠,有大局觀的君主。

    原來,他一直以為楊廣是這樣一個人選,可現在,孫子楊林似乎比楊廣更出色。楊林也有文名,他看過不少下面進呈上來的楊林做過的詩詞,寫的很好,不似那種南北朝以來的淫糜浮華的風格,而是很有魏武之風,大氣,格調很高。而若比起武,肯定更比楊廣出色,雖然楊廣曾經率軍平陳,也帶兵打過突厥,可那都是掛帥性質。可楊林卻是實打實的帶兵打仗,甚至衝殺在前的。就說這次的戰鬥,雖然不再是親歷陣前,可那全局統籌的能力卻已經相當了得了。

    不過楊廣和楊林倒都有一個共同點,他是看出來了,這兩人都很會偽裝。

    他要如何選擇?選楊廣,楊林會是個大麻煩,不但得把楊勇廢黜,還得把楊林一起廢黜,還得把他封到遙遠的南疆去,不然,只怕會後患無窮。相比起來,但是繼續維持眼下的狀況比較好,楊勇是太子,楊林是皇太孫,楊林就算擁有重兵,反正天下早晚是他的,也不用太擔心。不過也有一個問題,他雖然立了楊林為皇太孫,可萬一將來他大行,楊勇成了天子,到時楊勇要換太子呢?難道到時還要來一場太子叛亂,把皇帝父親趕下台的醜事?

    楊林啊楊林,你可真是讓朕太意外了啊。早知當初,他也不會那麼隨意的立楊林為皇太孫了,現在倒好。楊林是皇太孫,他因此也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更加放不開了。

    「或許可以考慮把楊林的軍隊收歸朝廷,設防他處。」楊堅想道,一想到皇太孫楊林手上有不下二十萬軍隊,他就覺得如芒在背。之前楊廣才表現出一點太過強勢的苗頭,他就立即借刺案把楊廣給奪了帥,還軟禁了一陣。現在楊林已然擁有了一支這樣強大的私軍,他豈能安心。楊林有這麼一支大軍在,可以說,他就無法有任何關於換儲的行動了,不然就極有可能要面對一場叛亂。在說了,他甚至不得不多心的想到,萬一楊林等不及呢,萬一他想取我而代之呢?楊林不得不這樣想,越這樣想,就越發的不安了。

    他從御安一角取出另一道奏摺,這卻是當初太孫在京之時,曾經入宮之時與他討論的一些記錄,都是絕密之語,那些話就沒出過這間宮殿,他連皇后都沒告訴過。那些話,後來楊堅自己回憶記錄下來,經常翻看。都是些關於朝廷的制度的一些改革建議,如官制的改革,甚至還有稅制、兵種等等改革。有些已經開始實行,如階官、勛官的改革,還有如封建諸侯南疆等,當然絕大多數都還只是停留在這本摺子的紙上。

    楊堅翻看著,找到其中的一項。


    那是一條關於撤消各級總管府的建議,建議中楊林認為總管府適合於開國之初,但如今天下一統,這個制度已經不再適合了。尤其是親王任大總管的制度,越發的不適合。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易風提議應當封建諸侯,而且不能和漢晉時的封建一樣,得把諸侯們封到南疆去,這樣既能屏藩朝廷,也能避免諸侯將來作亂,威脅到朝廷。而撤消大總管府後,單純的州縣兩級區劃,也會讓朝廷中央統治困難,應當在州縣之上增加一級,在州之上可以設路或者是道,或者是行省。之前也有過三級行政,州郡縣,也有過四級行政,行台、州、郡、縣,但不管是三級還是四級,都並不適合現在的情況。

    州郡縣三級,有郡太小,州太多的弊端。而行台制度,卻又因為行台尚書令的權責過大,對中央集權極不利。因此理想的狀態,應當是取消郡一級,增加行台一級,但又不能是原來的行台設置。朝廷雖應設行台一級的機構,但又得防止行台權利過大,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立行台,但不能設立全權統領的官員,得分權而治。可沿用行台尚書省的名稱,或直接改為道和路,在這一級不設如刺史一樣的長官,而是分設三司。皇太孫建議直接設立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財政,設立左右布政使;另設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設立左右提刑按察使;設都指揮使司或稱都司,掌管地方的軍政,設左右都指揮使。三者互不統屬,分別歸轄中央相關部門,每司設二長官,也可相互監督,避免專權。在全國,可以設立十五到十八個左右的省,或者是道或路,由他們統轄全國三百餘州一千餘縣,減輕中央的負擔。

    當初易風跟楊堅說這些話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把後來明代時的設置拿出過來。歷史上,隋楊廣時有監察州,唐時有道,宋時有路,不過隋唐時的監察州和道都屬於監察性質,並非行政機構。宋時的咱後來也漸分為帥、漕、憲、倉四司,帥即安撫使,掌軍事民政;漕即轉運使,掌財政兼監察;憲卽提刑按察使,掌司法獄訟;倉即提舉常平使,掌義倉救恤。但因宋代過分集權,因此僅視作中央官吏臨時差遣,有殊嚴格意義之地方官,不過後來各自為政,也完全不同於隋唐時的監察州與道,是後來地方行政分權制度的開始。

    宋代的路比起明代的使司還是有些不足之處的,宋代路級的安撫權,既掌軍事又管民政,權責極大。而明代的布政使卻只管民政,無疑,明代的三使司比起宋代的路,在分權上肯定更進步一些。

    楊堅設大總管府,讓諸親王坐鎮,就是為了避免地方權利過大,與中央抗衡。可親王雖然比外臣可信,但一樣會出現地方與中央抗衡,只不過如今大總管都是皇帝的兒孫,但如果將來皇帝是諸總管們的兄弟呢。就如比將來楊廣當了皇帝,手握重兵的大總管楊林和皇帝之間豈會平靜。

    楊堅此時翻出這則建議,實則也已經是在考慮著解決辦法了。

    廢除大總管府,改在天下設立道或路,廢除中小總管府,改在路設立統兵的左右都指揮使,在州設立都尉典兵,縣設縣尉。

    拿著奏摺思慮良久,楊堅召來王海。

    「傳朕旨意,即刻召秦州大總管蜀王楊秀入京!」

    「遵旨!」

    王海退下,前往門下省,讓他們擬旨,然後交由內史省,讓內省省派內史舍人往秦州宣旨。

    甘露殿中又只剩下了楊堅,他起身走到一面牆上懸掛的那副巨大的天下輿圖前面,開始在南疆尋找著,準備為蜀王楊秀找一塊地盤封建諸侯國。既然要撤總管府,那麼現在就要開始,先封建蜀王建諸侯國,然後順勢撤消秦州大總管府,順便,把關中隴右的兵權收回手中。自知道楊林手中握著十餘萬兵馬,楊堅真有些茶不香睡不甜了。(未完待續。)



第473章 兩難選擇  
相關:  隋唐大猛士  海上升明帝  晚唐  明末稱雄  貞觀俗人  逍遙小地主  唐朝好地主    臨高啟明  帶着農場混異界  網遊之菜鳥很瘋狂  仙都  仙府種田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重返大隋第473章 兩難選擇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重返大隋"
360搜"重返大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8s 3.516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