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於中國來說,是最好的機會,列強們的力量,特別是在亞洲的力量被削弱了,甚至無法全力以赴的對付西北,這是奪取領土最好的時機,西伯利亞的寒冷和東南亞的潮濕炎熱,在他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國家,只有擁有了足夠的面積,才會有更多的資源和底蘊,未來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楊元釗的心中,西北陸軍是很強大的,不說人數,未來極限動員能力在4500萬,哪怕是世界級的大戰,獨立對抗整個世界,楊元釗都不可能動員這麼多,超過千萬的軍隊,控制起來就非常困難,更別說是4000萬,在危機的時刻,西北都不可能動員超過2000萬的,真的要是2000萬的軍隊,依然打不過對方的話,繼續徵兆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或許可以考慮游擊戰,用空間換取時間,或許乾脆跟對方坐下來談一談。
西北永遠不會如同俄羅斯那樣,瘋狂的徵兆,而不去管軍人的死活,俄羅斯教訓是血粼粼的,雖然最後浴火重生,造成了蘇聯的誕生,可那樣的國家,就不是他主導的,作為一個既得利益者,作為一個富可敵國的大資本家,類似的血腥道路,不願意重新走過。
西北的軍隊,在瘋狂擴軍的時候,都沒有這樣的粗製濫造,基幹的軍官和士官也都是專業的,這些骨幹,形成了西北軍隊的基礎,就算是普通的士兵,他們也最少經過了3個月的新兵訓練。6個月的專業訓練和3個月的整合訓練的合格士兵,這樣的戰鬥力已經不比別國的精銳力量低了。正面對抗是誰也不怕誰,如果加上武器。恐怕還是西北占據優勢。
進入到熱武器時代,一次武器的革新,就可以讓戰鬥力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滑膛槍,線膛槍,後裝槍,現代意義步槍,這樣的發展,讓步槍不斷的提升。火炮的出現和發展也是如此,每一次的提升,都帶來了軍隊戰鬥力的大幅度變化。、
西北軍從成立之初,一直都比較重視的武器,在武器的研究和投入上面,從來都沒有減少過。以一個甲等師為例的話,在一戰初期,裝備的配比已經進入到了一戰的後期。一個師1400多挺機槍的水平,在一戰後期。也沒有人能夠比的了,德國英國,甚至是美國,都是在**百挺。最多也是1000挺,也是經過了差不多4年的一戰,幾乎是在血與火之中。才積累的經驗。
西北在初期就擁有了,帶動德國。讓德國也擁有了足夠多的火力,這才是德軍戰鬥力遠比同樣數量的法軍和英軍高的根本原因。如果只是訓練和兵員的不同,不可能起到如此壓倒性的優勢的。
除了機槍,火炮也是西北最大的優勢,出色的材料,讓火炮更大,身管比更長,重量更輕,管退的設計和半自動的裝填,讓射速的不再依託著人和精銳炮手,變得比較普及。最後,是最關鍵的迫擊炮,這個要到1915年現代意義上面的可分解迫擊炮,卻因為西北,直接是最終極的狀態,射速更高,精準度更強,甚至威力更大,這給了步兵極大的支援火力,並且可以跟著步兵行進,在平原,特別是山地,有著出色的作用,一些崎嶇的山地,不容易攻擊到的地方和要塞,有了這個,就要有被攻占的覺悟。
這些只是基本武器,西北在楊元釗指點的基礎之上,嘗試著研究機械化武器,坦克,裝甲車,甚至是武裝運兵車和裝甲卡車,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雖然西北只是臨時裝備了數個軍,可是一旦戰爭爆發,立刻可以大量生產並且裝備起來,到時候,是真正的摩步化,只要交通環境可行,也不需要是高等級公路,只是普通的土路,就能夠藉助著機械化裝備快速的前行。
這才是畫龍點睛的,在這個時代,西北居然弄出了50噸級別的重型坦克,出色的設計,動力和裝甲,讓這個時代,很少有武器能夠突破他的防禦,也只有150口徑以上的火炮,在比較近的射程之中,直接命中之後,才有可能。
先不說150以上的火炮,在每一個陸軍之中的裝備有多少的,歐洲的火炮雖然普及和密集,108,120的常見,150以上的,重量幾乎是120的一倍以上,對於依靠挽馬為主的歐洲的後勤運輸來說,非常不容易,說不定要動用七八匹馬,甚至還有大量的人手才可以,放在底層根本不行,基本上也屬於是軍一級的,最起碼也是主力精銳師屬的戰略炮火,不可能頂在前線。更別說這個時代,大部分150火炮的反應速度和距離,對於移動速度最高達到65公里的坦克來說,打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速度越快,打中越發的不容易,更別說坦克不可能一直保持著一種速度,在作戰之中,變換速度的,急停轉彎,規避炮火,幾乎是每一個駕駛員都需要掌握的。更別說,還有裝甲車,裝甲卡車之類,整個師,從每一個人都可以用機動車帶走。
摩步化這個概念,是楊元釗提出來的,這個概念一經提出,就立刻得到了包括蔣百里在內的軍事專家的認同,機動能力,在某種情況下,是軍隊的倍增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其實也是一場戰爭史,中國人對於戰爭哲學的理解,遠在外國人之上,哪怕是現在戰爭,武器制勝論出現之後,在同等裝備的情況之下,兵法也有獨到的作用,兵種的不同也代表著運用的不同。
移動能力,代表著主動性,就好比舊時代的騎兵一樣,宋朝明明戰鬥力和裝備,遠在蒙古之上,可偏偏沒辦法,關鍵就在於,宋朝失去了養馬的所在,沒有騎兵保持機動性,打敗敵人,也無法追上去,無法形成大勝,對方損失極小,很快就可以捲土重來的,而步兵為主的宋朝軍隊,一旦失敗,就是打敗,兩條腿永遠跑不過四條腿。
摩步化的機動力量,就相當於冷兵器時代的騎兵,遠比馬匹更快的速度和續航能力,更強的防護能力,讓他成為了攻堅的利器,在楊元釗還藏著掖著的時候,蔣百里接手陰山基地之後,第一個做法就是把機械化部隊普及出來,本身西北就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機動車的生產能力,不考慮最佳的性能,只考慮跟軍隊的適配性上面,只拿出一些半成品,甚至是成熟的東西就可以了。
從這個意義上面說,蔣百里做法真的非常不錯,雖然沒有達到楊元釗的所期待的那種成熟的摩步化,卻把摩步化的成本降低,甚至有些是半摩步化,但卻極大的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的。
從這一點來說,楊元釗對陸軍很放心,陸軍是未來西北占據全國,爭奪中南半島,甚至是北方西伯利亞的巨大後盾,肩負著開疆裂土的重任,可是只是憑藉陸軍,陸軍無法跨越海峽,對於東南亞還好辦,近在咫尺,可是再遠一點呢,西北總不能躲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面,只是把整個亞洲東部圈在手中就夠了,要想戰局世界霸權,必須要走向海洋,從淺藍,走向深藍,去爭奪屬於世界榮光的權柄。
後世大國的基礎是第一點,第二點雖然很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永遠是擁有一支強大的,足以把威名傳播到四海的海空軍,這其中沒有陸軍,雖然陸軍很重要,陸軍可以讓國家不受外地的襲擾,可是相對於海空軍這樣的攻擊兵種來說,陸軍還是差了一點,特別是這個時代,海軍的作用更在空軍之上,在沒有一個可以全球打擊的空軍之前,空軍的地位永遠是在海軍之後。
西北的幻想級,按照評價上面說,是一艘非常不錯的戰艦,擁有很多獨特的東西,可是中國比較弱勢的海軍底蘊,恐怕要制約他能力的發揮,這種情況下,與其把目光看在他的身上,還不如看在獨樹一幟的空軍。
畢竟西北滿打滿算起來,能夠上海軍艦船的,也就那麼多人,海軍不同於陸軍和,再怎麼注意的陸軍,只要訓練1年的時間,都算是合格的,只有士官和低級軍官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可是海軍上面,基本上都是技術裝備,底層船員還好說一點,可是稍微的高級一點的,就不是短時間能夠學會,一兩年正常,三五年也正常,哪怕西北的幻想級比別的主力艦強大,可是幾場高強度的戰爭下來,別國能夠承受,可是西北承受不下來。
從布局青島,再到入股江南造船廠,西北其實一直在為海軍努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可楊元釗從來都沒有把雞蛋放入到一個籃子之中,海軍的發展,只是解決有無的問題,防止中**隊出現一個明顯的短板,這對於局部不利,海軍的建設也更多的體現了西北科技水準,而真正決定勝負的,恐怕就是更新的兵種空軍了。(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602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