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沒有派遣大量的士兵前往阿拉斯加,並不懼怕美國人,連夏威夷都占據了,甚至還送日本上了阿拉斯加,可以說每一個都觸及到美國的底線,中美之間,再也沒有可以調和的餘地,必然會有一戰,之所以這麼一戰沒有爆發,原因很簡單,中美之間都是大國,一旦爆發就是傾國之戰,而中國一步步的占據了優勢,並且把日本人送上美洲也是原因之一,美國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一定的力量被拖在阿拉斯加,當然沒辦法跟中國在太平洋爭鋒。
在中美之間,中國是占據一定的也優勢,中國在美國戰艦受到重創的時候,趁機占據了大量島嶼,並且在太平洋上面占據了優勢,甚至擁有主動攻擊的能力,美國在戰艦沒有到位之前,一直都比較的隱忍,中國實際上擁有主動挑釁的能力,甚至可以藉助著夏威夷,攻擊到美國本土,最少對美國西海岸進行打擊。
可最終,中國沒有這麼做,所以不介入到美洲局勢之中,是因為中國從來都沒有想過占據美洲的領土,作為新大陸,作為歷史大發現,美洲開發的最晚,應該留存的資源也不少,美國就是依靠著美洲,才奠定了他們獨特的地位和龐大的工業的,美洲擁有的礦藏,即便在整個世界上面,都屬於比較高端的,數量和規模都很龐大。
說不眼紅美洲的礦產,那是騙人的,可是一番瘋狂的擴張之下,中國已經達到了目前的極限,3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赤道的另外一端,一直到大陸的最北端,誇張一點的說法是從南極洲到北冰洋,位於中國維度範圍的,大部分已經是中國的領土了,這麼龐大的領土,也就是中國這麼龐大的人口,才能夠吃下來。
可即便這樣,在新一代的中國人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之前,中國不太可能繼續占據領土,即便占據了,也只能夠類似列強們針對殖民地的態度一樣,管理開發,這也是中國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殖民地的策略,在後世已經證明是錯誤的,英法德美在世界各地占據的規模龐大的殖民地,在二戰之後紛紛分崩離析,可是類似俄羅斯這樣,把占據的土地,變成自身的土地,穩紮穩打的拿下的,卻留存下來,雖然俄羅斯被後來的蘇聯取代,有一定的不一樣,可是很多在一戰二戰擴張的領土,最終保存下來的為數不少。
中國也是走這麼一條路,只不過步子邁得比較大,一下子吃了個飽,3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幾乎要占據世界總共陸地面積的七分之一了,這麼龐大的領土,絕對可以稱之為巨大,可能花個三五十年,也未必能夠徹底的開發出來。好在現在占據的領土,基本上是中國傳統的勢力範圍,比如說西伯利亞,東南亞,最多又加了一個大洋洲,可是大洋洲跟中國的距離不遠,跟其他大洲和列強的實力相隔都很遠,控制起來並不是很困難,要知道,單純價值和距離,印度比澳大利亞距離中國更近,可是喜馬拉雅山的天險和青藏高原,讓中國最終放棄了攻擊印度,而是占據了澳大利亞。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北美這樣跨越太平洋的飛地,即便是中國派出了足夠多的人員,拖垮了國內其他直屬領地的發展,跨越太平洋的美洲,控制力度也不強,周圍更是有一個強悍的美國,美國絕對不會允許中國占據阿拉斯加和美洲的,反倒不如便宜日本,日本人其實做的非常不錯,4000多萬人,足以徹底控制下來阿拉斯加,即便美國取得戰爭的勝利,也不可能徹底的占據,最少幾年的時間是拖在哪裡的。
中國沒有野心,把其他的種族都給打倒,徹底獨霸整個地球,那樣太累,真的當國家達到巔峰的時候,控制力度卻減少了,分崩離析是肯定的事情,對於這一點,中國的高層或許不知道,楊元釗卻非常清楚的,他確定的戰略到澳大利亞之後,就不會大規模的占據領土了,最多占據類似夏威夷這樣的重要戰略島嶼,不可能龐大的占據大陸了。
可不占據領土,不代表會任由敵人發展,分化瓦加是必然要走的路,日本送上美洲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逐步削弱他們,甚至把美國和加拿大都分割成不同大小的國家,只有類似歐洲那樣,分成十幾個小國,國家跟國家之間,訴求,民族,甚至是意識形態都不同的前提下,這樣才能夠保證中國的一家獨大。
如果中國實力強悍,在科技和工業占據足夠的上風的情況下,就可以用新的機器和產品,收割一些低級產品,就如同後世發達國家對於中國做到的那些,利用工業品收割基礎礦藏,這樣等於稍稍高一點的成本,卻不會付出一些不必要的精力,這也是後世常用的辦法。
就跟目前的中國這樣,支持日本參與到北美跟美國的爭鬥之中,日本人出人出錢,看起來中國是給了支持,可是日本交還的各種基礎礦產,他們的價值也相當的高,也對中國的原材料安全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大量重要的材料填充到中國戰略儲備倉庫,一部分可以生產出工業產品,為中國持續創造價值,另外一部分,則會填充到戰略倉庫之中,為將來中國的戰略安全提供幫助。
這種情況之下的,中國對於美洲的策略就是,除非是事情不可收拾,影響到了整個中國在美洲的戰略的前提下,否則不會輕易動用陸軍前往。現在即便美軍派出了裝甲力量,很有可能突破日本的朱諾防線,也只是一個可能性,事情還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方。
再者說了,即便中國可以克服一切,派遣了足夠的人員,火箭筒的危險性,火箭筒的射程,只有幾十上百米,幾乎是在坦克相當近的範圍之中發射的,雖然對於坦克的殺傷作用很大,可是一旦被坦克反應過來,死亡率也相當高,德國用了30多萬的火箭筒,幹掉了2萬輛以上的英美坦克,其中損失了差不多7000人,這個數字跟協約國方面坦克兵十幾萬,後續步兵的上百萬,無法相比,可是美洲的局勢跟歐洲也不一樣。
美國看樣子對於裝甲力量,研究的更為透徹,協約國在歐洲發起的那一次坦克大戰,協約國的裝甲部隊,最多也就是從港口到前線這麼一段,就損失了差不過十分一了,在中國人看來,這樣的裝甲部隊,真的讓人笑掉大牙。
不過美國人能夠把8000輛坦克在溫哥華運動到朱諾,直線距離就超過一千公里,其中的辛苦非常的明顯,也代表著他們的裝甲部隊的實力,美國人能夠保證幾千輛最終達到朱諾前線,這個戰鬥力和訓練成都,當然遠在普通的裝甲力量之上。
日本人沒有火箭筒手,要想把緊急運送到美洲大陸的火箭筒都發揮起作用的話,全部都由中國補充的話,這個數字可能數萬,甚至是超過十萬火箭炮手,這樣火箭炮手,在中國數量不多,每一個都是精銳,畢竟陸軍之中的火箭炮手,都是重火力手,負責對機槍陣地和地堡的定點清除,在演習之中,也擔任過對坦克的攻擊,不過是作用不大而已。
現在要真的派人到北美,哪怕提供更先進的二代火箭炮,威脅的範圍也只是300米左右,也就是說,火箭炮手必須在300米範圍之內,這已經是戰場上絕對危險的地方,不但坦克和護衛坦克的步兵有可能威脅到他們,如果美國人心狠一點,直接在攻擊或者是戰局不利的時候,直接一個炮火覆蓋,對於中國炮手的殺傷力絕對巨大。
中國炮手雖然精銳,卻不是鐵打的,面對著火炮的攻擊,也會死亡,也會受傷的,如果這個傷亡是為了中國自己,為了中國開疆裂土,那麼可以接受,但是為了阿拉斯加,中國為了日本損失近萬人,這怎麼也說不過去啊?
這也是馮玉祥和幾位高官猶豫,經過了再三的考慮,火箭筒這個方案,可以說解決目前問題的最好的方案的,不過他卻有這樣那樣的缺陷,在提出來的同時就被否決了,不過既然美國已經動用了裝甲力量,那麼火箭筒當然要運,畢竟,很多的方法只是延緩,甚至一定程度上面,讓日本跟美國陷入到苦戰之中,可是伴隨著美國裝甲力量不停的加大,沒有火箭筒的關係,很難擋住美國的坦克洪流。
只不過這個運輸不能用飛機來運,必須要用輪船來運,一方面,用輪船可以爭取相當的時間,要運送15萬到30萬具火箭筒,最少要動用數十艘萬噸以上的貨輪,稍稍放鬆一點,加上一倍的數量的,船上的空間就足夠了,在運送火箭筒的同時,利用輪船航行的半個月時間之中,可以上來500-1000人左右,進行基本的訓練,在半個月左右的時間之中,完成初步的訓練,再到陸地上,進行兩三天的實戰訓練,形成種子,在日本方面普及開來,這畢竟只能夠算是遠水,要解決問題,必須要找近水。(未完待續。)
:訪問網站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7s 3.63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