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劑以乙醇(酒精)與液態氧作燃料,他們將以一定比例通過管線引入燃燒室劇烈燃燒並為火箭提供動力,由於他們極其危險,通常我們只在發射前才予以注入。」布勞恩指了指遠處身穿全套防護服的軍士,「一旦發射時火箭不能成功點火,需要由專業軍士儘快將這些液體清空,否則容易產生爆炸。」
霍夫曼皺著眉頭:「聽上去很麻煩也很危險,有更好的辦法麼?」
布勞恩搖搖頭:「我們試驗了很多燃料,目前採用的配方是最穩定也是最具有工作效率的,而且容易獲取,缺點是安全性差一點。或許將來我們還能找到更好的配方,不過這需要時間。」
「這不著急。」
多恩伯格少將補充介紹道:「火箭推進劑可分為液體燃料和固體燃料兩種,a-4火箭是典型的液體燃料,萊茵金屬—波斯格公司則承擔了多級固體燃料火箭研製項目,根據技術參數它的整體重量約為1700公斤,能攜帶1200公斤左右的彈頭,最大射程在200公里以上,我們內部稱呼他為『萊茵使者』。固體燃料相對液體燃料可以將彈體做得更小,也可以實現燃料事先較長時間存儲,但技術難度更大,目前在整體進度上遜於a-4項目。」
霍夫曼點點頭,他知道火箭發展的趨勢:固體燃料後來大都成了導彈,而液體燃料則轉行承擔了衛星發射的任務。
「三分鐘準備。」霍夫曼等人被引入了特殊的觀察壕,在這個距離上既能充分觀察火箭的狀態,也能避免危險——哪怕火箭當場爆炸,在這條壕溝里仍可以保證安全。霍夫曼想起了後世在電視屏幕上看到的發射場與監控中心,十分感慨於科技發展的力量,但眼下佩內明德基地卻是全人類火箭事業的先驅。
「一分鐘準備。」
「預備,發射!」現在還沒有引入最後10秒的倒計時,時間到了之後,布勞恩旁邊的技術軍士便重重按下了電鈕激發了無線電信號,只見巨大的a-4火箭立即從尾部噴出熾烈的火焰,將半邊天空都映紅了,隨著一種地動天搖的吼聲,火箭騰空而起、扶搖直上,速度越來越快,在空中畫出了一條航跡之後逐漸消失在眾人的視野里。
「火箭尾端安置了被稱為燃氣舵的金屬板,通過它可以改變氣流誘導火箭朝正確方向前進,也可以用它來改變前進路線。」布勞恩介紹說,「火箭預定落點附近有我們的觀測人員,他們會把數據傳遞過來。」
「你們如何實現對火箭的引導?或者說,怎樣才讓火箭準確地擊中目標?」
布勞恩畫了一個示意圖,用最簡潔的言語解釋起來:「火箭採用慣性導引,發射後以垂直或近似於垂直的角度爬升,當燃料燃燒完畢後推進器會把火箭推送到一定的高度和速度,此時大約在離地80-100公里的空中——那意味著已衝出大氣層,失去動力的火箭會在這個高度頂點依照慣性並受重力影響沿拋物線繼續射向目標。由於氣流、風向等因素,火箭在發射中受到的力矩並不是均勻不變的,因此很難保證真實射程與設計射程一致,我們在上面安裝了陀螺儀進行姿態調節,確保落點不會偏差太多以提高精度——我們管它叫圓概率偏差,目前偏差仍然在5公里左右,我們正嘗試給火箭安裝飛機上使用的無線電引導方式,希望能有助於減少命中誤差……」
格哈德·德根科比是施佩爾在軍備部的得力手下,曾經主管過克虜伯和亨舍爾的機車生產工作,他用了半年時間將兩家公司的產量提升了兩倍以上,現正協調第三帝國坦克軍備的生產,他對軍工裝備的可生產性和成本有非同一般的敏感,便隨口問起了火箭的價格。
「如果不攤銷研製的費用,目前每一枚成本大約在15萬馬克,在大規模生產後可將成本降低到12萬馬克或者更低。」這問題布勞恩說不出來,多恩伯格少將替他回答了。
霍夫曼不置可否地「嗯」了一聲,實際卻在沉思:12萬馬克相當於1輛4號坦克,考慮到v2製造了8000多枚,如果換成4號坦克只怕第三帝國能多出上萬輛坦克,這兩者的成效如何比較似乎一目了然。
在等待實驗數據傳來的當口,多恩伯格又帶著霍夫曼等人參觀下一個項目,這同樣是一個火箭項目,內部開發編號是菲施勒fi-103(v1導彈前驅),是由卡塞爾地區格哈德·費思勒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師羅伯特呂塞爾領導的設計小組設計的。火箭彈體呈紡錘形,採用中單翼設計,前面的主翼和尾翼均為矩形平直翼,彈身最大直徑0.82米,彈翼翼展5.3米,長度約8米。從外表上來看很像一架普通飛機,只是在垂尾上部裝了一個筒狀發動機短艙並與機身相連,艙內裝一台衝壓式噴氣發動機。
多恩伯格指著彈體後部煙筒狀的東西說:「這就是阿格斯推力裝置,它採用斜軌發射,裝有一個預定製導裝置並引導火箭按指定方向飛行,全程都在大氣層中而且離地高度不高,這一點與a-4火箭有著顯著不同。火箭總重量預計超過2000公斤,彈頭部分被設計為安裝800公斤左右的阿馬托高能炸藥。它的優點與缺點同樣突出,發動機只能在較低的海拔高度工作且維修和保養很困難,同時進氣口活門很快就會被磨損穿透。但從一次性使用的武器角度出發,這種看上去簡陋的發動機就有了很大的優勢:它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推力大(可以達到270公斤以上),此外它使用低標號汽油作為燃料,而不是使用寶貴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
「他的速度和射程呢?」霍夫曼指著彈體說道,「看上去這很像一架無人駕駛的小飛機,不知道與飛機比有何優勢?」
「不需要飛行員駕駛,速度比常規轟炸機快,而且造價更低廉——這是三個主要優點。它發射穩定後的巡航速度大概在650公里/小時,射程240公里以上,如果從法國海岸線發射,打到英國南部是綽綽有餘的,打到倫敦或許也沒有問題。不是我們不安裝更多燃料,是因為這種發動機只能工作這麼久。」多恩伯格少將笑道,「這項目進度比a-4火箭要快,已基本接近成功,基本上這就是一架無人駕駛的噴氣式飛機,它同樣依靠一套陀螺儀維持飛行穩定,通過磁性羅盤控制方位,再附加氣壓高度器控制其飛行高度。目前的問題是提高飛行姿態穩定性與攻擊目標的準確性。」
施佩爾問道:「它的安全性呢?」
「比a-4火箭要可靠安全,畢竟裡面只有汽油。」多恩伯格解釋說,「這一枚已灌入了燃料,等會我們就直接演示給元首看,它的缺點是飛行中速度不快,而且落地精度與飛行姿態穩定性都不佳,我們還在努力提升。」
這時候傳來了a-4火箭發射成功的消息:火箭飛行高度達到96.5公里,累計飛行了296秒,這段時間一共飛行了201公里,在距離預定目標還有4公里時爆炸,爆炸前最高時速達到5280公里/小時(大約是4.8倍音速),超過了任何已知飛行器甚至炮彈的速度,所有人都開始鼓掌,同時對第二個項目的發射試驗充滿好奇。
在觀摩人員的注視下,這枚加滿了燃料並仔細檢查過全部系統的試驗火箭靜靜地躺在一種特殊設計的滑軌輪式發射架上,等待最後的發射指令。這是一個長48米的木製斜坡狀發射架,使用蒸汽彈射系統,發射架上有一條活塞槽,槽內在發射時裝入啞鈴型的活塞,火箭由一輛小推車置入活塞槽上並用安全銷固定以免滑出。整套系統包括一個反應艙和兩個化學罐:化學罐里分別裝有過氧化氫(ho)和高錳酸鉀(kmno4)顆粒催化劑,反應艙通過管子連接到發射架底部活塞槽的尾端位置。發射時通過抽取過氧化氫與高錳酸鉀在反應室內發生化學反應並產生大量熱蒸汽,整齊積聚到一定壓力後將推動啞鈴型的活塞使小推車迅速前進以確保火箭獲得一個寶貴的初始速度。
讓人感興趣的發射過程即將開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65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