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五九章 微雕

    說起這機器拋光,就不得不提一提如今玉器物件發展的趨勢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機器都可以代替人去完成一些工作,比如拋光、上蠟、清洗等等,這使得很多琢玉師傅覺得自己好像沒什麼用了。

    而如果涉及到雕刻,那就更是讓人有些無奈,你比如電腦微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雕刻出來的東西比人手更加精確,更加不容易走形。

    傳統的手工藝人好像已經漸漸失去了自己應該有的市場了。

    手工藝人不好混了,然而大師級的琢玉師傅,卻依然非常火,不僅沒有絲毫被淘汰掉的樣子,反而作品還越來越值錢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田宇雖然技術很好,卻依然急於成為大師級琢玉師傅的緣由。

    有這麼一個契機,一旦成為大師,那他以後的作品就是屬於大師作品了,和今日的東西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

    現實中有貧富差距,而這手工藝人裡面,兩極分化也非常嚴重啊,你要麼成為大師,吃喝不愁,而且還能發財,要麼就只是一個吃穿都成問題的手工藝人而已。

    手鐲放進拋光機裡面,基本上就不用人管了,接下來只需等待就可以了,當然,機器旁邊肯定是要守著人的,萬一出個什麼狀況,那還得及時進行補救。

    田宇見張天元在那兒站著,就乾脆讓張天元幫忙盯著了,他自己則去製作掛件和耳墜之類的東西了。

    這些材料是張天元剛剛拿過來的,說是新弄到的翡翠。但讓田宇感到奇怪的是,這些翡翠都不大。但是材質卻跟之前兩塊極品翡翠幾乎一模一樣,就好像是從那上面切下來的似的。

    他想到張天元之前把所有的碎屑都收拾了起來。就產生了一些困惑,懷疑張天元是不是有什麼辦法可以把那些碎屑重新修復成翡翠。

    不不不,不可能,不可能,又不是玄幻故事,怎麼可能辦得到呢,絕對不可能。

    最終,他還是推倒了自己的猜測,覺得那有點不太現實。但他還是隨口問了一句:「張老闆。那些碎屑你怎麼處理了?」

    「哦,那些東西啊,送給村子裡的人了,說是蓋房,需要一些細膩的粉塵,他們把那些碎屑跟水泥攪拌在了一起。」張天元早就想好了藉口,所以這謊話也是隨口就來。

    田宇雖然困惑,可是張天元的這個解釋好像也是很合理的,他晃了晃腦袋。乾脆不去想了,反正自己現在還有活兒要乾的。

    掛件和耳墜因為比較小,所以就更加考驗一個琢玉師傅的手藝了,這其實跟微雕是一個道理。因為太小,所以下手都不好下。

    說起微雕微刻,總會想起明末散文家魏學的《核舟記》。這邊古文張天元以前上學的時候就學過,還被老師要求背誦過。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竟然)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微雕微刻是一種以精小細微見長的雕刻藝術。雕刻時,肉眼看不見雕刻的東西,全賴感覺運刀,全靠經驗創作。因而,人們又將微雕微刻稱為「神刻意雕」,其藝術精髓就在於細微之處見精神、見技巧、見風格、見靈魂。

    微雕微刻有諸多藝術種類,如微刻、微雕、微畫、核雕、骨雕,等等,用材也是五花八門,如桃核、橄欖核、玉石、骨頭、象牙、芝麻、頭髮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今刀具日益精密細微,放大鏡、顯微鏡、投影放大器、電子顯微鏡等不斷被應用到微雕微刻中。

    當下的微雕微刻,已經走到離不開顯微鏡、放大鏡等的胡同。古代全憑感覺與經驗的「神刻意雕」,已漸行漸遠。

    然而令張天元驚訝的是,田宇在耳墜之上雕刻花紋的時候,卻沒有用放大鏡,用的就是全憑感覺和經驗的神刻意雕。

    「我說田設計師,你這樣不怕雕錯了嗎?」張天元有點擔心的問道。

    「不怕,我雕這東西,沒有一萬件也有上千件了,早就熟能生巧了,別說不用放大鏡,就算是閉著眼睛,那也不成問題的。」田宇頗為自信道:「以前學微雕的時候,老師就告訴過我,不要過分依賴放大鏡和顯微鏡,因為那樣會導致過分依賴眼睛,而忘記手上的感覺,對學習微雕沒有任何的好處。」

    「是劉景林師傅教你的?」

    「不是,我學微雕另有其人。我的微雕師父其實就是我的父親,而我學習微雕,也是因為一個巧合。想聽聽嗎?」


    「如果不打擾你幹活的話,可以聽一聽。」張天元說道。

    「不打擾,我現在就等那手鐲拋光結束,正好給你講講這個故事,或許能激起你對微雕的興趣呢。」田宇放下了手中的翡翠,反正並不多,用來做掛件和耳墜的話,要不了他多長時間,既然張天元想聽故事,他肯定是要講一講的,不然憋在肚子裡也難受啊。

    整理了一下思路之後,田宇就開始講起了故事。

    大約十幾年前,田宇的父親喜歡上了收藏,並且在古玩市場淘了一面鏽跡斑斑的銅鏡,一面再普通不過的唐代銅鏡:直徑7.5厘米,很小;花費不多,也就800元。

    「就是買個玩意兒。壓根兒也沒把它當回事兒。」田宇回憶說,「既然是玩的。閒來無事,那就窮捯飭唄。我爸當時連撿漏的心思就沒有,就是打算玩玩,反正又不貴。」

    田宇的父親買下那塊銅鏡之後,就拿來小刀,清理鏡子上的斑斑鏽跡。

    斷斷續續弄了兩天,光滑的鏡面與斑駁陸離的紅綠銅鏽相映生輝,看上去頗為養眼,手感也頗為舒服。

    就這樣玩了幾天,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清晨。田宇的父親忽然發現了藏在鏡子裡的千年秘密——起初,田宇的父親只是在鏡子的邊緣部位看到了幾根細若遊絲、有序排列的紋線。

    「我爸當時說他清理時非常細心,不至於弄傷鏡面呀。再說,就是清理留下的傷痕,也不至於排列有序吧。」田宇回憶道,「疑惑之下,我爸就拿來一個八十倍的顯微鏡,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真得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紋線排列有序。不是新近劃傷,而是鏡子上固有的。

    移動顯微鏡,細若遊絲的線條開始在銅鏡上「蔓延」:整個鏡面,都是細如牛毛的「線頭」。密密麻麻,無處不在。

    到底是什麼?

    漢字?圖畫?田宇的父親似乎一時也鬧不明白。

    「顯微鏡映像到了眼裡,都是倒影。想看個清楚明白。幾乎是不可能的。」田宇一邊回憶,一邊說道:「再說了。當時我爸的心理上也沒有任何準備,又是倒影。往哪兒去猜都沒個方向,根本就不可能想到那東西居然是微雕的結晶。」

    於是死馬當活馬醫,田宇的父親拿了台能拍微觀結構的高級數位照相機,對著銅鏡拍整體、拍局部,「咔嚓咔嚓」,一陣「盲拍」。捯飭到電腦上,直徑7.5厘米的銅鏡變成了一個直徑1米多的影像。細瞧之下,理清一點兒「頭緒」——銅鏡上,有山水、有樹木、有花草、有建築、有圍牆、有人物、有小橋(拱形橋)等;再看拍攝的局部照片,發現兩條直線在銅鏡中間划過,線的左側中上部刻滿文字,而下部,刻有戴著官帽的人物等。

    再看人物旁邊的文字,有「供養人」什麼的。

    而中上部大約4平方厘米的空間裡,竟然自右而左豎刻了一部260字的《心經》:「觀自在菩薩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無罣礙無罣礙故……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揭諦揭諦般羅揭諦般羅僧揭諦……」

    這明明就是微刻《心經》,是玄奘譯本。

    只是當下流行的玄奘譯本,「般羅揭諦」多作「波羅揭諦」、「心無罣礙」多作「心無掛礙」而已。

    除卻260字的《心經》,更有紀年與落款:「龍紀元年(889年)五月六日申時(北京時間15時~17時)制……記之耳。」

    「因為微刻者的名字雖然依稀可辨,但是不敢肯定解讀準確無誤,所以我就不說了,免得誤導了你。」田宇說道。

    這面「唐代獸紋《心經》微刻銅鏡」,不但有準確紀年、日月時辰,甚至刻者還落了款,其於我國微雕微刻史的意義,不言而喻。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田宇的父親迷戀上的微雕,開始勤學苦練,花費十年時間終於取得了成功,接下來的時間,不僅自己進步,而且還教導田宇去學習微雕。

    田宇之所以今日在微雕造詣上能夠有很大的成功,也是源自於當初跟隨自己的父親學習啊。

    聽完了田宇的故事,張天元對微雕的確是萌生了很濃厚的興趣,他掌握六字真訣,如果玩微雕的話,那絕對是事半功倍的,尤其是鑒字訣裡邊的查微,那效果比顯微鏡還好,要是不學習微雕,真得是可惜了。

    微雕藝術可是是漢.族傳統工藝美術中最為精細微小的一種工藝品,是集漢.族文化精華的袖珍藝術品,是雕刻技法的一門分支,為微觀雕刻一個門派,微雕一般指微細的圓雕、浮雕和透雕(鏤空雕)等。所表現出來的多跟自然界相像的東西。微雕是凸出來,富立體感。

    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數毫米的頭髮絲上進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觀看到鏤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如果說張天元真得學成了這個微雕技術,以後能用到的地方絕對拿是多了去了,而且就算不用,當作一種消遣的藝術,也是不錯啊。(未完待續。。)u



  
相關:    詭三國  天降鬼才  萬古天帝  穿越者縱橫動漫世界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鑒寶秘術第三五九章 微雕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鑒寶秘術"
360搜"鑒寶秘術"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1s 3.568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