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乾隆時期的玉器製作,無論在造型方面還是製作工藝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中國古代玉雕的鼎盛時期,因此,人們把這個時期的玉器稱為「乾隆工」。
有人把乾隆工局限在宮廷器物的範圍內,以此來界定是否為乾隆工,這是錯誤的。
乾隆工大致可分為宮廷和民間兩大類,但不管宮廷還是民間,他的時代特點還是非常明顯的,往往高於過去的任何時期,同時,也是以後晚清民國無法企及的。
說到漫漫歷史長河中的愛玉之人,那更是多如牛毛。
其中最最有名的還得說我們清代的乾隆皇帝,他對玉的喜愛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程度之甚堪稱酷愛。
據說乾隆一朝的制玉數量,超過了整個宋元。
他老人家一生題詩詠玉800餘首。
清宮遺存的數萬玉器,大多是他的收藏。
他經常一個人蹲在玉庫里擺弄玉玩,挑出一些古玉,命人刮垢清理後,親自評出甲乙丙級。
乾隆帝在把玩玉器的同時還對其賦予了情感與理念,把自己玩玉說成是有「善治量才」的理國之德,他說:「不使良材屈伏沉淪,將其剪拂出幽,以揚王庭而佐治理。」
由此看來,乾隆帝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及鑑賞眼力,也因藏玉總結出了獨到的治國方略,如此把收藏與治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帝王唯有乾隆。
乾隆爺的收藏要擱在過去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窺視,而今時今日我們將領您一同飽飽眼福。
養眼的同時,您也會看到它們身上綻放出的閃閃金光,看看那些「玉」與天公試比高的價位,讓人不由得想起「完璧歸趙」這則老故事:「趙國有一塊美玉,叫做和氏璧,秦國想得到它,要用十五城池來交換……」
在玉石歷史上,乾隆帝可謂是寫下濃墨重彩一筆,如果說古代玉器繁榮在清朝,那麼乾隆一朝可謂是發到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不敢說後無來者,至少是前無古人吧!乾隆皇帝幾乎是以一已之力促成玉器的興盛。
然而成了乾隆、敗了乾隆,乾隆在不遺全力推崇玉的同時,也為玉器行業了沒落埋下了伏筆。
目前故宮博物院共藏有玉器三萬多件,其中一半是乾隆帝所收藏,可見乾隆愛玉之深。
乾隆愛玉,天下官場皆知,於是許多官員紛紛進貢美玉以討上歡心,乾隆帝自然是樂見其成。
但這還遠遠不夠,乾隆帝雖富甲天下,但國庫的錢卻不能隨便動用。
於是他千方百計的撈錢以滿足自己收藏的樂趣。
除此之外,他還運用手中的權力,支持或干預玉雕行業的發展,當時宮廷就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玉雕師,同時玉石產地也為朝廷所控制,精美絕倫的玉器得以源源不斷的製造出來。
乾隆帝還特別喜愛蘇省一帶的民間玉器,蘇省玉器細膩的手法,宛如書畫一般深邃的意味,濃郁人文氣息都讓乾隆為之沉醉。
乾隆帝也干預蘇省玉器的發展方向。
比如說,彼時蘇省玉器出現了一種崇尚繁縟、片面追求技巧的玉雕之風,並且愈演愈烈,正是乾隆帝出手在制止這股不正之風,隨後乾隆帝禁止蘇省玉雕自由發揮,對於玉器市場的發展究竟是好還是壞,不得而知。
乾隆帝愛玉卻也毀玉,這也說明不受節制的欲望可怕之處。
乾隆帝頗有文化修養,因此書畫玉器之類的古玩他都喜歡,尤其喜歡在上面留下自己文字、印璽之類的,書畫玉器都不能倖免,試想想本來完美的玉器上加上他的印璽之類,豈不是太突兀,甚至於煞風景。
不僅如此,乾隆帝喜好金鑲玉,卻將這類雕師集中在京師,朝廷控制之下,甚至不許民間發展,以至於這項古老的工藝隨清的滅亡而湮沒,殊為可嘆。
莉莉婭的父親手中這件,就是乾隆年間的玉器,做工十分精美,簡直堪稱傑作。
只是這價格一下子就把莉莉婭的父親給唬住了。
「您想要這兩件玉器當然沒問題,不過這價格嘛,可不便宜,兩件給您算便宜一點,兩百萬美金,您覺得怎麼樣?」
攤主看著莉莉婭的父親笑道。
兩百萬美金,這對於張天元來說不算什麼,可對莉莉婭的父親來說,卻絕對是一筆巨款。
他的總資產也就三五百萬美金而已,除非賣了古董鋪子,否則的話,肯定是拿不下這兩件東西的。
「兩百萬太多了吧,便宜點。」
莉莉婭的父親皺眉說道。
「老闆,這四件東西,那是絕對不講價的,您也是行家,應該看得出來,您選的這兩件可是乾隆皇帝最喜歡的玉雕大師的作品啊。那能便宜嗎?」
攤主聳了聳肩道。
「那就算了。」
莉莉婭的父親說這個話,本來是想逼迫攤主降價,誰知道那攤主根本就不吃這一套。
笑了笑道:「那就可惜了,這次廟會結束之後,這東西或許就不在我這兒了,您再想買,也買不到了。」
莉莉婭的父親知道這攤主說的是真話。
好東西從來就不愁賣。
見他們這交易沒成,張天元稍微鬆了口氣,剛剛沒吭聲,那是恪守了行內的一個原則,別人講價的時候,最好不要插話。
雖然他跟莉莉婭的父親不是很對付,但畢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所以方才就沒打斷對方。
現在不一樣了,對方交易沒成,他自然可以插一句了。
「那四件東西一共多少錢,我都要了。」
張天元隨口說道,看似漫不經心。
「您說什麼?」
攤主倒是嚇了一跳,這四件東西,總價值超過三百萬美金,那可不是誰說買就買得起啊,這人怎麼牛氣?
「我說四件東西我都要了,那兩件乾隆工的玉器我剛剛就看過了,的確不錯,兩百萬美金不算什麼,畢竟是姚宗仁的作品。」
張天元笑道。
「您也知道姚宗仁?」
攤主頓時笑道。
「那當然了,一代玉痴乾隆皇帝因為對玉石的喜好,直接推進了當時玉雕人才的發展。
隨著宮廷活計的大量增加,進入宮廷造辦處的蘇省雕刻工匠數量達到空前,人數漸臻頂峰。
(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4s 3.575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