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3秒記住本站網址【筆迷閣】「可以買回去研究研究!」張天元猶豫了一下,然後準備離開這幅畫,他想要,但是絕對不會表現出太強的購買來,免得對方趁機加價,反正這這保險庫裡面的東西還有不少,自己可以先看完了別的,再來看這幅畫也不遲。
想到這裡,他就輕輕搖了搖頭,向前走去,然而內心還是有點捨不得這幅畫,於是就多看了一眼,這一看,卻是讓他目瞪口呆。
「這怎麼可能!」
張天元震驚了,他見過許多中國畫,可是從未見過這樣的畫,這幅畫的神奇之處,絕對不僅僅在於一個不知名的畫家畫出了不比唐伯虎差的水平,而在於這幅畫裡面還有別的秘密。
他知道店老闆一直在盯著他,所以急忙收起了驚訝地表情,定了定神,乾脆裝著觀賞眼前的畫,然後卻用餘光去看那副唐生的畫作。
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
誰信揚.州金滿市,胭脂價到屬窮酸
這是唐伯虎關於李端端的一首詩作,而讓張天元震驚的是,他居然在這幅畫裡面看到了《李端端圖》。
唐寅的仕女、人物畫,大致沒有逾越南宋人物畫藩籬。尤其是他的敷施重彩的工筆人物畫,那種明眸、皓齒、紅顏、粉頰……還是南朱院體畫的遺風。
而這幅《李端端圖》卻好像是脫出了樊籬的鳳凰,人物勾勒之精妙,線條之灑脫優美,卻有幾分唐伯虎的山水畫的感覺。
唐寅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他的足跡遍布名川大山,胸中充滿千山萬壑,這使其詩畫具有吳地詩畫家所無的雄渾之氣。並化渾厚為瀟灑。
而這幅畫雖然是人物畫,但卻透著山水畫的瀟灑和雄渾,畫中人物就像是隨時都可能飛出來一般,令人讚嘆不已。
只是這畫看起來很是奇怪,因為畫風雖然瀟灑,然而李端端的表情卻有些落寞,讓人看了不由得有些鼻子發酸。
更離譜的是,當張天元企圖到正面去看這幅畫的時候,這畫卻消失了,又變成了唐生的山水畫。就連那首詩也不見了蹤影!
這才是張天元最為震驚的地方啊,一幅畫竟然有兩種畫面,從看的角度不同。居然可以看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風,以及兩種截然不同的畫作來,這也太離奇了吧。
「我的天,這種事情別說見過,我聽都沒聽說過,怎麼可能會這樣。就算是達芬奇或者畢加索。也畫不出這樣的畫啊!」
張天元心中震驚不已,這幅畫顯然是採用了某種特殊的繪畫手法。使得畫作可以根據光線和人的目光的變化而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將色彩和空間運用到了極致。
達芬奇擅長透視畫作。他的畫你總能感覺到一種很奇特的氛圍,而那有名的「上帝畫像」,也是達芬奇的一個有意思的嘗試。從某個角度去看,就會看到那個畫像,而如果你不去注意的話,就看不到。
畢加索則更加擅長立體畫作。
他的畫,你乍看之下簡直雜亂無章,就像是小學生胡亂塗鴉的作品似的,然而仔細體味,卻總能從其中找到一些特殊的東西。
張天元力圖從這幅畫裡面尋找到畢加索和達芬奇的影子,然而他失敗了,這幅畫的出色,讓他簡直嘆為觀止,他甚至覺得,這種作畫的方法,超越了畢加索和達芬奇,真正堪稱巨匠。
他深深地吸了口氣,發現店老闆或許是因為站的累了,坐到一旁休息去了,於是趕緊到了這幅畫前面,開啟了鑒字訣,他要全方位地來欣賞這幅畫,到底是怎麼回事。
鑒字訣開啟之後,張天元幾乎連呼吸都停止了,畫作的一切表現都被深深刻入到了他的腦海之中,令他完全忘記了做樣子。
太神奇了,他發現這根本就不僅僅是兩幅畫,而是五幅畫,不,應該是六幅,除了從畫作的四個不同角度去看,畫作會發生明顯變化之外,如果從畫作的背後用特殊的方法去看,還能看到一幅畫。
當然,這一切只因為張天元有鑒字訣,所以他可以同時看到六幅畫,換了別人,要麼只能看到一幅,要麼就必須得換角度去看了。
從畫的左側看,會變成唐伯虎的《李端端圖》,而從畫的右側看,則會變成沈周的《東莊趣聞》圖。
東莊,古名東墅,在蘇.州葑門內,原為吳氏祖先基業,後因戰事離亂,鄰人或死或徙,久之,其地荒棄無人居處。吳寬父孟融,晚年愈加思念祖業,耗資重新經營構建,掘池、植樹、築屋,占地六十餘畝,較往昔更具規模,名之為「東莊」。
這幅畫的畫面展現出絢麗多姿、令人神往的境界,有的高曠明豁,有的深幽清雅,生動地體現了優美的環境。此作墨色濃潤,線條圓勁,糅粗筆細筆於一體,別具特色。畫法嚴謹精到,用筆圓厚,設色濃麗,是沈氏中年所作,為其傳世作品中的佼佼者。
此圖水灣清溪,茅屋隱隱約約,掩映在疏林修竹之間,前景的山坡蜿蜒曲折;皴擦點染,一方面是書法用筆及其平面構成法的展示,醇厚蒼勁的筆墨,寬博偉岸的布局,另一方面是層疊漸進的空間意識的體現,錯落穿插、潤澤深茂的寫實之風油然可見。
整幅作品極富詩情畫意和筆墨趣味。簡直可以說是妙不可言。
不過這畫大概是因為跟唐生的畫融為一體,所以上面並無題跋,然而卻有沈周的刻印。
有意思的是,唐伯虎的《李端端圖》上也罕見留下了作畫的年月日以及他的印章,同樣是沒有題跋。
要知道,唐寅作畫很少在畫上註明年份,且他的畫風變化也不很有規律,所以很難推測他作畫的時間,也就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然而這幅畫卻留下了時間。足以說明他想證明一件事兒。
當然,證明什麼,張天元並不知道,因為他不是偵探,他現在比較在意的是這幅畫。
從下往上看,竟然是仇英的《漢宮春曉圖》。
仇英《漢宮春曉圖》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時節宮闈之中的日常瑣事: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鬥草、對鏡、觀畫、圖像、戲嬰、送食、揮扇,畫后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凡一百一十五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顯示了畫家過人的觀察能力與精湛的寫實功力。人物皆唐以來衣飾,取名漢宮,是當時對宮室的泛指。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然而根據張天元的印象。這幅畫應該是藏在寶島故宮博物院的,如今這畫裡頭看到的,應該跟那個一樣,但是卻並非同一幅畫,而且明顯創造難度要高的多。
畫中人物的服飾,有著典型的唐風;家具則具有明代特色。因此畫中描繪的絕非漢代宮廷。而是漢人宮廷。
全畫構景繁複。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除卻美女群像之外,復融入琴棋書畫、鑑古、蒔花等文人式的休閒活動。誠為仇英歷史故事畫中的精彩之作。
宮殿樓閣,山石卉木,宦侍宮娥。各執其事,描繪宮中嬪妃生活極為生動。畫始於宮廷外景,曉煙中露出柳梢,花柳點出「春」,晨煙點出「曉」。
圍牆內一灣渠水,鴛鴦白鷳飛翔棲息。一宮女領三孩童倚欄眺望水上飛鷳。
宮室內兩宮女冠袍持宮扇,似待參加儀仗。一宮女憑欄望窗外孔雀。兩便裝宮女,一飼餵孔雀,一依傍門後。戶外一人提壺下階,三人分捧錦袱雜器侍立,一后妃攏手危立,注視宮女灌溉牡丹,牡丹左方一女伴隨兩鬟,一鬟澆花,一鬟持扇,上方填畫屋宇階欞。
有一樹似梨開白花,樹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採花插鬢,有人持扇迤邐而來。再左平軒突出,軒內女樂一組,有婆娑起舞者,有拍手相和者,,有鼓弄樂器者,有持笙登級者。軒後屋中兩人正在整裝。階下六入圍觀地下一攤花草,同作鬥草的戲,其餘兩人正匆匆趕來。上方門內兩人卻罷琴臥地讀譜。正屋一大群人,弈棋、熨練、刺繡、弄兒,各有所事。
階下六人,捧壺攜器閒談。左廂兩人弄樂。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畫工為的寫照。另有十餘人拱衛侍從。最後宮女一人撲蝶於柳梢。柳外宮牆,男衛四人,分立於宮牆的內外。全卷於一組女樂處分為上下兩輯,合為一卷,畫工精細,色彩雅麗。
仇英的畫,張天元一直都很喜歡,只可惜他那裡也就只有一幅而已。
唐寅、沈周、仇英?難道這第四個人會是文徵明?
要知道,明四家就是這四個人,既然其餘三人都出現了,那麼第四個人,想必多半也會出現的。
果不其然,這畫從上往下看的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這是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圖》!
湘君和湘夫人為湘水之神,也有的史書上稱是堯的兩個女兒。作者自稱此圖是仿趙孟和錢選,其實他所仿的不是形跡上的臨摹,而是精神上的追尋。此畫中人物造型看似來自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圖中人物唐妝打扮,高髻長裙,帔帛飄舉,衣裙舞動,形象纖秀,有飄飄御風之態。圖中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後,前者手持羽扇,側身後顧,似與後者對答,神情生動。
畫面不設背景,作者利用畫面的空白,襯託了人物款款而行的動態,格調清古幽淡。人物設色以朱紅白粉為主調,淡雅清秀,精工古雅,線條作高古遊絲描,細勁流暢,極具古典之美。
可是唐生與這明四家到底有什麼關係啊?居然能擠進這四人當中,而且其畫作的水平完全不低於這四個人,這真是奇了。
張天元想到這畫背後透視還有不同的風景,然而此時那店老闆走了過來,他不好再仔細看了。
不過有一個問號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
要讓明四家在一幅畫上一起作畫,這難度太高了,如果是唐伯虎、文徵明、仇英,那或許還能辦到。
但是沈周1509年就已經去世了,而仇英卻是1498才出生的,這之間不過相隔也就是十一年左右,就算仇英再有繪畫天賦,在十來歲,甚至幾歲的時候就能創造出《漢宮春曉圖》?他是絕對不相信的!
難道竟然是偽作?
張天元想到這裡就更震驚了,因為這幅畫無論怎麼看,都應該是明朝時期的作品,而且時代與明四家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段。
莫非竟然有人可以將這四人的畫作臨摹到如此精湛的程度?這是古代的瞞天王嗎?又或者是古代的張天元?
這一時間,張天元的腦子亂成了一團麻。(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2s 3.58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