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長平 第27章 上黨守御之策

    在上黨官員歡迎趙軍的宴席上,平原君擺明了兼併上黨的意圖,而上黨守馮亭則主動承認,是自己將上黨獻於趙國,引起座中一片譁然。靳黈憤然起道:「守其過矣!請趙援韓,寧以韓地入趙!是必無援也!」

    馮亭道:「非也。趙,盟友也;秦,敵也。與其資敵,寧與友邦!」

    靳黈大叫道:「守以上黨取功名富貴耳,何必再言!」

    馮亭轉身對平原君道:「臣為主守地面不能死,而以與人,不義一也;主內之秦,不順主命,不義二也;賣主之地而食之,不義三也。願以辭而入韓!」又對靳黈道:「臣願入韓而領罪,不復為功名也!願君善盡其力,以御秦軍。」

    馮亭的舉動讓靳黈一時下不了台,他只能道:「臣不能為主守,願歸韓領罪!」

    平原君道:「汝二守皆辭,吾當與誰守?伐韓之國,取韓之土者,秦也。守韓之土者,趙也。趙與韓,兄弟之邦。是故上黨近邯鄲,而趙無所慮。今聞秦將入上黨,是秦將近邯鄲也,是故趙必援之。願諸君與臣共御秦人,共守上黨。俟戰畢,乃分韓趙!兄弟鬩於幸牆,外御其侮,此之謂也!「

    馮亭道:」臣奉王命為上黨守,不可不復命。靳卿既免守司,可以留矣。況亭不知兵,留之無益。而靳守久在上黨,頗知兵要,願與趙共守御之!「

    堂上諸人見兩人似乎好商好量,仔細一想,反正不是入秦就是入趙。入秦則趙必伐,入趙則秦必伐,這一場戰亂是躲不過了。現在明顯趙國近,秦國遠,就眼前而言,投趙更有利!心裡想的私利,嘴上卻儘是大義。上黨丞起而言道:」馮守之言是也。上黨入秦,韓難未之解。今得趙援,必能守上黨也,是為王存其地也。「

    其他上黨官員各懷心思,但大勢已定,對面的趙將雖然沒有插話,但態度是明擺的:我已經來了,汝其奈我何?三萬趙軍,皆處要地,上黨幾乎無力抗拒。於是皆贊同道:「能存其地,勝入秦多矣!」

    一場動盪,就在堂上消弭,在堂外庭中的人幾乎沒人知道堂上的爭執。

    酒宴散後,當即就有不少官員暗中來找馮亭,希望隨馮亭回韓國。問他們為什麼不願受封,他們都回答說,因為自己的家眷都在鄭國,寧願歸國領罪,不敢離家。馮亭和平原君商量後,決定放他們回去。這些人意志不堅定,留下來可能還是個禍害。

    第二天,平原君就當眾宣布,凡有願歸韓者,可盡攜其資產回國——如果有能力通過秦國盤查的話。

    最終離開的官員大約在幾十人,他們多是孤身到任,全家都在韓國。那些在鄭國和上黨都有家產的為了難,由於無力把上黨的家眷和家產帶出去,多數人選擇了留下。畢竟,趙國對他們還會加官晉爵。

    馮亭帶著願意離開的官員翻山越嶺,回到平陽,向陽成君復命。平原君則飛報趙王,上黨已經不戰而得,秦軍目前還沒有進犯的態勢,正是構築防禦的良好時機!趙王當機立斷,以上卿廉頗守上黨。

    廉頗到達上黨,替回平原君,再次巡視了上黨的地形,確認以長平為中心的防禦策略是可行的,並立即著手準備。

    預計過了秋收,秦軍就有可能來犯。廉頗不敢耽擱,無論農閒農忙,都抽調了大批民工構築防禦陣地。


    丹水從丹朱嶺流出後,自西北向東南斜過長平邑前,從南邊的山腳下轉向南流。廉頗首先加固了長平邑,在這座方圓一里的小城外加了一圈外城,使每邊長達到三里。又在城外挖了城壕,引丹水加以填充。花了一萬人工,幹了四個月,算是為守軍構築了一座堅固的軍營。由於上黨各地相隔遙遠,一萬民工抽調不易,大部分民工其實來自長平周圍的長子、屯留、潞城等地,幾乎把這些城邑的青壯民工都抽空了,糧食無人打理,無人收割,大部分爛在地里,長平邑更是顆粒無收!

    廉頗向邯鄲求援。趙王立即派出運糧隊,將邯鄲周圍各縣的稅賦運了幾乎一半到上黨。邯鄲周圍是產糧大區,民戶百萬,每年稅糧一千多萬石。一下要運五百萬石糧食進入上黨,需要調集的腳夫、擔夫數萬人,分期分批地往山里運。完成這種大規模後勤補給是趙奢的強項,只不過他這時身體有病,只能領銜,具體的工作都交給趙括主持。

    從邯鄲到上黨五百里山路,要走一個月。沿途消耗和損耗,五百萬石糧只有不到四百萬石能夠到達上黨。首先保障三萬趙軍口糧,一年約需二百萬石;民工的工錢暫時由上黨的餘糧支付。上黨糧食產量本來就不高,餘糧不足,又供應了三萬趙軍這幾個月,糧倉很快就空了。上黨周圍糧食歉收,幾乎連冬天都要過不去了。

    平原君倒是按照約定,給留下的民戶每戶六金,這在平時是一大筆錢,但現在卻拿著錢買不到糧食。感覺到危機的上黨居民開始逃亡。

    廉頗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抗擊秦軍方面,每天派出大量斥侯哨探秦軍動向。河東的邑民仍然按照秦律,於農閒時演習兵陣之法。十月秋收完畢,無論是安邑還是南陽方向都沒有偵察到秦軍調動。反而是函谷關方向出現大批秦軍。廉頗不敢疏忽,密切關注這支部隊的動向,惟恐它突向上黨方向。但這支部隊反而攻向韓國在河南的緱氏和藺。然後就返回了。廉頗白白緊張了一場。

    秦軍造成的緊張過去後,就到了臘月,那是三晉新年前夕。這三萬秦軍從初夏時就離開家,至今已經服役半年,大家都盼著回家呢!

    兵役的輪換是由國尉許歷負責。他早在秋收之後,就開始著手抽調各地精壯,組織軍隊。趙國君臣知道得很清楚,僅憑上黨民眾,是無力抵禦秦軍的,必須動員趙國的力量。

    根據廉頗的計策,要守住丹水一線,至少需要十萬大軍,三萬部隊,僅僅能夠守住長平三個月。但最要命的問題是糧食。上黨的餘糧極少,經過一番折騰,更是歉收,維持民眾的生存都有困難,哪裡還能供應軍隊;而一旦沒有了糧食,戰爭的結局就是不戰而敗。廉頗必須至少保證上黨趙軍的糧食供應,只果可能,也要救濟上黨的民眾。沒有民眾的支持,只有軍隊是支撐不住的。

    趙奢送來的四百萬石糧食成為廉頗手中的寶貝。一方面按標準供應,維持著士卒的士氣;另一方面,有糧食不愁招不到民工。所以當新年到來時,廉頗發出工程令,以每天一斗五升糧食的標準招募民工。

    一斗五升糧食說多也不多,它是一個重體力勞動者一天的標準定量;但說少也不少,因為一般民眾一天口糧標準就三升,一斗五升足以供給一個五口之家不挨餓!靠著給廉頗修工事,長平周圍的民眾過了一個還不算艱難的年。

    新的軍隊有五萬人,頂替了此前的三萬人。廉頗在丹水轉角與山腳之間,修築了一個前進陣地。這個寬約三里的陣地依託山水的掩護,形成一道屏障。

    廉頗還是在春耕時,放這些民工回家種地去了。五萬趙卒則輪流承擔了沿丹水築壘的任務。

    馮亭回到平陽後,向陽成君報告說,趙軍提前得知韓將獻上黨於秦的消息,搶先一步率軍奪取了上黨,現在上黨只有這麼幾個人跟著自己回來了。這番說辭自然是在回平陽的路上就和眾官員串通好的,總不能說是由自己把上黨獻給了趙國吧,那不是殺頭之罪嗎!這種牽涉到大家切身利益的事,很容易就能達成一致。所以不光馮亭這麼說,幾十名官員眾口一詞,說得有鼻子有眼,不由大家不信。陽成君無奈,只得派馮亭先往咸陽報告秦王,再往鄭國報告韓王。在馮亭的要求下,那些從上黨逃出來的官員作為使團成員,跟隨前往。

    馮亭對外交事務還是比較熟悉的。到了咸陽後,很快就和典客府見了面。他向行人訴苦道:「臣等奉王命,代靳黈為上黨守,欲獻上黨於大國。爭奈靳黈私通趙國,泄此機密。趙於一月後驅大兵至上黨,靳黈不守,上黨遂陷。非敝邑敢背約也!」

    張祿得知這一消息後,也沒有過多糾纏,只派了國尉司馬靳與馮亭會晤,了解情況。一面讓曾季撒開間諜網,迅速查明情況。以禮打發馮亭回去了。

    繞了一個大彎,一行人終於回到鄭國,報告韓王道:「趙聞韓不能守上黨,今發兵已取之矣!」韓王甚至不知道陽成君已經把上黨許給了秦國,以為只是被趙國乘虛而入,吃了個暗虧。但既無力收回,只能默認!

    秦軍占領緱氏和藺後,將出密直到鄭國城下。韓王坐臥不寧,連連遣使入咸陽講和。馮亭悄悄出主意道:「但言願獻上黨與秦,以媾和也!上黨與鄭,音訊不通,趙之襲上黨,鄭未曾聞之!」這一機警的甩鍋法,得到韓王的讚賞。於是韓王頻頻遣使入秦,言願入上黨以與秦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27章 上黨守御之策  
相關:    明末鋼鐵大亨  污濁妄構  瘋了吧,你管這叫檢察官  武神主宰秦塵  從影視世界學習技能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長平長平第27章 上黨守御之策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長平長平"
360搜"長平長平"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3s 3.5311MB